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调枢通胃”的脑卒中后便秘针灸治疗

2022-11-12展立芬刘恋贺煜竣谢云方覃思敏刘未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枢机少阳运化

展立芬,刘恋,贺煜竣,谢云方,覃思敏,刘未艾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便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主要包括口服促排泄药物、药物灌肠、排便训练及调整饮食结构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存在疗效不稳定、不良反应大及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等缺点。“调枢通胃”理论是魏玮教授在中医脾胃论与现代医学“脑-肠-微生态轴”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的,在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兹就“调枢通胃”理论指导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作一探讨,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1 对脑卒中后便秘病机认识

古医籍对有关脑卒中后便秘的记载,《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有“治诸卒中风,不省人事,痰喘上壅,一切危急之证,大便秘结,至五七日不利,宜服之,大黄、牵牛、朴硝(各五钱)……量人虚实加减,一服水一盏半,煎一盏,却下硝煎一二沸,去滓温服,不拘时。若忽中腑者,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发其表;若中脏者,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其中“三化汤”主要由大黄、枳实、厚朴、羌活组成,蕴“承气汤”之意,以方测法,可知刘完素治本病主以“通”为法。《杂病源流犀烛》提及中风之后多见肠道郁闭不通,“中脏者病在里,多滞九窍……如唇缓、二便闭”。基于前贤的论述并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本病主要因患者瘫痪于床或行动不便,情志不畅,日久木郁乘土,脾失健运,致胃肠功能紊乱;或中风后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致气血运行不畅,肠道功能紊乱。因而,调理脏腑枢机在本病的防治中具有指导意义。

2 “调枢通胃”理论内涵

“调枢通胃”理论立足于传统脾胃学说,吸取国医大师路志正重视“调理脾胃气机之枢、通调脾胃运化功能”的思想,并结合现代医学“脑-肠-微生物稳态”理论发展而来。所谓“调枢”,即调节脏腑之枢脾胃、开阖之枢少阳、神明之枢脑;“通胃”,即分别以脾胃、少阳和脑为轴点,以调理脾胃、疏调气机、调神益智为总纲,采用辛开苦降、疏肝行气、调神健脾、通督调神等治法,恢复脾之升发、胃之通降,疏通少阳经气,使神明之府清明,进而枢机运转通畅、脏腑和调。

脾为脏,胃为腑,脾胃在运化上共同发挥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水谷之海。《灵枢•营卫生会》有“中焦亦并胃中……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脾胃功能正常,水谷得运、气血得养,人体气血津液充沛,濡润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筋肉皮毛。《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曰:“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国医大师路志正基于“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脾胃“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精髓,在治疗脾胃疾病上,力求达到“保持胃的受纳、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的目标。

枢机即人体气血津液运行之轴心。“调枢通胃”理论认为脾胃为脏腑枢纽,理由是:①中者,道路也,为上下运行之途径,《素问•刺禁论篇》所谓“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脾胃位居中焦,为上下脏腑运行的通路;②饮食水谷由脾胃运化,并将精微上输心、肺、脑,糟粕下传大肠与膀胱,精微与糟粕在脾胃运化腐熟,通过上达下排,进而实现机体代谢运转通畅;③脾主升清,胃主通降,脾胃升降相合,则机体气血津液运行流畅,这是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又少阳为开阖之枢,《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所谓“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依据有二:①少阳经位于半表半里之间,犹如阳气开阖之门户;②少阳经属胆与三焦,胆主升发调达,三焦疏通水道、运行津液,为气机升降出入、津液运行的道路。枢机不利可致气机出入、津液运行失调,进而影响排便。

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脑-肠-微生物稳态”的研究逐渐深入,胃肠道与大脑之间的关系被进一步阐释。脑肠轴是联系脑和胃肠道的双向信号传导系统,由边缘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脑肠肽和肠道神经系统共同构成,是一个直接作用和反馈互动的复杂集合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合体系,参与控制应激反应,并调节多种身体活动,如前庭、免疫系统、心情及情绪等,胃肠道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肠道菌群4条传导通路将信息传递到脑肠轴上行通路。另外,肠道菌群也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影响机体应激反应和焦虑抑郁情绪。

总之,“调枢通胃”理论认识到脾胃在生理病理上与脑的深刻关联,这是其指导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基础。

3 “调枢通胃”理论在脑卒中后便秘中的运用

脑卒中后便秘病机关联脑与胃肠道共病及其相互影响,故“调枢通胃”理论对脑卒中后便秘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调枢”即调控脑卒中后便秘病位及病理变化,包括调整脾胃之枢、神明之枢,可采用调神通腑、疏肝理气、健脾益气等法;“通胃”即调整与脾胃的特性和生理功能相关的生理及病理关系,包括其他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穴位刺激也可增加穴位敏化,发挥治疗作用,同时敏化穴区与其相关脑区存在量-效关系,针灸刺激后可收获良好疗效。

针灸治疗本病的主穴为百会、内关、天枢、曲池、支沟、上巨虚、三阴交。其中,百会为督脉穴,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二者调神益智,清畅神明之府;天枢、上巨虚为足阳明胃经穴,可助肠中水谷气化,益增蠕动,调理肠胃运化,使脾胃功能运转顺畅;曲池为大肠经穴,可畅通大肠之气,使胃肠枢机调和;支沟乃三焦经穴,可通调三焦气机,《针灸聚英•玉龙赋》有“支沟,通大便之秘”,为治疗便秘的经验穴,既疏通少阳之经气,又畅利少阳气机,启开阖之枢;三阴交为脾经穴,乃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理肝脾、补益脾肾,顺畅肝、脾、肾三经经气。又胃经、大肠经与脑在经络循行、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百会、内关调理神明之枢,三阴交调理脏腑之枢,支沟可启动三焦气机运转,畅达开阖之枢;另外,内关、天枢、支沟还可通调胃肠。诸穴合用,可调神益智,畅明神府,疏利少阳气机,调畅胃肠,使神安胃和、气机条畅、运化有常,终达“调枢通胃”目的。

4 小结

脑卒中后便秘乃中焦枢机失调而使传导之府气机不通所致。“调枢通胃”理论结合中医脾胃理论与现代医学脑肠轴机制,通过调控病理变化过程,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目的。其核心是重视神安胃和、气机条畅、运化有常,达到 “阴平阳秘”的整体和谐状态,与现代医学“脑-肠-微生态轴”强调的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网络与肠道微生态三者之间的动态关联有异曲同工之处。

总之,“调枢通胃”理论指导脑卒中后便秘的防治兼顾心神与脾胃的联系及二者之间存在的生理病理影响。针灸治疗脑卒中便秘兼顾调神益智与调胃通腑,是针灸治疗脑病及其相关疾病的新切入点,其作用点主要在胃经、大肠经腧穴,故脑卒中后便秘的治疗应重视胃经、大肠经腧穴的使用。

今后还应加强“调枢通胃”理论与脑卒中后便秘之间联系的深层探讨,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①“调枢通胃”针法对脑卒中后便秘模型的胃肠道状态及脑功能的影响;②全面系统性随访,重点比较常规疗法与“调枢通胃”针灸治疗对于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效果,以确定其优势;③优化“调枢通胃”治法指导下针灸取穴,以更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枢机少阳运化
“营分为枢”思想探讨
脾不好的人不能多喝水吗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童心童画
《三千年》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常少阳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