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痰宽胸开痹方治疗痰浊困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2022-11-11罗玉环黄金玲何长国

陕西中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稳定型胸闷心绞痛

王 华,罗玉环,王 越,黄金玲,何长国

(六安市中医院,安徽 六安 237006)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于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的中间状态,以胸前区闷痛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导致心肌梗死,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言症状呈短期加重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依据临床分型可分为静息型、恶化型及初发型心绞痛,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言控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3]。本病病机复杂,目前认为冠状动脉狭窄是发病的基础,饱食、情绪失调、寒冷等因素导致血管狭窄加重而发病[4-5]。炎症因子水平失衡与本病关系密切,血管微炎症状态存在是促使血管斑块脱落的重要机制,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减轻炎症反应具有重要意义[6-7]。中医认为痰浊困阻脉络是发病的基础,痰浊不去可影响胸阳,导致胸阳不展[8],化痰宽胸开痹方由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而来,是我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困阻型)的常用方。故本研究采用化痰宽胸开痹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3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困阻型)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本项目医院伦理会编号20170403。对照组女25例,男34例;年龄40~74岁,平均(55.79±4.71)岁;体重57~87 kg,平均(67.14±5.42)kg;病程2~36 h,平均(8.14±1.26)h;冠脉病变情况:单支31例,双支19例,三支9例。观察组女23例,男36例;年龄40~75岁,平均(56.48±5.06)岁;体重56~91 kg,平均(67.62±5.71)kg;病程1~39 h,平均(8.72±1.39)h;冠脉病变情况:单支33例,双支18例,三支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5]:患者胸前区闷痛反复发作,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短期内呈加重趋势,疼痛时间一般不超过30 min,口服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狭窄;心电图提示T波倒置,相邻胸前导联(2个以上)ST段降幅不小于0.1 mV。痰浊困阻型[6]:患者主要症状为胸前区疼痛,胸闷;次要症状为食欲降低,心悸,舌苔腻,舌淡胖,脉弦滑。病例纳入标准: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痰浊困阻型;患者纳入研究前签署受试知情同意书;4周内未接受其他研究者;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合并心肌梗死、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心脏疾病者;对受试药物过敏者;肝功能异常者;治疗依从性差者; 6个月内行心脏介入术者;妊娠期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予调脂软斑、抗血小板、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国药准字H19990113)20 mg,2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51408)20 mg,1次/晚,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1次/d,口服。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宽胸开痹方,方由瓜蒌30 g,法半夏、丹参、葛根各15 g,薤白、胆南星、陈皮、延胡索、川芎、三七各10 g,桂枝6 g,甘草3 g组成。刺痛明显者加红花10 g;口中黏腻感者加佩兰、苍术各10 g;胸闷明显者增加薤白剂量,中药由中药房统一提供和煎煮,取汁300 ml,1剂/d,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D-D)、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tPAI-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改善情况,tPAI-1、Hcy采用ELISA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羽朵公司提供,D-D采用STAGO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14626型)测定。

1.3.2 炎症因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NF-γ)改善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试剂盒由武汉博士达公司提供。

1.3.3 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9]、中医症状总积分[10]改善情况,SF-36评分分值35~14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高,包括躯体功能、躯体功能角色、社会功能、心理卫生、肌肉痛、活力、情绪角色、总体健康状态。主要症状为,2分:胸前区偶有隐痛,可自行缓解;4分:胸前区疼痛反复发作;6分:胸前区疼痛严重且反复发作,可伴有汗出淋漓,肩背放射痛;胸闷评分标准为,2分:偶有胸闷,可自行缓解;4分:胸闷反复,药物干预后缓解;6分:胸闷持续,伴有呼吸费力,经药物干预不缓解。食欲降低评分标准为,1分:进食量降幅大于1/3;2分:进食量1/3~2/3;3分:进食量大于2/3。心悸评分标准为,1分:患者偶有心悸,经休息后自行缓解;2分:患者心悸反复,日常生活尚可;3分:心悸反复甚至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

1.3.4 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每周用量。

1.4 疗效标准[6]显效:治疗后患者胸闷胸痛明显改善,中医总症状积分降幅70.0%~94.0%,心电图基本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改善,中医总症状积分降幅30.0%~69.0%,ST段较前升幅0.05 mV以上;无效:治疗后胸闷胸痛未改善,心电图ST段未改变,或升幅不足0.05 mV。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血清D-D、Hcy、tPAI-1水平比较 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D-D、Hcy、tPAI-1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

表1 两组血清D-D、Hcy、tPAI-1水平比较

2.2 两组血清IL-10、IL-2、INF-γ水平比较 见表2。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0、IL-2、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血清IL-10、IL-2、INF-γ水平比较

2.3 两组SF-36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SF-36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分)

2.4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见表4。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以冠状动脉狭窄为病理基础,动脉斑块破裂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则可引起疼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11]。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言,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介入及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可使狭窄的血管快速再通,但术后再狭窄难以避免,且技术要求均较高[12]。内科治疗方面,抗血小板、调脂软斑、扩张冠脉药物联合应用对于改善病情有积极意义,可促使临床症状改善,但远期疗效不理想[13]。

既有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参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长期存在炎症反应,而Th1/Th2失衡在免疫炎症反应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4]。Th2细胞可分泌IL-10,抑制炎症反应,Th1细胞可分泌IL-2、INF-γ,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抗感染免疫。IL-2表达活化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影响线粒体功能,导致能量代谢障碍,自由基堆积,而此又可使炎症反应加重[15-16]。IL-6水平升高时还可引起免疫受损,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引起高凝状态,而此是引起血栓的重要机制,而IL-6、IL-10水平相对平衡是Th1/Th2失衡的重要特点[17]。Hcy可参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其高表达时可促使IL-2、INF-γ分泌合成,而降低Hcy水平可使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明显降低[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cy、IL-2、INF-γ、Th1/Th2失衡得到有效改善。

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控制高凝状态具有重要意义,D-D是机体高凝状态的重要指标,其数值升高提示机体血栓形成风险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中D-D呈现高表达,其数值升幅与心肌梗死发病率呈正相关[19]。tPAI-1是人体内常见的纤溶系统标记物,可与tPA-1结合成复合物,从而使其作用灭活[20]。研究表明,tPAI-1可抑制内源性纤溶系统,促使纤维蛋白沉积,参与动脉硬化形成,并且与血栓发生相关。有学者指出tPAI-1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D-D、t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隶属于“胸痹病”范畴,发病与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22]。古代医家对于本病病机研究较早,《诸病源候论》:“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则胸痹”,认为阳虚是本病发生的基础。《医门法律》云:“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观点与《诸病源候论》的基本一致,强调阳虚在本病发生中的重要性。《杂病源流犀烛》认为气机郁结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随着后世医家对于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化,其机制逐渐达成共识[23]。患者多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损伤;脾失健运则湿邪内生,湿聚为痰,日久不去则可困阻脉络;心主血脉,痰浊不去可困阻胸阳,导致胸阳不展,血行不畅,形成痰浊困阻证。中医认为,病痰饮者当温药治之,化痰宽胸开痹方中瓜蒌清热化痰,促进痰浊清除,为全方君药;法半夏燥湿化痰、散结消肿,促进痰浊清除;薤白温阳散寒、宽胸开痹,促进胸阳开展;胆南星清热化痰,对于顽痰也具有较好疗效;桂枝入心经,具有温阳散寒、解肌功效,促进心阳恢复,上述药物合为臣药;葛根升清、健脾生津;陈皮燥湿化痰、理气醒脾,促进脾运恢复,且可加强全方温阳化痰功效;延胡索行气止痛、疏肝,促进全身气机恢复;丹参、川芎气血同调,合用共奏行气化瘀、止痛功效;三七化瘀止痛、消肿,促进瘀血消散,是各类创伤类疾病的常用药物,上述药物合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观察组联合化痰宽胸开痹方,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中医症状总积分较低,且硝酸甘油每周用量、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更低,心绞痛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96.61%,高于对照组。化痰宽胸开痹方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有助于提高IL-10,降低IL-2水平,促进Th1/Th2平衡恢复,减轻炎症反应[24-26];可抑制tPAI-1表达,从而减轻高凝状态,促进病情好转[27-28]。由此可见,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困阻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痰宽胸开痹方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稳定型胸闷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心绞痛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