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理论课程对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2022-11-12

戏剧之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音准案例培训

谢 欢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汕尾 516600)

小学到中学,是学生音乐意识、知识与技能奠基的关键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大量鉴赏建立审美,通过大量训练强化音乐相关的技能,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夯实自身理论基础。而音乐教师是中小学生学习过程重要的引导者,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中小学阶段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一课题展开探讨,希望通过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问题

教师的观念,直接决定其教学工作的成果。但是部分音乐教师对如何提高综合素质这一问题并没有过多思考,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因形式化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手段而导致课堂失去实效性。

(二)教师教学重点问题

当前的教师,其自身的教学重点往往在理论与技能层面。但是对音乐审美、乐感、音乐的理解能力与演绎能力等却往往并不重视,这也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水平有关。当前,音乐教师队伍的认知结构单一,加之许多教师的思想受到应试体系的局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忽视学生情感养成的问题。

(三)缺乏探索与创新精神

探索与创新精神,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只有自身具备探索与创新精神,才能够给予学生激励,让学生形成探索与创新的意识。实际上,许多教师对音乐研究望而却步。这也是导致学生缺乏创新与探索意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教师信息素养不足

对于新时期的教学领域来说,信息技术是必要的关键技术,音乐教学亦是如此。特别是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因其认知更加倾向感性化、直观化,所以只有利用信息技术,让音乐教学更加直观,学生的理解才会更深刻。但是许多教师并不重视自身的信息素养,特别是年龄较大的资深教师,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会直接影响授课的效果。

二、利用音乐理论课程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音乐理论课程培训,完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体系

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是共同成长的,学校为了引导教师不断进步,必须要从教师多方面素养强化的需求出发,结合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为了体现人本理念,在开始培训前,首先应当通过线上投票、线下发送培训报名表等方式了解校内音乐教师的音乐理论学习需求。要根据教师的需求,规划培训的内容、形式与时间等。参与培训的教师则要事先安排学习计划,明确自己在本次培训中的学习目标。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与自我强化的期望,教师才会以更加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培训当中。例如,针对音乐教师群体所举办的校本开发、音乐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专题讲座,都能帮助教师了解音乐教学的现存问题、发展趋势、改进对策等。而且要激励资深教师与新进教师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互相学习。新进教师要学习资深教师严谨认真的精神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而资深教师则要从新进教师身上学习充满热情与活力的教学态度,回归初心。只有不断拓展眼界,丰富经验,学校的音乐教师才能提升整体素质。

(二)通过专项培训,帮助教师实现课程整合

当今的音乐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模块的设置是重中之重,音乐理论课程包括视唱练耳、乐理、和声、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等课程,这些课程就是专项培训的切入点。教师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明确自身的音乐审美,不断学习乐理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才能胜任课堂上的引导者角色。通过开展专项培训,可以充分挖掘教师在各方面的不足与特长,进行针对性强化。例如,声乐美学讲座能够帮助音乐教师大量补充音乐文化背景知识。在这一环节,不但要普及中外音乐的发展史,同时还要聘请专家提升音乐教师的文学修养,这是教师后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音乐创作能力的必要条件。此外,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还要掌握现代化、信息化的音乐教学技术。要熟悉多媒体教具的使用以及信息化教学程序的使用。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多感官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其更快理解音乐知识,掌握音乐表演技巧。教师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的技术,才能让学生从以往枯燥的学习模式当中得到解放。教师教学要从多感官出发,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课程的过程中产生对实践表演的兴趣爱好,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最后,教师应当掌握最基本的心理沟通技巧。中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喜好、心理等都是教师事先要了解和调查、分析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在把握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考虑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如何让学生迅速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利用动画、影视片段等营造情境,让学生全面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音乐当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加上一定的引导词,引发学生的情感波动。这是最基本的心理引导手段,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受。

(三)通过音乐理论知识教研,明确研究课题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也包括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而校本教研则是立足院校实际教学需求的针对性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研究的脚步也要一直向前。为了培养校内教师的探索意识与创新精神,学校必须设置专门的研究部门,开放专门的研究所,供教师开展校本研究。在研究音乐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总结以往音乐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只有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教学方向,才能做好后续的教学工作。教师要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不断探索音乐教学的目标、问题与教学创新的方向。以往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经验,都会成为未来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研究课题符合当前教学背景,课程选择应当以当前的音乐课程内容为主,问题应当集中于校内,要把校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各类问题转变为研究课题,并且将课题研究过程中总结出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这自然会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新进教师与资深教师可以从自身的不同角度出发,提出问题与观点。特别是资深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作为教学经验更加丰富的音乐教师,要更加积极地把自身的教学经验分享给他人,给予正在摸索的新进教师有用的建议。而新进教师,则应当积极提出自己对于音乐教学的一些创新的设想,给予部分思想逐渐固化的资深教师更多的灵感。通过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与观念碰撞,教师才能迸发出更多的教学灵感,才能保证自己后续教学创新有更多依据。

(四)通过案例教研,帮助教师修正教学行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行为修正是必要的。因为即便是资深教师,也并非完人,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的疏忽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错误。因此,在教学研究过程中,需要利用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加深教师的理解,让教师更快掌握教学重点。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音准的校正,每个教师都可能有不同的引导方法,部分教师的引导方式可能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案例分析,帮助其找到正确的引导方式。因此,在教师研究过程中,可以将音准的校正作为共同讨论的话题,利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找音准的例子,探究音准调整的有效方法,包括音叉引导等案例。案例能够让教学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让教师更快摆脱自己探索的困境,吸取案例中的经验,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而得到更理想的教学成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探讨案例的过程中并不是仅仅对当前提出的某个特定案例进行探讨,在实际讨论过程中,其他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案例。例如,对班级中某个音准存在问题的学生采取了哪种特定纠正引导方式,具体流程是怎样的以及在纠正之后学生的音准是否有变化等等。倾听、表达、思考与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摆脱以往完全依靠自身经验的思考模式,通过案例发现教学创新的方向。除此之外,校内音乐教师队伍还应当建立起专门的微信或qq 群,以便在课下分享自己授课过程中发生的或在网络平台发现的教学案例,只有随时随地沟通,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理论认知,掌握更多以往不了解的教学技能。音乐具有不断发展、不断分化、不断更新的特点。为了不断吸取养分,不断有新的发现,自身的探索永远不能停止,不论是新的歌曲风格,抑或是新的演唱技巧、演奏技巧,教师都应当积极了解,并且将相关的案例分享出来,与其他教师以及学生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这是研究探索的必要过程。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枯燥的授课内容是最容易使其感到厌倦的,所以,为了保证自身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更加先进,更加科学有效,教师要在学习音乐理论课程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反思,不断寻找有趣的、创新性的案例,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乐趣。

三、结语

音乐教师的素养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自身的音乐知识储备、艺术感受力、艺术表现力以及心理指导能力等,这都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素养。教师的素养水平决定着其教学能否得到学生认可,能否在课堂上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展开探究,希望能为音乐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音准案例培训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
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