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电影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

2022-11-12孙雯璟

戏剧之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孙雯璟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东安格利亚大学) 英国 诺里奇 NR4 7TJ)

后现代主义诞生于西方工业社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思想,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广泛传播,后现代主义也开始成为全世界流行的思想,直接对世界文化产生有效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开始将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融合,并将后现代主义思想融入自身的文化领域和文化产业中。在融入的过程中,后现代主义在一定层面上会直接作用于我国文化的创作与发展,在电影领域会直接创作成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色的影片。西方后工业时代主要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到目前为止,西方社会仍处于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时期。目前,西方社会中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商业发展环境较为稳定,如此一来,商品化的逻辑会延伸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文化领域,一些文化产品也逐渐出现商品化的趋势,并将金钱视为自身发展的杠杆。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开始融入大众传播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方式,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美学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根源在尼采的酒神精神中,在悲剧主义色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尼采将酒神精神与生命力直接联系在一起,并将其作为世界的本质,相较于实用主义,更加推崇反理性主义和虚无主义,因此后现代也正是因为酒神精神的影响而对现实存在有一定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要求去中心主义,更加重视言说和逻辑的关系,而与现代主义相比,则更加忽视人的主体性,致力于世界范围内的结构,以此打破现代主义的整体观念,更加重视零散化和边缘化的特征。后现代电影中的美学特征大致包含三个方面:

(一)多元叙事

后现代主义以颠覆现代主义文本为目的,以消解现代主义“元叙事”为宗旨,采用形而下的思考路径,以此展现后现代的另类和边缘性。现代主义美学是崇高的,而后现代主义则属于破坏性的美学,推崇更加多元化和零散化的结果,消解现代主义中代表崇高和伟岸的艺术形象,以此倡导与表现“不能表现之物”。

(二)碎片化拼接

后现代主义中深度模式被彻底颠覆,而现代主义中的“自我”概念也被重构。后现代叙事主要将故事进行分解,通过蒙太奇或无序的排列和拼贴形成新的叙事结果,造成对具体意义进行模糊的效应,以此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从故事的结尾来看,后现代主义叙事下,故事往往有两至三个结尾,用以满足不同观众的精神需求,从而保障自身影片的深度和感情的升华。在后现代主义电影中,影片由不同的事件或不同的镜头进行切割,在保证影片流畅的同时能够将各个段落分离开来且保持相互独立,叙事上打破以往的线性叙事,更加重视随意和凌乱的叙事形式,将人物平面化与零散化。另外,我国王家卫导演的《重庆森林》《春光乍泄》等都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优秀代表。在影片中我们能够了解到碎片影像拼贴的痕迹,例如《重庆森林》中色彩的变幻、《春光乍泄》中对于同性恋群体所表现出的认同和无奈等复杂情绪。王家卫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碎片化的创作手段并辅以跳跃式的剪辑能够形成自身影片的特色,形成个人的品牌效应。

(三)重视复制的叙事方式

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复制”。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鲍德里亚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变革,而复制就是其实现目标的一种形式。复制能够将生产过程吸收进来,以此改变生产的产品、生产者以及生产目的。而电影能够成为大众艺术则具有天然的后现代性。另外,戏仿也是后现代电影常用的一种美学策略,其主要是表达作品游戏性的一种手段,被戏仿的对象往往是影坛极其重要和经典的画面或对话。经典能够在广大观众中收获共同的情感,能够被观众所了解和喜爱,使原本世俗化的情节或画面在经典的作用下给予受众更加独特的印象,这也是致敬经典的一项重要手段。

二、中国电影的后现代性特征

尽管后现代主义来源于西方社会,但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受到后现代这种泛文化精神的影响,我国在后现代时期所出现的作品也会有它的影子,而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则开始成为大众娱乐化的工具,并被后现代主义潜移默化地影响。从中国电影的后现代性特征来看,其难以被精确地表达,所蕴含的价值观是世界范围内的多元价值,叙事风格更加排斥现代社会中的“元叙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在叙事方式上属于解构权威,对宏大的叙事有强烈的排斥性,更加重视小叙事,也就是更加重视对个人世俗生活的关注,通过对个人生命真谛的挖掘与呈现,显现出电影画面的真实性,将电影与现实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解构宏大的叙事还需要重视对深度的消解以及保证电影的平面化,后现代电影中不需要对电影情节和电影画面进行解释,只能通过体验感受电影的深度和魅力,这种趋势随着商品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例如票房收益较好的《疯狂的石头》《人在囧途》等。第二个特征就是后现代主义的调侃以及反讽,这是一种带有强烈的价值取向性的风格和形式,充分表现了电影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生态度,而作用于观众面前则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审美,调侃并不是幽默,而是一种灵活和聪明的形态。反讽则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常用语法策略,例如电影《霸王别姬》就利用反讽的手法,对精致利己主义进行一定的讽刺,从而揭示社会现实,以此警示世人。电影《搜索》深刻地展现了网络暴力与人性,对当时的网络社会以及舆论都产生了强有力的警示作用。调侃与反讽都是使用侧面的角度表现自身的集体无意识,展现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第三个特征就是充分表现底层人物和边缘阶层人民的生活。中国后现代电影的主人公大多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展示电影的真实性,也是对个体生命的艺术表现,将中国人的目光更多地放在现代人不关注的事物上,注重个体生命体验,肯定普通人的价值,例如《我不是药神》中患有白血病的几位主人公,都来自生活的底层,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剖析,展现了社会现实。

三、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发展策略

(一)出台文化政策

政府要从自身做起,将文化输出作为国家发展电影的主要目标,制定文化发展的激励制度和相应的政策,为文化企业的创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而后要对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对象进行研究,了解全世界范围内受众所关注的普世价值观,并将其作为中国电影制作的重要体现,提供战略规划与法律保障,以此促进中国电影在硬件上获得跨文化传播的可行性。

(二)减少文化折扣

首先,要在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上寻找到共同之处,以此获取全世界人类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宣传,常用的价值观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和平、自由等。其次,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现代化,让历史文化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并以此作为我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优势,例如电影《卧虎藏龙》运用传统的服饰和文化背景,辅以现代化的思维,开拓海外市场。最后,需要重视双向传播,利用对话的方式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要尊重别国人民的信仰,尊重他们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习惯,以此做好本土化工作,打破各国之间的文化壁垒,实现双向传播。

四、结语

中国电影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在我国跨文化传播上具有重要的责任。要把我国的本土文化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对外输出,以此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电影的认同感,以此增加中国在世界上的文化话语权,实现我国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
现代主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