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无障碍城市设计探索与实践
——《嘉兴无障碍环境建设设计导则》研究与编制
2022-11-11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崔德鑫
文/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靳 薛 峰 崔德鑫
0 引言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反映,是普惠性、通用性、必要性的重大民生工程。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与数字化发展的当下,无障碍环境已从残疾人的特需和特惠转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刚需和普惠。世界各国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尤为注重无障碍环境建设。
当前,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施工管理等环节尚存不足,城市中大量新建及改建项目亟需高质量无障碍专业指导。因此,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无障碍城市设计导则是落实政策要求和规划控制指标、指导具体设计建造的重要工具,如《北京无障碍城市设计导则》提出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指引,以引导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精细化无障碍设计,对于北京市城市公共空间、“双奥”场馆及周边老旧小区改造等场景下无障碍环境品质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基于上述背景,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设计”)受嘉兴市委托,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的指导下,开展《嘉兴无障碍环境建设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工作。作为“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和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嘉兴市始终关注并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嘉兴市委、市政府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工程”纳入“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标志性工程”,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城市品质提升、禾城驿站建设、未来社区建设等工作中,积极开展全国无障碍城市创建工作(见图1,2)。
1 嘉兴市放鹤州公园的“网红桥”(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嘉兴市特色便民设施“禾城驿站”(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1 技术内容
1.1 总体思路
《导则》的编制与应用使嘉兴市成为引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样本,也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如下创新思路。
1)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幸福空间 《导则》宣传无障碍文化,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将无障碍理念纳入市民的行为规范。无障碍文化情系人民福祉,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的幸福和安康都离不开无障碍文化的力量。
2)规划衔接引导,构建长效机制 《导则》结合《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嘉兴市未来社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及“创建无障碍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等要求,提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分区、分类、分期”建设指引,并针对各层级规划编制提出建议,以指导专项建设行动,带动各项工作的协同与联动,构建嘉兴市无障碍建设工作的可持续长效运行机制。
3)打造智慧城市,细化服务需求 《导则》以系统整合、集成应用为目标,依托嘉兴市智慧城建总体架构,针对肢体、视力、语言和听力等不同障碍人群需求打造智慧无障碍体系,搭建“一体化智慧无障碍云平台”。通过“无障碍城市体检”和“无障碍城市治理与服务”两大场景下的技术应用和设施建设,满足全人群、全场景的出行需求;针对嘉兴城市特色,基于人文宜居、红色基因、生态城市、漫享古城、幸福活力和智造园区等场景提供无障碍规划引导和设计标准。
4)坚持“五位一体”,打造“三有”新场景 《导则》创新性应用“五位一体”多目标导向下的整合设计方法,突破无障碍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分离、城市无障碍设施与其他公共设施分离建设的模式,将无障碍设施与城市功能、环境景观、城市文化、公共艺术品、信息化设施等“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造、同步实施、同步使用”,为打造“有温度、有味道、有颜值”的城市公共空间新场景提供实施路径与解决方案。
1.2 总体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统筹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打造“红船魂、运河情、江南韵、国际范”的国际化品质江南水乡文化名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擦亮“七张金名片”,建设“五彩嘉兴”,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推动嘉兴蝶变跃升、跨越发展。基于上述目标,《导则》提出以下建设重点。
1)构建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实现道路交通设施有效服务各类人群。
2)构建包容共享的活动场所,实现公共空间和场地的人性化建设。
3)构建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实现优良的生活品质和便利的就业条件。
4)构建精细有序的治理模式,实现设施全生命周期的良好运维和高满意度的公共服务。
5)构建智慧创新的服务体系,实现服务无死角覆盖和技术创新发展。
1.3 技术路线
《导则》采用上篇(规划引导)+下篇(建设指导)的编制形式,从4个层面构建实施路径。
1)宏观引导层面 形成无障碍理念和思维引导方法体系,将人性化与各组织、各生命系统“原生”立体织网融入城市生命体中,形成嘉兴城市环境建设蓝图。
2)中观衔接层面 提出“嘉兴市无障碍示范城市创建体系”,明确建设目标、指明路径、提出策略方法和创建指标体系。
3)微观落地层面 将导则采用上篇(规划引导)+下篇(建设指导),便于使用人群结合各自需求翻阅,下篇提供指导工具和借鉴图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明确实施标准和要求。
4)创新引领层面 提出创建城市智慧大脑“无障碍中枢系统”,即无障碍理论体系的科学化输出、智慧化应用、引领化创新。
1.4 技术措施
1.4.1 规划衔接
《导则》针对各层级规划编制提出建议,拟定与出台相关支撑政策法规(地方政策、管理条例、工作方案、技术标准等),以指导专项建设行动,带动各项工作的协同与联动,构建嘉兴市无障碍建设工作的可持续长效运行机制(见图3)。
3无障碍规划体系(图片来源:《导则》文本)
1.4.2 智慧引导
依托嘉兴市智慧城建“2+5+N”总体架构,结合城市无障碍专项体检形成数据库,构建智慧无障碍体系,主要包括搭建一体化智慧无障碍云平台(数据平台、数据驾驶舱),三大应用服务端(环境治理、生活服务、公共服务),四大应用功能模块(出行服务、生活服务、公共服务、环境治理)及两大配套体系(政策制度、运营管理),搭建场景、应用技术。
1.4.3 场景构建
4无障碍场景构建(图片来源:《导则》文本)
1.4.4 文化与服务共享
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需要“过硬”的物质环境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软实力”。《导则》从“文化自信”和“服务体系”2个方面提出嘉兴无障碍环境建设“软实力”提升措施。
1)文化自信 把宣传无障碍文化、推进无障碍城市作为城市名片进行推广,体现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内化进市民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当中,形成城市无障碍文化特色和发展特质。
2)服务体系 基于道路、停车、公交、轨交、枢纽、住区、信心共享等11个分项提出服务体系构建的具体要求。
1.4.5 创建全生命周期机制
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中设计规范的执行监督不足、无障碍设施工程验收不严等问题,《导则》制定了有效管理机制,以加强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监督力度,保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水准和质量。建设前期确定具体的无障碍建设标准;建设准备阶段加强监督,将无障碍设计纳入设计审查体系;无障碍专项工程验收;建立分级后评估体系。
1.4.6 建设指导
为保障相关技术内容精细化、系统化落实,《导则》下篇通过“建设引导”与“元素图解”2个篇章为技术人员提供指导工具和借鉴图集。在“建设引导”中系统总结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城市设计、场景设计、建设审批机制的各项技术要点;在“元素图解”中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解各类要素,如坡道、盲道、门窗等基础要素的尺度、性能等指标性要求与系统集成建设要点。
方案分析:在中性点套管法兰处局部焊接升高座过渡的方案。采用此方案,利用加大的法兰来改善应力分布,同时对油箱壁起到局部加强的作用,需要通过计算,确认改进后形变量是否满足要求。现场条件设定:抽真空至绝缘真空,相当于期间油箱壁内施加载荷为-101Kpa,模型中加大的法兰采用16Mng钢板制成,箱盖采用Q235B钢板焊接制成。计算方法与原始结构分析方法一致,采用PRO/engineer Wildfire建立的模型,结构强度分析采用ANSYS软件,在进行数值分析时,部分单元格采用ANSYS的Mesh模型结构和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定合适的单元划分,假定箱壁边沿在全载荷过程中位移为零。
2 创新与技术特色
2.1 技术体系创新
《导则》在编制中注重落实《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的“无障碍”要求,提出嘉兴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指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嘉兴韵味的无障碍城市设计技术体系。
1)对嘉兴市残疾人口结构与分布、无障碍需求、无障碍设施现状与分布进行网格化摸底调研和分析,摸清嘉兴市无障碍设施规划建设与维护情况。
2)建立以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活动空间、公共服务场所和社区等城市公共空间为主要无障碍需求场景的无障碍城市设计技术体系。
3)结合《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分区、分类、分期”建设指引。
2.2 方法创新
1)构建地段区域和项目地块分类指标控制体系,形成城市无障碍系统化设计指引、控制要点和专项设计方法。①对应重点地段区域的城市规划目标,编制嘉兴市无障碍环境建设重点区域无障碍城市设计的控制性、引导性分类控制要求、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及为保证实施效果的设计师全过程监管和验收评审方法;②对应重点类型的项目地块建设要求,编制嘉兴市无障碍环境系统化设计要点和技术措施体系,分类制定针对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流线规划、设施配置、标识引导、人性化设计、信息化服务等的系统化设计指引和要素控制要点。
2)创新“五位一体”的无障碍整合设计新方法,探索无障碍城市设计与新技术的融合,制定“云上”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配置要求。①突破以往无障碍设计与城市设计分离、城市无障碍设施与其他公共设施分离建设的模式,构建无障碍设施与城市功能、环境景观、城市文化、公共艺术品、信息化设施等“五位一体”多目标导向下的整合设计,打造“有温度、有味道、有颜值”的城市公共空间新场景,实现无障碍城市设计方法的创新;②针对肢体障碍、视力障碍、语言和听力障碍等人群需求,基于不同场景和公共空间,提出相应的无障碍智能服务配置要求。明确与智慧城市接驳的“一体化智慧无障碍云平台”需求清单,构建城市无障碍数据驾驶舱与智慧城市基础支撑平台、综合监管平台的信息交互技术路径。
2.3 理念与工具创新
《导则》以全龄、全人群友好为目标,形成无障碍城市人性化设计全要素编目,对嘉兴市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精细化无障碍设计进行引导。
按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全人群的环境友好需求,分析各类人群的生活轨迹,提取近2000条无障碍设计的人性化要素,确定各类设施通用性能和差异性能要求;明确适老、适童和适残设施配置的内容、要求和服务半径,系统梳理与其他环境设施的关系;形成对应场景的分类人性化设计全要素编目清单、选材性能标准,并以场景模拟的方式提出设计引导措施。
3 思考与建议
根据我国城乡建设经验及现阶段需求,通过“规划引导”及“设计建造一体化”统筹无障碍环境的系统化建设十分必要、经济、可行。
我国各省市针对无障碍规划皆进行了积极尝试,根据公开资料,无障碍规划主要分为2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类规划与城乡规划类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类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措施站位高、更宏观,侧重于对政府政策制定、管理方法的支撑,但对建设活动的保障性、支撑性不强;城乡规划类规划能对各级城乡建设活动提供持续性指导和法律保障,是各类城乡建设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级政府推动、管理各类城乡建设的主要抓手。
现阶段,城乡规划类无障碍规划存在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性弱,现状摸底不全、不清、不细、不深,缺乏合理的技术措施层级体系,规划内容缺项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缺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无障碍规划体系与内容的编制方法与标准。针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开展无障碍专项城市体检,应用大数据对人群行为需求、空间功能布局、资源配置、设施维护等要素开展高颗粒度的现状数据收集与分析。无障碍专项体检数据须由GIS平台录入,作为与CIM平台接入、规划成果出图的重要基础。
2)开展无障碍规划编制研究,包括:各级规划无障碍相关内容的编制深度与要求研究;无障碍专项规划编制内容、成果构成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规划导则、编制指南、编制技术标准等。
3)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开展街区层面无障碍规划编制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应用示范。通过实践验证研究成果,总结提炼成功经验,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实现“五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