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蹈技术技巧及其艺术表现形式

2022-11-12

戏剧之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技巧舞蹈动作

薛 峰

(宜昌市夷陵区图书馆 湖北 宜昌 443000)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以各自不同的魅力呈现于世。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如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杂技、舞蹈等,都有它自己的“语言”。这种非经过严格训练而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各门艺术的专业技术技巧。各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的专业技巧,并以此作为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特别是戏剧、杂技和舞蹈等表演艺术,如果脱离和欠缺这一表现形式和表演手段就不能成为完美的艺术,甚至不能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存在下去。完美的或较完美的艺术都以高超的技巧为支柱。

艺术技巧有多种表现形式,就舞蹈艺术而言,不仅需要动作技巧的表现,而且还需要包括音乐、灯光和布景等综合艺术技巧的运用才能使舞蹈艺术呈现出奇姿异彩。本文主要谈舞蹈的动作技巧及其艺术表现。

一、舞蹈技术技巧的内涵界定

舞蹈艺术中的技术技巧是以既有的情况为依据,以现存的条件为前提来进行的,它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情况、不同事物和现存的具体的舞蹈动作为基础,再经过千百次的艺术实践和反复的艺术加工提炼,使之高于一般的舞蹈动作。具体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正确运用人体的肌肉、韧带和骨骼做出繁难复杂的各种动作,以此表达感情和叙述事物。舞蹈技术技巧是超常的人体动作,它必须在具备一些超常的专门的素质以后才能完成。这些专门的素质可以概括为力量、控制力、柔韧性、灵活性、稳定性、协调性和耐力。由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所以每一个舞蹈技巧动作都需要肌肉用力以及相应的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而这些专门素质的增强又使得舞蹈技巧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比如有的人身体的柔韧性非常好,向后下腰时可以抓到脚,但是在做“前软翻”及“抢脸”等需要腰的柔韧性的动作时,完成得却不好;做“串翻身”动作时塌腰撅臀,歪歪扭扭。这就是明显缺乏力量和控制力等相关素质。所以舞蹈技巧并不是一般的人体动作,它是需要具备各专门素质获得超常能力以后才能完成的超常的人体动作。

二、舞蹈技术技巧的历史成因及其审美价值

要了解舞蹈技术技巧的表现力,不能不简略了解其历史成因及审美价值。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洪荒年代,凡是可以激发初民快乐感情的事情都离不开舞蹈。在以动作代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意识到了舞蹈动作传情达意的功能。“舞以宣情”的功能促成了原始人类文化的发展,舞蹈在其发展中逐步衍生出自己的技巧“语言”。作为起源最早、群众性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在汉魏到隋唐时代就有了相当高超的技巧。据历史记载,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身轻能作掌上舞”;又如代表汉代舞蹈艺术最高水平的“盘鼓舞”,将若干盘鼓置于地上,舞者时而凌驾于盘上,时而跳到鼓上,来回飞舞,吸收杂技的高难技巧,已有相当高超的技艺。汉傅毅在《舞赋》中说“绰约闲靡,机迅体轻”。“机迅”即指舞蹈动作中的技巧动作灵活多变、夺目耀眼。唐代贵妃杨玉环表演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既有赵飞燕翩若惊鸿的技艺,又有戚夫人“翘袖折腰”的功底。以上记载反映出千年前我国舞蹈艺术及其技巧动作就已经具备相当高的水平。

在漫长的历史阶段中,随着舞蹈艺术中职业舞者的出现,对舞蹈技巧的追求便成了一种“职业”的任务和特征。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给舞蹈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先辈舞蹈艺术家以民族传统为基础吸取了其他姊妹艺术的技巧,对丰富和提高舞蹈技巧起到了促进作用。除从武术、杂技等艺术形式的技巧中学习以外,更多地借鉴了中国戏曲中的舞蹈技巧。因为戏曲中的舞蹈技巧动作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具有表现各种人物、各种剧情的能力,对舞蹈技巧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舞蹈艺术的发展带动了舞蹈技巧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并逐渐形成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一系列技术技巧。

舞蹈技术技巧以其超常的人体动作引起人们的超常感受,从而获得了自己的审美价值。在戏曲表演中,许多人对其中的故事情节都比较熟悉,他们进剧场来,主要就是来欣赏其特有的技巧——唱、念、做、打。看那些具备高超技巧的演员表演最拿手的那一招,从中感受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舞蹈和戏曲、杂技等都有令人惊诧的技巧,但不同的艺术形式对技巧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同一个“飞脚”动作,舞蹈要求身体挺拔向上,线条舒展流畅,双腿伸直,绷脚蹁盖腿高而有力,轻飘、干净利落地完成;而武术的要求则是迅猛利落;戏曲则要求轻飘利落。这些不同的要求都是根据各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来决定的。武术、杂技等虽与舞蹈一样都是以人的形体运动为媒介发生的行为,并有某些相同的技巧,但对技巧的要求都不一样,自然其审美价值也不一样。

在舞蹈艺术飞快发展的今天,舞蹈运用各种技术技巧去塑造各种人物、表现各种剧情,其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表演手段,是舞蹈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强烈感情之中的技巧,在舞蹈作品中的巧妙运用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能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不仅能使观众从中享受到丰富多彩、美丽壮观的舞蹈场面,而且还能唤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和长久的回味。如黑龙江艺校演出的女子群舞《戏雪》,这个节目以15 名小演员出场,除舞台调度颇具新意外,最难能可贵的是所有演员全都露出一手令人叹为观止的“手巾花”绝技,加上舞台效果的特殊处理,刚一亮相就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这个舞蹈好就好在能够把技巧与天真少女们在雪景中恣意玩耍的活泼心态天衣无缝地结为一体,充分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达到了让观众感受到特定美感的目的。还有《舞蹈风暴》里刘迦表演的现代舞《夜莺》对腰腿的控制,都体现了技术技巧的重要性。

舞蹈技巧首先是超常的人体动作呈现,其审美价值建立在“难能可贵”上,即难的东西是令人惊喜和震撼的东西,在艺术作品中得到恰到好处的表现。傅兆先先生论及“舞蹈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时,就“高难度的动作技巧表现性”这一问题指出:“舞蹈艺术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表演艺术,演员的技术水平与表演水平紧密联系,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技巧是提高舞蹈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需要,高难度的完美的舞蹈技术既显示着人们争取空间、征服地心引力的智慧和能力,给人以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又是某个舞蹈或舞段、舞句的画龙点睛之处和感情高潮之所在。”以上内容揭示出舞蹈与体操、杂技等高难度技巧艺术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三、舞蹈技术技巧如何运用于艺术表现

首先,舞蹈技术技巧要服务于艺术形象的完整性,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在形象化的舞蹈中,技术技巧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帮助揭示内容。缺乏形象性的舞蹈将成为纯技术技巧与无意义的动作组合。舞蹈技巧必须服务于艺术形象的完整性。性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特点与品质的生动结合,这些基本特点与品质决定着这个人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决定着他的个性特征,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就是抓住了形象的本质,编导将这种性格特征体现在设计的舞蹈动作中,从而给观众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舞蹈技巧必须符合人物性格特征。著名编导陈维亚创编的舞蹈《木兰归》就是一个成功的作品,舞蹈一开始演员便以一个大跳出现在舞台中央,瞬间把一个全身戎装、英姿飒爽的俏木兰的形象呈现在观众眼前。接下来的“控旁腿朝天蹬”以及“旁腿转”并结合有韵味的一系列刚毅干练的动作,把木兰替父从军的壮志豪情、驰骋疆场的英勇气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再如舞蹈家刘敏表演的《祥林嫂》,在表现祥林嫂遭受两任丈夫死去,儿子阿毛被狼叼走吃掉,四周人们鄙视和嘲笑等一次次重大打击时,运用了大量不同舞姿的“转”技巧来表现走投无路,展现出精神上惨遭摧残直至崩溃的祥林嫂形象,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笔下受封建礼教、迷信迫害致死的悲剧形象。其作品并不像有些舞蹈,不论人物性格和环境,一味翻身、大跳,一味把高难度技巧毫无选择地附加在作品中,最后留给观众的印象模糊,过目即忘。

其次,舞蹈技术技巧是一种情绪表达到极致的对应物。在《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说情感的表达在语言上的种种形态——从陈述、感叹到咏歌都有所不足时,舞蹈才会出现。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不知”的状态意味着情不自禁,舞蹈是人的情感表达到极致状态的体现。那么舞蹈技术技巧作为提高舞蹈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需要,更应是情绪表达到极致的对应物。在这方面古典舞《黄河》表现得很好。在气势磅礴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一组组姿态各异的大跳,一排排快速灵巧的串翻身,以及高速度的旋转像不可阻挡的黄河之水奔流不息,象征着历史潮流的不可阻挡。像一组组活的雕像,向人们展示着一幅幅中华人民勤劳勇敢、战天斗地、拼搏奋进的壮丽画面,形成一种强劲的中华民族特有的坚毅、勇敢的精神风貌和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气势。没有这些技巧是不足以表达这种内涵的。当演员在舞台上激情满怀地完成这些技巧时,观众也被感染得激动振奋。只有这样强烈的技巧才能表达这样浓烈的感情。再如舞蹈家黄豆豆的《醉鼓》,在铿锵激越的锣鼓声、悲怆的木管独奏和高亢的板胡音乐旋律中,他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各种高难度的翻、转、腾、跃技巧,和他表演中不时发出的情不自禁的吼叫,再配以他时而醉态可掬、时而凄楚断肠的舞姿表现,给观众一种美妙绝伦的艺术享受。

S.李法尔在《古典舞指南》一书中说:“没有不要技巧的艺术,但是把它提高到绝对化的程度,则会扼杀灵感,毁掉艺术。”他又说:“舞蹈——这是活生生的,逐渐发展的实体。”换句话说,“技巧是创作的必需成分,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没有娴熟的舞蹈技术技巧就不可能塑造出鲜明生动和丰富感人的舞蹈形象,技术技巧为舞台上塑造出更加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奠定牢固的基础,但舞蹈技术技巧要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创新。

猜你喜欢

技巧舞蹈动作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冰上舞蹈搭档
指正要有技巧
动作描写要具体
提问的技巧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