APP下载

试论舞蹈人物形象塑造中情感的外化表现

2022-11-13

戏剧之家 2022年14期
关键词:外化舞蹈演员人物形象

法 明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0083)

舞蹈作品拥有自身叙事方向,往往借助服饰、音乐、肢体动作等加以衬托,而舞蹈作品精神内涵及情感的传递主要通过人物形象来实现,舞蹈演员需在叙事框架内结合自身理解塑造人物形象,感受舞蹈人物形象的情感变化,与其产生共情,以此更好地将情感外化,使观众感受到舞蹈人物所传递的情感观念,继而实现与观众的共鸣。

一、情感表达在舞蹈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一)增强角色个性

舞蹈演员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展示自身舞台魅力,并将自身对舞蹈人物形象的理解展现出来。不同舞蹈演员在塑造同一人物形象时,所展现的故事内容及肢体动作均相同,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存在不同特质,舞蹈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可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舞蹈演员应明确人物形象的共性与个性,在不断摸索与尝试中准确把握人物内涵,借助舞蹈人物形象展现自身舞蹈风格,并将舞蹈人物性格特征准确呈现,在明确舞蹈人物设定及性格的基础上增添自身独特的理解,对舞蹈人物的个性进行弱化或强化处理,以此更好地将自身情感融入舞蹈人物角色中,并突出舞蹈角色个性。

(二)完善舞蹈表演

舞蹈整体表演依托于情感表达,舞蹈演员可借助舞蹈动作、音乐、服饰表达舞蹈角色内心世界。完整的舞蹈整体统一,但又存在局部差异,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在于情感表达渗透到了舞蹈始终,若演员的舞蹈缺乏情感表现,仅凭借舞蹈动作与技巧完成舞蹈表演,则会导致舞蹈缺乏情感内涵,削弱舞蹈表现力。舞蹈演员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需将肢体动作与丰富情感相融合,使舞蹈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舞蹈具有情感内涵,以此完善舞蹈表演。

(三)升华艺术作品

舞蹈表演具有象征性、抒情性等艺术特征,舞蹈演员能否准确掌握与传递情感决定了舞蹈表演是否成功。不同舞蹈作品的风格不同,情感思想、主题内容、表现方式存在差异,要想塑造出完整的舞蹈人物形象,准确阐述舞蹈内涵,舞蹈演员必须注重情感表达,解读舞蹈角色内心,把控舞蹈情绪,以此塑造特点鲜明的舞蹈角色。舞蹈人物的情感流露可增强舞蹈艺术感,渲染表演氛围,使观众感受到舞蹈演员的情感变化,以此带领观众进入舞蹈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体验。情感表达可突出舞蹈人物个性,增强舞蹈整体性,以此实现艺术升华。舞蹈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需注重生活积累,全面分析舞蹈背景及人物性格,结合自身理解与想象力,准确表达舞蹈人物情感。舞蹈艺术性特征表达的关键在于表演过程,舞蹈演员采用不同情感表达方式正确处理情感,使观众不自觉地感受到舞蹈内涵及人物性格,继而融入舞蹈表演中。艺术性舞蹈的展现及人物形象塑造,需情感与动作良好结合,将情感融入舞蹈肢体动作中,赋予动作意义,继而与观众产生共鸣。

二、舞蹈人物形象塑造中情感外化的传达方式

(一)角色内外兼修

人物形象是舞蹈表演中最关键的一环,是舞蹈表演的主体,是舞蹈情感表达的载体。为塑造完整的舞蹈人物形象,实现情感外化,舞蹈演员需明确角色背景,通过观看舞蹈表演、查阅书籍资料,逐步解读舞蹈人物性格特征,层次递进,由浅入深,对舞蹈人物进行全面分析。首先,舞蹈演员需与编导沟通交流,详细了解舞蹈角色内涵,舞蹈角色拥有何种性格、何种情感,明确舞蹈整体框架;其次,舞蹈演员应观察生活、积累经验,了解舞蹈角色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总结归纳舞蹈角色特点;最后,舞蹈演员将自身思考结果与想象力融合,结合舞蹈背景创造个性化角色,借助舞蹈角色反映舞蹈背景,通过舞蹈角色表达舞蹈情感,从舞蹈情境外部研究故事背景,从舞蹈情境内部细化人物细节,以此更好地传递舞蹈情感,实现情感外化。情感建立在舞蹈整体性结构基础上,因此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需在明确舞蹈结构的基础上熟悉角色性格,由表及里探究舞蹈人物的情感发展变化,由浅入深挖掘舞蹈人物内心,逐步实现舞蹈演员与舞蹈角色的情感融合,以此方可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舞蹈角色,使舞蹈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使观众通过人物形象感受舞蹈所传递的精神价值与艺术价值。情感是由内而外抒发的,舞蹈演员可根据自身动作神态突出人物个性,使观众通过动作神态细节感受舞蹈人物情感变化。通常情况下,舞蹈人物形象塑造采用具象型塑造方法,即突出舞蹈角色的某一种典型性格,并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这一典型性格,继而更好地传递人物思想与情感。

(二)运用情感道具

道具的应用可在舞蹈表演中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舞蹈表演更为完整。道具在舞蹈表演中通常象征某种情感,往往寄托着舞蹈人物对事、对人、对生活的向往与回忆,将人物情感融入特定道具中,可以实现舞蹈人物形象情感的外化。道具是舞蹈表演形式及肢体语言的延伸,更是舞蹈人物内心情感的体现,因此在塑造舞蹈人物形象时,道具成为了承载舞蹈人物形象情感的载体。舞蹈兼顾叙事与抒情,而舞蹈情感是无形且抽象的,但舞蹈人物的肢体动作是有形且具体的,道具可帮助舞蹈演员抒发情感,传情达意,打开舞蹈演员心扉,使舞蹈表演更具张力。在表演期间,舞蹈演员将人物形象情感灌输在道具上,同时观众可通过舞蹈演员与道具的互动感受其中的情感,以此实现“物我合一”。道具对于舞蹈演员而言,是对舞蹈情感的补充,能使舞蹈演员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由此可见,道具在塑造舞蹈人物形象时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音乐渲染情绪

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音乐可通过渲染某种氛围,使观众在无意识中进入特定舞蹈情境中。舞蹈与音乐为相互渗透的关系,音乐帮助舞蹈渲染情绪,使舞蹈表演更具张力,而舞蹈动作为音乐注入灵魂,使音乐“活”起来。在舞蹈表演中,舞蹈与音乐属于合作关系,两者相互配合,使舞蹈表演更完整。在舞蹈表演期间,音乐可激发舞蹈演员情感,使其更准确、更快速地把握舞蹈人物形象情感变化,将舞蹈人物的情绪感受更好地表现出来,继而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舞蹈人物形象。音乐律动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舞蹈情感的起承转合。为切实发挥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舞蹈演员要准确把控音乐节奏变化,结合音乐突出舞蹈人物情感,并将该情感融入音乐情境中,使观众透过舞蹈音乐感受人物情绪变化,继而塑造出情感饱满的舞蹈人物形象,实现情感的外化表达。

三、情感外化在塑造舞蹈人物形象中的实践分析——以安徽花鼓灯舞蹈《徽娘》为例

(一)舞者与角色的共情

舞蹈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时需深入感受角色情感,在舞蹈背景故事中用心体会舞蹈人物的内心,与舞蹈人物融为一体,在“共情”中体验与理解舞蹈人物角色。舞蹈演员在表演期间需将自身与人物角色融合,增强对舞蹈角色的理解。《徽娘》为安徽花鼓灯舞蹈,主要刻画了古徽州女子形象,舞蹈故事背景为封建社会,对女性存在思想压迫。舞蹈演员在塑造思想受压迫的古徽州女子形象时,需了解故事背景,观看视频资料,阅读文本内容,感受封建社会女性被困于宅中的心情,走进其内心世界,站在古徽州女子的角度体会其情感特征,以此更好地把握徽娘这一人物角色的情感特质,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理解与艺术想象,探究古徽州女子在舞蹈特定情境下的情绪波动与情感变换,突出人物性格,将徽娘的挣扎、怀念之感用舞蹈表现出来。在《徽娘》这一舞蹈作品中,舞蹈演员借助“纱巾”道具衬托人物情感,其中一段为表达徽娘羞涩的内心,借助纱巾遮脸、透过纱巾偷瞄等动作神态,将女性羞涩之情展现出来,而在舞蹈后半段,借助抛洒、撕扯、缠绕、推开等纱巾动作,表现女性挣扎无奈之感,此时舞蹈演员借助纱巾实现了与徽娘角色的共情。

(二)舞者与观众的共鸣

舞蹈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时需注意动作细节,以此提升舞蹈表现力,将观众带入舞蹈故事中。不同舞蹈演员对于同一舞蹈的见解存在差异,所刻画的舞蹈人物形象给观众带来的感受也有所不同。为提升人物形象真实性,舞蹈演员需在表演期间把握细节,以此产生与观众的共鸣,使观众深入感受舞蹈背景及精神内涵。为实现这一目标,舞蹈演员要关注各类生活体验,锻炼自身想象力,以此更好地表现出舞蹈角色情感,并在实际表演中与舞蹈人物产生共情,将情感外放,充实人物形象,使观众在观赏期间感受舞蹈人物情感变化。《徽娘》为女子独舞,表现了徽州古宅内女子坎坷的一生,将封建社会背景下女性的辛酸展现得淋漓尽致。舞蹈演员需将徽娘这一人物形象的坚强、挣扎、无奈、抑郁展现出来,突出徽娘个性,在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中触动观众内心,使观众体验到舞蹈及徽娘人物角色所蕴含的情感,深入感受封建时代的压抑。

(三)人物形象的再塑造

1.把握形象背景

从人物塑造角度来看,舞蹈演员不仅需按照舞蹈编排情况进行人物演绎,还需将自身情感积累、生活经验融入舞蹈作品中,在塑造徽娘这一人物时,应立足于舞蹈作品整体背景,按照自身理解,在人物形象中注入思想内涵意蕴,使舞蹈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具内涵,通过把控舞蹈人物细节,与观众、人物形象形成共鸣。向人物形象中注入思想内涵意蕴的过程是对人物形象的再塑造,可以使舞蹈人物更生动地呈现出来。形象再塑造要求舞蹈演员真切把握舞蹈人物形象,通过采集舞蹈资料而充分了解人物形象,结合舞蹈背景走进人物形象内心,最大限度地将心比心,通过全身心地投入,深化对舞蹈人物形象的理解,反复观看资料,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在深入把握人物形象后,舞蹈演员需结合安徽花鼓灯舞蹈动作揣摩人物形象内心,争取以最贴切的表现塑造人物形象,使舞蹈不再仅表现为肢体动作,使观众能够透过舞蹈动作理解人物形象的真情实感。综上所述,在人物形象塑造期间,舞蹈演员应以舞蹈背景、舞蹈类型、人物形象为依据,分析舞蹈动作是否贴切,思考舞蹈情感的投入是否恰当,表现人物形象特色,实现情感外化,以此提高舞蹈感染力。

2.丰富情感想象

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情感的外化均要求舞蹈演员深入揣摩舞蹈作品本质内涵,在明确舞蹈背景及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结合舞蹈动作技巧,运用恰当的舞蹈动作展现自身想象力,大幅增强舞蹈作品的表现力与渲染性。对于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言,想象力是必需的。舞蹈演员需将想象力融入舞蹈的各个方面,如灯光、音乐、空间、动作、情感中,将具有想象力的情感注入到人物形象内,以此带动肢体动作的优化,使舞蹈动作均可承载一定思想情感,继而使舞蹈演员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结合《徽娘》这一舞蹈作品来看,舞蹈演员可对第三段的人物形象进行仔细揣摩,改变人物前进、后退时的原有步伐节奏,使人物步伐显得更紧张,呈现出一种踉跄感。这可以使人物形象显得更无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且与舞蹈音乐节奏更契合。以舞蹈表演特点及想象力为依据,对人物形象进行一定调整是可行的,通过该类变动可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展现人物情感,提升舞蹈人物动作的质感,真正实现情感外化,打动舞蹈观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表达可使舞蹈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增强角色个性,完善舞蹈表演,实现舞蹈作品的进一步升华。为实现情感外化,提高舞蹈表演效果,舞蹈演员需做到角色内外兼修,身心合一,运用道具烘托情感,借助适宜音乐渲染氛围,突出舞蹈人物的整体感受,更好地呈现舞蹈人物的内心独白,借助情感外化实现舞蹈主题升华。

猜你喜欢

外化舞蹈演员人物形象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演员的角色塑造力
论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培养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关于舞蹈表演中舞蹈表演能力的作用分析
舞蹈演员膝关节运动损伤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