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北街景观设计研究
2022-11-11王迪
王 迪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4)
0 引言
随着城市高速发展,原有街道空间呈现诸多问题,去还是留、如何保留提升并使古老的街道焕发新生,成为景观设计的一大课题。
1 项目概况
襄阳北街位于襄阳古城中心十字街以北,北连小北门,南接昭明台,北街的特殊位置注定了其是襄阳古城的一个重要“符号”,也是襄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名片”。
本次规划范围南起鼓楼商场十字街口,北至小北门广场,全长860m。设计内容包括有建筑立面整治、景观硬景及绿化、景观亮化、景观家具、文化及标识系统、排水工程、电气工程(见图1)。
图1 襄阳北街远期整体规划
2 历史背景
北街自商周时期开始发展,唐宋时期甚为繁华,虽历经沧桑战火,但街道位置没变。1991年,市政府启动修复北街,重建昭明台,建成当时全国最长的仿古步行街。2001年和2007年,市政府先后两次对北街进行整治和维护。如今,襄阳北街已是襄阳古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道。
北街的整体打造离不开规划先行的总体思路,针对《襄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襄阳古城中轴线两侧城市及景观设计》《襄樊市襄城北街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等已编制完成的规划成果进行研究,得出北街的规划首先需要找准定位,延续古城中轴历史和整体风貌;需要进行系统整体的梳理,从建筑立面、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建筑风格宜采用鄂西北特色的传统建筑。
北街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是襄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襄阳古城的一个窗口形象。随着近年来襄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北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其功能定位可概括为步行文化商业街、古城文化展示廊。
3 规划策略
本次景观整治主要措施包括“顺、绿、改、显、亮、特”六大方面。
1)“顺” 以人为本,改造道路断面,优化交通组织,改善步行体验。
2)“绿” 加强街道景观绿地系统建设,丰富绿化层次,提升绿化品位。
3)“改“ 改造广告招牌及城市家具,重塑商业氛围,增强沿街文化气息。
4)“显” 梳理和挖掘景观、文化资源,植入传统文化元素,以彰显历史风貌。
5)“亮” 注重街道的夜景亮化设计,通过建筑室外照明、商业照明和路灯照明,展示出整条街的繁荣与辉煌,展示北街作为步行商业街特有的风采。
6)“特” 重新对北街商业业态进行策划,引进具有传统特色、民俗特色、地域特色的商业,使行人和游客可观、可尝、可念、可想。
4 空间景观现状研究
4.1 空间研究
1)实际现场调研如图2所示,北街整体轴线空间全长840m,基本没有宽窄变化,整体过于直白,缺乏变化,呈现一眼望到头的情况。
图2 襄阳北街纵向空间现状关系
2)从街道的剖面尺度来看,街道宽 14m,高度6~9m不等,基本呈现高宽比1∶2的尺度关系。作为单一的步行街,街面显得过宽。同类型的古街福州三坊七巷的街道呈现高宽比为3∶4的尺寸关系,尺度相对更加宜人,街道空间限定感会更强(见图3)。
图3 襄阳北街横向空间尺度现状关系
3)作为步行商业街,中间6m宽的非机动车道显得过于宽,快速通行的非机动车流将街道两边完成的分开,打断了步行街两侧自由穿行的人流,这对于步行商业街的安全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两侧的步行到仅3.5m,这对步行商业街来说尺寸过小,仅适合与通行使用,不适合商业街的停留驻足消费,以及一些商业外摆等外延空间的设置(见图4)。
图4 襄阳北街横向空间现状功能分布
4.2 景观设计策略
1)纵向轴线利用零星空间增加口袋公园等停留休憩场所。同时强化鱼骨状空间结构中横向街巷的延伸。充分挖掘北街临近街巷内的文化点,通过鱼骨状的空间结构将北街和临近垂直向街巷连接成整体(见图 5)。
图5 街道纵向空间模型
2)横向空间适当增加乔木以分隔空间,同时适当增加外摆位、临时街边摊位等,形成商业外延空间,为步行街的客流提供驻足停留、休憩、消费的室外场地(见图 6)。
图6 街道横向空间功能分布
3)取消非机动车功能,改为全步行道,或保留非机动车道功能,需要缩减非机动车道宽度道4m,将人行道部分扩充至5m(见图7)。
图7 街道空间横向功能分布
4)重新规划非机动车通行路线,将现状北街街道调整为人行通道,同时消除高差,处理为缓坡形式,满足无障碍通行需求(见图8)。
图8 襄阳北街街道断面
5 襄阳北街整体规划布局
5.1 铺装系统设计
街道整体铺装按照街道原中轴线复古整石的铺装形式进行整体修复提升,同时取消两侧原步行道高差,采用自然放坡的形式与中轴铺装相连接,材质采用通中轴一致的原青石铺装,采用600mm×300mm×50mm规格的龙眼面磨边做旧处理进行铺设,整体呈现古朴大气的风貌。
5.2 活动策划
商业街的打造除了“硬件”系统的提升,还需针对“软件”进行规划设计。针对北街的历史文化特色,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活动策划。围绕“可漂流的文艺市集”为市民打造一个分享和交流的舞台。针对各个重要的节日,诸如元旦、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举办节日主题——工匠市集、藏品市集、风味市集等,主打本地民俗文化特色主题市集,如古风手绘、手工剪纸、风筝制作、节日食物等。
5.3 文化系统设计
“软件”设计的第2个重要项便是文化系统的设计,北街的文化系统从形象标志、文创应用、铺装细节、排水篦子、浮雕地雕、文化展示牌、导视牌、井盖、车档、垃圾箱、休息坐凳、特色灯具等一系列要素进行设计,为北街量身打造一套独具特色和识别性的文化系统。
5.4 标志设计
襄阳北街文化系统景观标志提取汉水、古城、岘首山形态为设计元素,运用独特手法组合、重组,形成“襄阳—山水间的明珠”寓意,结合襄阳北街文字系统,形成整个北街形象标志,充分体现出襄阳北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襄阳北街”文字系统设计构思:襄阳北街采用米芾体书写,四字作为贯穿整条商业街道的核心文字标志(见图9)。
图9 襄阳北街文化系统标志
标志在整个文化系统中反复出现和应用,诸如井盖、车档、护栏、垃圾箱、灯具等诸多要素中出现,进一步加深了标志的映像,并直接成为整个北街的形象名片。
5.5 主题地雕设计
主题地雕设计取材于襄阳传统特色的民俗文化,根据“牛油面”“清汤挑子”“金刚酥”“吹糖人”“马道口甜酒”“滚汤圆”“舞龙灯”“划旱船”等内容设计地雕,展现老襄阳的历史记忆。
5.6 景观家具设计
景观家具中包括排水篦子、浮雕地雕、文化展示牌、导视牌、井盖、车档、垃圾箱、休息座凳、特色灯具等专项,均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门设计。围绕古城文化特色这一主题,从襄阳博物馆青铜器纹样着手,提取传统纹样设计了雨水篦子。车挡的设计取材于襄阳传统建筑的柱础,结合形象标志设计而成。景观座凳的设计取材于传统家具的造型,以现代简洁的造型呈现。灯具造型的设计取材于传统宫灯造型,结合智慧路灯的设计要求打造具有古城韵味的现代路灯。
5.7 植物设计
1)现状植物 ①乔木:香樟、法桐、鸡爪槭、石楠、槐树、广玉兰等;②灌木:红叶石楠、金边黄杨、侧柏、枸骨、红花檐木球、苏铁、洒金桃叶珊瑚等。对于长势较好的植物尽可能保留,长势较差、病害严重的植物局部更换原品种植物。
2)植物设计策略分析 根据现状植物生长状况和改造需求,对现状植物进行梳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尽量保留现状生长较好、树形较为美观的大型乔木,避免资源浪费;②对现状长势较差的植物进行移除或替换;③对现状灌木进行重新梳理,需要绿化的范围尽量重新成片种植。
6 结语
襄阳北街是襄阳古城南北轴线北段的重要节点,也是襄阳重要的旅游景点。北街的景观改造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工程,既包含景观的硬景软景设计,又包括建筑立面、排水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规划、文化系统、运营策划等方面工作。通过各专业的协同合作,北街迎来了全面复兴,新开街的北街成为市民休闲购物的最佳去处,同时也是展示襄阳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