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莱阳经济增长动力与结构分析

2022-11-11张慧慧刘振李峰宇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31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

张慧慧 刘振 李峰宇

摘要: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相较于莱西、龙口等周边县市,莱阳市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不均衡等问题日益凸显。文章基于莱阳2015~2020年相关经济数据,剖析莱阳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结构,提炼莱阳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与结构优化路径,为莱阳“十四五”及未来更长时间段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发展动力;产业结構

一、引言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并以此作为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从发展动力看,我国市场需求结构已由过去依赖投资与出口拉动转变为以消费、投资、贸易协调发展带动,加快培育完整内需市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事关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从产业结构看,我国产业结构正由以工业主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转变,传统动能加快转型升级,新兴动能加速培育,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经济发展效率显著提升。整体而言,我国高质量发展同时兼顾发展的“量”与“质”,核心变化是从关注经济规模和增长过程,转向关注增长结果和效益。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莱阳经济发展动力及结构性问题逐渐暴露,经济整体发展势头逐步放缓,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呈下滑趋势,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444.0亿元,近两年增速均低于4.5%,经济增长速度由过去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人口红利消失,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莱阳常住人口为79.5万人,较第六次普查减少8.4%,为烟台市降幅最大县市。整体看,莱阳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放缓,与莱西、龙口等周边县市相比,发展相对滞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莱阳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莱阳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投资、消费、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动力,整体看,莱阳存在投资结构不优、消费活力不足、外贸价值不高等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均衡性不足

莱阳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中高速增长,从“十二五”末期至“十三五”末期,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2%,但在国家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年度增长率总体呈现下滑趋势,近两年投资增长率均低于6.2%,说明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在逐步减弱。从投资率看,莱阳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在“十三五”期间一直保持在50.0%以上,说明莱阳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较高。从投资结构看,受恒大丁字湾项目影响,莱阳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2018年产生峭壁式剧增,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可见莱阳近三年来房地产投资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在逐步下降。

(二)消费市场活力不足

2020年莱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9.6亿元,较2015年下降3.7%,近三年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虽然莱阳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呈现正增长态势,但年复合增长率低于4.5%,且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降低,已由2015年的0.598降低到2020年的0.561。整体看,莱阳消费市场增长动力不足,居民收入增长有限,居民消费意愿不断降低,同时受人口规模缩小影响,直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放缓。

(三)外贸附加值相对较低

莱阳“十三五”时期对外贸易活力不断提升,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年均增速接近8%。2020年外贸依存度达到18.9%,相较2015年提升1%。从贸易结构看,“十三五”期间出口占对外贸易比重均高于85.0%,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出口对莱阳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从出口产品看,以果蔬粗加工等低附加值食品为主,产品竞争力较低,也直接影响莱阳对外贸易规模与利润率。

通过莱阳“三驾马车”拉动作用分析,莱阳经济增长动力仍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消费与进出口对于地区生产总值带动作用有限,尚未充分融入国内国际两大消费市场。

三、莱阳产业结构分析

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所促进的经济增长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整体看,莱阳第二产业拉动作用逐步下滑,初步呈现服务业为主要驱动力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莱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三五”期间,莱阳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期的13.8:46.7:39.5调整为“十三五”末期的12.8:40.0:47.2,实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增加值量级均呈现明显提升,其中,第一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增长4.8%,第二产业增长放缓,年均增长仅为3.1%,第三产业实现高速增长,年均增长10.2%。莱阳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三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第二产业增长活力不足,对莱阳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有限。

(二)第二产业发展活力不足

莱阳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十三五”期间对GDP的累计贡献率仅为21.5%。莱阳传统产业存量大是导致其在2019年贡献率下滑的主要原因,食品粗加工、汽车零配件等传统优势产业颓势明显,尤其受国际贸易竞争与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食品、机械等产业波动明显。此外,莱阳新兴产业培育不足,高端化工、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尚处于培育期,产值规模不足,新动能尚未形成有效市场竞争力。同时,投资对实体经济的赋能效应不足,严重制约新旧动能转换速率与效率,亦是造成莱阳第二产业经济贡献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三)第三产业经济带动作用不断提升

从第三产业发展看,莱阳“十三五”期间第三产业对GDP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8.5%。但是,莱阳第三产业主要以批发零售、旅游服务、健康养老、房地产等生活服务业为主,以金融业、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占服务业比重尚不足20%,难以支撑企业与实体经济发展诉求。

综上所述,莱阳产业结构虽得到持续优化,但传统动能偏重,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的第二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虽实现长足进步,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尚未形成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稳定输出。

四、莱阳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建议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莱阳正处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分配经济发展资源、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为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高效、平稳转换,莱阳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培育新动能、合理分配现有要素资源,确保经济的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挖掘发展新动力,加速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等传统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持续壮大规模、提升品质,塑强优势产业集群。二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强链建链补链环节,制订产业招商目录,依托莱阳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等重点园区,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快构建莱阳实体经济增长新动力。三是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发展质量,加快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优质项目引入,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二)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投资、消费与外贸协调发展。一是优化投资结构,防止形成“过热”“过剩”的投资领域,重点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加强优势项目投资力度。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产业引导基金,激发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核心地位,提升本地产业整体创新竞争力。三是拓宽莱阳产品市场流通渠道,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加快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建设,提升居民消费体验感,拓宽国内市场内需潜力,在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通过展会推介等方式推广绿色食品与智能家电等优势产品,融入RCEP,深化同日韩的贸易合作,提高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比例。

(三)合理优化要素资源配置

聚焦萊阳推动产业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需求,提升关键要素资源吸引力,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一是集聚关键要素,拓展投融资渠道,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支持城投集团参与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强化双招双引力度,成立专业化招商团队统筹全市招商工作,重点在青岛、济南、深圳、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设立驻外招商联络处,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产业项目来莱阳落地转化。二是提升土地等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工业用地“亩产效益”评价,定期发布莱阳年度“亩均论英雄”企业榜单,对企业实行要素差别化供给,严格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耗标准、土地投入产出强度标准和环保标准,严控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理论学习,2017(12):4-25.

[2]彭焕才.深入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N].人民日报,2021-09-10(009).

[3]崔俊富,陈金伟.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1,41(04):47-50.

[4]王琦,马斌.济南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及实现路径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02):118-123.

[5]郑健壮,张楚妍.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实证[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21(03):38-45.

(作者单位:张慧慧、刘振,莱阳市发展和改革局;李峰宇,青岛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李峰宇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