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山滑雪赛事医疗保障的方法与体会
2022-11-11孙旭迟春梅梁学亚袁强韦祎王立李庭郭祁
孙旭,迟春梅 梁学亚,袁强 韦祎,王立 李庭 郭祁
2020年初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给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1]。从东京奥运会推迟举行,到北京冬奥会各项测试赛的停办,再到隔离模式下“气泡”办赛(即赛事空场进行)。即便如此,在欧洲举办的各项雪上赛事仍出现了多名运动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其中不乏多位名将,因此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结合目前临床防疫规范和此次“相约北京”系列测试活动的医疗保障经验,介绍了高山滑雪医疗队所采用的方法和流程,旨在为其他相关测试活动及赛事提供防疫的参考。
1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山滑雪赛事医疗保障的方法
1.1 新冠肺炎疫情使高山滑雪医疗保障任务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全面测试北京冬奥会场馆和各项流程,“‘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 2020/2021赛季全国高山滑雪邀请赛”于2021年2 月16—2 6 日在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小海陀山)举行。赛事正值农历新年假期,期间北京市出现了境外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土关联病例,为各个部门敲响了警钟。
北京冬奥会的高山滑雪比赛场地是位于延庆小海陀山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比赛分为竞速比赛和竞技比赛,赛场也分为竞速区和竞技区。各条比赛赛道和训练道的滑行难度巨大,以速降赛道为例,全长约3000米,垂直落差将近900米,运动员最快的速度可超过140 km/h,为医疔保障的重中之重[2]一旦发生事故,位于场地旁边值守的滑雪医生和巡逻队员需要快速响应,对伤员进行营救[3]由于滑雪比赛的特殊性,场地救援人员很难做到完全防护,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对于医疗站,同样需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下做好各项医疗服务工作。
1.2 疫情防控原则
参照《新冠肺炎背景下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新冠肺炎背景下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疫情防控工作指南(2020年版)》和《新冠肺炎背景下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医疗站及医务人员防控指导原则》,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和延庆赛区测试赛组织委员会的领导下,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原则[4],全面落实“四方责任”,与属地防疫部门及场馆防疫业务领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健全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医疗业务领域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
1.3 疫情防控具体方法
全部医疗人员从进入场馆前14 d 开始,每日在“北京冬奥健康监测系统”如实提供个人的健康监测信息,并报告个人行程。到岗前14 d 保证本人、家属和接触过的人员没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没有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接触史。
1.3.1 医疗站的设置及防疫流程
以竞速区医疗站为例,面积144 m2,设置三区两通道[5](图1)。三区是指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出入口、赛时比赛场地(field of play,FOP)准备区、休息室、库房等;缓冲区包括:治疗准备室、消毒室、污染防护用品脱卸区等;污染区包括:FOP污染区、伤员入口区、诊室、指挥室等。两通道是指伤员专用通道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在通道内合理安排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运输流线,各个出入口、通道均设有醒目标识。
图1 竞速区医疗站的“三区两通道”设置
接诊防疫流程:①伤员来诊,暂在诊室门外等候,一位医疗人员(二级防护)出门测量体温、简单询问病史,行二级分检;②如伤员有体温三37.3工、腹泻多于每日3次、黄疸、皮疹、结膜红肿、呕吐这6种可疑症状之一,需由医护人员立即带到临时的隔离区域(在污染区中辟出的区域),复测体温,进一步询问详细病史,填写《传染病症状监测登记表》;尤其是出现发热、干咳、腹泻、呕吐等症状的伤员,应填写《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发生情况登记表》,立即上报场馆疾病防治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和场馆主任,并呼叫CDC负压救护车,将伤员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排查。伤员转运完毕后,立即进行终末消毒;③场馆内的核酸采样处不进行鼻咽拭子、肛拭子等标本采集,标本采集和检测需在定点医疗机构或检测单位完成;④如进入诊室后发现伤员有可疑症状,遵守“三区两通道”原则,按流程处理。
1.3.2 滑雪医生个人防护及装备的脱卸
滑雪医生需穿滑雪服、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工作帽、滑雪头盔、滑雪镜等。
装备脱卸流程为:①滑雪医生结束保障任务返回医疗站时,在FOP准备室的门外进行全身喷雾消毒;②进入FOP污染区后,放好滑雪板和救援背包,将滑雪鞋、头盔和滑雪手套脱掉后放在指定位置,洗手、消毒;③进入缓冲区,脱掉隔离衣、一次性工作帽、口罩、手套,洗手、消毒;④进入FOP准备区,脱掉滑雪服,换成日常服装,洗手、消毒后可以进入办公区或离开。
2 高山滑雪救援中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对策的体会与思考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蔓延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严峻形势下,雪上项目比赛的防疫工作必须立足在最危险的位置,充分做好各项防疫预案,以应对最复杂、最困难的局面向[6]。
2.1 赛前做好充分的防疫准备和人员培训
所有保障人员在比赛前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并进行核酸检测,提前报备行程及家庭成员健康情况。进场前,需要完成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相关培训L 培训方式为远程讲座,培训结果纳入进场前的考核结果;进场后,以运动员医疗站的人员为中心,进行防疫演练和突发事件桌面推演。
2.2 警惕突发疫情
对于运动员医疗站,所有进入诊室的伤员均按疑似伤员处理,医务人员进行不低于二级防护,需要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隔离衣、N95 口罩、防护屏、医疗防护服、双层手套和鞋套。必须严格遵守“三区两通道”原则。
由于雪道直接连通污染区的三个独立空间:诊室、指挥室和FOP污染区,指挥室和FOP污染区需要设立门禁,内部人员需刷卡才可以进入,其他人员没有权限。避免伤员因未看清标识进错区域造成污染。
2.3 医疗站接诊流程
①伤员进入医疗站前,必须确认佩戴口罩,如为辅助通气的重伤员,应当清空医疗站的其他人员,避免不必要的接触;②测量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使用体温枪测量3 次),如出现额温异常则测量腋温;③询问基本信息及病史:询问流行病史,登记伤员个人信息,明确主诉及受伤机制,询问既往史(对于残疾人运动员十分重要)。重点查体,初步诊断和治疗,并记录简要病历;④发现疑似伤员立即通知指挥室。
2.4 雪道救援中疫情防控的特殊性
高山滑雪的赛道救援是难度最大的救援之一,赛场的温度低,赛道为“冰状雪”(在人工雪中注入水,达到更高的密度和硬度)、坡度大,运动员滑行的速度快,伤员多为高能量损伤[7]。运动员一旦在比赛过程中发生事故,通常需要吸氧,严重者可能需要开放气道,给救援人员的防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8]。滑雪医生和巡逻队员在赛道旁执勤时需要穿戴滑雪服、隔离衣、医用防护口罩、滑雪头盔和滑雪镜等0
实施救援时,滑雪医生和巡逻队员需要从待命位置滑行到伤员旁边,隔离衣只有部分防护的作用,且佩戴的头盔和滑雪镜除了盔体和镜片,其他均为海绵或织物,和皮肤直接接触。如果遇到伤情较重的高风险人员,必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救援操作,此时需要增加防护面屏,以防止飞沫的接触。
场地救援时,需要全程录像,并同步到指挥室,医疗官根据录像判断接触的风险。如进行高风险操作后,救援人员需要严格消毒并监测健康状况。
2.5 救援案例
一名坐姿滑行的残奥运动员在竞速赛道训练时弯道处意外摔倒,右肩部受伤,无法继续滑行。医疗站指挥室得到伤情汇报,要求场地内的滑雪医生和巡逻队员在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对伤员进行急救,伤员经救生船转运至竞速区运动员医疗站。根据防疫要求,医疗站内的人员做好二级防护,一名护士在室外对伤员及救援人员进行测温,另一名医师与救援人员交接,询问受伤机制等。进入诊室后了解到其为高位截瘫的残疾运动员,右肩部有肩关节脱位的病史。通过查体,考虑为右肩关节前脱位可能性大。因医疗站没有影像学检查设备,不排除有骨折的可能性,与伤员充分沟通后在诊室内尝试闭合复位。交流过程中嘱伤员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Kocher法进行复位,有明显的复位感,同时伤员感觉症状明显缓解。使用肩关节吊带制动后,转运至定点医院,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肩关节脱位(右,已复位),伤员离开诊室后,按照防疫规范对诊室进行消杀。
3 对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思考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我国举办的第一项大型的冬季运动赛事。届时除了国外运动员、教练员及随队人员外,还有大批的国外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对防疫的要求更高。医疗站的布局原则上应与此次测试赛相同,但医疗站设立的具体位置还会根据场馆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并将设立供救援直升机和转运直升机使用的停机坪医疗站。根据之前夏季及冬季奥运赛事的数据统计,运动员的受伤率为10%~14%[9]而且冬季奥运会的受伤比例要高于夏季[10]。其中近40%的损伤是发生在训练中,女运动员受伤的概率是男运动员的1.5倍[11-13]。因此,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保障任务十分艰巨。
虽然历届奥运会暂无呼吸道感染大流行发生,但是鉴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高传染性,东京奥运会还是推迟了 1年,即在2021年举行[14]。此举对于广大运动员和民众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来自约206个国家的约11 000名运动员抵达东京参加第32届夏季奥运会。根据数据统计和研究,当疫苗的保护效果为78.1%或89.8%时,如果运动员的疫苗接种率达到80%,则可以建立防疫屏障[15]。东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为了奥运会的举行制定了防疫政策,严格规定了核酸筛查的时间,并实行了运动员的闭环管理及赛事的空场举办。即便如此,从2021年7 月2 9 日至9 月8 日,一共有41名奥运/残奥运动员及822名非运动员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东京奥运会正值盛夏,新冠肺炎疫情与热病并存[16],而北京冬奥会在严寒中进行,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与流行性感冒及普通发热伴行,并且随着病毒本身的变异,疫情防控的方案应当随时调整。根据东京奥运会的经验总结,疫苗可能并不能做到完全防护,但势必对疫情的扩大和蔓延起到一定的阻断作用[17]。
4 小结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较为严重,且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要求赛事保障中的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放松。只有在缜密的防疫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体育赛事的顺利举办。通过测试赛,高山滑雪医疗团队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救治和诊疗流程,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