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旧工业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798工业区实践为例

2022-11-11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王顺达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工业区城市更新园区

文/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顺达

0 引言

截至202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4.72%,经济社会发展由上半场“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阶段逐步进入“城镇化”为主的下半场。历数当前主要高收入国家,其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相伴相生,工业化的提高带动城镇化的发展。自2013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呈现大城市对中小城市、服务型城市对工业型城市及消费型城市对投资型城市的“三个反超”,皆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动能已开始从工业化转向城镇化。“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城市更新是进一步面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后工业化和再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大量城市核心产业逐步从工业转向服务业,由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大量闲置废旧老工业区成为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要素、产业活化、环境提升乃至城市记忆的重要存量挖掘资料和时空载体。

1 城市更新与旧工业区概述

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始于工业革命,随着城市发展经历“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城市更新也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与成熟稳定的历程[1]。

1)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城市化蔓延与过度郊区化导致中心城区衰退,城市更新以“消除贫民窟运动”为标志表现为大规模推倒重建的更新模式。

2)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为解决粗放式城市更新引发的城市发展的功能结构性衰退问题,城市更新逐渐转变为小规模、渐进式和分阶段模式。

3)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结构逐渐稳定,在由增量发展转变为存量开发的背景下,城市更新开始转变为以人文主义为导向的“可持续”有机更新。一方面,更多人开始回归中心城区并期待重塑历史城市肌理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产业内涵的转化与升级也为老城区带来新活力。在此过程中,城市更新的空间对象也由住宅改善发展为以商业建筑更新为主体的老城区重振计划,演变为以城市整体机能提升为目标的城市工业区、商业区更新及当下以小尺度、历史人文修复、公众参与为特点的小型城市更新项目[2]。

我国城市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粗放式增量规划→控增逼存→渐进式存量规划”的历程。随着城市增量空间逐步饱和,减量发展成为城市发展背景,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京政发〔2022〕20号)为代表,城市更新将以功能完善、提质增效、民生改善及严控大拆大建为原则,推进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3]。

国际上对于工业遗产的关注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历经多年发展,西方国家在旧工业区更新实践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例如将旧工业区改造成办公室、公寓、创意园区、LOFT、展览馆、博物馆、市民中心等类型空间,使工业遗存以更多样的方式重焕活力。其主要可分为以下3种更新类型[4]:①静态保护与博物馆更新,即以遗存价值较大的工业遗迹保护为主,典型案例为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②适应更新与有机更新,即随着旧工业区衰败导致的城市工业遗存总量激增,进行依托交通、港口等运输枢纽的大范围城区振兴,典型案例为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区东港;③城市复兴,即21世纪以来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发展,区域更新规划更关注区域转型与城市发展的整体联动,形成以区域更新激发城市复兴的宏观规划理念,典型案例为美国伯利恒高炉艺术文化园区。

2 798工业区项目实践

798工业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又称大山子艺术区,是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所在地。798厂在产业重组发展时期,利用空余厂房投入艺术园区的创建及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北京市城市文化地标之一。本项目实践在798旧工业区现有发展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城市更新规划建设理念,将园区发展框架纳入城市空间发展体系,充分挖掘工业文化特色底蕴,将旧工业区更新与城市人居需求相结合,力图加强园区文化内涵的传承发展、经营业态的增量融合及人居环境的更新提质。

2.1 问题盘点

经历早期的“工业再活化”和经营再提升之后,798工业区内部的空间在随后的几年里蓬勃发展,但过往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798工业区在公共空间发展运行中的诸多问题。

1)艺术空间与业态空间失调 游客量的快速增长促使诸如餐饮等配套业态全面生长,原本以艺术创意为更新内驱力的艺术空间被大大压缩,有的甚至偏居一隅,“艺术”逐步丧失与城市对话的开放展示空间。

2)风貌整体性与局部个体风格缺少对话 旧工业区的景观特色风貌在“独门独户”的改造中丧失整体统一性,从城市功能区定位发展来看,原本独树一帜的工业文化在特色上打了折扣。例如一部分经营个体在租赁场地后经过风格化设计改造营造了独属于自己的经营风格,由于缺少强有力的风貌控制与引导,导致从局部片区乃至在整个园区的风貌营造上大大削弱以包豪斯工业建筑文化为特色的核心内涵。

3)零碎存量空间缺乏利用 从旧工业区内部街角不足十几平方米的空地到整条街道商户间的过渡经营地带再到厂区围墙由艺术青年自发喷绘的涂鸦墙,均足够承载文化艺术的表达和城市人群的交往对话,这样的存量空间呈点状、线形、面域零散分布在园区的各个角落,需统筹设计挖掘以达到公共开放存量空间提质增量的目的。

2.2 规划引导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规划定位中,798艺术区在中心城区的功能分区中定位为东北部地区的798当代艺术文化区,其以文化艺术为特色的发展内涵在首都北京“四个中心”的建设要求中进一步对应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具有高度包容性和亲和力,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发展要求。

因此,在对接首都北京的总体规划要求上,设计更新提出:发挥历史工业文化与当代艺术文化相结合的资源优势,统筹望京及区位周边电子城等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发展方向,综合各区文创集群建立798当代艺术特色典范,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及以798为品牌面向世界展现独具内涵及文化特色的更新构思。借由以上构思,由内而外为798工业区总体更新明确提升方向。

2.3 空间布局

798旧工业区更新首先是对现有空间的要素识别和控制,然后对其存量空间进行挖掘并根据发展建设计划分期建设提升。798旧工业区空间构成要素主要分为建筑、广场、道路、基础设施、雕塑及绿地植被六大项。

1)严格控制与梳理建筑风貌 798旧工业区前身是我国“一五”期间建设的718联合厂,占地约30hm2,保留了建厂时原东德援建的亚洲最大的包豪斯建筑群,可以说是承载798工业文化内涵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我国当代艺术文化与世界现代艺术与设计发源对话的窗口。但随着后期的无序建设,区内以包豪斯风格为主体的历史厂建与后期建设的工业建筑及经营性空间的建筑风格相互混杂。在空间布局设计中提出遵循和保护老厂区原有生产环境的结构肌理;在风貌上将色彩、材质、肌理等与老厂建筑进行统一或元素转译。

2)实现广场公共开放空间及道路结构的空间融合 不同于尚未开发更新的旧工业区,798工业园区在原有旧工业区布局构成的基础上经历了多年的经营建设,因经营的趋利性及后期经营业主的局部改造,厂区内的公共开放空间呈分散、孤立及缺乏整体系统的状态。此次更新设计提出“横纵交映、绿色织补、特色突出”三大整合理念,通过对园区内公共开放空间进行调研落位及归纳分析,初步进行划分及定位,按功能及空间特性主要分为三大类,包括广场空间、带状区域和园区泊车空间,其中广场空间又根据开放程度划分为开放型、半开放型和内向型,以此为参考可为空间整合及进一步的对应设计做好铺垫(见图1)。同时,通过对厂区空间的归纳划分不难发现,公共空间分布相对零散并缺乏引导和贯通融合,因此更新设计将公共开放空间与两横两纵的交通、绿色空间结构进一步整合,实现空间要素与交通、绿廊轴线要素的融合强化,最终使园区功能空间更加统一协调,绿色景观体系得到有机生长、美化与强化,如图2所示。

3)以798工业区的文化艺术发展为核心价值驱动力,解读文化艺术经营与推广的现实需求 通过将构筑雕塑分为临时、长期、永久3种展示类型,指导划分公共开放空间展示区,针对临时构筑雕塑类型采取与学校等机构合作的形式构建产学研或“生产+展示”的文化艺术产品推广平台;针对长期及永久性艺术品采用大师作品及极具收藏价值的作品进行融合展示,长效发挥园区文化艺术传播价值,并通过交通及公共开放空间与城市的融合实现园区文化服务城市的中心定位。

2.4 “点、线、面”更新实践

通过对798旧工业区的要素识别与存量挖掘,整合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与城市更新“一盘棋”的发展构思,呼应北京电控“一二一一”核心战略指引及“一四六一”集团部署,在先行提升过程中实现更新实践,围绕点状街角打造口袋空间,沿线厂区围墙保持涂鸦长廊,以及在798艺术中心北侧至3818库之间留白营造具备“海绵功能”及多种可能性的798艺术中心广场,如图3所示。

2.4.1 “点”——出入口街角口袋空间

更新地点分别位于直通园区内部的2条西北向入园主干道路797路与707街交叉口的东南角、占地面积约150m2的街角空间,以及798西街南端与798路交叉口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620m2的街角空间。呼应城市更新中为解决群众身边公共开放绿地活动空间的需求问题,2处街角空间充分挖掘和塑造林下空间。北侧口袋空间1通过融入798“一五”建厂及历史内涵,将包豪斯厂房屋顶剖面转译成镂空符号,配合沿街5个五角星的“一五”内涵打造5个树池,并在树池间隔处设置简约风格的室外座凳,树池及座凳材质均采用包豪斯建筑结构常用的素清水混凝土为第一元素,延续结构“骨架”特色,同时挖掘工业锈钢板(耐候钢板)为第二元素,使镂空板与工业管线倒角弯曲而成的广告展示板形成前后呼应,最终仅通过混凝土、耐候钢板且在不增加其他硬质元素的基础上延续包豪斯工业文化的风貌原真,同时实现文化宣传互动与休憩停留功能(见图4)。南侧口袋空间2则通过梳理原有的杂乱构筑物,涂刷色彩鲜明的供热管道突出工业风格,预留林下疏朗的休憩活动和交往空间,营造活泼轻松的园区口袋空间公共文化氛围(见图5)。

2.4.2 “线”——“798西街”涂鸦长廊

更新保持地点位于798西街西侧长约200m、高约3m的厂区围墙上,因此处围墙为798园区外围南北连贯不断的平面墙体,适合连贯展示,又因涂鸦艺术家热衷在此自发作画,无形中形成一道西街涂鸦艺术长廊(见图6)。在798西街改造过程中特将此墙留作共享艺术创作空间,道路铺设沿墙原线改造为人行窄道,避免对墙体的占用及破坏,延续798文化创意的发展初衷。

2.4.3 “面”——多种功能可能的“798艺术中心广场”

更新地点位于798艺术中心北侧,占地面积约2500m2,因该空间是798艺术中心的直接附属空间,且位于3818库与艺术中心之间,也是整个园区内2个最大的集中空间之一。为最大化承载城市来向的游览泊车及观展人群,兼顾大面积新建艺术中心的屋面排水及广场瞬时雨洪,以城市更新中常用的海绵理念“渗滞蓄净用排”为引导,该空间采用“地上地下双消纳”的功能体系,完成地上车辆停放消纳与地下雨洪消纳利用的双重功能,同时考虑到公共开放空间的集中效应,故此处广场公共开放空间的“留白”设计通过极简化的设计语言为大型展演活动、室外主题艺术展会及临时展销搭建展区提供可能,最终在室外景观清水混凝土拉丝不锈钢大台阶的引导下,让人很容易在周边的“混凝土拉丝不锈钢”798艺术中心及“混凝土玻璃”空间之间找到统一的工业环境语言,如图7所示。

3 结语

旧工业区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迫切需要一些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更新提升,以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综合798工业区实践分析,旧工业区更新改造应结合实际条件开展:①识别利用和传承既有要素及其内涵,挖掘并发挥旧工业区存量及其蕴含的功能价值,进而明确更新设计的目标和框架;②旧工业区改造应避免盲目跟风,充分利用立地条件并突出厂区文化的原真特色;③改造过程中需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平衡,敢于将功能留白与功能设计结合,实现城市更新带动引导旧工业区更新,旧工业区的更新又能通过自身的完善和迭代实现对城市功能的补充与丰富。

猜你喜欢

工业区城市更新园区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滨海新区轻纺工业区规划建设的管理与实践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