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欠发达地区“人才贫血”现象的“六字诀”

2022-11-12王婧

支部建设 2022年19期

□ 王婧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乡村振兴,没有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很难有效推进,而比资金和项目更为紧要的是破解乡村的“人才贫血”难题。神池县大严备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和优先方向,从农村人才队伍的实际出发,在选才、育才、留才、借才、用才、管才等六个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闯出了欠发达地区破解“人才贫血”现象的新路子。

“人才贫血”的主要表现

大严备乡地处神池县中部,下辖8个行政村。全乡人力资源整体匮乏,开发利用进程较慢,人才短缺、人才外流、留不住人才、吸引不来人才、实用人才占比不高等问题成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亟待破解的难题。这种“人才贫血”现象的主要表现是:

人才“难引进”。在创业环境、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各方面因素受限的影响下,致使人才引进平台搭建广度及深度还不够,对一些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优质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导致优秀人才资源匮乏。

人才“留不住”。人才管理体制不健全,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导致人才留不住,一些乡镇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优质人才资源,因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小、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等原因而选择“逃离基层”。

人才“缺培育”。基层人才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相对较少,培训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晋升渠道不够通畅,难以适应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人才贫血”的解决方案

抓落实的关键是要有解决方案。破解“人才贫血”难题,既要绘制“施工图”,更要努力将“施工图”变成“实景图”,念好“选、育、留、借、用、管”六字诀,真正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

在“选”上出实招。牢固树立“兴人才就是兴发展”的理念,在选优配强乡村两级干部队伍上下功夫。积极申报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招录计划 1名,政府购买基层岗位人员 3名,进一步优化乡村两级干部的年龄和学历结构。在去年村“两委”换届中,按照“从在外打工能人中引一批、从现任村干部中留一批、从退休干部中聘一批、从机关年轻优秀干部中选一批”的原则,全乡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支两委主干“一肩挑”。其中,挖掘80后优秀人才2名,下派85后乡镇年轻优秀干部3名,继续留任村支书3名。此外,引回在省城打工的业务能手1名,纳入大严备村村委担任村委副主任重点培养。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先后选拔43名后备村干部。

在“育”上求突破。去年6月中旬,神池县委组织部经多方争取,大严备乡成为全国首家建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的乡镇。我们以乡机关干部、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为对象,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培训31期,培训人数达到4660人次。2021年底,我们被清华大学授予“优秀助教”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客户端和“学习强国”“三晋先锋”“忻州组工在线”等相继报道了培训情况。神池教学站得到了来自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省委组织部“三晋先锋”平台将教学站列入重点支持单位,市委组织部将教学站规划为“全省党员教育实践创新基地”的重点关注单位,县委组织部拓展教学站功能由乡镇向全县覆盖。上述思路和做法,得到了忻州市委书记朱晓东的批示肯定。

在“留”上做文章。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大严备乡立足乡村实际、资源禀赋和发展要求,把本乡籍在外优秀人才寻出来,把本土“田秀才”“土专家”挖出来,把退伍军人、本土高校毕业生、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请回来,编制出《乡土人才名册》,涵盖各类人才共计56人。与此同时,搭建乡村人才服务联系站点3个,并设置“四区”:一是培训区,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授课培训;二是阅览区,新购置乡村实用书籍,方便乡土人才和村民“充电”;三是交流区,依托“田间课堂”“三晋先锋”“学习强国”等平台,实现“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双层次交流;四是创业区,与合作社、电商服务站充分融合,提供最便捷的创业条件。同时,在教育、医疗、福利等方面进行探索,让其在村也能够享受到必要的服务保障。

在“借”上探新路。去年,神池县委被列入了“省直定向选调生实训县”,大严备乡“借”到了3名选调生。乡里十分珍惜难得的人才,对其实施“四步走”探索管理:第一步,悉心“带”。配套提供单间宿舍、食堂、浴室、卫生间等硬件设施,提升归属感;每半月以座谈形式了解其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帮助调整心态、适应环境、转变角色。第二步,精心“育”。作为“排头兵”,充分发挥高素质优势,先行储备业务知识,做到记于心践于行;作为“辅导员”,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乡村两级干部,全面提高业务水平;作为“冲锋队”,指导各村开展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从实践中出亮点,从经验中出品牌;第三步,全程“管”。出台《省直选调生管理使用办法》,制定工作汇报制度,每季度汇报工作情况;“一对一”制度,乡党政班子成员轮流传、帮、带,全方位参与乡镇工作,有效解决基层经验不足的问题;定期考核制度,结果及时反馈县委组织部,作为评估的有效依据。第四步,大胆“用”。选调生全部定向选派到村工作,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与老百姓的接触中、处理实际问题中,磨砺意志、练就本领、锤炼作风。在村两委换届选举时,3名选调生当仁不让成为了政策的解读者、方案的编纂者、环节的监督者,为顺利换届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用”上见实效。在大严备乡成功申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后,我们积极发挥“三类”人才队伍优势:首先,注重发挥11名乡村老党员、老干部队伍作用,依靠他们挖掘乡村故事,加大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一展馆、一中心、一公园”为核心,打造集村史馆、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建公园于一体的党建示范基地。其次,调动乡镇干部与村“两委”干部的积极性,发挥54名村级网格员作用,对村庄进行全面改造升级。第三,充分发挥8个村的驻村队伍和本土致富带头人作用,通过红芸豆纯有机旱作示范种植项目,以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创建为契机,着手打造千亩红芸豆纯有机旱作示范区和百亩育种基地,配套红芸豆精选加工项目建设,与神池饼业集团合作研发红芸豆系列产品。

在“管”上下功夫。实行乡村两级干部分级考核制度,村干部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工作经费与业绩打包,对表现突出的额外给予奖励支持。以开展“星级党支部”创建工作为契机,实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依据党员参加日常活动、履行岗位职责、特别担当奉献等情况,建立党员积分档案,每半年进行一次公示,结果作为党员年终民主评议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对于优秀党员推荐对象,要求年终积分必须达到一定分值,予以参评。疏通村干部的晋升渠道,对于星级较高的优胜者探索进入乡镇干部队伍,让乡村优秀人才有方向、有目标、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