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复穴位贴对剖宫产后子宫复旧和泌乳的影响

2022-11-11叶珍娉徐红艳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血性泌乳穴位

叶珍娉,徐红艳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浙江 杭州 311700)

产后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即子宫复旧[1],子宫复旧过程受到影响致使子宫不能在正常的时间内恢复至非孕状态则称为产后子宫复旧不良[2]。子宫复旧的过程及时间与产妇的年龄、分娩次数、身体健康情况、产程、分娩方式及母乳哺乳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产妇患有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盆腔炎等疾病,或产程中有胎盘、胎膜残留,或行剖宫产等都会影响子宫复旧[3],其中剖宫产是影响子宫复旧的最主要因素[4]。产后积极促进产妇子宫复旧及身体恢复至产前状态,对产妇及婴儿的发育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5]。缩宫素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具有一定的子宫复旧效果,但尚不够理想,且应用不当会出现强直宫缩、水钠潴留等副作用,对产妇、母乳喂养及婴儿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6]。随着中医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中医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产后促进子宫复旧的重要手段。其中穴位贴为外用治疗方法,对产妇及婴儿的影响小,在产后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3]。本研究应用自制宫复穴位贴于剖宫产术后,观察其对子宫复旧和泌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6 月—2021 年5 月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9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4 例,宫缩素治疗)和观察组(45 例,宫缩素+宫复穴位贴);对照组患者年龄20~38 岁,平均(29.5±3.2)岁;孕周38~41 周,平均(39.7±1.2)周;其中孕次1 次者21 例、2 次者17 例、3 次及以上者6 例;产次0 次者24 例、1 次者15 例、2 次及以上者5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7 岁,平均(28.2±3.9)岁;孕周38~42 周,平均(39.4±1.5)周;其中孕次1 次者23 例、2 次者14 例、3 次及以上者8 例;产次0 次者26 例、1 次者16 例、2 次及以上者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为孕周在38~41 周的足月妊娠者;2)均为单胎,产后母婴同室并行母乳喂养者;3)剖宫产术后患者;4)参照中医“产后病”辨证属气虚血瘀证[7]者;5)20 岁≤年龄≤40 岁;6)产妇及家属对本治疗知情并同意。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疾病患者;3)妊娠期感染病毒性肝炎、梅毒等传染性疾病者;4)合并产后感染者;5)穴位贴敷治疗处皮肤有瘢痕、溃疡等病症者;6)合并有心、肺、肝等重要脏器及内分泌、精神神经系统严重疾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产妇参考《实用妇产科学》[8]给予营养支持、防治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积极预防产后其他并发症;在此基础上均给予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早期下地活动,加强营养饮食,指导产妇新生儿母乳喂养,定期术区清洁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预防伤口感染,检查子宫底高度、观察恶露等情况。对照组患者给予缩宫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50;规格:1 mL∶10 U/支)10 U静脉滴注,日2 次,连续治疗3 d。观察组予缩宫素注射液+自制宫复穴位贴治疗,具体药物组成为:黄芪 15 g,党参 15 g,当归12 g,熟地 15 g,川芎 12 g,三七粉 5 g,红花 9 g,桃仁 12 g,炮姜 12 g,益母草 9 g,香附 15 g,陈皮 12 g,白芥子 9 g,上药粉细末,姜汁调匀,制成蚕豆大小后备用;选穴神阙、三阴交(双)、地机(双)、血海(双)、足三里(双),按揉穴位以出现酸胀痛为宜,75 %酒精消毒后用防过敏胶布将药丸贴敷于所选穴位处,贴敷时间每日4~6 h,连续治疗1周,贴敷过程中嘱患者注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等情况,如出现过敏,立即停药。

2.2 观察指标

2.2.1 血性恶露量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计算阴道出血量,具体方法为产妇每日使用卫生巾前对其称重,使用后再次称重,恶露量=使用后卫生巾的重量-使用前卫生巾的重量,按血液比重1.05 g核算为1 mL,估算出血性恶露量[9]。

2.2.2 血性恶露、恶露持续时间 两组患者于治疗后观察、随访并记录血性恶露、露量持续时间。

2.2.3 子宫三径线和、子宫底高度 两组患者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型号:Voluson E8)行盆腔子宫检查,检测并记录子宫的长径、横径、前后径,检测完毕后计算三径之和。两组患者于治疗后由同一医师在早晨10:00测量宫底高度,测量前嘱产妇排空小便,平卧后适当按摩子宫,然后用软尺测量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宫底的距离(cm),即为治疗后子宫底底高度。

2.2.4 泌乳始动时间、泌乳情况 两组患者观察并记录泌乳始动时间。治疗后评估泌乳情况:泌乳量足够且在24 h内喂奶8次,充分满足新生儿需求则记为3 分;24 h内需要增加2次、乳量一般则记为2 分;喂奶时需增加水分、乳量不足则记为1 分;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求则记为0 分。

3 结果

3.1 2组产妇治疗前后血性恶露量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产妇治疗前后血性恶露量比较

3.2 2组产妇血性恶露、恶露持续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产妇血性恶露、恶露持续时间比较

3.3 2组产妇治疗后子宫三径线和、子宫底高度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产妇治疗后子宫三径线和、子宫底高度比较

3.4 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情况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情况评分比较

4 讨论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的增多,妊娠期相关疾病的增多,剖宫产手术的普遍实施,社会精神心理压力的增加等因素,影响了产妇产后子宫复旧及产妇的泌乳情况,导致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10]。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是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高发生率国家,子宫复旧不良的发生率约为19.27 %[11],与我国普遍进行的剖宫产密切相关,我国剖宫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发生率约为26.12 %,远高于顺产的6.58 %[12]。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易引起出血、宫腔感染等并发症,若严重出血则会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在产后进行积极干预,促进产妇产后子宫复旧及泌乳,对于产妇的康复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3]。

产妇因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失血、伤津耗气,气随血出,引起气血亏耗,冲任失约,气血运行失常、壅滞不通,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虚则血脉不充无以濡养胞宫,气血亏虚则血脉瘀滞、胞宫失养,正如清·吴谦在《医宗金鉴·产后门卷四十七》中曰“恶露不绝伤冲任,不固时时淋漓行,或因虚损血不摄,或因瘀血腹中停。审色污淡臭腥秽,虚补实攻要辨明……”;此外,产后脏腑皆虚,卫表不固、腠理不实,易感受外邪而发生各种产后疾病[14]。可见气虚血瘀是剖宫产术后的主要证候表现,治宜益气补血、祛瘀生新。本研究于产后应用自拟宫复穴位贴治疗,方中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党参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炮姜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益母草活血调经,香附理气活血调经,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白芥子利气燥痰、散结消肿、透皮引药入病所。选穴神阙是任脉穴位,可健运脾胃、温阳固脱;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穴,为足三阴经(肝、脾、肾)在下肢的交会穴,可健脾和胃、调补肝肾、活血通络;地机是太阴脾经之郄穴,具有健脾利湿、调经止痛之功效;血海为足太阴脾经之穴位,可统血养血、活血理血;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的下合穴,具有疏经通络、升清降浊、理脾和胃、补益气血、扶正培元之功效;将药物制成穴位贴敷,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使药效通过经络起到益气补血、祛瘀生新之功效。

观察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血性恶露、露量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性恶露量明显减少,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三径线和、子宫底高度小于对照组(P<0.05);可见于剖宫产后应用自拟宫复穴位贴穴位贴敷可有效减少恶露量、缩短恶露时间,有助于子宫复旧和产后早期泌乳,并可促进乳汁分泌。

猜你喜欢

血性泌乳穴位
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血性中国兵
血性中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