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滨州实践
2022-11-11王美健
□王美健
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在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各种方式倾听民声、汇聚民意,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人大力量。
表达渠道更畅通
滨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听取民意的方式方法,在全市大力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把代表联络站直接建到群众“家门口”。目前,滨州市已实现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全覆盖,并建成社区(村居)、企业代表联络站499个。
顺应“互联网+”趋势,探索代表联系群众的新渠道新方式,构建“实体代表联络站+网上代表联络站+掌上代表联络站”体系,实现代表联络站24小时“不打烊”、代表联系群众“全天候”。积极引导人大代表建立代表工作室,在社区公开栏、代表联络站公开代表个人信息、微信二维码等,将“网上联系”拓展到“掌上联系”,群众只需“扫一扫”,就能“随时找代表”。
为确保群众反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滨州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统一规划部署,分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设市、县、乡三级架构的代表履职服务平台,代表可以通过平台随时提交建议、跟踪建议办理情况等,有效提升代表工作的便利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强代表履职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意运用更充分
为使立法、监督等工作能更精准体现群众意愿,滨州市人大常委会探索畅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网络舆情、人大信访、人大代表联络站等5个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定期组织收集、分析研究民情民意,提高人大工作质效。
在每月召开的主任办公会上,市人大各专委会、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同志都对上月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对本月工作进行计划,把近期通过立法联系点、5个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等收集到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精准推动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
哪里有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哪里就有人大的关注与回应。滨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民生领域立法,遵循“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原则,出台了一批人民群众期盼的地方性法规。比如,为解决冬季供热温度不达标、广场舞噪音扰民、犬只伤人、物业管理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滨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滨州市供热条例》《滨州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随着条例的有力实施,诸多民生问题迎刃而解。
在监督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事先调研、深入视察、会议审议、及时交办,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精准把握问题要害,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推动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落地落实,增强监督实效。
人民群众更满意
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群众的关切作为着力点,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解决农村公路、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民生实事,真正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满意”。
为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真正落地见效,滨州市人大常委会总结推广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以年度为周期的“3+2+N”(3次联组会议讨论、2次代表大会测评、N次代表小组活动)监督工作模式,并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动,组织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集中视察,形成工作合力,督促各级人大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民生实事项目饱含群众期盼,经过代表票决后成为体现人民民主的大事。为真实表达和反映人民群众意愿,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县、乡三级人大全面推行电子表决系统,改变了过去举手表决的方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更好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