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策略
2022-11-11陈春燕
陈春燕
[摘 要]逻辑思维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思维品质。高中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高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文章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特点,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高中语文教学有參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21-0010-03
语文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手段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一、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是集理解、推理和判断于一体的思维品质,它指人们在思考问题、做出判断时,基于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准确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又称理性思维,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从个体角度来看,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只有具备逻辑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接触问题的核心,有效解决问题。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高中语文的逻辑知识和语法知识同等重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高中生要想在未来达到更高的发展高度,不仅要勤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还要勤于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科学分析能力,并能有效运用逻辑思维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策略
(一)分析文章内容,激活学生思维
在现代逻辑学领域,逻辑思维的方式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归纳、演绎和对比等。高中语文知识体系庞大,内容繁多,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在创作时都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方式。紧贴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是语文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章,开展相关的内容探析、脉络梳理、归纳推理活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障碍。
如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把握其高大形象,学习其爱国精神。明确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通过寻找关键语句来厘清思路。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析文章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略读课文,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情感、思路。然后让学生品读文章,找出各部分的关键词、关键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利用思维导图展示作者的思路、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与主旨,分析文章七个部分的布局,并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自己无话可说?文章主要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局部与整体两个角度去探析文章内容,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去。
(二)巧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而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就是其中之一。形式逻辑体系有助于人们发现两个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高中生如果具备逻辑思维,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题为点石成金的试金石,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自觉主动提升逻辑思维。
以《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教学为例,从文体来看,《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散文,具有言简意赅、曲折有致、详略得当、伏笔与照应颇多等特点。细读文章可以发现,其中有许多值得发掘的地方。晋侯、秦伯围郑时,郑伯慌张。这时,“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郑伯听从了他的话。但是,烛之武却请辞,这是不是很有意思?烛之武为何请辞?有何用意?这就是值得思考和深究的地方。而思考和深究,是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这一问题: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当大家都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时,烛之武却请辞,这是为何?教师还抓住一些有趣或者值得关注的点设置了问题。如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第一段写了什么事情?秦与晋为何围郑? 秦、晋围郑的原因(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与后文哪些内容形成了照应?面对烛之武的牢骚与埋怨,郑伯如何应对?郑伯的自责为文章增添了戏剧性,由其自责可以看出郑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烛之武“夜缒而出”,秦国君臣是以怎样的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的?烛之武的一番说辞是围绕什么(利)展开的?晋文公退兵时,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是何用意?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的细节,发掘文章的深意,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让学生对文章有全面的认识。
(三)扩充课堂容量,培养归纳能力
要想提升逻辑思维,学生需要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归纳、推理和判断提供有力、充分的依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扩充课堂的知识和信息容量,让学生尽可能地吸收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去进行归纳、分析、推理,以逐步提升逻辑思维。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一些语文教师习惯将这篇文章放到时代背景中去过深地解读。这种解读方法削弱了作品的文学性。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应从人文角度,聚焦自然美、意境美、亲情美、语言美,带领学生去分析解读。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荷塘美景,让学生结合影像素材想象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咀嚼和品味作者充溢着诗意和灵气的文笔。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文章创作背景和作者家庭关系的材料,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隐藏在文字间的情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精彩的段落和句子,看作者是如何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去描述自然美景的。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充分的素材去让学生解读文章,归纳分析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
(四)开展思维训练,锻炼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沉重的高考压力,一旦学不得法,便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逻辑思维是学习方法的基础,只有具备逻辑思维,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习由负担变为乐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逻辑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学习知识、认识问题,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
譬如,《鸿门宴》这篇文章中有许多文言知识点及文化知识点,且有着显著的语言特色。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便以知识点探究、现象分析为主设计思维训练活动。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并梳理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包括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并将它们与之前所学的知识点联系,同时进行段落翻译。这样做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达到温故知新、由点到面系统学习的目的。然后,让学生分析文中重要人物的形象,讨论文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文化现象。例如,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有人认为,这样的座次安排并不合礼法,但作者这样写能从侧面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毕竟在古代,人们是极为看重礼法的,宴席上的座次非常有讲究。古代的建筑一般是坐北朝南,前堂后室。室内最尊贵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的为坐东面西。鸿门宴上的座次,表明项羽、项伯的地位最尊,范增的地位次于项氏叔侄,而刘邦的地位比范增更低。从中可以看出项羽内心对刘邦的轻视以及项羽的骄傲心理,这是他放走刘邦的重要原因。
教师让学生抓住细节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
(五)进行课堂辩论,培养辩证意识
逻辑思维发展与辩证意识培养息息相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课堂辩论是一场以问题为主线的思维和语言交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堂辩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进而使学生的思维由粗糙变得精密,由狭隘变得广阔,让学生获得智慧和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識,进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
如在学习曹操的《短歌行》前,许多学生已通过影视剧,对曹操其人其事有所了解。部分学生认为曹操是“乱世之奸雄”,像戏剧作品里描述的那样,是一个“白脸奸臣”。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文如其人,曹操的作品大都气象磅礴,他应如史书上说的,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文学家”。为此,教师让学生根据看法的不同,分为A与B两个小组,展开辩论。在辩论前,各小组学生简单交流意见,搜集资料,分析辩题,寻找论据,选出主辩手,确定观点和论据,以确保辩论时思路清晰、思维严密。在辩论时,A组主辩手指出“文如其人”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汪精卫早期也曾有过“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慷慨豪情和革命志向,但最后还是投靠了日本政府,成了祸国殃民的罪人。面对这一情况,B组主辩手便需要快速运转大脑,寻找可支撑自己观点、驳斥对方观点的论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掘潜力,培养辩证意识。
(六)开展读写训练,掌握逻辑规律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都是与思维同步进行的。部分高中生在听、说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读、写方面,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无法进行深层阅读,对文本的理解非常浅显、片面;没有掌握写作规律,写作的逻辑性、文学性、创造性不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读写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逻辑规律,补齐短板,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读写训练,以使学生掌握逻辑规律,提高读与写的能力。
如在教学《祝福》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笔下小人物的形象及典型性,并了解造成这些人物命运悲剧的社会根源,教师先基于文章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其他作品,如《故乡》《药》等,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然后让学生以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有学生认为,鲁迅对这些小人物的情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可以从鲁迅冷峻严肃的言辞中,感受到其良苦用心。因此,这名学生想要通过写作表达对鲁迅的敬佩之情。有学生认为,人不过是社会的缩影、历史的缩影,人物命运悲剧与历史、社会是隔不开的,鲁迅当时所关注、所痛恨的一些现象,至今仍然存在。因此,这名学生想要模仿鲁迅的文笔,对这些现象进行贬斥。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不论是仿写还是创新写作等,都本着“我手写我心”的原则,遵从语用规律。
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的做法,可以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提升。
逻辑思维是个体心智水平的体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使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出击,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加油助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于宏. 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研究与实践[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2] 卜冬旭.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研究与实践[J].文理导航(上旬),2019(3):21.
[3] 胡琦峰. 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研究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