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叙事的饱和度
——论《长津湖》叙事的得与失

2022-11-12陈俊希杨正钰李彦颖

戏剧之家 2022年19期
关键词:成长史长津湖战争

陈俊希,杨正钰,李彦颖

(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北京 100048;2.四川师范大学 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3.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东 珠海 519087)

由三大知名导演:陈凯歌、徐克和林超贤联袂执导的史诗战争巨制电影《长津湖》,于2021 年10 月初登陆中国大陆各大影院。该片以不可抵挡之势横扫中国大陆票房,同时热映的影片无一能出其右,即使是国庆黄金“IP”《我和我的父辈》也不能与之争锋。一时之间,该片不仅成为影坛争鸣的中心,而且在普通观众中掀起了热议狂潮。笔者将立足于电影叙事手法,从叙事结构、叙事节奏和叙事逻辑出发,探讨《长津湖》叙事的得与失。

一、多线叙事:个体人物与群体人物的成长史铺就完整的战争史

三小时的制作时长超越了市场上大部分院线影片,在相对足够长的时间里为多线叙事的内容提供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叙事容器。

影片一开场,便是吴京饰演的伍千里归家探亲的画面,跟随平和迷人的山村景致其后,由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也开始了单线叙事的旅程。在个体的成长史叙述中,伍万里是浓墨重彩的那一笔。从带领其他少年向江面的船夫投掷石片开始,伍万里天真顽皮的形象便建立了起来。电影叙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看成浪费和冗余,伍万里投掷石片的精准度为后续他投掷手榴弹这一情节提前埋好了伏笔。当伍千里讲述同胞兄弟于战场中丧生时,青涩的伍万里开启了褪下纯真的旅程,个体人物的成长史缓缓展开,这场不幸坚定了伍万里从军的决心。当背着哥哥参军的伍万里被发现之后,一改平日顽皮的神色,一本正经的向哥哥表达参军的意愿。影片讲述到这里时,编剧为伍万里这一人物植入了倔强的性格,一方面展示的是他百折不挠的决心,另一方面是他只认自己道理的偏执,使得人物性格讲述中的多元化得到了体现。伍千里违拗不过他的心意,最终只能同意。当伍万里进入七连时,个体人物的叙事开始与群体人物的成长史双线合一。一方面,伍万里在七连遇见的种种不断锤炼着他坚韧不拔的内心,这是从个人的叙事视角讲述七连战士们的群体成长,因为他就是七连战士的一份子;另一方面,编剧基于历史讲述为七连设置的种种情节,亦是伍万里个人成长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叙事情节天然地需要叙事媒介,为了双线合一,彼此不分割,编剧选择了“战争”这一缝合剂。伍万里在火车上与胡军饰演的雷爹和其他七连战士们逐渐熟悉,在叙事上,这让他对战争开始有了基本的认识。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护送电台破译员的任务,七连在火车之旅中遭遇了美军的突袭。明明在路途中已是尸横遍野,美军飞机却依然选择丢下炸弹。上一秒亲切可爱的同僚在下一秒便化作战争牺牲品,目睹此种惨无人性之举,更加速了伍万里对战争的真正认知,终于为伍万里这一人物真正倾注“战争的确不是儿戏”这一意识。如同法斯宾德所言,如若要使一个男人成长,唯有经历女人和战争。在战争中快速成长的七连战士们和伍万里,便成为了之后宏大战争场面的叙事根基。

当人物的性格塑造起来之后,影片将焦点放在了战场之上。在炸毁敌人通讯塔的激战中,由朱亚文饰演的梅生和其他七连战士成为了叙事重点。影片将伍万里这一人物形象从聚光灯下撤出并被置于光影之后,这一叙事方式值得业界学者和行业编剧学习,对整部影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电影叙事从人转向物,需要削弱镜头对这一人物的关注,从而使得事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够被关注到,因为事件是由群体人物共同推动而产生的。当叙事被生动地展现出来时,每一个叙事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熠熠生辉的:如梅生的聪颖,余从戎的果敢,伍千里的运筹帷幄,伍万里永不动摇的决心,等等。在进行事件性讲述时,光靠人物的助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人物、布景、道具等元素的多样运用融合到一起,才能凸显事件中冲突和矛盾带来的张力,并使观众从这种张力中触碰到战争带来的震撼,甚至引发观众的共鸣与崇高的情绪。机甲坦克、狙击枪、熊熊燃烧的战火、腰间的手榴弹和雪白刺目的刀刃等元素,都按照编剧的需求被游刃有余地布置,为激战这一桥段增光添彩,也给观众带来酣畅淋漓的感觉。当一股热血涌上观众心头,个人与群体成长后的战争叙事显得更加楚楚动人。

二、叙事节奏:有条不紊、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叙事节奏对于初入行的剧本写作者或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是非常不容易把控的要素,因为它对写作者把控叙事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一部好的电影文本,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叙事的根基,它们奠定了文本的基础;但叙事节奏的地位不容忽视,它丈量了文本到达成功的距离。当情节过于紧凑,尤其是跌宕起伏的动作片和战争片,会让观众没有“气口”,大脑得不到“喘息”,影片很容易让观众感到疲累直至厌烦;当情节过于松弛,节奏同样“不对味”,爱情片相对还好,因为它的情感需要细节不断烘托;可如果是战争片和动作片,松弛的情节将会成为致命伤,叙事节奏甚至会直接影响观众对该部影片的评价。以至于当负面评价在观众间口耳相传之时,电影票房将会呈现倾颓之势。

《长津湖》对叙事节奏的把控是战争片中的典范,除了得益于编剧对影片整体叙事节奏的良好把控,同样也得益于三大知名导演的倾力配合。将三大导演的代表作分开来看,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高峰,程蝶衣对段小楼感情的逐渐升温,使得电影叙事徐徐展开;徐克导演的狄仁杰系列电影布下重重迷案,辅助大量特效,有条不紊地叙事,造就一个奇幻瑰丽的唐代,以此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将人物坚定不移的意志力融入缜密连贯的叙事中……以上均是三位导演在电影叙事上进行有效把控的佐证。接下来,笔者将会罗列并分析电影《长津湖》对叙事节奏把控的细节与技巧,以供青年编剧与文学创作者参考借鉴。

炸毁敌人通讯塔的这段激烈的战争戏,对事件的叙述跌宕起伏,十分扣人心弦。当激战进入到高潮时,梅生利用英语诱敌深入,为七连兄弟找到突破口争取到了机会,可梅生略显诙谐的口音让观众忍俊不禁,就在观众莞尔的一瞬间,他们的大脑得以“喘息”,仅仅片刻,就将叙事节奏在“动”中“静”了下来。这个让观众得以喘息的机会同样也为后面伍千里与敌方激战埋下了伏笔,使得观众在享受下一场宏大战争场面的饕餮盛宴时,不至于大脑肿胀,难以呼吸。同样的处理技巧,在激战中依然得到体现,伍万里精准投掷手榴弹时,雷爹惊讶的神情也让观众忍俊不禁。这便是叙事节奏中的“动中有静”“紧中有松”。

而相反的“静中有动”,在影片接下来的叙事中同样得到表达。当美军军官深入冰封的森林,迫使飞机下降之时,冰天雪地的压迫感伴随着轰鸣的螺旋桨,观众会跟随叙事节奏为我军的危险处境感到紧张。这是电影叙事中,以静写动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当初学者窥其全貌后,将十分容易模仿、借鉴至自己的文本之中,可以为剧本增光添彩。这是剧本写作中高级却不得不掌握的诀窍之一。

可是,如此强势的制作班底,在对叙事节奏的把控上,不会只有上述的典型技巧。电影《长津湖》中还存在用叙事节奏去强化人物形象和反映个人成长史的创作技巧。当七连进行突围,无日无夜地伪装在银装素裹中时,伍万里从怀中拿出干粮分给伍千里,此时的伍万里经历数场战争且早已长大,尊长且重情的人物形象再一次得到强化。伍万里历尽千帆后更加重视亲情的性格得到凸显,人物形象得以丰满。在对伍千里的刻画中,他期待战争结束后能回到家乡为父母盖房,这表达了中华儿女尊亲重孝的文化传统,还表达了中华人民追求简单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景。创作者将这个不到三分钟的片段,安排在紧张的突围场景中,运用一场“小戏”再次升华人物的人格,使得人物形象变得崇高、伟大。这种高明的叙事手段,尤为值得初学者重视并尝试,直至熟稔,因为它是甄别文本写作好坏的一块小小的试金石。好的影视文本由千千万万块这样微小的试金石组成,这一叙事手法是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

三、叙事逻辑: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长津湖》在叙事上的长处还有很多,不胜枚举,但没有任何一部影片十全十美。接下来笔者将分析该片在叙事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让初学者借鉴,也供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参考。

电影《长津湖》最大的不足在于叙事逻辑不够紧密。叙事逻辑是指上个事件与下个事件之间的关联程度,从影片中的第一个事件直至最后一个事件在发展过程中的链条结构,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在纯粹的艺术电影中,叙事逻辑也依然存在。就算打破叙事逻辑甚至完全打破整个叙事结构,这种逻辑的讲述方式,它依然是叙事逻辑中存在的一种。下面,笔者将根据该片中不完善的逻辑链条进行具体分析。

电影《长津湖》中,导演与编剧并没有突出中美两军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从画面上,志愿军火力与美军火力用肉眼很难看出差距,于普通观众而言,几乎别无二致。但这一叙述偏离了抗美援朝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影片制作班底对军史知识准备得不充分,使得叙事逻辑不够通顺。即使在影片最后,美军看到冻成冰雕的志愿军而发出慨叹:“这是一支永远不可被征服的军队”,也仅仅是纯粹的情感表达,没有被叙事逻辑升华成事实表达。电影《长津湖》中,每当美军的螺旋桨掠过志愿军的上空,观众才能看到中美军备上的差距,唯一能够辨认出差距的画面几乎被飞机所局限。在陆战中,无论是后面长津湖激战戏还是前一场的攻克通讯塔情节,观众肉眼找不出更多的差距,这明显不符合真实历史。如果当这一逻辑链条出现裂痕,观众潜意识将会被“中美之间军备差距不大”这一观念所误导,这将使得观众对这场战争的理解——战争胜利得来不易,产生根本性的偏差。

这类不够严密的叙事逻辑,尤其是基于重大历史事件撰写的电影文本,是十分致命的。在此,希望影视行业的从业者与学者在研读该类影片时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总结

从电影《长津湖》的叙事结构、叙事节奏和叙事逻辑上综合考量,可以明显观察到叙事的长处是要多于不足的,该片对于个体人物与群像化人物的塑造可圈可点,也能较为充分地把控对史诗战争事件的整体叙述,其中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控炉火纯青,是青年剧本创作者进行学习的典范;在电影叙事过程中,由于影片制作班底缺乏足够的军备知识和对历史的宏观认知,使得该片在叙事逻辑上稍显不足,这也是初出茅庐的编剧应该引以为戒的地方。

猜你喜欢

成长史长津湖战争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The Review of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归来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冰雪长津湖 初醒冬与狮——《长津湖》推介
被风吹“偏”的战争
世界杯也是一部“中国制造”成长史
他们的战争
初见其欢 九处不厌 一个记者九年成长史
一个人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