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文化时代的流行音乐与音乐综艺节目的标出性特征

2022-11-12

戏剧之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大众文化表演者

梁 颖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一个文化中大多数人认可的符号形态,是非标出的,正常的,正项的。而在这种文化中,标出性为小部分人认同的,非正常的,异项的。比如,亚文化在现阶段就呈现出标出性,这个文化群体区别于主流文化,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性。标出异项是每个文化特定的符号结构性排他要求。从机械复制时代起,大众文化的普遍认同感慢慢地确立起来。阿多诺曾批判大众文化,他认为“在技术世界中,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已经丧失了文化的本质规定性”。这种观点体现了当时主流文化认同群体对大众文化的排斥。在当时,大众文化是具有标出性的。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大众文化”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认同,已然成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符号形态,“大众文化”就呈现出非标出性的普遍存在。这也体现了标出性的反转功能。

一、音乐风格的诞生都呈现标出性特点

进入21 世纪,我们发现生产型社会慢慢地转变为消费型社会,大众文化也体现出以娱乐为主的普遍认同。而大众文化所带来的音乐上的变化莫过于各种流行音乐风格的急速兴盛和没落。纵观音乐历史,20 世纪以前的某种音乐风格基本会兴盛几十年或上百年,比如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印象派音乐等。然而,进入20世纪,流行音乐各种风格的更替不断发生。流行音乐风格之所以在这一百年里快速变化,起初其内部的“标出性”迎合了少部分人的审美需求。其标出性内部动力的强劲程度影响着这种新的音乐风格是否会成为主流。比如,20 世纪60 年代,美国刚处于萌芽时期的摇滚音乐就是嬉皮士文化带来的产物,当时摇滚音乐的独特电声乐器带来的全新视听体验征服了越来越多的观众。20 世纪80年代,摇滚音乐变成了美国当时最热门的音乐风格,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具有标出性特点的事物是有可能进行反转的,标出性极有可能成为普遍性,其能否反转主要取决于“标出性”内部的动力机制。我们大可不必对各种音乐风格的出现和发展担忧,其生命力在于其内部动机与接受者的契合度,当两者完全不契合,这种音乐形式自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二、中国当下流行音乐表演者(偶像)的标出性特征

艺术欣赏是因人而异的,每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审美对象。流行音乐的传播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有时某种音乐风格的表演者在资本的加持下会被打造成为偶像,反过来偶像光环又会吸引更多的粉丝,粉丝会喜欢这种音乐风格。比如,Blus 音乐的代表人物BBKing,节奏布鲁斯音乐的代表人物普莱斯利,融合爵士的代表乐队Four play,流行音乐偶像多数都是实力唱将或者乐器演奏家,更多的个人光辉体现在专业技术能力上,但20 世纪60 年代至今,偶像的定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人们会把偶像定义为圣人或者英雄,比如老子、孟子、关公、岳飞等,这些人常常是民族文化、国家意志的体现。然而,在大众文化时代,偶像这个词语发生了变化,偶像渐渐呈现出世俗化趋势。如果一个人唱歌普通,但通过传播,被打造为“偶像”,这时偶像的光芒会投射到人们心里,误导人们觉得这位偶像歌唱得不错。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技能的高水准已经完全不能给偶像带来光辉。这种现象的背后“资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现在的偶像大多需要资本对其包装、培养。当一个练习生想成为偶像就要有一定的特点,那么资本就要采用更多的方法使才华平庸的练习生具有独特性,这时只能通过某些特定的“标出性”来吸引大众眼球。

(一)流行音乐偶像装束的标出性特征

在表演某种音乐风格时,演员的着装与妆容呈现出夸张的异于寻常的状态。比如日本的视觉系乐队X-JAPAN,这种表演形式不再局限于听觉体验,而更重视满足视觉冲击的体验,这在20 世纪90 年代可谓具有“标出性”的音乐表演。再比如20 世纪80 年代的摇滚乐表演者基本都是长头发,这一度成为摇滚乐手们的标志性特征,代表乐队有Metallica、Dream Theater 等。

(二)流行音乐偶像容貌、言谈举止标出性特征

当下中国普遍呈现出“男偶像女性化”的特征。比如:鹿晗、黄子韬、蔡徐坤等。男生的阳刚之气是中国人对于男性审美的重要判断,但“男偶像女性化”与这种审美观是背道而驰的,这种标出性的特征正慢慢地被许多女性群体所接受和推崇。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我们不必过于担忧。当一个标出性特征变成一个普遍特征之后,其内部的动力就会弱化,渐渐地新的标出性特点就会出现,这种反转的现象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当下偶像的各种“标出性”状态不可能永远存在。这只是当下某个群体的审美选择,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只是偶像审美选择的一个阶段。

三、综艺节目的标出性特征

(一)超级女生节目的标出性特征

从2005 年的超级女声至今,“标出性”特点已经深深地嵌入到各类音乐综艺节目中。超级女声开启了国民音乐选秀节目的先河,第一次把大众投票方式列入选秀当中。这种形式的音乐综艺节目呈现出与其他音乐综艺节目不同的“标出性”。而全民选秀增加了节目的热度与关注度,其内部的动力机制十分充足,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成为了当年的冠军综艺节目。第一届超女冠军李宇春并不是人们印象中优雅、可爱的女生形象,而是具有中性化气质和着装风格的女性。在当时,这个选秀结果一度成为热点,社会各界都在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如果从演唱实力出发,当年的第三名张靓颖更有资格获得冠军,但是其形象是大多数人观念中的漂亮女生形象,而李宇春的容貌和气质更具备“标出性”特征,给人一种新鲜感,自然更多的资源向其靠拢。

(二)中国好声音的标出性特征

2012 年“中国好声音”开启了音乐类选秀综艺节目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好声音第一次在音乐选秀节目增加了导师角色,由导挑选学员加入自己战队与其他导师团队进行对决,这种节目的内部动力机制在当时是极为强劲的,当时的音乐类比赛节目中从未出现过这种现象,因而“中国好声音”具有极为强烈的“标出性”。中国好声音最具代表性的“标出性”特点是加入了导师转身环节,将比赛、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等元素融入音乐类综艺节目当中,这就使观众对此节目增加了极强的期待感和心理预期。当导师转身时,节目中的观众与歌手家人的激动心情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认同感,心理预期得到满足。从第一期中国好声音就可以看出其另一个“标出性”特点,所有的歌手都穿着普通,妆容素雅。此节目被定义为寻找中国最好的歌唱声音,而不在意歌手容貌与服饰。弱化表演者的外貌形象反而会提升观众对歌唱者本身演唱能力的关注度,在当时,这也是“中国好声音”与其他音乐类综艺节目不同的“标出项”。

(三)蒙面系列综艺节目的标出性特征

蒙面唱将及蒙面歌王这类节目的成功在于其神秘性,节目中的竞猜心理就是一种融合了理性、预测性与悬念性的心理博弈。这种节目的神秘性色彩体现出“标出性”。蒙面系列的综艺节目也有着独特的舞美设计观念,其舞台服装的夸张程度令人咋舌。此类综艺节目表演者的装扮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标出项”。在这种装扮下,表演者的演唱就变得别具一格,大量的观众被其吸引,在开播以来可谓赚足了热度与人气。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综艺节目“标出性”现象已经变得普遍化,各类音乐综艺节目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形式的综艺节目,此时,之前某节目的“标出性”特点就变成普遍性,其内部动力开始减弱,如今的超级女生、中国好声音、蒙面系列音乐综艺已经不能创造出当时的收视率奇迹,因为在人们心里,这类节目已经没有“标出性”特点,所以变得普通。

四、结语

“标出性”在文化领域的表现是无处不在的,特别是在当代艺术领域,“标出性”已经是艺术创新的动力来源,可谓没有“标出性”特征就不会有新生艺术。但我们要正确判断,有些“标出性”不利于社会发展和安定,我们一定要在真、善、美的前提下去反思某种“标出性”带来的文化变革。音乐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会以不同音乐风格、音乐形式流传下去,终究会有一天,人工智能时代会到来,这时,一种全新的具有“标出性”的音乐风格也会悄然诞生。

注释:

①赵毅衡,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见网站http://www.bilibili.com/video/BV1kx411877q?from=search&seid=6190096972632128365。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大众文化表演者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妙猜两数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