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菲利普·罗斯小说《复仇女神》中的男性气质危机应对策略

2022-11-12陈明侠

戏剧之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阿尼山姆犹太

陈明侠

(武汉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2)

菲利普·罗斯在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其作品大多以纽瓦克为背景,揭示犹太群体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冲突。《复仇女神》出版于2010 年,是罗斯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该小说以二战和小儿麻痹症大流行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坎托·巴基(Cantor Bucky)的悲惨人生故事。过去十年里,《菲利浦·罗斯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了大量该小说的研究成果。詹诺普洛(Giannopoulou)“将《复仇女神》解读为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的合成翻版”。卡明斯基(Kaminsky)分析了该小说的文艺叙事手法,并将其与《火焰字母表》进行比较,讨论了有关犹太人身份的问题。斯坦格林(Stangherlin)将巴基称为“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约伯和俄狄浦斯的现代化身”。目前,学界主要从犹太身份、原型分析和叙事策略等角度对《复仇女神》进行研究。

关于罗斯小说中男性气质的研究已发表不少,但较少涉及《复仇女神》中的男性气质危机和男性气质重建。本文运用R.W.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从支配性男性气质和边缘性男性气质着手,讨论小说男性角色面临的男性气质危机,并创造性地分析了不同男性遭遇危机的解决办法。山姆选择强健体魄来重建支配性男性气质,阿尼为残疾身体重新赋能,并通过社会地位向上流动,实现了理想的支配性男性气质。山姆和阿尼都成功应对了男性气质危机。巴基在做出种种尝试后不仅未能实现支配性男性气质,反而变成一个既缺乏男性特质又缺乏女性特质的“性别空白”,丧失了自我认同感,陷入无尽绝望。通过刻画这些犹太裔人物,罗斯揭露了被边缘化的犹太裔美国人所处的困境。

二十世纪至今,男性气质已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但至今仍难以对其给出明确定义。从符号学角度来看,男性气质指非女性化的气质。怀特海(Whitehead)将男性气质定义为“男性(而非女性)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语言、行为和社会实践”。除了从性别二元对立的角度定义男性气质外,如今大多数学者认为男性气质由社会和文化构建,而非恒定不变。里瑟(Reeser)认为“一个男人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时刻都必须不断努力成为一个男人。他的男性气质可能时隐时现,如果没有获得持续帮助并不断为之努力,他就永远无法轻而易举地保持男人的样子”。基梅尔(Kimmel)认为“男性气质由特定的制度环境建构而成,不独立于社会文化存在”。在众多有关男性气质的研究中,康奈尔男性气质理论最为重要。康奈尔认为男性气质由政治和文化生活建构,在男性群体中以不同形式存在,并不断流动。她将男性气质分为四种类型:支配性、从属性、共谋性和边缘性男性气质。康奈尔认为,支配性男性气质可以定义为“性别实践的形构,这种形构就是目前被广为接受的男权制合法化的具体表现,男权制保证着(或说是用来保证)男性的统治地位和女性的从属地位”。简单来说,支配性男性气质是指社会中最为广泛接受、占主导地位的男性气质。边缘性男性气质在不同阶级与种族的交互中形成,与支配性男性气质相比处于边缘地位。例如,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黑人群体具有的男性气质相比白人即为边缘性男性气质。

《复仇女神》背景为二战时期,大量中青年男子应征进入战场,健壮、好战、勇敢等男性特质备受推崇。戈尔茨坦(Goldstein)曾在关于战争和性别的研究中指出,服役在战时被视为英雄主义和男性荣誉的证明,给男性公民带来身份地位的提升。小说中,孩子们所受的教育就流露出了当时社会对这种英雄气概的向往。主人公巴基小时候名为尤金。尤金被父亲遗弃后一直接受祖父山姆的教导。山姆鼓励尤金“像男人一样勇往直前,像犹太人一样为自己战斗”,教导他坚强、勇敢、永不退缩。当少年尤金在昏暗的仓库里杀死大老鼠并把尸体展示给祖父后,尤金被授予绰号“巴基”——英文意为“倔强、勇敢、刚毅”——这也正是当时美国主流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当巴基到达印第安山时,营地负责人告诉他,营地始终认为“男子气概是教育的首要目标”。对英勇、顽强等英雄主义式男性气质的颂扬深深植根于二十世纪中叶美国的教育理念之中,成为当时社会的支配性男性气质。

巴基居住在犹太社区,犹太人受嘲笑的场景在小说中屡屡出现。与白人相比,犹太裔美国人备受压迫。小说中,随着脊髓灰质炎愈演愈烈,反犹太主义者开始散布谣言,声称“脊髓灰质炎之所以在当地传播是因为他们是犹太人”。当巴基辞去操场管理员的工作时,奥加拉毫不留情地揶揄他:“我在佩辛大街操场遇到一个犹太人,他也放弃了我。”犹太裔美国人被白人视为“他者”,他们“身处的美国社会推崇以白人男性为代表的理想男性气质,因而备受羞辱,和主流社会割裂开来”(“humanish”McKinley 92)。在白人群体和犹太裔群体的不平衡互动下,犹太社区具有了边缘性男性气质。

正如博伊林(Boyarin)所述,“在欧洲(也许还有非洲和亚洲)的反犹太主义想象中,犹太人历来被代表为女性”。换言之,在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权威下,犹太人群体具有的边缘性男性气质被具象化为女性特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于男性,时刻处于男性凝视中。因此,被贴上“女性化”标签的犹太裔美国男性也相应地生活在白人群体的凝视之下。犹太裔男性具有相对于女性的男性优越感,却不断受到白人男性群体的审视,因而产生巨大的羞耻感,对自身男性特质认知产生困难。因此,犹太裔美国人面临了巨大的男性气质危机。本文认为,《复仇女神》展现了犹太裔美国男性群体应对男性气质危机的途径:一是强健身体,二是实现社会身份向上流动,三是去除自身女性特质。

山姆、巴基和阿尼都选择了增强身体力量以逃避白人男性群体的凝视。山姆“身材魁梧,像熊一样”,通过让身体变得强壮,山姆被不断审视的羞耻感得以缓解。他健壮的身体符合主流社会男性气质的要求,使他能够在面临男性气质危机时建立支配性男性气质。阿尼因小儿麻痹症致残后,“开了一家专门从事轮椅无障碍建筑改造的咨询和承包公司”。身体残疾使阿尼更常受到凝视,但开设无障碍设施公司让他为残疾的身体重新赋能,阿尼因身体失能产生的无助感得以减轻。这是阿尼处理男性气质危机的方法之一。

男性气质危机在巴基身上尤为明显。他总是下意识地感到羞愧,无法对自己完全认同。在山姆的教育下,巴基把山姆视为犹太男性的典范。山姆通过强健体格来应对男性气质危机的方法对他自己来说非常有效。因此,巴基也对身体力量有极高要求。他对强健的体魄着迷,并热衷于帮助他人强健体魄。在他年轻时,他想“像他的祖父一样身体强壮”。但不幸的是,他因为视力不好无法参军。因此巴基不仅被美国主流社会排斥,在犹太社区中也格格不入。对巴基来说,参军是获得支配性男性气质的一种证明。无法参军让他的羞耻感愈发强烈,他试图通过强健体魄建立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尝试失败了。

长期以来,犹太人被广泛认为具有女性特质。小说中,巴基想教孩子坚强勇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犹太人被“污名为犹太懦夫和娘娘腔”。在女性地位较低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被认为不如男性勇猛、坚强。将犹太男性与女性特质联系起来,使得犹太男性一直以来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笑柄。犹太群体的男性气质因此被边缘化,被排除在白人群体所体现的支配性男性气质之外。因此,隐藏或消除女性特质也成为犹太人应对男性气质危机的方法。

“支配性男性气质建立霸权部分是因为其声称体现了理性的力量”(Connel 164)。在父权制意识形态中,男人被认为是理性的,而女人则是感性的。巴基身上其实有许多传统的女性特质,如敏感、犹豫等都与男性被要求具有的理性背道而驰。巴基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答应加入玛西娅所在的印第安山营地。抵达印第安山的头天晚上他内心充满悔恨,下决心要回到纽瓦克和孩子们坚守在一起。然而第二天早上,当他看到周围的美景时,又立即改变了主意:“一切都在这里!和平!爱!健康!美丽的孩子们!工作!除了留下来,我还能做什么呢?”尽管山姆一直以来都教育巴基不轻易展露情绪,但巴基身上与生俱来的非理性特质依然难以磨灭。当巴基向玛西娅敞开心扉倾诉心事时,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和放松。他对受苦受难的人们有着深深的同情和怜悯。在身体残疾后,巴基无法通过强健体魄来获得支配性男性气质。因此,他选择消除自己身上的女性特质以突出与主流社会相符的男性气质。尽管巴基深爱玛西娅,但理智上,他知道离开玛西娅会让她过得更好。通过拒绝与玛西娅结婚和远离从前的朋友,巴基对抗了自身的传统女性特质,试图建立支配性男性气质,以此“成为一个完整的男人”。

实现社会身份的向上流动是小说中犹太裔美国人应对男性气质危机的第三种方法。福斯(Fuchs)曾在研究中指出,“在移民至美国之前,犹太人以对犹太律法的了解程度和宗教信仰的虔诚度来衡量男性气质”。但移民至美国后,犹太男性接受了新的男性气质衡量标准:向上流动。提升社会身份地位成为犹太男性获得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方法之一。阿尼便是其中一个例子。小说中,少年阿尼腼腆安静,体格娇小,因小儿麻痹症变得残疾。但多年后当他和巴基重逢时,阿尼变得“矮胖敦实,留着胡子,和曾经操场上那个虚弱的孩子判若两人”。几十年间,阿尼的男性气质发生了巨大改变。阿尼在残疾后完成了大学学业,并和合伙人一起创办了一家公司,社会地位得到提升。除了致力于轮椅无障碍改造以重新为残疾的身体赋能外,阿尼成功地实现了向上流动,建立了支配性男性气质。

对巴基来说,和玛西娅结婚是快速提高社会地位的好机会。巴基家庭贫寒,母亲死于分娩,父亲是个赌徒和小偷。相比之下,玛西娅的家庭条件和社会地位十分优越。玛西娅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担任高中英语教师,一家人住在宽敞舒适带花园的大房子里。“斯坦伯格家住的正是坎托先生从小梦寐以求的房子”。对巴基来说,能和玛西娅订婚简直像是个奇迹。巴基最终离开纽瓦克前往印第安山,担任特权阶层的孩子们的游泳教练,也是他渴望提升社会地位的一个隐喻。然而,为了对抗自身的女性特质,巴基拒绝与玛西娅成婚,没有实现社会地位向上流动,也未能建立支配性男性气质。

巴基应对男性气质危机的三种方式都以失败告终。他不仅没有重建支配性男性气质,还失去了性格中原本拥有的宝贵女性特质。这也是为什么多年后阿尼遇到巴基时,巴基认为自己是“一个性别空白”。曾经的他“信念坚定、随和、善良、公正、体贴、稳重、温柔、充满活力、肌肉发达”,但经过一系列失败尝试后,巴基变成了一个边缘人物。巴基的悲剧不仅源于他倔强的性格,他未能成功应对男性气质危机实际上是无数美国犹太男性在战争时期的缩影。罗斯通过描写犹太男性重建支配性男性气质的不同方式,揭示了犹太人在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过程中遭受的痛苦和面临的种种矛盾冲突。

猜你喜欢

阿尼山姆犹太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美国犹太文学“第三代”现象研究——犹太叙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世界级绘画大师,中国的莫迪利阿尼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两个阿尼
糊涂的维修工
山姆农场
猜猜我有多爱你
芭比和山姆的纸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