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与社会纠葛
——文化视域下奉俊昊电影创作研究

2022-11-12张梦宇

戏剧之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阶级现实列车

张梦宇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20 世纪末,韩国电影登上了世界电影版图并且成为亚洲新电影的代表之一,在这之中,被学术界和业界评为21世纪改变韩国电影的新锐鬼才导演奉俊昊可以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导演,同时他也是当代韩国新世纪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奉俊昊导演喜欢将视角投向弱势群体,诉说下层人物的人生故事,在其强大的叙事功力和对视听语言运用的背后,奉俊昊对人物情感的处理也干净利落,在制造紧张悬疑的同时,也将黑色幽默和荒诞渗透进电影情节之中,让观众感到观念和情感上的冲击的同时也能冷静地去进行思考,甚至这种思考可以延续到观影之后,可以从个人延续到群体甚至是社会和国家之中。奉俊昊导演的影视创作的艺术价值有很大一部分正是源自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人文关怀。

一、人性的复杂与心灵的复现

奉俊昊导演作品大多以描述社会现实、展示人性复杂多变、个体的精神受生活的压迫作为主题。如在《绑架门口狗》电影的开篇,领口外翻不修边幅的男主刚刚通过电话得知自己失去了晋升教授的机会,沮丧心神不宁的他因为一阵狗叫声而被激起了酝酿的满腹不满。男主人公在出电梯的时候碰巧遇到了一只小狗,随后他奔跑起来想要抓到这只小狗,这时候的画面是一层层规规矩矩排列而成的楼房,给人的感觉荒诞而又超现实。但这恰恰正映射了当下社会中,在繁复且刻板的“楼房”里,在压抑又充满挫败的现实里,每一个被挤压的个体都在发了疯一样的“奔跑”。

诸如此类的细节在《绑架门口狗》中还有很多,比如男主人公在抓到小狗以后,想要把小狗吊死,但却不止于此,在这里导演设置了一个镜中镜的构图,视觉上仿佛男主人公手中拿着的绳子吊住的是他自己。然而事实上被“生活”这根绳子吊住,不能挣扎和呼吸的却也是男主人公,小狗尚且能够通过吠叫而抒发,人却只能为生存困境和精神牢笼所压迫。“电影从来不是物质现实的复现,而是心灵的复现。”奉俊昊导演正是通过这一个个巧妙的镜头语言传达出这种对人性最深处和个体生存的观照。在《寄生虫》一片中,奉俊昊导演通过一个镜头展示出他设置的另一个巧妙的镜头语言,金家人居住的房屋空间低矮狭小,生存空间本就已经非常有限,还有几节水泥阶梯使得整个空间看起来更加逼仄和简陋,甚至在台阶之上是一座马桶,整个镜头透露着一种荒诞和滑稽。导演也正是想通过这个镜头语言映射出金家人在社会中处在阶梯之下的“下层阶级”,但他们并没有受到这种现实处境的打击,仍然对上层阶级非常向往,这种人性深处的扭曲表现得隐秘而又淋漓尽致。

其实不难发现奉俊昊的电影作品都围绕着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展开,这些下层小人物形象在奉俊昊的电影镜头下被表现得非常鲜活,从这些小人物的视角对电影世界进行建构,将他们内心的压抑和渴望、善与恶真实地还原在银幕之上,让观影者们将视角和关注投向现实生活里的普通人。

除了上述提到的两部电影作品外,在奉俊昊的电影创作中还有一部十分独特和鲜明的作品——《杀人回忆》。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在于题材,是以1986-1991 年韩国国内一件真实案件为素材进行的艺术化创作,讲述了一名乡村警察朴探员和来自汉城的苏探员一同办理一起震惊全国的连环杀人案,经过种种波折知道影片最后杀手仍未被找到的故事。奉俊昊在准备这部影片前对真实案件做了大量的记录和调查,力求能够唤醒观众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共鸣。在电影结尾的一幕,导演设置了一个这样的镜头,朴探员多年后重回案发现场直视着镜头,眼中饱含各种情绪,不甘、愤懑甚至还有找寻不到真相的脆弱和迷茫,这一眼,就像是透过银幕与现实中真正的凶手对视。正是这个情景,这个眼神的对视,穿过了电影与现实,让无数观影者也受到了心灵上的冲击。

二、对时代与社会阶层差距的观照

奉俊昊导演作为韩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他在电影创作中对人物群像的塑造,对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压迫的个体的关注,无不透露着其独有的文化特征,对社会阶层差距的观照。

在奉俊昊的作品中均不乏对“阶级”层面的展示,包括了调侃、嘲讽与感慨。“阶级”美学的概念来源于社会分层概念以及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将一个社会的成员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层次的过程和现象。在奉俊昊早期作品当中就已经有和阶级相类似的分层空间的设置,这些空间的设置都体现出对于现实社会阶层的一个映射,如《汉江怪物》《杀人回忆》《玉子》等等,甚至在他创作初期的作品《绑架门口狗》中就已经有建构出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这种分层的结构。在《寄生虫》中,奉俊昊通过对光线的处理和空间的划分,对应上层阶级代表金家人和下层阶级代表的管家丈夫,展示“底层人的压抑”与“富人的特权”。金家人居住的别墅明亮洁净,管家丈夫居住的地下室没有光照空间黑暗,人如蟑螂一般寄生着。奉俊昊导演通过《寄生虫》这一影片真实地反映出当代韩国社会存在的巨大问题,阶级间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贫富差距、青年群体的就业压力等等这些现实问题导致韩国社会形成了一种阶级间的对立状态。

其早期的经典作品《雪国列车》更是体现出奉俊昊对社会阶层差距的一种关注和叙述,也是对当代社会现实图景的一个描绘,在电影《雪国列车》中,奉俊昊导演通过构建一列永不停歇的列车将一个社会的形态缩影于其中,用镜头语言将现实社会中阶级的划分真实地还原出来。全片中由这辆行驶在冰天雪地中永不停歇的列车构成的空间作为叙事的空间和视觉空间。在这辆列车内人类被划分成了不同的阶层。处在车尾的是列车上阶级的末端,大多数为老弱病残,映射现实社会阶层里的下层边缘,电影里在车尾的人们地位低下,生存环境也很困窘。列车的中间车厢则对应现实社会里中层阶级的群体,他们是列车上的工作人员,比如厨师、警卫、教师等等,拥有在列车上认可的正当职业,有一定的身份。列车前部则是“上流车厢”,是拥有丰富生存物资和优越生存空间的上层阶级,同时拥有这辆列车的能源——“神圣的永动机”,“永动机”也代表着列车的秩序,这就表明上层阶级拥有对这辆列车秩序的掌控权,他们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这种日常化、大众化与精英化、集权化的对抗反映出奉俊昊对阶级犀利的嘲讽。再比如《绑架门口狗》一片中,也充分地体现了奉俊昊导演镜头对社会下层各类人的典型描绘,这其实也正表现了他对于韩国社会现状有着一种极其敏感的把握,所以在对电影情节的设置过程中,自然地展现出了明显且真实的社会阶层差距与韩国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

三、韩国电影独特的民族恨文化

在许多对于韩国电影作品的研究中,学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一种韩国电影特有的文化范式,“一种民族所特有的‘恨’文化。韩国‘恨’文化是一种饱受亡国之痛、分裂之恨与政治之殇使其民族逐渐形成郁结于心的‘恨’文化情绪。”“恨”的民族情绪不是低级消沉的完全负面,而是一种包含着试图对社会种种现状进行改变甚至变革的积极奋进精神。

“时代、环境、种族对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有莫大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直接决定艺术的成败。”对奉俊昊导演的研究和对其影视作品深层次的剖析和解读,都离不开对他经历过的时代、社会大环境以及文化语境的探究。奉俊昊生于1969 年,在他的成长期间韩国社会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亚运会与奥运会的承办、总统换届大选。但同时整个社会也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之中,民众在大街上集会游行,抗议威权政治。学生齐声高喊的口号、不断响起的防空警报,这样的经历和社会环境无疑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样的时代和文化语境影响在奉俊昊导演的影视作品中表现得都非常明显,比如《杀人回忆》及其他这类题材的韩国电影,不论是其原始素材取材于社会上的案件,还是反之对现实社会产生意义和影响,其所蕴含和展示的社会文化特征都是不容忽视的。这类题材的电影在韩国电影市场成批出现并在上映后引发社会讨论,甚至实现了影响国家立法、推动案件重审等现实意义。

奉俊昊导演作为韩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他在电影创作中对人物群像的塑造,对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压迫的个体的关注,以及努力想要唤起观影者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共鸣,同时也体现了奉俊昊的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些论述都不难看出,这些都使得奉俊昊导演成为韩国“恨”文化电影导演的代表。

四、结语

评论家罗伯特·休斯曾经说过:“人们将他们的历史、信仰、态度、欲望和梦想铭记在他们创造的影像里。”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不仅仅承载了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折射出了人性的种种挣扎与纠葛,同时也是电影创作者自身表明态度和传递信仰的一种方式。对于我国电影的创作,奉俊昊导演的电影创作风格和手段值得国内导演们学习,他那种时刻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和人性纠葛的电影创作主旨和追求,更值得我们投入精力去分析研究和学习。这些都对中国电影如何在商业电影和娱乐化主导的大时代背景下,将人文关怀、文化价值渗透进电影作品中树立了一个指向性路标。

猜你喜欢

阶级现实列车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穿越时空的列车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西去的列车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