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光照射仪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11钟艳玲

医疗装备 2022年20期
关键词:保护性蓝光胆红素

钟艳玲

宜春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江西宜春 3360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科十分常见的疾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巩膜、皮肤、尿液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染,严重者可并发肝脾肿大,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高胆红素脑病发生,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危及患儿生命[1-2]。蓝光照射疗法是临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方法,可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促进其病情好转[3]。但在应用蓝光照射仪的过程中,患儿易出现腹泻、发热、皮疹,且因新生儿哭闹情况明显,故而在治疗的同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十分重要。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主要通过药物干预、营养支持等手段对患儿进行护理,护理措施较为简单,且缺乏针对性,部分患儿的干预效果并不理想;保护性睡眠护理可有效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的睡眠质量,安抚其哭闹、烦躁等情绪,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蓝光照射仪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日龄1~10 d,平均(6.00±1.36)d。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日龄1~10 d,平均(6.32±1.4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4];足月分娩。排除标准:患有全身性感染疾病;患有严重心脑疾病;患有先天性疾病;存在蓝光照射仪禁忌证。

1.2 方法

两组均应用蓝光照射仪[郑州迪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豫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60026号,规格 BL-100D]干预:去除患儿衣物,遮挡其眼睛及会阴部后,将患儿放入蓝光治疗箱中,并与光源保持20~25 cm的距离;将箱内温度控制在30℃~33℃,将湿度保持在55%~65%,设置蓝光波长为425~475 nm,使蓝光均匀照射患儿全身;每日持续照射20 h后,间隔4 h,连续干预3 d。

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1)用药支持:护理人员严格遵医嘱给予患儿益生菌(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国食健注G20200058,规格 1.5 g×20袋),以温水或牛奶(37℃以下)冲服,1袋/次,1次/d。(2)病情监测: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皮肤色泽、食欲等变化情况,监测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同时监测其黄疸程度、黄疸部位变化情况,6~12 h/次。(3)营养支持护理:给予患儿及产妇营养支持,鼓励产妇保持足量母乳喂养,适度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每日8次或以上;必要时可为患儿补充配方乳,以保证其营养摄入充足。

给予观察组保护性睡眠护理。(1)睡眠保护: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睡眠保护知识宣教,通过微信公众号、微视频讲座等形式,提高家属的睡眠保护意识;组建微信交流群,护理人员定期在群内分享新生儿助眠方法,解答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2)抚触护理:对患儿进行抚触护理,顺序为“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先按摩患儿头部,接着从两肋按摩至双肩,采用圆圈式按摩手法按摩患儿脐部周围,但要避免碰触脐部结痂部位;让患儿手臂自然下垂,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抚触患儿手臂;抚触时间为20 min/次,3次/d。(3)睡眠护理:用防水海绵制作高约13.5 cm、厚约2 cm的防撞条,放置在蓝光照射箱内,根据箱内空间、患儿体长适当调整防撞条大小,构成“防撞鸟巢”,以增强患儿安全感。(4)皮肤护理:定期检查患儿四肢、背部、臀部有无擦伤、干燥或红肿,若存在上述现象,可适当涂抹润肤油;为患儿喂奶或更换尿布时,保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患儿皮肤。

两组均连续干预1周。

1.3 观察指标

(1)血清总胆红素: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分别于清晨6时抽取患儿静脉血3 ml,按照3000 r/min转速行10 min离心处理后,获取血清标本;应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生化仪(型号AU5800)检测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2)临床指标:观察记录两组干预后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每日排便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清胆总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好发于出生28 d内的新生儿,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胆红素排泄障碍、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及肠肝循环增加等[4-5]。有研究表明[5],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低体温、高热、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低体质量等因素均可诱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研究证实[6],采用蓝光照射仪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干预,可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可改善患儿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等症状;但由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年龄较小,往往不愿配合医护人员,可降低蓝光照射仪的干预效果,影响患儿病情改善。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研究发现,良好的睡眠能够维持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体温恒定,减少其皮肤热量流失,提高其护理配合度[7],故而考虑保护性睡眠护理联合蓝光照射仪或可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中获益。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周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蓝光照射仪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其原因在于,实施保护性睡眠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睡眠保护知识宣教,可提高家属的睡眠保护意识,改善患儿睡眠质量,从而可提高患儿的护理配合度,促进其症状体征好转;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抚触护理,可安抚患儿哭闹、烦躁等不良情绪,提高蓝光照射仪的干预效果,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另外,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睡眠护理与皮肤护理,可消除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改善蓝光照射过程中的不适,降低环境温度对患儿的影响,促进其病情好转[8]。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联合应用保护性睡眠护理与蓝光照射仪干预,可促使患儿体内胆红素发生异化反应,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再经由肾脏、胆汁排出,从而可增强保护性睡眠护理的干预效果,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其症状体征好转时间。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仪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促进其临床症状好转。

猜你喜欢

保护性蓝光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