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力』齐发开新程
——阳城县着力做好农村换届『后半篇文章』

2022-11-12中共阳城县委组织部

支部建设 2022年10期

□ 中共阳城县委组织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党的根基才能巩固,党才能有战斗力。阳城县去年完成村(社区)换届后,着力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基层强起来,工作有成效。

去年初冬时节,沁河河畔,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擂台赛”在这里进行,来自润城镇22 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考核评分的方式,在一起比实绩、晒亮点、学经验、争先进,百里沁河经济带上呈现出一派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的新气象。

阳城县着力做好农村换届的“后半篇”文章,聚焦聚力农村“两委”班子功能和干部素质的优化提升,积极创建党建联盟,建立基层党组织互帮互促的联动机制,加大县校合作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使全县农村展现出“锐意奋进新征程,比学赶帮齐向前”的生动局面。

一、实施头雁行动,增强干事动力,聚焦优化提升

阳城县是我省农村换届工作的试点县,去年年初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完成。换届后,农村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平均年龄达到41.7 岁,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将近一半。一大批年轻同志走上了农村基层的领导岗位。

针对换届后村级班子新成员多、年轻人多的实际,阳城县委及时启动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在做好村级干部任前培训的基础上,县、乡、村三级把党史学习教育贯彻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多种形式组织基层干部学习百年党史,瞻仰红色遗址,传承红色基因,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增强践行初心使命、奋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勇气。

去年6 月份,围绕“解放思想、对标一流、敢干干成”的主题,县委组织部组建了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班,到山东、河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实训,按照“学、思、践、悟”四个阶段,采取“5+2”“白+黑”的模式进行,全方位提高村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演礼镇栅村村党支部书记张鹏飞在山东跟班学习后,把自己看到的学到的新鲜经验和班子成员进行了交流讨论,很快形成了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果蔬的共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依托村里的薰衣草庄园创建了占地60 亩兼具观光旅游功能的生态果蔬园,安置就业40 余人,年收入50 多万元。

与此同时,依托新成立的阳城开放大学,县里拿出40 万元资金,开展农村干部学历优化提升。此项工作完成后,全县村“两委”主干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提高到100%,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也大幅增加。

为了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能动性,阳城县委出台了《阳城县激励农村干部担当作为十项制度》,从观摩评比、专职专岗、上挂跟班、跨村任职、导师帮带、考核评星、关心关爱、备案管理、常态化培训、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比如,在每个乡镇择优选聘一名村党组织书记,参照乡镇事业人员管理模式,优先推荐参加乡镇副科级干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评选。

二、集聚发展合力,组建党建联盟,实施强基行动

如何建优、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高质量打造群体坚强、充满活力的战斗堡垒,是基层党建一个永恒主题。面对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阳城县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精神,在完善总结撤并联建、支部联建、共享联建、村企联建、城乡联建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开展了组建党建联盟的新探索、新实践。

围绕“三区协同”、“三色共融”、10 条农业“特”“优”产业链等地域特征和产业结构,阳城县因势利导构建片区联盟、城乡联盟、校地联盟、产业联盟等4 种形式的党建联盟,推进基层组织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党建联盟29 个。

联盟怎样联?怎样能联好?阳城县委组织部成立了党建联盟工作室,对联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指导督促和管理考核。向乡镇选派了党建联盟指导员,并在各联盟单位设立1 名联络员。各联盟定期召开联盟大会进行议事、决策。联盟内部实行轮值制,按月或按季由一个成员单位负责策划、组织开展各种共建活动;联盟日常事项和重大问题,由联盟发起党组织或成员单位提出,经发起党组织审定后提交联盟大会集体讨论,形成集体决议。联盟成员单位平等享有权力、平等履行义务,意见大家提、事务集体议、问题共同解、成果一起享。

联盟联心添干劲,联盟联智谋大事。在北留镇,各党建联盟定期开展活动,老帮新,大带小,互帮互促,见贤思齐,他们形象地把这种联盟活动称为“支部书记三人行”。北留镇的皇城村与周边的郭峪、史山、大桥、沟底等村创建了“文旅康养”联盟后,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过去曾经因“各自为政”而陷入困境的郭峪古城、海会寺、华阳山森林公园等旅游项目,如今在联盟的统筹、协调下,按照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得到了迅速激活,“五村一体化”的旅游发展生机勃发,气象一新。横河镇横河村围绕“动感骑栖小镇”建设,与周边4 村共建“运动康养”党建联盟,实现山地赛道、丹霞地貌、民居民宿等资源统筹配置,全面推进山地自行车运动、红色文化远古神话研学等6 大基地建设,打造300 平方公里运动康养板块。

三、激发振兴活力,开展县校合作,汇聚人才技术

缺人才、缺技术,是当下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老大难”。阳城县把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工作的触角向农村基层延伸,深入推动全县农村同各级各类高校对接,依靠人才破局、振兴,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已经同清华、浙大、同济、南开、太原理工等36所高校签约,挂牌共建基地57个。

董封乡地处阳城西南山区,由于大山阻隔,秀丽风光“锁在深山无人识”。去年以来,在县委组织部的推动下,该乡先后与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师范学院、运城学院共建了“校外实践基地”“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依托上河会议旧址、次滩兵站等红色资源和老鳔山、圪塔艺术小镇等特色山水资源,吸引高校师生到董封进行红色教育和写生创作,让师生们用画笔勾勒美景,用作品推介阳城。去年金秋,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高校的500 多名学子,分3 批来到这里户外写生,为沉寂的大山带来了一派生机,也带动了当地优质小米、蜂蜜、核桃等农产品的销售。

同时,阳城县建立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撑作用,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一方面设立488 万元的基层党建奖补资金,大力奖励补助集体发展典型示范村,重点扶持打造51 个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撬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全县324 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 万元以上,7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