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治疗仪与康复训练护理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价值
2022-11-11刘春燕王振凤刘婷
刘春燕,王振凤,刘婷
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江西赣南 341600)
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群体,患者常伴有头痛、昏迷、意识障碍、偏瘫等临床症状。偏瘫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数据显示,80%的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能力[1]。有研究表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可塑性,及时的康复训练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2]。康复训练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针对性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身体机能,但单一应用受患者依从性影响,临床效果欠佳。低频脉冲治疗仪是一种利用脉冲电流刺激肌肉被动收缩的物理干预方法,能有效促进患者肌力的恢复,提高患者偏瘫肢体的活动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开展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30例;年龄45~66岁,平均(57.66±2.54)岁;病程14~45 d,平均(35.23±2.28)d;瘫痪侧别,右侧22例,左侧32例。观察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46~65岁,平均(57.96±2.35)岁;病程13~46 d,平均(35.13±2.08)d;瘫痪侧别,右侧20例,左侧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B超、CT、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等检查确诊为卒中后偏瘫,并伴有头痛、呕吐、昏迷等临床症状;年龄>45岁;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肝、肾、肺功能不全;伴有精神障碍;合并帕金森病、恶性肿瘤;存在颅脑外伤引发的运动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耐心讲解卒中的发病机制,介绍康复效果较好的病例,让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病情,提高治疗依从性;引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亲近,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信心。(2)肢体功能锻炼:引导家属为患者按摩四肢肌肉,活动身体各关节;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上肢肘部及手腕关节屈伸训练,引导其将前臂缓慢向后旋转,手部各关节做对掌、抓拳动作,5 min/次,重复3次;下肢行屈膝、屈髋及内收外展踝关节等训练,15 min/次,重复3次。(3)生活能力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洗漱、穿衣、进餐和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教会患者利用助步器、手杖等辅助工具进行行走训练,并指导其适时进行搭积木、拨算盘等精细活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频率,以患者能耐受为宜。(4)按摩护理:对患者瘫痪部位进行上下按摩,运用点、拿、揉、推等手法按摩患者双上肢的合谷、曲池、臂臑、尺泽等穴位以及双下肢的足三里、委中、承山、上巨虚等穴位,以由浅入深、由慢至快、由轻到重的原则进行按摩,20 min/次,1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低频脉冲治疗仪(上海医疗器械高技术有限公司,型号G6805-3)干预: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电极板消毒后固定于瘫痪侧的上下肢肌群,其中上肢选取曲池、臂臑、尺泽等穴位,下肢选取足三里、上巨虚、丰隆、委中、承山等穴位,用固定带将上下肢固定,调整频率为0.5~5.0 Hz,波形为双向不对称方波,根据患者的可耐受度来调整治疗仪的输出强度,持续时间为20 min,2次/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Fugl-Meyer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外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骨髓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endothelial progenitor,EPCs)水平,其中FMA主要针对患者的上下肢体运动的情况来评定,共50道题目,以0~2分评定,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肢体功能越强[3];Barthel指数主要针对患者的穿衣、洗漱、行走、如厕等日常活动进行评估,每题为0~15分,满分为11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4];BBS共有14项内容,涉及患者由坐到站、由站到坐、双足站立、单足站立等平衡能力的判断,采用0~4分计分,总分56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平衡能力越好[5];FAC总分为5分,共5个等级,1分为需1人连续搀扶行走,2分为需1人间断搀扶行走,3分为无需他人直接身体扶持而是在他人监督下行走,4分为能在平地上行走但在上下楼梯或不平路面需要他人帮助,5分为能独立行走,分数越高表明步行功能恢复越好[6];血液学指标测定方法: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10 ml,放入抗凝管中摇匀保存,于2 h内送检,利用流式细胞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riCyte E6)获取患者的EPCs数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的VEGF、BDNF、SDF-1α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FMA、BB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FMA、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MA、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FMA、BBS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Barthel指数、FAC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A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Barthel指数、FA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血液学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VEGF、BDNF、SDF-1α、EPC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VEGF、BDNF、SDF-1α、EPC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脑部供血的血管发生破裂而引起的脑部组织损伤,致死率极高。多数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肌力下降或不能进行正常自由活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7]。因此,寻找一种合理、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模式显得极为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FMA、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MA、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将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能显著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有效改善其步行功能和上下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其原因为,低频脉冲治疗仪利用不同强度的脉冲电流来刺激患者的肌肉,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的运动神经中枢,可帮助患者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促使中枢系统至肢体运动传导通路的形成,进而使患者肢体肌肉正常收缩,促进患者的上下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8]主要包含心理干预、肢体功能锻炼、生活能力训练、按摩护理等内容,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时予以患者心理干预,能适当地缓解其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利于病情恢复;予以患者肢体功能锻炼,能提高患者的关节灵活度,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从而改善肢体的协调运动功能;通过指导患者开展力所能及的活动,如简单的家务、学习、娱乐及社交等,可增加患者步行的机会,使肌肉得到有效锻炼,并逐渐改善其平衡力;此外,通过按摩患者的偏瘫侧肢体,可促进其血液循环,提升周围神经系统兴奋性,有利于患肢的快速康复[9]。将康复训练与低频脉冲治疗仪干预联合运用,可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产生协同作用,在改善其患肢血液循环的同时,调节其神经兴奋性、抑制性,从而确保机体的整体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VEGF、BDNF、SDF-1α、EPC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血液学指标,促使其代谢和血氧循环的恢复。VEGF是一种能有效激活血管生成因子的物质,具有特异性,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不断增殖、分裂,促使机体恢复原有的血氧循环[10]。B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神经再生和保护脑神经。人体一旦出现缺氧、缺血现象,SDF-1α会快速与EPCs结合,转移内皮祖细胞到缺血、缺氧区域,发挥修复受损功能的作用。EPCs属于一种自体修复的干细胞,既能够有效清除炎性因子,又可以及时稳定大脑各细胞,恢复大脑屏障,是脑保护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1]。通过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刺激卒中患者机体神经元修复程序,让细胞、组织、血氧循环恢复正常功能和代谢,不断提升VEGF、BDNF、SDF-1α、EPCs水平,重建、修复受损神经,进一步改善卒中患者的偏瘫状况,有利于患者平衡能力、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将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能显著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有效改善其步行功能和上下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其机体血氧循环,提升其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