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的教材特点与教育理念
2022-11-12张可欣
张可欣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9)
一、问题的提出
钢琴从传入中国到如今,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大部分钢琴教师选择的启蒙教材却一成不变,《汤姆森钢琴教程》《拜厄钢琴教程》《车尔尼钢琴练习曲》,在中国钢琴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当然,这三套伴随着我国音乐教育多年的教材,对中国钢琴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具备着自身的优秀价值。但随着中国钢琴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家长和学生们日益增长的对于音乐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仅注重钢琴技法训练的三套旧教材已不能满足当下的钢琴教育。音乐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们也针对钢琴教材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新编写与新引进的教材数不胜数。作为音乐教育者,如何从当今数量庞大且质量良莠不齐的钢琴教材中选择最为合适的教材;如何让学生们真正地喜爱音乐、喜爱钢琴,真正地具备音乐综合素养,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
《钢琴之旅——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Piano Adventures by Nancy and Randall Faber——THE BASIC PIANO METHOD》)自2012 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引入中国,受到了广泛关注。2013 年周铭孙教授给予本教材高度赞誉:“它让你全方位地去了解和熟悉钢琴这件乐器。而且,它更着重是引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主动性与创造力去学音乐。它的考虑和基点是全方位的。”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钢琴教师选择使用本教材。
二、本体分析
《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系列丛书目前中国引进到第六级,每级两册,分为《课程与乐理》和《技巧与演奏》,共十二册。
笔者通过将《课程与乐理》的课程内容按照记谱法、节奏、音高、音程关系调式调性、和声、曲式、体裁风格几类音乐要素整理成表,《技巧与演奏》的课程安排按照每单元提供的“技巧秘诀”以及涉及手型、指尖/手指位置、手腕、手臂技法要求罗列成表。依据两表笔者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观察到《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中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所构成体现的科学性,从而分析出本教材具有五个特点。
(一)渐进性
《菲伯尔钢琴教程》所有的课程设置都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则,体现渐进性特点。在《课程与乐理》书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节奏方面,菲伯尔夫妇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本书并没有一开始就教授基本节奏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模仿老师弹奏的稳定节奏来培养节奏感。随后,按照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顺序进行,这样的顺序使学生可以清晰一拍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在心里形成稳定的节奏感。
在音高方面,首先,菲伯尔夫妇明显区别于其他教材的是,其安排从黑键开始学习。黑键在钢琴键盘上,被白键映衬下更加一目了然,且排列规律更明显。另外黑键位置更高,之间的空隙更大,学生弹奏起来会更谨慎,有利于学生巩固手型。同时因为黑键的位置明确,更易于掌握白键的音高。其次,音高的学习是按照“图示”到“五线谱”过渡的。在学习初期,课本以键盘图示和音符高低来代替五线谱。另外,在五线谱识谱方面,按照先“线”后“间”最后“加线”循序渐进的顺序。
在音程关系方面,菲伯尔夫妇没有一开始就加入度数概念,而是从更加直观的重复音、级进、跳进入手。随后加入的度数概念则是先从八度开始,按照二、三、四、五、六、七的顺序学习。
在调式调性方面,先从五指音阶导入,易于学生巩固五指技法。运用首调思维,加入移调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调式概念。另外,先大调后小调的学习顺序,易于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大小调的不同色彩。最后再加入关系大小调、和声/旋律小调、半音阶等复杂概念。
在和声方面,同样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按照从根音到和弦的顺序,强调Ⅰ-Ⅴ7-Ⅳ级和弦的和声功能,重点培养学生和声感觉和编配能力。同时,菲伯尔夫妇还着重讲解了和声连接规律,和声织体和终止式等概念。
在曲式方面,先让学生感知和划分乐句,理解平行式回答和对比式回答的区别,之后引入乐段概念,着重讲述二段式和三段式,逐步让学生建立明确的曲式概念。
在曲目选择方面,除了菲伯尔夫妇自己创作的新曲目外,还涉及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多种体裁的名家名曲,并且将著名作曲家生平信息做了详细介绍,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扩宽了学生的视野。
在《技巧和演奏》书中,菲伯尔夫妇同样是循序渐进,按照手型-手指力量-手臂力量-手腕力量-双手协助的大致顺序,易于让学生感受演奏时正确的用力方式和力量转移。
(二)延续性
《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的理论知识具有延续性的特点,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将所有知识内化于心。
《课程与乐理》一书擅于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在真正开始学习概念之前,就已经在之前的教学中运用了。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更容易理解并应用。比如音程度数关系,在第一级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运用图示和歌曲介绍级进和跳进概念,等到第二册真正加入度数概念时,学生就可以自动带入之前的知识清晰地理解度数关系。
本书在某一单元安排新知识时,采用的谱例中都运用的是旧知识,这样的安排利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巩固旧知识。例如学习“延音线”时,谱例采用的是C五指音阶、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二分附点、四三拍等概念。
本书几乎在每节课最后,都安排了“动动脑”“试试看”环节,留给学生自我探究空间,一方面是对本课知识的复习,一方面是对旧知识的应用。一些重点或复杂的知识,会频繁出现在这一环节,并且涉及到一些简单的编创活动。另外,本书除第一册之外,每册在开始新课之前,都有复习导入章节,并安排了预习任务。更重要的是,菲伯尔夫妇注重应用,善于将知识整合。阅读本套教材,不难发现随着级数越来越高,设计的乐谱涵盖的音乐要素越丰富。这样利于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的同时,巩固与应用旧知识。
《技巧和演奏》一书对于重点要求的手型、手指、手腕、手臂,几乎每一课都有涉及。结合不同乐曲不断强调,使学生充分巩固技法。
(三)多元性
《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运用“听、弹、唱、读、写”多元立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从多方面掌握知识。
听。培养听觉感知能力,是本教材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本书每一课都涉及和听觉有关的训练,在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听觉训练”板块,根据本单元所学重点知识,针对所有音乐要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听觉。同时,每一首小作品都安排了教师伴奏部分,具有丰富要素的教师伴奏,以及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更易于使学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另一方面,本书配套乐队版CD,设计了两种速度的管弦乐配器的伴奏,一种是慢速,一种是演奏速度。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培养乐感,理解弹奏技法,同时丰富学生对各类乐器音色的认知。
弹。弹奏是本教材的重点任务,菲伯尔夫妇在《课程和乐理》书中,每课都配合课程重点内容安排了弹奏任务,并做了简单的技法讲解。同时,《技巧与演奏》配合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技巧秘诀”,直观并清晰地让学生理解演奏技巧,帮助学生解决演奏过程中出现的手型、指尖、手腕、手臂等技术问题。
唱。唱是让学生最直接地感受音乐各种要素的方式。菲伯尔夫妇十分重视“唱”的训练,他们自己编写、改编以及选取不同风格的乐曲,加以配词,要求学生边弹边唱。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于音乐要素的认知,另一方面歌词编配富有童趣并形象感十足,使学生可以根据歌词的韵律理解乐句韵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
读。首先,阅读五线谱是学习钢琴的基本要求,菲伯尔夫妇采用从键盘图示-无线谱-五线谱的顺序,使得学生在最初学习时,可以着重培养学生对于钢琴的兴趣,培养聆听模仿能力,以及掌握节奏、指法更加灵活的内容,不增加学生的识谱压力。在掌握了基本五线谱知识后,菲伯尔夫妇由浅入深,配合学生学习进度和认知发展,逐步增加乐谱标记,丰富演奏效果。除此之外,他们还重点设计了“视奏练习”环节,培养学生分析乐谱,以及“眼-耳-手-口”配合能力。其次,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节奏、指法、音名等音乐要素的认知,菲伯尔夫妇都要求学生“大声”地数拍子或是“大声”地说出指法等,强调让学生将重要的内容大声地读出来,加深对其印象。
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会读谱和弹奏是远远不够的,菲伯尔夫妇在每一课都设计篇幅1-2页的“乐理”板块,将本课核心内容编排在不同乐谱中,同时大多配了图画辅助学习。
不难看出菲伯尔夫妇十分重视“听弹唱读写”的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并且这五个板块并不是单独出现在课程中,而是每一课都同时涉及五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多元立体地训练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三大感官能力,培养学生“眼-耳-手-口”协调配合能力。另一方面帮助老师不仅限于单一的教学手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感。同时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并多方面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教授基础节奏知识时,运用了听(节拍器、教师示范)、弹、唱(歌词)、读(读拍子)、写(音符、时值)五个板块,多元立体地教授学生基础节奏知识。
(四)整体性
菲伯尔认为“音乐模式”是音乐各要素及其特定组合,如音程、和弦、调式以及织体等。他强调:“在钢琴上掌握‘音乐模式’,是从听觉上感知七音响特点和规律、从视觉上辨认七乐谱呈现形式及相应的键盘位置,并通过肢体动作将乐谱符号转化适当的音响形式。这是‘听觉、视觉和动觉’同步进行并相互作用的中和认知过程。”例如,学生要想掌握《老座钟》这首小作品,需要从听觉上感知音高特点和节奏规律;视觉上辨认手指、键盘位置;再利用动觉将音符演奏出来。这样的“音乐模式”使学生不再接收单一信息,而是综合音乐信息。并且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思维,让钢琴不再只是展示技术工具而是表现音乐的媒介。
最后,笔者针对《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教材排版设计,发现其具有趣味性的特点。
(五)趣味性
1.富有童趣
《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在排版设计上充满了童趣,运用了大量符合儿童审美的图画等素材,并且教材编排上迎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翻开初级教材,就会被大量的图画和丰富的颜色所吸引,区别于传统技法教材中只有黑白的谱例。菲伯尔夫妇在初级教材排版中,每一页中都至少安排了3 种以上的颜色,并且几乎每一页都安排了不同形象的图画配合乐曲形象。而随着级数的增加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增长,排版趋于简单清晰。
2.素材丰富
本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谱例,每一课都安排了至少2 首的练习片段,甚至还有菲伯尔夫妇改编或选取的乐曲。并且每一页都有五线谱、音符等等音乐要素,让学生无论翻开哪一页都如同进入音乐世界。
3.重点清晰
一方面菲伯尔夫妇着重将演奏时状态、音乐感觉等使用图示或富有想象力的图画作为引导。另一方面本教材所有的标题都清晰、直观地表达了学习重点。同时在每课开篇用了较大面积,使用文字、图示等方式介绍知识重点,并且在每首练习谱例前都注明了练习要求,在谱例中也做了相应要求提示。
二、教育理念
一套优秀的钢琴教材,会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钢琴的兴趣,就像菲伯尔所说:“只要心甘情愿地弹琴,一段时间后他们会自己去寻找技巧,这比一开始就强制他们练习技巧要愉快得多、效率也高得多。”
(一)艺术演奏之道
菲伯尔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所提倡的钢琴教育理念是“艺术演奏之道”(The Artistry Metric)。他也不断强调,“艺术性”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学生隐约感觉的培养和发展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在技巧发展或某种课程完成之后再叠加上去的。所以在整套教材中都贯彻“艺术性”这一原则。
“艺术性”原则强调了训练学生“听觉”能力的重要性。菲伯尔夫妇指出在学习钢琴之前就要着重进行“听觉”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初期就可以将听觉和动觉结合起来。同时,听觉能力的提高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本教材每一课都安排了不同的“听觉”训练。同时,教师伴奏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到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织体、不同的调式等,更易于学生培养其听觉的“艺术性”。
“艺术性”和“技巧性”密不可分。菲伯尔夫妇指出艺术感觉的培养和演奏技法密不可分。学习钢琴的最终目的是可以有“艺术性”地演奏乐曲,那么如何使用肢体去演奏声音、表达感情,就是其核心问题。所以本教材将“艺术性”和“技巧性”完美结合在一起。
(二)音由心生,乐从乐起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由心生,乐从乐起”即通过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真正爱上钢琴。菲伯尔夫妇十分遗憾有很多学生中途放弃学习钢琴,希望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找到学习钢琴的快乐与自信,体会音乐真正的魅力,因此他们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表达快乐的愿望作为教学的第一要义。菲伯尔夫妇以学生是否喜欢弹奏为标准选择练习段落,并且挑选了不同特色、多种风格的乐曲供学生选择。同时,本教材多数曲目都拥有符合儿童审美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最直观的一点是,本教材具有页面设计颜色丰富,排版灵活等特点。
第二,音乐情商与智商共同发展,Developing Musical Minds and Hearts。菲伯尔夫妇将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作为音乐情商,音乐理论知识当作音乐智商。本教材采用“听弹唱读写”多元立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将音乐情商和智商的训练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
第三、“A C E”教学理念,A——Analysis、C——Creativity、E——Expression,指的是分析、创造、表达。在本教材中,菲伯尔夫妇十分重视综合培养这三种音乐能力。对于分析能力的培养,本教材中在新知识的谱例附近有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自行观察谱例或聆听之后,运用新学知识进行分析。或是在谱例中用小字做提示,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出新学内容。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教材从第一级开始在重点知识部分,都循序渐进地设计安排了一些即兴编创任务。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本教材中几乎安排在各种教学互动之中,有需要学生语言表达的、文字表达的以及演奏表达的部分。
通过上文对《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的本体分析以及特点总结,不难看出,菲伯尔夫妇十分重视对于儿童兴趣的培养,并以“激发学生由内到外真正的快乐”作为目标进行课程安排。同时,菲伯尔还表示:“对于钢琴教学的成功与否,不能简单地用量化的数据统计方法,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无法量化的诸如‘爱’和‘美’以及人类的种种情感也被轻而易举地去除了。”因此他们十分重视“艺术性”的钢琴教育理念,并贯彻在本教材中,使学生不再仅仅局限在演奏技法中,而是横向延伸至综合的音乐能力培养上。对于中国目前仍然存在的钢琴教育系统不完善的问题,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但是对于即将踏入教师岗位的我们本身来说,要向类似于《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这类优秀教材吸收借鉴经验,这样才能拓宽自己的眼界、开放自己的思维,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注释:
①杨燕宜.对〈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的介绍与评价[J].钢琴艺术,2013,(05):48.
②张洁.发展音乐的情商与智商——访钢琴教育家兰德尔·菲伯尔[J].钢琴艺术,2013,(0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