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解毒祛瘀生肌汤在肛周脓肿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11-11黄文文
黄文文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肛周脓肿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性肛肠疾病,其发病率占肛周良性疾病的 8%~25%[1]。肛周脓肿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以青壮年患者最为多见,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3]。该病发病于肛门两侧的坐骨直肠窝以及骨盆直肠窝,若未得到有效处理,很容易增加感染性休克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多以保留括约肌术作为肛周脓肿的首选治疗术式,也是患者选择最多的治疗方法,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创面开放较大以及细菌刺激和粪便的污染等原因,会使术后创面愈合效果不理想[4-5]。肛周脓肿术后配合中医药疗法,可加速伤口愈合,缩短疗程,减少术后并发症[6-8]。笔者自拟四黄解毒祛瘀生肌汤用于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治疗,所获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行保留括约肌术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患25例、女患15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55.14±9.79)岁;病程4~10 d,平均病程(6.08±2.48)d;脓肿部位:直肠黏膜下5例、坐骨直肠间隙2例、直肠后间隙3例、皮下7例、高位13例、低位10例。观察组男患26例、女性14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55.35±10.72)岁;病程4~11 d,平均病程(6.11±2.51)d;脓肿部位:直肠黏膜下4例、坐骨直肠间隙3例、直肠后间隙4例、皮下6例、高位12例、低位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肛痈”中热毒炽盛型分型标准[9],同时符合《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肛管直肠脓肿”诊断标准[10];2)年龄18~80 岁;3)患者本人自愿参与该临床观察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患恶性肿瘤者;2)伴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有心、脑血管等严重病变者;3)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者;4)合并其他肛门疾病影响创面愈合者;5) 皮肤感染、肛周外伤及克罗恩病等引起的脓肿者;6)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7)相关药物过敏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保留括约肌手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止血等治疗与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干预,同时结合患者病情制定饮食计划,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高纤维食物,多饮水,保证患者排便通畅。鼓励患者深呼吸,放松肛周肌肉缓解疼痛。为患者讲解换药相关事项,及时更换敷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四黄解毒祛瘀生肌汤,方药组成:生黄芪、黄柏、连翘各15 g,黄芩、白芷、牡丹皮、牛膝各12 g,乳香、没药、皂角刺、泽泻各10 g,熟大黄、黄连、甘草各6 g,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温服。两组均于术后10 d评定疗效。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肛“肛痈”的疗效标准[9]。治愈:症状及体征均消失,伤口愈合;好转:症状改善,病灶或伤口缩小;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2.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创面疼痛程度采用疼痛VAS评分(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重[11];根据《盆底与肛门病学》[12]评分标准对肉芽组织形态、分泌物以及周围组织水肿进行评分,得分越低,治疗效果越佳。2)两组患者创面恢复时间:包括患者创面新生上皮出现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困难、创面延迟愈合、肛门失禁、肛瘘、肛门缺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总的发生率。
2.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四黄解毒祛瘀生肌汤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四黄解毒祛瘀生肌汤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症状、体征的影响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
3.3 四黄解毒祛瘀生肌汤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修复时间的影响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创面修复时间比较
3.4 四黄解毒祛瘀生肌汤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4 讨论
统计资料显示,肛周脓肿发病率约为 16.1/10 万[13]。临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但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缓慢给患者的康复造成巨大困扰,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4]。在治疗方面,中医药治疗在术后创面恢复、愈合中起到较好作用[15]。在中医学中,将肛周脓肿归属于“肛痈”范畴,又有“锐疽”“悬痈”“脏毒”“坐马痈”“跨马痈”等名称,发病原因多由于久坐少动、肥胖、嗜食辛辣、过量饮酒等,内生湿热,湿热下注肛门、溃腐成痈,正如《外科正宗》载“醇酒厚味……蕴毒流注肛门结成肿块”,《疮疡经验全书》记载“生于大肠尽处肛门是也,其势凶恶,皆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调,脏腑不和,或房劳太过,或饮酽戾之酒或食五辛炙煿等味。蓄毒在内,流积为痈”;或因肛周局部破损,感染毒邪,湿热瘀血蕴于肛门,形成肛痈,又如《医门补要》中记载:“肛门四周红肿作痛,速宜凉血利湿药消之。若消不去,一处出脓者为肛痈”。笔者针对所选热毒炽盛型的特点治疗以清热解毒、托毒排脓、祛腐生肌为主要治法,自拟四黄解毒祛瘀生肌汤用于此类患者。方中生黄芪益气托毒排脓。连翘为“疮家圣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并可抑制炎症性渗出与水肿,还可调节机体免疫能力[16]。黄芩、黄连均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热毒疮疡,黄芩还具有凉血止血之功,黄连凡“诸疮肿毒必用之”(《本草集要》);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芩有解热、抗菌、抗炎作用[17],黄连具有较强而广泛的抗菌作用[18]。黄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疗疮之功效: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溃疡等作用[19]。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逐瘀之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大黄“善解疮疡解毒”;药理学研究显示大黄具有促进排便、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溃疡作用[20]。白芷味辛、性温,有消肿排脓之功效,可“攻疮痈,排脓定痛”(《滇南本草》);药理学研究显示白芷有解热、抗炎、镇痛的作用[21]。皂角刺味辛、性温,具有消肿、托毒、排脓之功效。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乳香味辛、苦,性温,没药味辛、苦,性寒,两者均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机之功效,乳香既能活血消肿又能生肌敛疮,凡痈肿疮疡“二药每每相兼为用”,《医学入门》谓没药“此药推陈出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为疮家奇药也”。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引诸药下行。泽泻味甘、性寒,可泄热,还可利水渗湿以消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本观察结果显示,加服自拟四黄解毒祛瘀生肌汤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创面疼痛、肉芽形态、分泌物、周围组织水肿)评分较治疗前皆明显减低(P<0.05),且减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上皮出现时间(6.21±1.15)d和创面愈合时间(21.15±2.74)d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的(8.32±1.43)d和(24.26±3.38)d(P<0.05);观察组患者排便困难、创面延迟愈合、肛门失禁、肛瘘、肛门缺损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P<0.05)。结果提示,给予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患者内服自拟四黄解毒祛瘀生肌汤可以显著缓解患者创面疼痛,改善肉芽形态、分泌物、周围组织水肿等症状、体征,促进创面愈合,并显著减少肛周脓肿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对肛周脓肿患者行保留括约肌术后给予四黄解毒祛瘀生肌汤内服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