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党史的创新表达

2022-11-12

电影文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纪录片党史理想

涂 曼

(南昌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在中国共产党100周年诞辰到来之际,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倾情打造的大型文献人物传记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于2021年4月4日起正式登陆东方卫视、新闻综合频道、纪实人文频道及BesTV(百视TV)等媒介平台。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紧扣建党百年的核心主题,响应当前党史教育学习号召,深耕节目内容,创新叙事话语,并搭建传播矩阵,以全面的历史观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方志敏、赵一曼、江竹筠、萧楚女、刘志丹等百年前的一代“后浪”在国家危亡之际不惜以身殉国的壮烈英雄事迹,为新时代青年更好地学习与感悟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筚路蓝缕的百年历程提供了鲜活的教育素材。

一、丰润细节,在文学性表达中为英雄“立传”

(一)深挖历史细节,为每一位英雄“立传”

与播出于2011年的《理想照耀中国(第一季)》相比较而言,足足经历10年之久精心酝酿与细致打磨的《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在对于党史故事的创新表达上也明显呈现出了更为独特的匠心与构想。相较于第一季中所采取的共制作5集产品,每一集都集中表现4~5位革命英雄的“人物群像”的策划模式,第二季则另辟蹊径地选择了从深挖历史细节入手,以长达20集的产品数量来展现22位英雄先烈真实而动人的革命故事,拓深节目内涵,用更为细腻丰富的镜头语言聚焦于单个英雄人物,从而为每一位英雄在恢宏的红色史诗中“立传”。

以《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中的第5集为例,萧楚女这位“如蜡烛一般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青年英烈在许多党史类主旋律影片中出现的身影也往往都是浮光掠影般匆匆而过,这也致使在多数人的记忆中,对这位近代青年英烈的了解多数集中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这样笼统而常规的认知,甚至还会对他的名字寓意表示不解。但在《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的“萧楚女篇”中,纪录片制作组通过实地走访多处革命旧址,加之大量历史卷宗、文字手稿等珍贵史料的补充,从深处挖掘历史细节,真实而生动地还原了一位同民族诗人屈原一样怀有“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的伟大报国之志的爱国青年短暂而不凡的一生:萧楚女是《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他的一只耳朵曾在武昌起义中因巨大的炮声而失聪,尽管如此,萧楚女依然凭借惊人的毅力克服了生活上的拮据与肺病咯血带来的折磨,自学马克思主义并坚定地主张治学办刊,在其近20年的革命生涯中矢志不渝地用共产党理论指导着青年运动——他是青年群众的明星,亦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刻苦忠实的革命家。正是在这种对历史细节的深耕与再现之中,萧楚女烈士的肖像越发地清晰,也越发带给所有观众以强烈的情感触动。

除此之外值得关注的是:为了使纪录片为英雄“立传”的情感色彩更为浓烈,更富有感染力,上海广播电视台在纪录片更新的同时还精心制作并及时发布了《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的人物水墨彩绘海报,从而将人性形象与时代背景、革命事迹进行了巧妙的融合——戴着标志性的高度近视眼镜,身穿黑色长袍的萧楚女烈士拄着手杖伫立于空旷的街道中央,在他周身围绕飞翔的是象征着和平与希望的白鸽;而出身优渥曾留学西洋,却甘愿脱下西装走进农民中间的彭湃烈士则是端坐于藤椅上,手中的文稿纸张飞扬,而民族复兴的时代巨浪正在他的脚下澎湃激荡。

(二)创新叙事话语,增强纪录片文学性表达

“以人带史,以史写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史记》以来便流传已久的史家笔法,而这种叙事话语往往能够很好地将历史内在的逻辑结构与外在的话语表达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不着痕迹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创造性的文学性表达,并且使得历史中的人物也拥有了更为清晰鲜明的个性面貌。基于此,《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也正是在保证历史架构清晰的前提之下,通过对大量与英雄事迹相关的文章、诗歌、家书等真实史料进行恰当引用,不仅做到了深层次、多角度地还原并展现了真实的英烈风貌,也更是直接对党史类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话语进行了创新性的文学表达,而不落以往主旋律纪录片教科书式的话语铺陈的窠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要把革命烈士那些感人至深的文章、诗文、家书编辑成册,用于干部教育,让各级干部常常看、常常思、常常反求己身。”在《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中,制作组通过大量第一手相关文学、史实资料的直接引用,能够更为真切、直观地让所有受众群体感悟到这些伟大的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初心与深沉厚重的情感。“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冷,也不十分热,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暗无天日的囚牢里,高耸的墙壁阻绝了春的气息,却阻挡不了时年36岁的方志敏烈士将他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熔铸于这首震撼人心的《可爱的中国》,在旁白的娓娓道来中不禁令人热泪盈眶;百年书信,不仅记录着过往沉重的家国记忆,也更是传承着一代代民族英雄坚韧不拔的毅力,赤诚傲岸的品格:“希望你,宁儿啊!……我最亲爱的孩子,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封著名的《赵一曼致宁儿》是当时年仅31岁的赵一曼烈士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所写下的绝笔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封不足百字的家书饱含着这位巾帼英雄毕生的坦荡与尊严,也更蕴含着一位有血有肉的母亲对幼子来不及倾诉的不舍与期盼,每一处句读都分外撼人心弦。

创新叙事话语,增强主旋律纪录片的文学性表达,在《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中,这种对于严肃守正的党史纪录片进行创新表达的方式得到了良好的运用。在纪录片中,富有感性色彩的文学性表达丰润着尘封已久的历史,先烈们那些含混着鲜血与泪水的文章、诗篇以及家书无不深刻地展现出优秀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与革命理想。

二、聚焦建党,全面历史观下锚定精神信仰

(一)持全面历史观,聚焦党史重大事件

总体而言,纵观近年来我国主旋律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情况,无论是在数量的产出还是在产品质量的提升方面都已经呈现出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但与此同时,一个共通的创作难题也不可避免地横亘在所有党史类纪录片制作方的面前——即如何在当前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之中真实而深刻地再现百年前的激荡风云与国家剧变,给予我们的新时代青年能够设身处地进行体悟与感受的历史语境场,从而对百年前的先烈们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进行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让这些可敬的英雄先烈重新“活”在当下。

而在《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中,纪录片制作组创造性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颖的解答思路:既要关注细节,亦要重视全貌,以全面的历史观与党史观为出发点,着眼重大历史事件并进行精准的布局谋篇,进而深刻揭示并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人奋勇拼搏、不畏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念。诸如在纪录片的第4集“江竹筠篇”中,制作组同样将家喻户晓的“江姐”的故事放置于建党百年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下来进行展现,并通过对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关键的时间节点的强调,以此来展现江竹筠烈士在身陷囹圄、受尽折磨的艰难境遇中所显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尤其是当画面镜头从江姐以竹签为笔,蘸着棉花烧成灰勾兑而成的墨汁所写下的《狱中致谭竹安书》,切换到在微风细雨中面带微笑,从容屹立的江竹筠烈士塑像时,伴随着旁白低沉而徐缓的语调:“她就义的那天,距离重庆解放,只剩下十五天。”仿佛有一种强悍的精神力量在一瞬间冲击着观众的心灵——在这样一个独特的时间节点上,江竹筠烈士牺牲于重庆解放的前夜,她倒在了国民政府即将陨灭的黎明到来之际,即使身处这种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英雄的女性楷模。

在真实而全面的历史观下追寻先烈们不惜以牺牲自我为代价仍要拥抱真理的伟大足迹,对主流价值观进行集中的赞颂与讴歌,是《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在创制过程中的一次成功的探索与尝试,党史类纪录片只有在历史的坐标系中锚定好共产党人的信仰坐标,才能够真切地总结好、把握好、学习好党的成功经验,才能够不忘来路,以艺术的表现形式凝聚磅礴的民族精神力量。

(二)重回历史语境,塑造不朽精神丰碑

此外,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在创作过程中也着重体现出了对“建党百年”这一伟大事件的充分关注,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奠基立业的奋斗历程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对于真实历史语境的重建,并试图通过这种透过镜头所呈现出的沉浸式视听体验,引领受众群体在更为深邃的层面上感悟英烈们在历史转折点上的英勇抉择与九死不悔的高尚品质,并由此树立起了一座座彰显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的不朽丰碑。

在《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第3集的“彭湃篇”中,纪录片以写实的手法,专门拍摄了由彭湃烈士撰写于1926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考察农民运动的专著——《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并特别邀请了中共广东省党史研究专员,对彭湃烈士所领导的“海陆丰农民武装起义”进行了详尽而系统的梳理,从而使受众群体能够在重返历史语境的同时,更为深入地了解彭湃烈士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传递出的思想主张,也使得纪录片中所塑造的英雄肖像更为饱满立体。

正基于此,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在创制过程中通过对于实景拍摄、情景演绎、配音解说等纪录片表现手法的融会贯通,成功地建构起了独属于这部电视纪录片的中国近代史坐标系,并带领着观众精准地在各个历史时期逡巡往返,从而在这种沉浸式的观赏体验中真切展现一位位英烈的辉煌事迹,从而有意识地在观众心中树立起一座座骨血饱满、情感充沛的革命英雄精神丰碑。

三、立体传播,做党史教育学习的鲜活素材

(一)跨平台联动,搭建立体传播矩阵

在当今信息化浪潮的有力推进之下,独特的匠心与精良的制作固然能够为传媒产品的收视效果保驾护航,博得良好的口碑收益,但与此同时,对于受众群体相对小众垂直的党史类电视纪录片而言,如何进行有效传播,从而扩大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力,仍是制作方不断斟酌探索的。而《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作为一部成功地创新党史表达的优秀纪录片,不仅在深耕影片内容、创新表达模式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也更是在当前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紧密交融、联合互动的发展趋势之下,通过跨平台联动,从而实现了立体传播矩阵的构建,在媒体串联网络之中刮起了一阵强劲的“红色旋风”。

自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在东方卫视、上海新闻综合频道、上海新闻频道播出之后,不仅在传统电视媒体上收获了良好的收视反馈,也更是从台网联动的角度出发,通过众多新媒体平台的串联搭建起立体的传播矩阵,从而在党史类纪录片传播方式的创新与传播渠道的拓展方面做出了行之有效的有益尝试。以用户基数庞大的新浪微博平台为例,截至目前,在新浪微博以“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为话题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其累计阅读总量至今已经高达1753.1万次,尤其是《江竹筠绝笔叮嘱不要骄养孩子,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建设新中国》这单条视频,其播放量就已突破74万次。与此同时,在抖音、快手等当前为公众所广泛使用的新媒体平台上,东方卫视与纪实人文频道的新媒体账号实现了联动发布,以传播范围广,接受程度高的“短视频”播放模式来实现纪录片中精华内容的高效传播。如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上,仅《赵一曼的儿子28岁时得知真相,在手臂上刺母亲名字陪伴终生》与《赵一曼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用没有指甲的手给儿子写遗书》这两条短视频的总播放量就已高达160万次,视频点赞量累积共计7万余次。以直观的数据来看,《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对于传统电视纪录片传播模式的创新与开辟也构成了创新党史表达,促进党史主题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不难发现,跨平台联动所搭建起的立体传播矩阵恰如其分地顺应了如今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从而更好地吸引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在这种新颖的传播方式中真切地体悟与铭记诸如江竹筠、赵一曼这样家喻户晓的革命志士身上所传递出的伟大革命理想与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

而正是如此,通过台网联动所搭建起的立体传播矩阵,《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也从中成功探索出了拓展党史类纪录片传播的理想模式,为进一步扩大电视纪录片传播范围,加强党史类纪录片社会影响力进行了一次有益的传媒实验。

(二)交互式传播,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已全面而真实的历史观与党史观为思想引导,深入挖掘历史细节,努力还原历史原貌,在回望建党百年间的激荡风云历程的同时,又以朴素而真挚的镜头语言将优秀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与舍生忘死的人性光辉彰显得淋漓尽致。在迎接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的播出可谓是恰逢其时,而制作组也正是巧借东风,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以交互式传播的创新模式,在引发受众群体对于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也正是引领了一股自发“学党史、跟党走”的良好社会风潮,在这“红色旋风”中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深入社会、群众的内心。

也正是如此,革命英烈的伟大事迹也在极大程度上引发了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在每集纪录片播出之后,东方卫视与纪实人文频道所在的社交平台下也大量涌现出了众多网友饱含着真情的互动留言。在看到年仅36岁的中国青年楷模恽代英同志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慷慨赴义的镜头时,网友们纷纷在平台留言道:“致敬我们的英烈!有你们才有我们和平的年代!”在看到纪录片中对当时关押囚禁江姐等革命烈士的歌乐山渣滓洞监牢进行实地拍摄的画面时,也有许多网友留下了真情实感的慨叹:“不敢想象江姐当年是如何在那个老虎凳上被生生折断双腿,这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作为一部对建党百年来的激荡历史与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进行真实再现的优秀纪录片,让受众群体在瞻仰英雄肖像的同时,也更是让所有观众都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艰辛历程,以及现如今我们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做优秀的中国人!”“感谢你们为祖国付出的一切!这盛世你们看见了吗?”

可以说,《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能够取得如此理想的收视成绩与口碑反馈,与制作组对于纪录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与受众群体对纪录片的普遍接受度、参与度的关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纪录片中直白而真实的镜头语言,朴素却真挚的情感表达无一不在唤醒观众心中激荡着的拳拳赤子之心与涌动着的浓浓敬仰之情,并在这种沉浸式的交互传播体验中,实现了党史类电视纪录片的良好传播效果。

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辉煌历史进行了重点聚焦,在纪录片叙事话语的表达方面进行了有效创新。与此同时,多平台的跨媒介联动所搭建起的立体传播矩阵也带来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而这种对于党史的创新表达,正是将伟大的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行了新的构筑,为中华民族自建党百年来的系列伟大精神描绘了新的底色,在树立起不朽的英雄丰碑的同时,为我们立党兴党提供了新的滋养——正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其“点赞”道:“以创新形态,生动讲述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以真实全面的历史观,展现共产党员顽强拼搏、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猜你喜欢

纪录片党史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党史上的今天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