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绝对”看戏审人
——被“误解”的《威尼斯商人》

2022-11-12贺楚涵

戏剧之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美狄亚威尼斯商人典型人物

贺楚涵

(辽宁大学 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一、基督教与犹太教的纷争

《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从整体上看基督教是正义和善良的化身,而犹太教则是贪婪、残忍的代表。戏剧冲突分别是夏洛克一方和安东尼奥一方。而鲍西娅假扮律师提出“可以割一磅肉,但是不能流一滴血。”将夏洛克陷入困境,最后落得人财两空。欣赏完作品以后大多数的观众们都在歌颂鲍西娅的聪慧机智、果断勇敢,贬低夏洛克的自私自利、残忍暴力。而我们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先生向观众们传达的可不只这么浅显,表面上的惩恶扬善事实上却也在向观众们展现着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激烈纷争。

(一)宗教纷争的社会背景

在当时的社会中,基督教得到罗马帝国的认可,被奉为“国教”,在欧洲各国占据统治地位。而与基督教水火不容的犹太教,则受到了十分严重的打击和迫害。当时,威尼斯是地中海地区的贸易中心,大批犹太人聚集在这里。他们擅长经商,积累了很多财富,同时为威尼斯的繁荣也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荒唐的是,他们不能拥有自己的固定资产,没有地位和尊严,还要缴纳苛刻的税款,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犹太教和基督教势不两立。犹太民族是一个具有沉重苦难的民族,长期以来,一直被统治、被奴役、被屠杀……那时候犹太人只能生活在划定的区域,他们不能在公共场合随意出入,出行的时候必须要戴上红色的小帽子,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特殊”身份。但犹太人十分智慧,信仰坚定。一些犹太商人为了储备更多的金钱,选择放高利贷,这让以“宽容为本”的基督徒非常不齿,因此两方的关系势如水火,一触即发。

(二)《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纷争

由于安东尼奥没有如期还夏洛克钱,夏洛克执意执行“一磅肉的条款”。面对这一契约,当时整个威尼斯除了犹太人,其他基督教徒全部都在谴责夏洛克,说他是一个恶魔,没有人性。面对指责,夏洛克愤怒地表示,“犹太人被武器刺到一样会受伤,为什么像安东尼奥那样的人,对犹太人喊打喊杀的时候没想过这些呢?”事实上,夏洛克知道“割肉”符合法律条款。因此,他打算为犹太同胞们好好发泄一下心中积压的怨气。毕竟多年以来,犹太人一直过着抬不起头的生活。夏洛克好不容易得到这一“光明正大”的途径,也想要借此机会对基督教徒进行反抗和挑战。

从剧中人物的对话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人们并不称夏洛克本名,而是叫他“犹太人”,可见他们将夏洛克视为“异教徒”,字里行间都充分展现出了他们对犹太人居高临下的歧视。例如安东尼奥辱骂夏洛克为“杀人的狗”“畜生的灵魂”,并且还往他的犹太长袍上吐唾沫;巴塞尼奥称夏洛克为“人世间最顽固的恶狗”;甚至夏洛克的仆人也说“那犹太人一定是魔鬼的化身”。这些都展现出了基督教徒根本不把犹太人放在眼里,可以为所欲为地侮辱和唾骂。

审判当天,法庭上人山人海,人们都来关注这件事的发展,大多数都是来看夏洛克的热闹的。巴塞尼奥也赶到现场,他搬出装满六千金币的箱子,并且表示愿意以双倍赔偿,只要夏洛克肯放过安东尼奥。但是夏洛克并不在意这些,公爵让夏洛克见好就收,劝他做人要以慈悲为怀。压抑已久的夏洛克当场反驳道:“犹太人当作奴隶买卖,像狗一样做着最卑微的工作,又何曾有人想过要宽容呢?”作品将欧洲长期以来排斥犹太人的种种行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而莎士比亚在作品当中让夏洛克发出不平的声音,控诉了社会对犹太人的歧视,在当时看来已然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基督教徒本是最重视“契约精神”的人,然而剧中的巴塞尼奥却说出“把法律稍微变通一下”。这句话一说出口无非是自己先破了“家规”,违背了基督教徒最重视的契约精神。而夏洛克不要违约金只要这“一磅肉”,也是他作为犹太人对基督徒的一种反抗。法庭上夏洛克的话侧面反映了犹太人的屈辱史。从夏洛克的表现中也可看出他只有依照威尼斯的法律才能讨回公道,尽管这个“公道”是令人怀疑的。而更可悲的是他却天真地认为用基督教的法律就可以如愿惩罚基督徒,最后基督徒却用“最终解释权”赢了夏洛克,使夏洛克落得人财两空的悲惨结局。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财刻薄的守财奴形象,并让他得到似乎应有的惩罚。但是在作品当中,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种族歧视以及宗教差异的明朗化,都是藏在喜剧背后更为深刻的悲剧。当然,这也是夏洛克阴险狡诈的真正根源。

二、探求《威尼斯商人》中的人性

每一部成功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丰富而多面的,剧中所谓“正义”的一方基督教徒却违背了自家宗教最推崇的“契约精神”,与犹太人玩了一场文字游戏。他们所呈现的善良、仁慈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利益也搭乘“顺风车”。而夏洛克所呈现的凶狠、暴力、血腥的性格特点都是他的表象,事实上他是在掩盖自己内心对基督教徒的恐惧和怯懦。也就是说,他所提出的这种残暴冷漠的要求无非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多年备受歧视的痛点。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去做坏事,每件事都是事出有因,凶神恶煞的坏人也有他不为人知的、脆弱的一面。这也是值得每一个欣赏者反思的问题。

(一)戏剧中复杂多面的人性

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是复杂的、多面的。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天使”与“魔鬼”,所谓的好人与坏人也只是“天使”与“魔鬼”所占比例的不同,当然不会有百分之百和零的比例。戏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戏剧中的人物也应如此。无论是戏剧创作者还是戏剧赏析者都不应该“一刀切”地塑造和评论这个人物的非好即坏,而是应该用“非绝对”的眼光,多层次、多维度地欣赏和品味戏剧中的角色,去探寻剧中人物深层的内心世界,而不是浮于表面、“绝对化”地判断一个人物的形象。

都说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索福克勒斯是按照人应该有的样子来写,而欧里庇得斯是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写。”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中的女主人公美狄亚,具有复杂多面的性格,也是现实中人该有的性格。剧中的美狄亚难道真的是一个手刃双子的狠毒母亲吗?在她杀害亲生孩子时展现了内心的纠结与犹豫,美狄亚何尝不知道她杀死的是自己的孩子。但当她发现自己心爱之人移情别恋以后,她选择反抗,她的报复心极强,复仇手段也无比残忍。她之所以会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是因为她对伊阿宋的热烈的爱导致了她极度的恨。但同时美狄亚也有作为女人的无奈和伤感。一方面是美狄亚疯狂的激情,从她一开始对爱情的炙热追求到后来复仇时发疯般的执着,她性情的转变具有人本身的思想。美狄亚从“慈母之爱”到“弃妇之恨”的转变,也带有着人本身所具有的利己主义,把人的理智当成了杀人的武器也确实是无比极端的行为。可另一方面美狄亚这位女性角色也勇敢地向命运提出了挑战,她不甘于做命运的奴隶。她的行为告诉我们人可以改变自己命运,成为命运的主宰者。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命运的觉醒。这也体现了一种“超越”的思想,即超越自己、超越命运。而美狄亚的出现更加促进了女性主义、女权意识的觉醒。这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或者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可以认为她只是一个平凡普通、为爱奋不顾身的女性。美狄亚将孩子视为她和伊阿宋爱情的结晶,是他们爱情最大的象征。她无非是让自己用这种极端的方式,逼自己放手。在她的心里,她又是何等的委屈和不舍。这些人物心理变化的描写,都非常接近人的真实性格,在观众看后也有代入感和同理心。在观赏后的反思中也会对美狄亚不由得产生同情。同理,对《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也是如此。在对他的不解、愤恨过后,又产生出怜悯之心。

不仅仅是戏剧,电影、电视剧里也依然这样丰富的、多面的、矛盾的人物形象。例如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小欢喜》中的女性角色宋倩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单亲母亲,她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女儿的身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她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从女儿出发,毫无自我地爱着女儿。她秉承着“严师出高徒”的宗旨对自己的女儿严加管教。又因为前夫的经济实力比较强,与女儿的关系亲近,她也会因此经常患得患失,惧怕孤独的她特别怕前夫将女儿从她的身边抢走。她是一个内心十分矛盾的人,她疯狂地控制着女儿的方方面面,但这一切都来源于对女儿无尽的爱以及怕女儿随时会离开自己的不安全感。这样“锋利偏激”的她,不仅划伤了自己,也害苦了她身边最亲近的人。她与女儿的关系也经常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三、戏剧人物的创作

我们常说要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谓典型环境就是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环境。而典型人物则是孕育在典型环境当中的,不是剥离后独自存在的,指那些具有鲜明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那么如何使得这个人物具有典型性,首先他要来源于生活。通过看剧,观众会感同身受,作品人物是现实生活的一个代表。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可绝不仅仅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种。人是高级的动物,复杂的动物。这个复杂也就是多面性。如果一个作品展现出了一个善良的人的私心,或者可恶的人的慈悲,那么这部作品一定是会让人进行深入思考的,不是浮于表面的歌颂或讽刺。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恩格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统一,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典型环境制约着典型人物,典型人物对典型环境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当代的戏剧创作者,在创作戏剧作品的时候也不能局限自己的思维,要将想塑造的人物“由内而外”地进行研究和塑造。通过多方面、不同角度的展现,让观众走进戏剧,深入思考,这样戏剧的人物、戏剧的主题就有了更大、更深远的意义。在编剧塑造角色的时候要着重把握人物多面、复杂、矛盾的一面,进而展现出人物关系的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戏才令人回味,使人反复思考。否则,单一直白的戏剧情节,只会令人乏味,从而被社会淘汰,无法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佳作。

四、结语

戏剧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定的国家、特定的时期出现的。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很多戏剧人物之间有共性的存在,人们也会将他们进行归类,例如“四大吝啬鬼”等等,但是将这些人物进行纵向的比对分析,他们绝不是完全“复刻化”的一致,人物之间一定会存在某些“个性化”的差异,使他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经典角色。因此我们要用“非绝对”的眼光来看戏审人。《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悲惨结局就是当时那个特定时期的社会矛盾造成的。由于宗教之间的对峙,他一直过着被欺辱、被歧视的生活,导致他有着这样冷酷残忍、复杂多变的性格。

猜你喜欢

美狄亚威尼斯商人典型人物
传统道德的背离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对古希腊悲剧形象美狄亚的分析
克丽丝塔·沃尔夫《美狄亚-声音》中美狄亚母题的演变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穆拉诺玻璃瓶,“威尼斯商人”的外衣
雪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