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师资格考试10年改革回顾与展望

2022-11-11卢燕张颖何佳温吉元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2年5期

卢燕 张颖 何佳 温吉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1998年颁布,确立了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1 514.7万人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530.1万人次通过考试。

医师资格考试对于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缺少专业人才问题日益突出,亟需进一步完善医师培养与准入体制机制,以问题和胜任力为导向,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衔接体系,逐步建立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医师队伍。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和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考委)的领导下,医师资格考试不断深化考试研究,完善考试设计,提升考试质量,力求促进医师队伍建设,缓解基层和急需短缺专业医师不足,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

1 医师资格考试10年改革回顾

1.1 以胜任力为导向修订考试大纲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由医考委颁发,以胜任力为导向,对我国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的执业基本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医师资格考试以大纲为依据,明确考试测量目标,规定考试的内容范围和试题的背景,制定组卷方案,命制各年度试卷。

1.1.1 组织开展医生岗位胜任力和人文素养相关课题调研

2012年—2015年进行的“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培养模式改革”课题研究构建了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明确了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基本要求,确定了包括临床技能和医疗服务、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信息与管理能力、医学知识与终生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核心价值观与医生职业素养8个大类要素(一级指标)、67个二级指标的临床医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2018年—2020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准入标准与资格考试设计研究”“口腔执业医师准入岗位胜任力模型及考核方法的研究”“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准入要求与考试评估”“我国公共卫生执业医师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研究”等课题研究构建了由知识、技能、态度等领域组成的各类别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并对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的修订提出了科学化的建议。

2013年“国家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构建了以医学人文知识为基础、医学人文能力为核心、医学人文精神为导向,包含“3个层次11个要素”的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

1.1.2 组织修订考试标准和大纲

在执业医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医学人文素养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执业医师胜任力为导向,医师资格考试完善了医师准入标准,完成了新一轮考试大纲修订,并于2009年正式公布执行。

新大纲适应医学教育“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发展趋势,强调对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基本能力的考核;统筹考虑了医学发展、疾病谱变化和健康需求增加,合理调整考试内容,增设和调整了部分基础学科,加大了对疾病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预防的考察;提高了医学人文试题在各类别和级别考试中的比例,优化了技能考试中对医学人文素养的评价方法;提高了应用型试题的比例,减少了单纯记忆型试题,适当增加了融合型试题。

1.2 积极推进并优化试题开发

医师资格考试的题目均由符合一定资格、接受过命题技术培训、具有多年命审题经验的临床、基础、人文等专业专家命制,基于考试大纲,按照《试题编写指南》完成。命题专家编制的试题经过数次审校达标后方能进入医师资格考试题库系统。医师资格考试各类别每年度试卷依据当年度“组卷细目表”从题库中抽取构成。试卷的内容、覆盖率、题型、难度和认知层次,以及试卷的形式和平行试卷均必须经过审题专家团队的严格审核。

1.2.1 进行题库信息系统升级改造

为了规范试题开发流程,保障试题、试卷安全,医师资格考试开发了题库系统,并多次对题库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目前的题库系统同时支持多种考试类型,实现了以题目为中心的试题及参数管理模式,具备相对完整的试题、试卷各密级界限划分,可在线征集试题,对接其他试题编辑系统。同时,为了加强网络建设,确保数据安全,2017年以来,对考试试题、试卷等核心涉密数据开展了考试信息系统分保、等保建设,异地灾备、信息管理安全加密体系建设,人员保密培训以及保密制度建设等工作,全面提高了考试信息的安全性。

1.2.2 加强考试技术和新型试题的研发

医师资格考试自2015年起开展了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 SP)的研究。SP是指经过系统的训练,能真实地模拟特定临床情景病人的普通人。SP可用于学生问诊及体格检查的教学和考核。相比传统的教学及考核模式,SP更接近临床真实情景,授课和评价的标准更统一、恒定,且在训练或考察学生的人际交谈、体检、操作技能方面能充分地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10余年的探索,医师资格考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SP遴选和培养标准流程,完成了SP试题库的开发,撰写了SP的培训教材,研究了SP评分的准确性,并通过在一些医学类考试中的实际应用,为国内多所医学院校培训了大批SP及教师,大力推动了国内SP技术探索和队伍建设。

医师资格考试2017年组建了包括医学教育专家、教育测量专家、计算机技术专家的专家工作组,首创性地提出并开发了医师思维能力测评系统(Clinical Thinking Assessment, CTA)。该系统参考了美国医师资格委员会(National Board of Medical Examiners, NBME)开发的计算机模拟病例系统(computer-based case simulations, CCS)。CCS 旨在由计算机动态模拟的诊疗环境中,随病人病程发展逐步考核考生临床诊疗能力。与CCS不同,CTA系统在考站设计形式上采用分站分情境考核形式,通过信息收集、病情分析、临床诊疗、动态决策4种临床情境考核考生不同的临床思维能力维度。2018年以来,医师资格考试机构对该系统开展了多次实证研究,结果证实,CTA系统评分与临床专家评价的一致性较高。

同时,医师资格考试不断探索新题型的开发和应用。2011年起逐步增加A2型试题即病例摘要型最佳选项选择题的比例,并在一些医学类考试中,尝试使用将医学基础知识和医学人文知识融合到临床案例中的融合型试题及多选项综合案例型试题(M型题)等新题型。数据分析显示,新型试题区分度较高,难度可控性更好。

“十三五”期间,医师资格考试也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联合研究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命题和试题难度预估系统。该系统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初步实现对未测试新题的难度预估,借助智能检索和语义分析对命题素材进行自动挑选和编写工作。目前该系统已被尝试应用于考前辅助专家难度预估和指导组卷等实际工作,较大地提高了命题的效率,并实现了对试卷非实测条件下的难度预先控制。

1.3 推进考务工作标准化管理

根据《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关于下发医师资格考试考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规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务工作指除试题开发外与医师资格考试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建立考务管理制度、建设考试基地与考场、遴选与培养考务人员队伍、组织考试实施等。

1.3.1 完善医师资格考试管理系统

为进一步加强考务安全、方便各层级考务人员工作、提高考务管理的效率,医师资格考试于2012年启动了对考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升级后的系统将包括医师资格考试及其他医学类别考试的报名、资格审核等工作整合为一体,极大地优化了考试报名及资格审核流程,提高了审核效率,提升了考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并规范了各层级考务人员的工作。

2018年,为了解决实践技能考试评价相对主观、过程不可回溯、质控手段少等问题,医师资格考试开展了“实践技能考试信息化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开发出了“实践技能考试考务流程管理”和“实践技能考试视频记录、网络评分”系统,分别实现了利用信息技术标准化实践技能考试组织流程、考官和考试资料的管理,以及以采用环绕录播技术记录考生考核过程为基础的无考官执考考试模式。目前,医师资格考试在50个临床类别国家基地有序推广应用了“实践技能考试流程管理系统”,在江苏考区的4个国家基地进行了“实践技能考试视频记录、网络评分系统”试点工作研究。

1.3.2 优化实践技能考试国家基地建设

医师资格考试10年来致力于不断完善实践技能基地建设,制定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标准,优化和布局国家基地建设工作。由于全国范围内的国家基地数量设置过多,部分基地存在考试设施缺乏、考官执考标准把握不一致等情况。为促进基地建设标准化,实现考官执考标准同质化,提高实践技能考试公平性,在“十三五”期间,医师资格考试充分利用了高等医学院校和大型医疗卫生机构,将全国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数量从千余个减少为300余个。截至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共建成345个标准化的国家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有效防范了考试风险,提升了考试质量,节约了考试资源,进一步推进了规范化考试管理。

1.3.3 实现医学综合考试计算机化

为了提高考试信息化水平,有效防范考试风险,提高考试安全性,医师资格考试于2011年首次在公共卫生类别考试中开展计算机化考试试点,2018年完成了口腔、公卫类别医学综合考试的计算机化。截至2021年,除部分中医类别少数民族医专业外,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各类别全面实现计算机化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的计算机化,通过在试卷层面的试题随机乱序和选项随机乱序防范了考试作弊,通过VPN网络传输和考卷、考试系统多层级加密,提高了考试材料的安全性,同时也节约了制作、运送考试材料和考后读阅答题卡的成本,提升了医学综合考试效率和考试材料的安全性。

1.4 加强考试整体评价与结果反馈

每年医师资格考试结束后,将通过对试题、试卷质量的定量分析,审查试卷是否完成了考察目标,试卷的测试内容是否适合测试对象;考试结果将被提供给各层级卫生及教育行政机构,为政府制定、执行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同时医师资格考试还从提高考试科学性和公平性出发,以临床医学和教育测量学为基础,探索各种技术,不断优化考试设计。

1.4.1 实现考试固定合格分数线标准

在总结前期考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医师资格考试进一步优化考试设计,完善了试卷结构。医师准入标准是建立在执业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基础上;医师资格考试有稳定的考试大纲;有规范的命题指导手册和高质量命题队伍;历年基于专家判断法得出的合格分数线基本稳定在百分制的60分左右:据此提出了固定合格分数线的方案,采用固定合格分数线模式。至2019年,除中医民族医专业外,全部类别实现医学综合考试百分制60分合格的固定标准。

实施固定合格分数线以来,各类别考试年度间试卷难度保持相对稳定,考试通过率波动较小。此项工作缩短了考生考后取得医师资格证的时间,提高了考生注册执业效率。

1.4.2 改进考试数据报告内容和形式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于“十三五”期间,开始定期向相关部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科教司,教育部高教司、职成司、研究生司)、医师资格考试各考区反馈当年度医师资格考试情况及考区辖区内医学院考试情况,并按年度编写医师资格考试的数据分析报告。于2014年、2020年2次改版了院校及考生个人报告模板。为医学院校提供了成绩分析报告服务,包括其毕业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各类别考试的总体情况,以及各器官系统、模块、学科和认知层次掌握率等内容,帮助学校了解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为考生提供了包含其各学科考试情况及全国百分等级的个人学科成绩报告服务,方便考生主动查漏补缺,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1.4.3 积极推进试题预测和等值探索

2015年以来,医师资格考试开展了有关试题预测试和等值探索。测量学上等值通过一系列教育测量学模型以实现不同年度分数的转换,将这些分数统一到同一个量尺上,避免试卷难度对成绩的影响,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而预测则指在正式测验之前对试题进行预先的实测。通过预测,可以事先得到试题的参数,从而筛选出高质量的试题加入正式试卷中,同时提高对试卷难度的把控。“十三五”期间,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相关工作,初步探索出了适合医学考试的等值模型、预测方法以及转换分数报告方式,并应用于一些医学类考试,为下一步将该技术运用到医师资考试,建立包含预测题目的等值题库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4.4 开展考试效度和项目功能差异研究

2018年以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证效度研究”“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实证效度研究”等课题研究为医师资格考试提供了效度证据,研究结果认为医师资格考试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项目功能差异(DIF)研究”课题分析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的偏差和质量现状,为进一步提高试题质量提供了量化的指标参考。

1.5 以国情为基础持续探索考试新模式

1.5.1 开展分阶段考试研究

2011年—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段式考试设计研究”课题经大量的调查研究得出适合我国形势的两阶段考试模式,即在临床本科教育第4年末进行第一阶段考试,在临床本科毕业1年后进行二阶段考试。该研究为未来医师资格考试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探索。

1.5.2 探索基层医师考试模式

为了缓解基层医疗人才的供需失衡,医师资格考试于2010年在江西、贵州、云南、甘肃4个考区成功开展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乡镇)资格考试试点,2013年试点工作扩大到28个考区。截至2014年试点工作结束,累计约13万人次参加考试,共有近6万人通过考试。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2016年正式开展了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截至2021年,通过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合格考生累计约15.4万人次。

1.5.3 短线医学专业加试考试

为解决院前急救岗位和儿科专业等人才短缺、医师队伍力量薄弱问题,2015年起,医师资格考试在临床类别中,对院前急救和儿科加试专业内容考试。2016年—2021年,共有约3.5万人次考生参加加试,通过加试多通过0.42万人,对儿科专业和院前急救岗位的人才补充发挥了一定作用。

1.5.4 开展医学综合考试“一年两试”试点

从2017年开始,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开展“一年两试”试点工作,即在现行考试模式基础上,每年增加1次医学综合考试,考生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可保留至当年第2次医学综合考试结束。截至2021年,共有21个省(区、市)参加试点工作,累计通过考生约7.4万人次,为相关地区充实医师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经过10年改革发展,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设计更为科学,考务管理更加规范,医师准入质量不断提升,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2 医师资格考试未来改革展望

2.1 通过完善制度政策提高考试管理法制化水平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经十三届人大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助力推动新时代医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医考委将组织集中修订包括《医师资格考试办法》《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等部门规范和医师资格考试规范性配套文件,以健全医师资格考试法制化管理体系。

2.2 通过优化考试设计提升试题开发水平

为了巩固医师资格考试工作改革成果,将继续组织开展考试设计系列研究,坚持能力导向,优化考试设计,完善准入标准,修订考试大纲,开展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改革;同时建立有效的试题开发专家选拔和激励机制,稳步推进专家队伍建设,开发新型试题并不断完善题库建设。

2.3 通过强化考务管理推动考试组织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医师资格考试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规范考试管理工作:加强实践技能考试国家基地管理,并开展国家示范基地建设标准研究和基地内涵建设,探索分时段预约考试;推进医学综合考试标准机考考场的遴选、建设工作,健全考场组织管理和考核机制;开展考务评估,探索建立评估结果反馈激励机制,完善考务评估办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考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启动考务评估工作。

2.4 通过加强新技术研发促进考试可持续发展

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深入研究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测量维度、评价指标和分数解释,提高医师思维能力测评的科学性和可用性;探索实践技能考试项目的操作规范和使用模拟技术的可行性,尝试制定考试模具和试题的规范与标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辅助试题开发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