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赋动能 提能力促发展
——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五定五提升”书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2022-11-12榆次区委组织部
□ 榆次区委组织部
一、基本情况
东赵乡后沟村是榆次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110户,264人,党员39人,耕地840余亩。
近年来,在后沟村历届党支部的努力下,针对丘陵旱垣山区人才资源匮乏、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利用古村资源,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开发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转型之路,被中国民协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示范基地”“中国古村落抢救保护第一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市场竞争、疫情影响等因素,发展瓶颈逐步显现。
面对严峻的市场考验,后沟村进入了滚石爬坡阶段,原村党支部成员年龄老化、观念陈旧,与解决发展瓶颈的能力不相匹配。2021年,后沟村党组织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专项行动以来,新一届后沟村党支部立足基层治理“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问题,坚持党建引领,实施“五定五提升”硬核举措,着力全面系统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开启后沟新村基层治理新篇章。
二、具体做法
(一)定干部职责,切实提升依法依规履职的能力
一是选好“领头雁”。东赵乡党委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结合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通过党委研判、党员群众推荐、党员大会推选,把年富力强的“有心人”请回来,把观念陈旧的“老好人”换下去。后沟村“两委”班子换届实现了学历结构整体提升,年龄结构整体下降,特别是村“两委”主干实现“一肩挑”的同时,学历达到大专以上、年龄 35岁以下,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是理清“微权力”。为进一步规范村“两委”干部履职程序,在乡党委的指导下,结合村情实际,细化了后沟村“两委”干部岗位职责清单和岗位任务清单,理清了村级“微小权力”事项,构建起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基层管理体制,确保村“两委”干部依法依规履职不跑偏、事半功倍不走样。
三是育好“带头人”。村“两委”干部积极参加区、乡两级各类培训的基础上,制定村级培训计划,以上级领导讲、专家能人讲、村干部带头讲等形式,多频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精准对接党员群众需求,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涉农政策和实用技能培训,村“两委”班子和全村党员法治观念、致富能力、为民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定村务制度,切实提升村级事务管理的能力
一是村级事务“规范化”。后沟村党支部积极推进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坚持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支部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先后制定了《后沟村集体经济组织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后沟村级工程项目建设议事制度》《后沟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制度,通过制度约束,村“两委”干部处置村级事务的能力有效提升。
二是监督机制“常态化”。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实现对村“两委”成员监督全覆盖。推行村干部参选、履职、辞职“三项承诺”,出现承诺辞职情形按照程序辞去职务。探索建立村级风险排查、分析研判、防范化解、举报奖励制度机制,建立村情分析研判台账,做到风险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今年以来,共开展村级风险隐患分析研判5次、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20余条。通过监督机制的健全运行,村“两委”干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三是三资管理“公开化”。强化“三资”管理和风险管控,将大小权力全部装进笼子里。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体系,明确公开事项目录,每季度定期公开相关村务、财务数据,接受村民监督,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开,群众对村级事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提升。
(三)定网格体系,切实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能力
一是“三级网格”强治理。后沟村党支部健全完善了“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网格组织体系,推动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农村党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并把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不具备条件的相邻网格实现联建,充分发挥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划细划小”精管理。后沟村党支部综合考虑人口规模、村情地貌等因素,坚持安全、快捷、可操作原则,因地制宜划细划小“微网格”。形成支部网格1个、党小组网格3个、党员微网格12个,确保户户有人联系,事事有人办理。
三是“四项制度”保长效。探索建立信息采集、治安管理、协调群众、激励奖惩等4方面网格化服务长效机制,将人员管理、环境卫生、疫情防控、信访维稳、隐患排查等村级事务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事项,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正常有序推进。
(四)定服务项目,切实提升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
一是下沉式服务“零距离”。后沟村党支部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后沟新村小区建立党群服务驿站,驿站功能包含党建政策宣传、社情民意收集、村民说事议事等功能,为新村110户260余村民提供“零距离”服务。
二是一站式服务“零跑腿”。后沟村党支部积极构建“一堡垒五中心”治理模式,巩固拓展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成果,把土地、社保、民政等业务纳入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需要乡镇或区级处置的,进行集中“上传下送”办理,实现服务群众“零跑腿”。
三是滴灌式服务“零障碍”。推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落实党员干部帮办、领办、代办和志愿服务机制,让全村党员“事事比服务,处处作表率”。针对贫困监测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建立关心关爱台账,精准滴灌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米”,实现服务群众“零障碍”。
(五)定产业路径,切实提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一是金蝉脱壳,破茧成蝶。通过产权置换,解决了村民美好的居住需求与古村保护约束的矛盾。村党支部引入开发公司,投资6800万元建成后沟新村,并配套建设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纪念馆、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村民居住品质极大地提高。为破解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后沟村党支部抢抓机遇,通过将村集体原有的“古村庙宇、树木、公共设施、古宅老院”等集体经营性资产折价为后沟村股权入股公司,占比13.3%的股权,每年保底分红收入13余万元。
二是无中生有,点石成金。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村民稳定的增收需求与土地利用不足的矛盾。村党支部流转土地400余亩,建设农业综合体和传统农耕体验园,通过集中管理,规模化经营模式,吸纳村民参与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让村民既能出租土地收租金,又能长期务工挣薪金,还可以回古村兼做旅游生意赚现金,新村多余的房子还可以办客栈、开饭店。渠道增多、收入翻番,土地的利用效率极大提高。
三是抛砖引玉,筑巢引凤。通过腾笼换鸟,解决了村民丰富的文化需求与民俗遗产散落的矛盾。按照“民宿、民艺、民乐、农博、影视、研学”的整体规划对古村进行修整和布展。将村民腾出来的院落进行原样修复后,邀请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住,进行非遗作品的制作、展示、体验。村民还可以无偿回到自己的老院,按传统文化方式居住、生活,将传统的民俗保留下来。公司还在古村举办民俗表演、文艺比赛、技艺展示、农耕体验等活动,村民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取得成效
一是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进一步强化。通过专项行动的扎实开展,后沟村逐步构建起以党支部为领导、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驻村企业共治的农村治理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了配套制度,确保了村党支部对农村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及社会治理的有效决策和绝对领导,乡村治理呈现出“众星拱月”之势,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明显提升。比如,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党支部书记一线指挥,班子成员全体上阵,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主动服务,确保了后沟村防控卡口、核酸检测等有序开展,为全乡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后沟村以专项行动为契机,积极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通过产权置换、土地流转、腾笼换鸟“三条路径”,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保护与土地开发不足等突出矛盾,有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引入资产资本,形成了“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既对古村遗产进行了有效保护,又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目前,后沟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此外,后沟村党支部依托景区资源,创新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大力建设占地60余亩的采摘园区。项目推进前期,群众对拱棚收入预期信心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面对困难,后沟村党支部迎难而上,支部书记多方协调,村“两委”成员带头承包,党员包户提供技术保障,有效带动村民参与,建成拱棚17座,预计人均增收1万元。
三是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全面实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充分调动起普通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村干部岗位职责清单、岗位任务清单的建立和村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的严格执行,构架起后沟村责任落实体系,一批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监督网络的织密,有效箍紧了村干部的“小微权力”,强化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广泛发动村民参与监督,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比如,现在的后沟村是由原后沟村、张家庄、刘家庄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张家庄、刘家庄作为被合并村,村民融入感不强、参与村内事务积极性不高,后沟村党支部以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切入点,组织干部党员深入张家庄和刘家庄,逐户排查去年汛期中被暴雨损毁的房屋,帮助加固修缮,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消除了村与村之间的隔阂,拉近党群、干群、村民之间的关系,开启了三村融合发展的新征程。
后沟村党支部通过实施“五定五提升”硬核举措,突破发展壁垒,蹚出以后沟村为代表的丘陵旱垣山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带动东赵乡各村集体经济整体提升,全乡14个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7个村达到20万元以上,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带动了集体经济长足发展和村民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