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需解决“散、缺、弱”三个障碍

2022-11-12胡啸宇

支部建设 2022年10期

□ 胡啸宇

(作者单位:昔阳县委组织部)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推进。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投入力量散”。通过调研发现,产业项目扶持上存在“资金小、位置散”多点分散扶持的情况,形不成规模,树不起品牌,无法抵抗市场风险。比如,我 县 于2017 年、2020 年 在35个试点村开展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每个项目分别投资100 万元,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文旅等方面。但在2021年底开展的“回头看”工作中,发现存在项目建成未投产、投产收益不佳的问题。投入的资金仅够完成项目实体建设,在后续的配套建设中资金不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对扶持项目的长期规划和整体设计,上级政府只立项而无布局、只注资而无助力、只扶业而不扶技,各试点村的项目由各村自主经营,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聚不起农业、工业、服务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合力。

二是“收益渠道缺”。一方面,为了规避资金风险,近年来财政资金主要以村为单位投向了固定资产、光伏发电等项目,形成了规模较小且以租赁收入为主的集体经济收益模式。据统计,在全县231 个行政村中,依靠租赁收入、依赖工矿资源、倚重转移支付、凭借光伏政策取得收益的行政村195 个,占比达到88.7%。村集体自身“造血”能力不强,缺少实体项目支撑,经营性收入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村领头雁“小农”意识严重,市场经营理念欠缺,怕风险、怕担责,用不好本村的“三资”。比如,有的村通过高速路占地、风力发电、煤矿开采等机会,一次性获得大量的征地补偿,但由于部分村干部发展思想滞后,简简单单地将钱“一分了之”,未能发挥出资金引导和发展产业的作用。

三是“管理机制弱”。一方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与坏与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不挂钩,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了村干部大抓产业、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甚至村集体项目经营失败,导致村集体资产流失的农村干部还会被追责问责;容错纠错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村干部“不想为、不敢为”,对集体经济不管不问。另一方面,随着“一肩挑”的推行,打破了过去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分设时互相监督的格局,尤其是在一些集体经济利益较大,村民自治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加大了农村权力滥用和腐败的风险,仅仅依靠乡村两级监督机构的监管,力量较弱、专业水平不高,对集体经济项目的跟踪问效难以落到实处,也不能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科学的决策和建议。

为此,我们建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按照“看得见、效益好、可持续”的标准,在“资金、产业、机制”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统筹用好“三方”力量。县级部门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协调用好农业、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资金,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资本注入农村,解决村集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要加大人才开发培养,加大对“领头雁”的培训力度,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深化县校合作,用活乡贤资源,激发驻村工作队伍活力。各乡镇按照联合开发、抱团发展的思路,根据各村“三资”实际情况,打破村落界限,引导产业相近、位置相邻、资源互补的村之间组建联村党组织,有效聚集分散的资金资产资源,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村集体从自身实际出发,向土地、资源、生活性生产性服务需求要效益,用好占补平衡新增耕地指标、土地征收补偿收益和煤矸石、砂石等资源,通过创办农民合作社、劳务队、集体企业等服务经营组织,承接园林、住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提供的公益性工程项目,对接县域规模以上工矿商贸企业提出的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本地化需求,获取收益,实现资金原始积累。

二是打造“三产”产业矩阵。县乡两级要在现已制定的“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及举措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建设三个产业矩阵,构建闭环的全产业链条。在农业上,要瞄准“特”和“优”,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链和生态圈,形成农产品产、供、销、储、运、配一体化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工业上,重点在煤炭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化工的上下游配套设施上发力,并由县乡两级协调企业提出所需配套工业、服务业需求,优选建立农村集体产业项目清单,由乡镇“揭榜挂帅”组织实施。在文旅产业上,依托已有的旅游路网和自然、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聚焦游客需求,突出本地特色,引导村集体在“吃住行游购娱”上下功夫,提供标准化、规范化、品质化文旅产业服务。同时,用好“互联网+”为三产融合发展添翼,通过深入挖掘和包装现有的农业、工业品牌产品,建立特优产品库,建设一批影响力强、宣传面广的网络直播带货平台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行“农户、村集体、合作社生产+镇政府统一收购包装+入驻县级平台行销各地”的销售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双向深度融合。

三是建立健全“六项”机制。规划先行机制,综合考虑本地产业发展定位、结构体系、空间布局等因素,坚持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科学制定县乡两级产业发展规划。责任落实机制,成立由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建立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月例会”制度,定期研判问题、提出对策。考核激励机制,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县乡村三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实行“一票否优”,同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报酬待遇挂钩,对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超过20 万元的村,拿出10%“以奖代补”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客观公正看待村“两委”干部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中出现的失误过错,正面引导和鼓励村干部大胆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县级要建立集体经济项目管理平台或通过政府购买聘请第三方机构,一体化统筹产业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推进、动态监管、风险防范、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为产业项目效益可持续保驾护航。示范带动机制,选树培育“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有针对性地打造特色农业型、农村服务型、物业经营型、文旅发展型、股份链接型、资源开发型、网络经营型、合作共赢型八种类型的模范样板,做到连点成线、扩线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