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戏曲文化价值观研究
——以湘西辰河高腔为例

2022-11-12

戏剧之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腔戏曲价值

唐 璟

(湘潭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5)

湘西辰河高腔作为湖南地方戏曲的代表性剧种,曾是传统社会中湘西民众最重要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它历经印度佛教故事在中国的演绎化、戏曲化和进入辰河的地方化,经由巫觋祭祀、佛法超度、文学雅化、民俗混融、说唱艺术综合、戏曲母题固化等变迁,在变迁过程中,沉淀着民间凭吊亡魂、缅怀先辈的主题意义,坚守着民间悲悯坚忍的心理情结,默化着仁孝礼义等诸多信仰,彰显了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伦理以及风俗民情的文化认同。当前辰河高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剧本搜集、表演形式、唱腔音乐本体等方面,缺乏对戏曲文化价值内涵挖掘和提升的研究。

鉴于此,笔者参与“传承的力量”非物质文化传承调研团队,在2014-2016 三年期间,前往辰河高腔流传地湖南省泸溪县、辰溪县、沅陵县等调研,对辰河高腔生态境况进行解读,挖掘辰河高腔戏曲文化价值观照湘西当代乡土文化的意义,以期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一、辰河高腔戏曲文化价值及发展概述

(一)艺术价值

流行于湘西的辰河高腔,以古辰州辖地沅陵、辰溪、泸溪、溆浦四县为主要发展集中地,还辐射到沅水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区。它是以高腔为主要声腔,兼有昆腔、低腔的极具湘西地域特色的多声腔剧种,通常采用高台即舞台演唱、低台即当地人称木偶戏、围鼓堂即坐唱这几类演出形式,采用高、低、昆、弹四种唱腔,以高腔为主要唱腔。辰河高腔为中国地方戏曲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辰河高腔音乐属于曲牌联套体,粗犷、激扬,表演朴实率真,极富湘西特色。曲牌用“犯腔”转调,形式多样,用唢呐帮腔是有别于其他戏曲高腔的突出特色。

(二)思想价值

地方戏曲向来与民间信仰唇齿相依,旨在趋吉而避凶、化人间疾苦为平安喜乐、消除灾祸而祈福绵长。“戏曲文化价值理念”一词自提出后被热烈讨论,文艺评论家解玺璋认为“中国戏曲文化价值理念是指借用歌舞演故事,潜移默化向大众传递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以对观众的内心进行约束”。原北京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张文华曾指出“中国戏曲通过舞蹈、歌唱、叙事,弘扬真善美的价值理念,具有‘戏亦载道’的文化精神与功能作用”。辰河高腔从历史长河中一路走来,其剧目思想凝结了“忠孝节义”“诚信友爱”等诸多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并通过戏曲表演的形式传达给大众,它的剧目内容根植伦理孝道、生活家园,艺术性与思想性并重,使民众在艺术上感受回归生活的美,同时又在思想上潜移默化得到熏陶,寓教于乐中促进了民众文化生活的多彩开展,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社会价值

辰河高腔起源于神秘的湘西地区,来自民间对巫、傩、道和神的崇拜和供奉,在岁月长河中,由历代辰河高腔的演员兼收并蓄,逐步演变,在戏曲的发展变迁中,呈现出当地的宗族、家庭、村落网络关系,赋予了历史与道德的双重意义。辰河高腔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一种仪式化庆典,让村落民众集合起来,增强彼此联系与地域认同感。当今社会提倡伦理道德与仪式感和谐共存,如果社会精神与日常仪式分裂,则会出现价值混乱、权力腐败和道德堕落。辰河高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道德言行、整合群体凝聚力、维系社会组织的作用。戏曲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曾在乡村中发挥着“隐秘而深喻”的作用,所传达的正面价值理念曾是中华民族的风向标和指南针,随着时代变迁,它依然可以为当代乡村文化共同体中时代价值观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养料。

二、辰河高腔戏曲文化价值现实观照

(一)辰河高腔教化功能的延续

传统戏曲劝善惩恶之情节,对民间教化有推动之功,“傀儡警愚”的教化功能,表现为对当地民众人文历史知识的灌输,对思想道德的影响塑造,戏曲中坚强乐观、仁义孝顺、聪颖机敏的人物形象对民众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其剧本曲目多数宣扬因果报应和惩恶扬善等观念,满足观众的精神诉求,也能在一定范围内助人改邪归正、弃暗投明。它寓教于乐,在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继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社会风气的良性发展、人们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改变有一定的价值。

(二)辰河高腔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社会的共通和传承

吸收戏曲文化价值中包含的传统乡村文化中的伦理关系、文化认同与道德教化等特征,秉承和发展“宣扬仁爱、重惜民生、恪守诚信、崇尚正义、求同存异”的传统文化价值,探寻戏曲文化价值理念继承和发展的途径,结合乡村建设中的“合理内核”,构建乡村文化共同体。80 名辰河高腔演员和群众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60%的辰河高腔演员认为,辰河高腔里面的正能量文化价值对其日常生活有较大影响;63.2%的群众认为,辰河高腔中所传递的文化价值理念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1.从剧本看民间信仰的意义延伸与情感整合

辰河高腔的传统戏曲文化蕴含自我约束、惩恶扬善的主题,剧中人物的形象对民众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曲目多数宣扬因果报应和惩恶扬善等观念,满足观众的精神诉求。辰河高腔中有诸多剧目源于历史改编,如辰河高腔《目连》是由佛教教义演化而来,《目连》讲述了傅罗布为了救母亲刘四贞而去西天求佛,佛祖要求他必须先出家修行才能去地狱找寻母亲。但通过演出,艺人们发现简单的《目连》杂剧从内容、形式上都不能满足观众们伦理道德的要求,于是艺人们借鉴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记》,在这个基础上将《目连》发展为宣扬忠孝的48 本的大戏。将《梁传》《金牌》等剧目中单纯的“孝道”丰富为“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同时,辰河高腔其戏曲价值观中反映着“和谐相处”的理念。如剧目《送祝米》充分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相处;剧目《昭君和番》中,昭君个人的爱国思想不仅促成了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相处,而且推动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剧目《封神榜·降香》中称:“女娲炼石把天补,才有个国泰民安。”《天开榜》《香山》等涉及“平等”这一主题;《三天香》《坐衙嘲笑》《三官堂》《古玉杯》等多反映人民追求“公正、法治”的观念;从《彩楼记》《红灯记》中不难看出人追求“生而自由”的观念。因此,剧目思想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凝练,不断地被传承和改编,最终形成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内涵,体现在对民众思想道德观念的塑造上。辰河高腔这些思想内核,为个人行为层面的价值准则提供了丰富的道德范例。

2.从乡土社会与流动社会的对接与适应看辰河高腔文化的共同“参与性”

辰河高腔就参与性而言,过去“人故习,酷嗜辰河剧,或藉酬神,或因集会,往往醵资演唱,届时红男绿女,如醉如痴”。从辰河高腔传承形态特点看,有着自发性、广泛性,构成一种“祭祀与娱神——娱乐需求——集体游戏——需求心象”的表达方式。神庙戏台、官署民宅、街衢旷野过去都是辰河高腔的演剧场所,当地乡贤倡领推崇,百姓捐资完成建神庙、修戏台,祭祀与娱神。而在当代,辰河高腔正是由于融入了血缘和地缘因素,似乎具有了一种直接可感的体验特征,成了民众归属需要的满足载体,蕴含了民众对于“本体性”的需求,即对认同感、归属感、历史感、道德感和责任感的需求。它变成了一种社会情感的归宿和精神信仰的载体。当现代文化快速变迁引起人们内心的不安,当家园感、归属感失去了依托的支点的时候,民众会有一种需要,试图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本土文化,因而在政府话语的引导下和乡间宗族关系的坚持下,共同参与建设辰河高腔,开始进行生态创作,将其逐渐作为确定自我身份的一种手段和力量之源,并赋予其切实的意义。

三、辰河高腔戏曲文化价值提升路径

(一)戏曲文化“涵养”乡村文化,构建文化共同体

实地走访泸溪县辰河高腔剧团、泸溪县辰河高腔传习所、辰溪县辰河高腔剧团、辰溪县社塘木偶剧团、沅陵县老年大学等辰河高腔传承载体,了解辰河高腔的戏曲生态文化内涵与价值导向;实地走访泸溪县浦市镇、白沙镇,辰溪县柳树湾社区、丹山社区、号湾坪社区,沅陵县东社区、西社区、中社区等地以及乡村社区、祠堂等,了解辰河高腔的外部生态文化内涵及价值导向;走访泸溪县县政府、教育局、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文化馆,辰溪县政协、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县政府、教育局、文化馆,沅陵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湖南省文化厅、艺术研究院等政府机构,了解辰河高腔创作生态和政治生态内涵及价值导向。对辰河高腔戏曲文化价值内涵进行挖掘,秉承文化传承中的民族之合,基于现实的乡村状况、村民诉求、时代潮流的更迭,通过戏曲文化价值提升的形式,深挖戏曲内涵,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构建文化共同体。

(二)打造文化精神地标,构建新时期农民精神家园

戏曲、戏台及文化广场在很大程度上是村庄文化精神地标。构建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传统乡村文化,需要通过繁荣精神地标来执行、维护宗法制度和教义,以伦理血缘为依托,遵循习得经验,寻求族群认同感,注重教化。因此,在传统乡村文化的基础上,以政府引导为指向,为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开辟思路,结合实际,根植当代进行传承与创新,实现网络与现实的共建,寻求跨国界同宗同源族群的共建,实现传统曲目的抢救,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结合湘西民俗、民风等实行动态保护。同时,注意加强其他农村文化精神的建设培育,保护和传承民间故事、民间艺术、乡规民约、风俗习惯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依托具有地域特色的节庆日开展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业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为农民搭起展示和弘扬文化的平台。

(三)打造文化载体,延续戏曲生命力

乡村文化的载体更多具有直观、便于表达的特点,因此打造“物”“人”“活动”等现实的载体,来承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使命才是题中应有之义。加大投入,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如加大对文化站、文化广场、流动书屋、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一系列的建设投入,同时保护文化古迹、民族村寨等传统“物”文化载体,特别是对“万寿宫”等重点文化遗址的合理使用与维护;依托“乡村文化长廊”、流动文明宣传窗口、剧团送新编戏下乡等创新表现形式,丰富戏曲创作资源,通过这些现实载体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时代特点和要求,对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辰河高腔的内容、形式、符号加以改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戏曲文化的现代转换,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改革开放以来,辰河高腔一代代艺人创作了一批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剧目,如《敢扛大山的人》既表现了现代农村生活,又展现了时代精神,又如辰河高腔剧团整理、改编的《艄子打鱼》《蜜蜂头》《抢棍》《逼宫》等30多个辰河高腔传统剧目,融入现代音乐及舞台效果,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这些作品无论是对于唤起革命斗争精神、关心百姓生活疾苦,还是追寻人类生存和自由的空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培育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繁荣建设形式

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普通受众是戏曲文化得以流传的动力所在,培养稳定受众群意义重大。政府培育广大的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培养乡村新风范作为乡村文化振兴成效的受益主体和价值主体,提高新时代农民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文化守土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树立鲜活的乡村人物风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发展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既凸显乡村特色,又着重创新,以“风范榜样”为乡风文明的辐射引导,不断增强农民文化认同、心理认同,带动农村新风尚、好风貌,“以点扩面”,共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四、结语

加大力度对地方戏曲文化传统价值进行取精华去糟粕,不断挖掘、提升,实现知行合一、标本兼顾和“不忘初心”,在社会空间场域中建构出与辰河高腔相适应的价值逻辑规则,有助于激励湘西人民对自身戏曲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不断塑造该场域内的社会成员,并以这些行动者为文化载体进行传承,生活化、去生活化、再生活化,传播辰河高腔戏曲文化,更深层次地保护和发展专属戏曲文化精髓,为建设乡村新文化共同体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高腔戏曲价值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瓯剧高腔与南戏渊源关系考
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调查研究
《高腔》小说意象叙事与美学意蕴分析
岳西高腔的发展历史述略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