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转化视角下的传统粤剧开面数字化整理
2022-11-12熊忆,孙敏,邓灵
熊 忆,孙 敏,邓 灵
(广州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古老粤剧中有一种化妆方式,运用夸张的线条、强烈的色彩和象征性的图案,勾画出人物性格气质和脸部特征,在粤剧中被称为“开面”。20 世纪20 年代,粤剧艺术理论家麦啸霞在《广东戏剧史略》中系统地论述了粤剧各个方面的艺术,他说“花面之勾脸开面,召源甚古”,粤剧十大行当中涂脸叫“开面”。由此可见在粤剧行当中,“开面”是专业的称呼,而“面谱”或“脸谱”一词是大众对所有戏剧面部图案式化妆的统称,尤其是“京剧面(脸)谱”经常被简称为“面(脸)谱”,成为中、外民众对京剧脸部图型化妆的代名词,形成了只要看见“脸谱”就指代所有剧种的脸谱的现象,但中国的地方戏曲剧种繁多,脸谱的化妆方式也存在差异性,从粤剧自身特色来说强调“粤剧开面”名称也是本次研究过程中反复斟酌后确定下来,这种化妆样式也正是粤剧艺术有别于其他地方戏曲的表现形式之一。
一、粤剧开面的兴衰
粤剧艺术起源有多种说法,陈非侬在《粤剧六十年》中说粤剧起源于南宋,梁威认为:“明代中叶出现有本地班的‘广腔’,明末开始形成了粤剧。”郭秉箴将明到清中叶,视为粤剧形成演变的第一阶段。不管哪种起源说,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粤剧是在吸收了不同剧种的精华后,结合岭南的民歌小调及广府说唱艺术逐渐形成。粤剧既从各地方戏种吸取养分,也不断适应社会转变,改变其剧目、行当、化妆服饰及演出方式。20 世纪20-30 年代粤剧名伶武生靓荣、老生曾三多等人为了让粤剧角色的表演更生动,潜心研究学习京剧面谱艺术,在自己的演出剧目中创造与设计粤剧开面,梁俨然说:“二十年代的曾三多精于粤剧开面的戏、二花面戏,演《危城鹣鲽》一剧,自己设计面谱,一边红脸,一边绿脸。令场上气氛惊奇,效果十分强烈。”由此可见,粤剧开面的发展离不开粤剧名伶们开创式的推动,学习借鉴、推陈出新的研究态度恰恰是粤剧传播发展广泛的重要人因。
“文革”中开面的文献资料尽数被毁,“文革”结束后,粤剧和其他戏剧形式一样开禁,当时的娱乐活动很少,人们除了看电影外,就是看舞台演出,而舞台演出的重点往往都是戏曲。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后,包括粤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便出现了巨大的命运转折。随着社会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粤剧进入了没落状态。2009 年10 月,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政府到民间的一系列举措和行动推动了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建立了佛山广东粤剧博物馆与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但广东粤剧博物馆甚少粤剧开面的展品,唯有寥寥数字的说明。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则展示了1963 年出版的《粤剧脸谱集》中的部分开面原始图片,没有相关解释与说明。传统粤剧剧目演出的海报中也看不到开面化妆角色了。
两年的收集调查中发现“开面”在当今粤剧传统剧目演出中几乎消失殆尽,具体表现为:传统粤剧剧目的演出中角色已经没有开面的装扮,在广州粤剧院①调研时,演员们谈到粤剧“开面”说:“勾脸(开面)都是演员自己人手一笔一笔地画在脸上的,太复杂繁琐了,需要很长化妆时间,不适应当下演出的时间流程安排,戏班里已经没有人会这个手艺了……”粤剧开面的传承人与爱好者从事的开面传承也仅限于纸上绘制、自我创作以及公共展示型的面具绘制,广州粤剧院有一位爱好开面勾绘研究的郭素青师傅师从“粤剧开面”传承人——张福伟,为粤剧院进行纸上开面绘制展示。“粤剧开面”传承人张福伟已经七十六岁,一共收了八位徒弟,为粤剧花面的纸上传播倾尽一生,由此可见开面没有被应用在粤剧表演艺术中。
虽然粤剧开面已经消失在表演舞台上,但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经济发展中,粤剧开面这个元素又是粤剧文创产品的主要开发对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创产品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伪粤剧开面”文创产品,甚至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的纪念品柜台主打售卖。粤剧文创产品不具备粤剧艺术辨识度,究其原因源自文创的设计并不是建立在粤剧开面艺术特色的深度研究了解基础上;另一方面粤剧的兼容并包发展历程也让粤剧艺术的视觉符号繁杂而相对难区分,尤其是这种已经失传的化妆形式。由此更明确了本研究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矢量图的整理为虚拟展示形成尊重历史的数字资源,建立传统粤剧开面共享式云上艺术馆,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粤剧开面艺术,并参与到粤剧开面艺术的创新性转化应用中。二、粤剧开面的分类
最初粤剧的化妆不讲究,只有旦角涂脂抹粉,粤剧名伶薛觉先对化妆最为讲究,他的扮相很美,这也是他受观众喜欢的原因之一。粤剧开面最初以模仿京剧脸谱为主要形式,借鉴京剧的经验加以融合和发展,由简单、幼稚到成熟,随着粤剧的不断发展,逐渐衍生出粤剧自身特色的花脸样式和分类,传统粤剧开面在1963 年前没有文字记载资料,依据广州地区部分老艺人口述分类,笔者再加入粤西地域的分类,整理为三种方式:古老粤剧开面、60 年代粤剧开面和粤西戏班子。除了以上开面还有一种南派粤剧开面,伍行说“南派粤剧是指广东西南部的高、雷、廉、琼下四府流行的粤剧流派。在湛江的这些南派粤剧脸谱最能引起共鸣。”“粤剧南派艺术”特别注重武戏程式和丰富的排场,以彰显人物的粗犷豪放、英姿勇猛。其表演动作刚劲有力,舒张幅度大,有较规范的程式,配上开面的化妆,演出效果可观性强。
三、粤剧开面的艺术特色
传统粤剧开面以椭圆形为基础型,不戴头布,颜色涂至颈部,不对耳朵进行化妆,黑白色之间强调“洗笔”,部分开面配以底色对应色彩的挂须体现角色的年龄,五色脸配五色须。过去行当齐全的时候,除了净行开脸外,末、旦、丑、外、匝均有些开脸。粤剧开面的“主三色”即黑、白、红;配以黄、绿、蓝、紫、金、银等色,通过勾脸、抹脸、揉脸三种方法绘制在脸上,夸张了前额、眉、眼、鼻、口、下巴的肤色,突出了面部的骨骼、经络、肌肉纹理。开面的颜色具有明确的象征意思,无须通过戏文、表演等其他信息传递,观众就可以知道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人品道德、年龄。中国戏曲里的脸谱艺术这一表象实际上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里追求人格表里如一的道德观念或非善即恶的价值判断。古代戏曲大多在空旷的广场、集市、戏棚、庙台演出,观众看戏距离比较远,开面在演出中强化了戏曲人物之间的差异性,增加了粤剧艺术给观众的吸引力与娱乐性。对比今天没有开面妆扮的传统剧目,人物的冲突关系和剧情的跌宕起伏明显不足。
从图型设计的角度看,粤剧开面以象形、比喻设计为主,例如开面中的很多蒜头鼻,因其形状得名。有时也会根据人物的姓名外号、生平或者神话传说等,在脑门位置绘上形象化和象征性的图案。太极图案用在反面人物脸上借“太极两义”之象贬其人怀有不忠二心。
阴阳脸是粤剧开面的设计特色:粤剧花旦角色中钟无艳、陈金定、陶三春采用中心轴不对称花脸,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半边脸旦角美妆,半边脸刻画“丑”脸。传统粤剧钟无艳的开面扮相将钟无艳的相貌特征、性格、行事方式与才华特征,以鼻梁正中为界,把脸分成两半,右半边俊扮,按照旦角正常化妆,以此表现钟无艳善良正直的内在品格;左半边面以绿色为底色,额角勾半个猪鼻云图案,眼窝画黑色鸡爪纹样,眼尾朝下延伸,面颊有红色梅花朵,嘴歪,以此表现其刚强勇武但面貌外形丑陋。陶三春开面与钟无艳的开面则刚好相反,是右边脸丑扮,左边脸俊扮。右脸用蓝色做底色,在右额上以黑色勾画乱发,与左额梳理整齐的头发形成鲜明对比,表示角色蓬头垢面;画虎须眉以示性格勇猛,白眼窝衬三角眼,右半边嘴向下斜歪,以此示其相貌丑陋。第三位阴阳脸陈金定是小说虚拟人物,她是隋朝总兵陈忠的女儿、薛丁山的第二位妻子。她的开面刻画表现出了其长相奇特而且力大无穷的特征。在粤剧的阴阳面中三位女性都具有共同点:容貌丑陋但才艺惊人,满怀家国情怀,在传统道德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这样的歌颂可见岭南艺术创作思想的先进。
四、开面的数字化整理应用
开面的整理依托1963 年出版的《粤剧脸谱集》,应用设计行业最常用的软件Adobe llustrator 绘制等比例矢量开面,为数字化保存与展示提供可即时应用的图型源文件格式。工作中最困难的是稀少的相关资料和传承人如何实现图像的还原与解析,鉴于开面的形式是对人物角色的图型表现,在绘制的过程中不断地查阅相关史料、粤剧剧本、民间传说故事等信息完成每个粤剧开面对应角色的性格、历史地位、剧本角色特征的文字描绘,以此解析开面的图形和色彩的象征与寓意,从人文学、历史学的角度说明粤剧开面的图形设计艺术特征,完成了《粤剧开面》电子书。
将电子书作为设计各类课程的岭南非遗艺术的学习资料,锻炼学生对传统化妆艺术形式的创新性转化应用,与现代生活需要结合,设计出各种各样“国潮”风格的专业作品,同时也扭转学生们对传统面谱艺术形式的单一理解,便于年轻人更形象地理解粤剧开面的绘制思路。电子书用真人人脸与开面图型重叠解释开面化妆的结构与位置,从对照图中能清晰地反映出“东方平面”图案的设计依据是真人面部立体结构关系、表情的动态特征。
五、创新性转化应用与再生
程美宝认为粤剧进入“非遗”名录需要的是不断保育与传承,特别需要强调粤剧与当地当下的人的关系。粤剧的繁荣与港、澳粤剧爱好者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海外的港澳侨胞以粤剧缅怀思乡之情,大力地推动了粤剧在海外的野生传播。但是“两多两少”的现状不得不面对:港澳地区戏迷不少,但年轻观众不多,传统戏剧难以为继。在珠三角,粤剧观众农村多城市少。2015 年,结合数字经济的发展,新编粤剧、全国首部“互联网+戏曲(粤剧)”《决战天策府》,将粤剧拍摄成粤剧电影扩大粤剧的舞台,提升受众的广度。黄天骥认为,这并不等于戏曲的生命就结束了,这个生命可以转化成另外一种东西。比如说,戏曲表演的某些因素、技巧可以被电影吸收、学习。
今天传统粤剧演出中没有了钟无艳阴阳脸与齐宣王的花脸扮相,直接用美貌的旦角和文气的生角化妆装扮两位主角,该剧目演出中的幽默感、冲突感、节奏等感染力一落千丈,也使得这部历史剧变成了文艺片,可见粤剧开面在一些传统历史剧目中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要倡导粤剧开面重新回到传统剧目的演出中,让传统化妆形式在粤剧和粤剧电影中展现新时代的美。
粤港澳大湾区文旅经济的发展与数字生活的时代是本土化妆形式的重生沃土,为了更广泛地传播开面艺术形式笔者正在搭建3D 粤剧开面虚拟美术馆共享平台,形成“口袋粤剧非遗展馆”,为粤剧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跨时空的创作展示平台,建构沉浸式交互社交社区,让更多的人以新的视角解读粤剧开面,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
注释:
①广州粤剧院于2009 年6 月25 日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广州粤剧团成立于1953 年2 月),由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组建而成,拥有南方戏院、江南大戏院两个演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