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嵌入式馆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2022-11-11孔祥辉李超超
孔祥辉,李超超
(1.锦州医科大学图书馆,辽宁 锦州 121000;2.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山东 潍坊 261000)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辅助机构,决定了其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向必须始终定位在与教学、科研紧密相关的信息服务方面。学科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的创新之举,为用户提供了专业化、学科化的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随着用户的需求深化,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以及知识创新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应将知识服务融入用户的环境中,嵌入到用户科研、教学与学习活动全过程,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全力满足用户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并实现知识服务的增值。这种全新的嵌入式服务正在全面引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嵌入式服务蓬勃发展促使知识服务形态、理念、技术、制度迎来全面革新,也促使高校传统学科馆员向嵌入式馆员转型,对其专业技能、知识和个人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全面、专业、严格的要求。作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主体,嵌入式馆员的胜任力相关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嵌入式学科馆员胜任力的提升关系到服务能否开展落实,也直接决定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效率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嵌入式馆员胜任力评价模型进行研究,这对于推进嵌入式学科馆员管理、评价、培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研究
胜任力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McChlelland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胜任力是“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1]。此后,许多学者从多种角度对胜任力的概念进行探讨,目前广为共识的胜任力概念是指在岗位所体现出来涵盖了自我概念、价值观念、技能知识、态度动机等可测量的能力集合。
胜任力模型则是指在某岗位、职位或者角色所需的一系列胜任力特征,按照某形式组合而成的立体结构模型。它反映了某岗位(职位)中影响个体成功的一组重要行为、态度、技能和知识,能够鉴别绩效优秀者和绩效普通者。影响工作绩效,并且是可分级、可测量的[2]。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两个经典模型理论分别是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和美国学者理查德·博亚特兹的“洋葱模型”。“冰山模型”将人的胜任力要素分为水面上的显性部分和水面下的隐性部分。水面上的显性部分包括知识、技能和社会角色要素。水面下的隐性部分则包括自我概念、特质、动机要素。以水面为基准,显性部分的要素容易被识别和发掘,而隐性部分的要素则与之相反,不易察觉、感知和获得。“洋葱模型”则将胜任力的要素按照其被观察和衡量的特点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部分是个性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态度、自我形象、价值观、知识、技能。模型中越向外的技能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越难以测量和习得(如图1所示)。
图1 胜任力“冰山模型”与“洋葱模型”
2.2 嵌入式馆员胜任力研究
嵌入式馆员是“将馆员放入到用户中,随时随地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是用户群体中的一员,而不仅仅是服务提供者,也不仅仅是合作者”[3],被认为是学科馆员的进一步发展[4],具有服务方式主动性、服务内容细致性、嵌入方式多样性、工作定位与用户一体性等特点[5]。
目前,嵌入式馆员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1)角色定位。如石艳霞通过分析国内外现行嵌入式学科馆员的职责并结合嵌入式服务的要求,对其角色定位为终身学习者,教育专家、服务设计者与技术开发者[6];(2)能力框架。如包冬梅[7]提出面向科研服务的嵌入式馆员能力框架,主要由“沟通协作”和“研究技能知识”两个层面组成;(3)能力培养。如胥伟岚[8]基于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要求,对嵌入式馆员的培养要从服务营销能力、协同互动能力、人际交流能力以及新技术素养方面进行培养[9]。金波提出要注重培养嵌入式馆员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外语能力。虽然有学者已经基于多学科的交汇、融合的情境下,探讨了学科馆员岗位所需胜任力要素[10-11],也有部分学者从传统学科馆员的概念、背景、职责和实践现状等内容出发,采用或综合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文献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学科馆员的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12-13]或胜任力模型[14-15]等,但是研究多倾向理论层面探讨,且定性研究居多,明显缺乏针对嵌入式馆员的相关研究。
传统学科馆员是以图书馆为中心,以联络者的身份被动地向用户提供一般学科信息咨询、文献检索与传递等服务,而嵌入式馆员则深入到用户环境,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直接面向用户的科研与教学项目或任务,作为用户的合作伙伴、学科顾问、技术助手,主动提供深层次、精准化的知识服务。虽然从成长阶段来看嵌入式馆员是传统学科馆员的“升级版”,但二者在服务角度、场所、层次、内容、方式、角色定位上有较大区别,因而胜任力也会有所不同。随着嵌入式服务的纵深发展,目前所探讨的传统学科馆员胜任力或者能力将会弱化,不能与嵌入式服务发展战略和服务知识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要求相适应,有必要在理论层面和实证分析的角度开展嵌入式馆员胜任力深入研究。
“冰山模型”作为经典理论,较为形象全面地揭示了胜任力的层次性和逻辑性特征,强调了基本能力之外的核心能力,对于构建胜任力模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借鉴“冰山模型”理论,采用定量实证的研究方法对嵌入式馆员胜任力要素及其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展开研究,并分析胜任力模型的有关应用,以期为提升嵌入式馆员胜任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3 嵌入式馆员胜任力特征提取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调研法和对现有嵌入式学科馆员岗位职责的文本内容分析,以“冰山模型”维度为依据,从知识、技能、个人特质等方面,提取胜任力要素关键词,对含义重叠、相近的词语进行合并、剔除,初步得到28 个胜任力要素(如表1 所示)。
表1 嵌入式馆员胜任力要素初步提取结果[16-31]
通过邮箱、微信等渠道发送电子问卷,邀请有关专家对初筛的胜任力要素进行评价并给出补充建议。问卷由基本信息、胜任力要素评价量表以及开放式题目三部分组成。专家主要来自高校图书馆馆长、具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图情专家和研究学者。共发放41份问卷,回收41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具体详见表2。
表2 嵌入式馆员胜任力提取要素描述性分析
4 嵌入式馆员胜任力模型构建
通过对胜任力要素内容进行分析后,将胜任力划分为跨界协同能力、嵌入个人特质、嵌入基础素养、嵌入辅助技能、嵌入用户能力、嵌入内驱力6个维度。跨界协同能力主要是嵌入式馆员突破传统学科服务,以图书馆空间为本位的局限,跨部门融入复杂多变的用户环境和关系网络中,通过优化资源与环境等手段[32],协同参与创新服务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嵌入个人特质主要体现的是嵌入环境下馆员应该具备的内在和稳定的性格品质。嵌入基础素养是嵌入式馆员深入一线开展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嵌入辅助技能是嵌入式馆员面对科研数据化趋势,协助或参与用户教学任务、科研项目的全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嵌入用户能力是嵌入式馆员为夯实用户基础,提高用户认知度以便精准识别用户需求,发展与维系稳定的用户关系时所必备的素质。嵌入内驱力是能够不断驱使嵌入式馆员激活自身潜能,努力提升自我,追求高效率、高品质完成工作任务的内在原动力,也是区分优秀馆员和普通馆员的关键要素。
4.1 “冰山模型”构建
嵌入基础素养是支撑和开展服务的知识基础,嵌入辅助能力和嵌入用户能力是实现嵌入服务目标的技术性和交往性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易于感知、量化测评和培养,是服务的基本要求。结合“冰山模型”理论,将上述3个维度划分为外显胜任力,即“冰山模型”中的水面上部分。跨界协同能力、个人特质和嵌入内驱力维度的内容覆盖的都是优秀嵌入式馆员所应具备的相对稳定且深层次的价值观念、行为特性、心理特征和动机要求等属性,不易被察觉、培养和模仿,是直接区分绩效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能够衡量和预测服务业绩情况,具备鉴别性的特征。因此,将这3个维度归为内隐胜任力,即胜任力“冰山模型”中的水面下部分。最终,建立嵌入式馆员胜任力“冰山模型”(如图2所示)。内隐外显胜任力协调共进,相互影响,共同决定胜任力整体发展水平。
图2 嵌入式馆员胜任力“冰山模型”
4.2 模型权重确定
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由专家打分构建6阶判断矩阵,通过两两比较胜任力维度的重要性,从而得到各维度权重。通过SPSSAU 在线分析软件[33],利用和积法对矩阵进行计算,分别得到特征向量和权重值。结合特征向量可计算出最大特征根λmax=6.417,进而得到 CI 值为 0.083(CI=(λmaxn)/(n-1)),最终定义一致性比率CR 值为0.066<0.1,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继续采取同上步骤,分别确立各维度之下的胜任力要素权重,最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详见表3)。
表3 嵌入式馆员胜任力结构模型
续表
5 嵌入式馆员胜任力模型应用
5.1 为高质量选拔人才续航助力
嵌入式馆员作为服务主体和发展的主要力量,提高胜任力是保证服务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选拔工作又是服务开展的前提。通过胜任力模型,管理者可以发现嵌入式馆员是复合型专业人才,对其选拔应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高层次人才引进两种方式。将胜任力模型应用到外部人才引进工作中,既能够快速地确立人才引进能力标准,也能减少引进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升引进人才质量[34]。内部培养主要从已有学科团队或图书馆各部门抽调精锐馆员来重点培养,借助胜任力模型对接受培养的馆员的胜任力水平、岗位匹配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其实现加速向专业馆员的转型。
5.2 精准布局馆员培训
培训是提高嵌入式馆员胜任力的重要途径,对嵌入式馆员开展持续性、阶段性、系统化的培训,高校图书馆应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分析馆员现有能力基础,确立培训重点,精准识别短板,按需匹配,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发培训内容,并采用多种形式,如开展在职学习、在线教育、专题培训、情景模拟训练、案例分析、集体讨论学习等活动,对嵌入式馆员外显内隐的胜任力进行培训,以达到岗位职责的要求。
培训内容应体现多元化,不仅要围绕专业教育与图书情报专业教育,还必须整合信息技术、外语、营销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知识。同时,强化人文素养、教学素养、数字素养、新媒体素养、科研素养等素质教育内容渗透,通过沟通的技巧性训练实现用户与馆员的交流无障碍。此外,嵌入式服务特性决定了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僵化、工作循规蹈矩、不善言谈、科研教学基础薄弱的馆员难以胜任,针对个别能力基础较弱的馆员必须对症下药,重点帮扶。
5.3 优化考核与激励机制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专业化和个性化程度较高的服务模式,对馆员而言任务繁重艰巨,压力巨大。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引导,就容易导致嵌入式馆员产生倦怠心理,工作敷衍了事,服务流于形式,有可能会造成人才流失、服务断档的局面产生。
从学科服务长远发展大局出发,必须将传统绩效评估与胜任力模型相结合来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使胜任力发展目标得以与任务绩效目标统筹兼顾,设计体现馆员贡献、胜任力发展、长远价值的绩效考核标准,能够有效测评嵌入式馆员的胜任力整体状况、个性特点和工作表现情况,规范嵌入式馆员的日常管理,提升馆员的胜任力水平标准。同时,也能够对嵌入式馆员队伍实施梯队管理,即按照胜任力水平高低划分嵌入式馆员级别,级别与薪酬和工作内容相对应,采用“庸者退、平者让、能者上、劣者下”的动态管理方法,坚持以胜任力模型为标准,采取高校图书馆主导、学科用户参与、嵌入式馆员自评互评的综合手段,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估嵌入式馆员的服务质量和胜任力提升成果,帮助嵌入式馆员了解自身现状,补齐短板,克服困难,提升自我。对服务效果突出、用户反响良好或者胜任力综合水平达到优秀的馆员提高等级待遇,为其评先评优、职称晋升提供绿色通道。进一步激活馆员的潜能,激发其工作的积极、主动、创造性,助力嵌入式服务。
6 结语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方法构建了胜任力模型。借鉴“冰山模型”理论对嵌入式馆员胜任力结构模型的内隐和外显胜任力维度进行区分,探讨了该模型在嵌入式馆员选拔、培训与考核领域中的应用。本文研究存在以下局限:胜任力要素选取范围和数量有待拓展,未能就模型通过实证进一步验证。后续期待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争取胜任力模型的针对性、完备性和科学性,为培养和提升嵌入式馆员胜任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