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治理背景下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创新模式研究*
——以佛山市图书馆“市民馆长”为例
2022-11-11孙燕纯
孙燕纯
(佛山市图书馆,广东 佛山 528315)
1 引言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参与公共事务意识的增强,文化治理理念逐渐形成。文化治理的治理属性要求公民的文化参与和多元主体合作[1],社会志愿服务氛围日渐浓厚,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走向迅速发展阶段,政府对社会力量的参与给予了高度关注与支持。各地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在服务网络日益完备的基础上,提质增效成为发展的方向。而公共图书馆主要采用财政拨款运营的方式,存在人员固化、需求驱动不足等情况[2]5。如何拓展渠道引导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图书馆治理中来,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模式,群策群力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 国内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与实践现状
2.1 国内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现状
笔者以CNKI数据库“期刊”为检索源,采用专业检索方式,以“ SU=(‘社会力量'+‘社会参与'+‘志愿者'+‘治理'+‘PPP 模式'+‘捐赠’)*‘公共图书馆'”检索式进行检索,时间为2022年3月31日,得到有效文献1 221 篇。经分析发现,自2014 年以来发文数量持续攀高,这表明近年来,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相关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文献主题来看,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志愿者服务、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合作建设公共阅读空间、社会捐赠四种模式[3]。志愿者服务的研究重点是志愿者管理机制、服务形式和内容。陈洁、金武刚提出志愿服务分为社会教育、专业服务、辅助管理三大类型[4]。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集中在对理论的探讨和对实践总结、思考。霍瑞娟通过调研发现,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存在缺乏立法层面的依据、政府与图书馆权责不清、理事会定位及作用存疑等问题[5]117。PPP 模式的研究主要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杨丰全提出,该模式构建应明确合作方主体职责、PPP 模式的结构及流程、项目运营范围[6]。而公众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共建公共阅读空间是该模式下的一种情况,此处的公众主要是指私人企业主、民宿主等。社会捐赠的研究主要围绕调研和机制思考,万慕晨、欧亮提出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宣传、强化激励机制等措施[7]。在相关研究中,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运营管理的模式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法人治理结构领域,这也是本文以“市民馆长”项目为案例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原因。
2.2 国内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实践现状
志愿者服务方面已有大量的实践,如图书整理、文化活动、专业服务等方式,其中不乏创新,如厦门市图书馆通过“三库三平台”模式对志愿者进行有效地管理[8]。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从2014年起进入广泛开展阶段[5]119,温州市图书馆、深圳福田区图书馆、上海浦东图书馆等开展了创新的探索。在PPP模式中,出现了私营企业主、民宿主等主体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案例,如佛山市图书馆主导建设的高明织梦自助图书馆、“旅图·晓读夜宿”民宿图书馆项目。公众捐赠图书是较为大众化、低门槛的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方式,对于数量较大的捐赠,河北、山西、武汉、广州等省市图书馆还提供了上门收书的服务[9]。创新现代治理方式的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目前仍处在初步尝试阶段[2]7,而志愿者服务以图书馆常规工作为主,无法完全激发公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市民馆长”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效
2017 年4 月,在佛山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背景下,佛山市图书馆创新推出“市民馆长”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招募首批10位市民馆长参与智能图书馆的管理与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10]。项目开展至今共招募了5届40余位市民馆长,每届10人左右,一般在每年4月世界读书日之前重新招募并完成换届。从2020 年起,项目探索赋予市民馆长更多的职责和“权利”,除了参与智能图书馆运营管理外,还推动其参与图书馆重点服务项目建设、公共阅读资源优化配置和图书馆IP 营销等多个方面的运营管理工作,畅通其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促进其成为图书馆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辅助力量。
3.1 参与重点服务项目建设,发挥智囊团作用
佛山市图书馆近年来推出了各类创新的便民服务项目,而在这些项目的初始阶段,用户体验及项目优化尤为重要。以参与重点服务项目作为参与图书馆管理决策的主要切入点,市民馆长深度参与了“易本书”家藏图书共享服务、“邻里图书馆”项目、“旅图·晓读夜宿”民宿图书馆项目、“全人生阅读”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在此过程中将用户体验和需求提炼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推动项目向便利化、专业化发展。例如,在2021年“易本书”小程序试运行阶段,“市民馆长”积极发展成为平台活跃藏家,家藏图书借还量超过500册次,并从项目制度设计、小程序功能优化、图书物流提升等方面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3.2 参与智能图书馆运营管理,提升服务效能
智能图书馆作为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建设与服务的新增长点,截至2022 年3 月底,共建成290 家。其中佛山市图书馆建设的智能图书馆一般由馆方负责文献和设备,合作方负责场地、家具、日常管理与服务[11]。“市民馆长”作为第三方参与了智能图书馆的巡检、监督和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多元功能构建智能图书馆“1+1+1”的服务模式,缓解智能图书馆规模化发展给馆方和运营方带来的人员不足、管理和服务不够精细的状况。“市民馆长”与运营方累计合作开展各类文化品牌活动150余场,并通过监督图书馆日常运营、建立文化志愿者小分队、调研读者文化需求,促使图书配置、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更精准匹配读者需求[12]25。
3.3 参与优化公共阅读资源配置,链接供需双方
“市民馆长”既是图书馆管理的参与者,也是公众的代表,具有链接图书馆和社会需求的天然优势,在优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对接品牌活动资源、建设特色阅读空间等方面做出了探索。一是通过巡检、调研采访等形式了解公众阅读需求,推动馆藏文献结构调整。二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促进图书馆品牌活动资源的引入和输出,如推荐公益讲师以丰富品牌活动内涵,将优质活动引向社区、村居,打造“乡村悦读”等基层文化品牌。三是通过在不同社会主体间进行沟通协调,促成佛山市图书馆和乡村民宿主共建南海岁月民宿图书馆、南海区图书馆和南海鹿璟村小区共建“阅读坊”图书室等特色公共阅读空间建设项目。
3.4 参与图书馆IP营销,提升社会影响力
IP 运营是现代公共图书馆有温度、有特色的营销手段之一,有利于增加人气、激发社群活力[13]。项目通过“市民馆长开讲啦”“市民馆长荐读”两个栏目推动“市民馆长”“亮身份”,将其打造成为佛山市图书馆独特的IP 资源,借助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以鲜明的个人形象和专业化的内容输出吸引粉丝、促进交流。例如,作为资深语文教师的“市民馆长”通过热门家庭教育话题营销推广馆藏资源的方式,连续三期在视频号“市民馆长开讲啦”栏目分享,吸引了众多读者观看,视频浏览量2.8 万多次,转发量近600次。利用新媒体打造个人品牌为不同知识背景和特长的“市民馆长”搭建了向社会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将其感染力以可视化、接地气的形式传递给公众,传播了图书馆价值。
4 “市民馆长”项目的运行机制
4.1 制度建设
作为佛山市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的分支,“市民馆长”项目在图书馆志愿者章程和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市民馆长”管理办法》,明确“市民馆长”的管理原则、岗位要求、招募流程、招募数量、培训方式、考核规定等,通过做好制度设计,保障项目规范运行[14]。在管理办法的指引下,项目组工作人员及“市民馆长”明确目标定位、做好计划分工、履行团队职责。同时,在广东“i 志愿”系统建立专属的志愿者服务队,推动“市民馆长”活动信息公开工作,对记录志愿时长、项目统计分析、档案留存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2 招募与培训
明确“市民馆长”定位、设置招募门槛是团队组建的基础。“市民馆长”作为参与图书馆运营管理的主体,在招募过程中注重考查其参与社会组织的经历、协调多元主体和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策划组织社会活动的能力。招募渠道包含社会招募和从佛山市图书馆现有的志愿者团队中选拔优秀人才,如邻里图书馆、阅读联盟主题读书会、蜂蜂故事会、佛图公开课公益名师团队。培训方面充分利用馆方资源,为“市民馆长”提供递进式培训,如基础业务培训营、阅读推广人培训班,并通过绩效考核提供更多专业培训和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12]24。
4.3 考核与扶持激励机制
通过签订《“市民馆长”合作协议》,明确图书馆和“市民馆长”双方的合作关系、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等,明晰了“市民馆长”各项任务指标及对应的分值,以评分作为考核依据。以馆方的场馆、设备、自媒体平台为“市民馆长”开展活动和服务提供支持,投入项目经费用于“市民馆长”培训和对文化公益创投活动的支持等。加强荣誉激励,在“世界读书日”活动启动仪式上进行授牌,在图书馆年终总结大会上表彰优秀志愿者,推选表现良好的市民馆长参与相关评选活动,累计有4 人被评为佛山市“十大阅读推广人”。探索“市民馆长”发展路径,推荐优秀的“市民馆长”当选为佛山市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邻里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成员。
4.4 项目制运作与沟通机制
“市民馆长”项目依托佛山市图书馆对重点工作进行项目化管理的模式,调动多个部门馆员参与,设置统筹、活动、宣传3 个组别。统筹组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和开展绩效考核;设立“馆长助理”以提供业务指导、对接“市民馆长”的意见反馈并及时回应;协助“市民馆长”执行其参与图书馆运营管理的任务。活动组负责“市民馆长”文化活动的整合、包装以及提供相关资源的支持等。宣传组负责项目标识的设计、“市民馆长”个人品牌的打造、项目媒体宣传。沟通机制方面,通过组织“馆长助理”对接、微信群讨论、结对参与智能图书馆巡检、共同组织活动、参加座谈会等活动,畅通内部沟通渠道,增强队伍凝聚力。
5 “市民馆长”对项目的评价调研分析
5.1 研究设计及基本情况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以2020—2021 年20位“市民馆长”作为研究对象,共设有10 道题目,内容包括“市民馆长”参加项目原因、利用资源情况,对项目内容难易程度、满意度、有益影响的评价。统计结果显示:“市民馆长”中男女比例1:3,年龄在29~53岁之间;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0%;担任“市民馆长”的人员包含企业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其中教育工作者占35%;成为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注册读者的平均年限为7.5年;参加志愿服务的平均年限为8 年,其中参加文化类志愿服务的平均年限为2.5年。
5.2 调研数据分析
5.2.1 拥有“图书馆情怀”是“市民馆长”加入项目的普遍原因
从表1 可知,在“参与‘市民馆长’项目的主要原因”题项中,选择“热爱阅读,关心图书馆事业发展”占比为95%,其次还有“有益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希望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丰富经历、增长见识”等主要考量因素。数据表明,“市民馆长”拥有丰富的阅读经历,有实现社会价值的内在驱动和参与公共阅读管理的意愿。从“参与项目的影响因素”题项可知,图书馆浓厚的阅读氛围对“市民馆长”的影响最大,占比为85%。
表1 市民馆长加入项目的动因
5.2.2 “市民馆长”在参加项目中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
由图1 可知,“市民馆长”的特长爱好、专业背景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占比分别为95%、85%,这说明项目为“市民馆长”提供了施展综合能力的平台。此外,“参与的社会团体资源”“工作资源”“亲友等私人关系”分别占比75%、50%、25%。“社会团体资源”开放式题目的答案包含中小学、社区服务中心、读书会、志愿者互助会、青少年成长协会等。这说明“市民馆长”为了更好地参与图书馆运营,促成图书馆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多方面挖掘、整合了自身的各项资源。
图1 市民馆长参与项目时主要利用的因素(可多选)
5.2.3 项目的参与模式仍需进一步优化
由表2 可知,“市民馆长”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内容的难易程度评价各不同。其中,“参与重点服务项目建设”因其参与载体和形式较为明确,选择“较易”“适中”的共占比为75%,而“参与优化公共阅读资源配置”因形式更为多元,且涉及需求对接、资源重组等多个方面,选择“较易”和“适中”的仅占比45%,另外两种模式选择“较易”“适中”的分别共占比65%。这说明该项目作为较深层次的公众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模式,存在一定的难度,对“市民馆长”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考验,也对项目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馆方应加强协调与指导,并进一步改进项目参与模式。
表2 市民馆长对项目难易程度的评价
5.2.4 项目应健全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
从表3可知,“市民馆长”对项目的“招募方式”“工作时间”“意见和建议回应速度、被采纳程度”持肯定态度,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共占比100%,其次为“个人能力的发挥”,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共占比85%,而项目在“物质激励”“对外合作交流机会”方面有待提升,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仅占45%,这表明项目在对个人的回馈方面需引起重视和加强。此外,“培训方式、内容”方面存在不足,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共占比65%,主要原因是未形成相关培训制度,培训主题以文化活动策划组织为主,缺乏市民馆长亟须的定向培训。
表3 市民馆长对项目满意度的评价
5.2.5 项目促进“市民馆长”提升其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从图2可知,“市民馆长”普遍认为项目对提高个人能力、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选择“提升了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占比95%,说明公共图书馆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有效载体,在项目过程中“市民馆长”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增强。其次为“推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和“带动更多人关注、参与阅读项目”,占比分别为80%、75%,说明“市民馆长”认为其个人的积极行为促进了周边阅读氛围的提升,也推动了图书馆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措施。
图2 市民馆长对参与项目有益影响的评价(可多选)
6 对社会治理背景下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启示
6.1 培育公众参与文化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在项目中,“市民馆长”不仅是图书馆服务的参与者和接受者,更是服务质量提升的推动主体。从“市民馆长”项目经验来看,图书馆为公众搭建的综合性平台是关键。佛山市图书馆为“市民馆长”提供了参与重点服务项目推进、阅读空间监管、阅读资源配置、宣传等图书馆深层次业务的机会,“市民馆长”表达了其对阅读服务的需求、设想,双方建立起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的关系。随着阅读资源的成功链接、服务项目的顺利发展,“市民馆长”个人能力得以施展,成就感也逐步增强。图书馆以体验、培训、交流等形式对市民馆长予以指导,推动“市民馆长”从“我愿意”发展至“我能行”,培养其参与管理与运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接下来可考虑成立文化志愿者联盟等组织,吸纳来自各行业的专家志愿者,领头推动公共阅读服务发展。同时,打造“市民馆长”特色品牌,让“市民馆长”成为在某个领域作用突出的标杆性文化志愿者。
6.2 探索公众参与图书馆运营管理的制度建设
据之前基于佛山市图书馆项目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7 年佛山市图书馆立项项目中,有社会力量参与的一共135 个,其中参与读者活动、图书馆体系建设、图书馆运营管理的分别为 126 个、8 个、1 个,参与运营管理的项目为市民馆长项目,占比是0.74%[15]。这说明公众参与图书馆运营管理的模式尚属于探索阶段,主要原因是管理难度较大。从表3可知,“市民馆长”对项目管理方式、考核制度表示满意的占比为60%。因此,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包括领导的重视、政策的支持、经费的保障、管理人员的配备等,同时要畅通沟通渠道、设定荣誉与物质激励机制、创造对外交流机会、加强宣传推广。此类项目的推进要明确着力点,如“市民馆长”项目中参与重点服务项目成为主要载体,探索出“市民馆长”从体验到深入参与再到提供决策参考意见的发展路径。除了共性的规范化管理之外,还要注重志愿者个性化的发展和个人IP 的打造,以此聚集和培育优质人才。
6.3 推动图书馆从管理视角向治理视角转变
2021年佛山市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第三方评估中就发现了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存在使用率不高、存在感不强、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公共文化设施“效能革命”专项行动。而佛山地区公共图书馆在近些年服务网络不断扩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基层设施数字化水平滞后、文化活动未能精准满足市民需求等[16]。佛山五区经济水平和文化条件各不相同,在提供标准化、均等化服务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和需求多样性。在此过程中,图书馆需转变以往的管理思维,服务网络布局规划、各项资源配置、具体项目施行不能只从管理者角度进行判断,而要通过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调研群众意见、凝聚集体智慧,提高决策和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图书馆应建立平台思维,重视激发、培育、引导运营管理类的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为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合作治理的形成[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