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田园诗的比较研究

2022-11-11秦晓舟

心潮诗词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田园诗田园诗歌

秦晓舟

一、古今田园诗的起源与发展

(一)古代田园诗

魏晋六朝,是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走马灯似的王朝更迭和杀夺,人命危浅、朝不得夕的恐怖和悲哀,使得许多具有觉醒意识的诗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诗人,产生了“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焉足赖”这样的认识。他们为了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之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魏末晋初诗坛,山水诗已逐渐增多,在嵇康、张华、左思、郭璞等人的诗篇中,便出现了“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左思《拈隐诗》)

广义地说,中国古代田园诗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诗歌产生和发展时期,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那个时代条件下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也创造了最原始的诗歌。那个时期的不少诗歌都跟劳动密切相关。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国风》的大部分是表现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对反动统治者的愤怒与控诉的,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豳风·七月》就是通过奴隶一年四季播种繁重劳役的叙述,深刻揭露了奴隶主的残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全面反映了奴隶一年四季从春耕到严冬凿冰的田园生产劳动。如果说《诗经》中有些篇章,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田园劳动生活,可以看作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源头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文学的流派——山水田园诗派的出现,则是在晋宋时期。自陶渊明归耕的晋末,便把田园诗真正纳入了审美与文学的视野。

盛唐时期,由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佛老思想的提倡、隐逸思想的流行,中国的古典山水田园诗又一次得到了繁荣和发展。代表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等。他们都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著称,艺术风格也较接近,因此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南宋时期,对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发展,当首推“中兴四大诗人”。他们突破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在诗歌创作中获得了较大成就。如杨万里,他从大自然中取材,摄取生活中随时都可看到的平凡事物,用清新活泼、雅俗共赏的语言,融入自己真实的感受,形成了意境新颖,生趣盎然的“诚斋体”。他或写清幽的小池,或写夏日农村景象,善于捕捉形象,其诗充满了生活气息。而范成大,不论做官还是归隐,都注意现实生活,表现出他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范成大以田园诗著名,其中又以晚年归隐石湖所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成就最高。诗人陆游在《农家叹》中,具体写出了农民辛勤耕作却得不到温饱,并遭官府逼租的悲惨情形。陆游还有一些诗生动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构成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社会生活画面。这些,虽不是陆游诗的主体,然而毫无疑问都可归入到田园诗歌的行列。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随着不同的文学样式(如词、曲等)的兴起,诗歌自唐代以后,走过了它的鼎盛时期,作为诗歌内容之一的山水田园诗,自南宋以后也就少有发展了,虽然它的流传至今不息。

(二)新田园诗

在广袤无垠的诗歌原野上,新田园诗以其特有的鲜丽色彩和沁人心脾的芬芳已绽开15个年头了。其中凝聚了一大批老诗人、老编辑辛勤的汗水。15年来。新田园诗扎根于广阔的新农村沃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日益显示出它那自然、清新、活泼的魅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随着一批又一批佳作问世,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扶植它成长的理论评论文章,为新田园诗的成熟完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格律诗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慢慢复苏。1993年春,有远见的老诗人翟生祥提出了“新田园诗”这一概念,犹如春雷,立即得到诗人们的响应。在他的努力鼓动与奔波下,由山西发起,《诗刊》《中华诗词》先后牵头,圆满成功举办了四届全国新田园诗大赛,一次比一次声势广,一次比一次作品多、水平高,一次比一次影响大。这四届大赛引来全国各地诗词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应征稿件如同雪片不断飞来。共评出676首精品佳作,全国各地收到了80多篇评论文章,举办了三次理论研讨会议,在新田园诗歌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作家出版社、中国国际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四本田园诗大赛获奖作品集和《论新田园诗》《论新田园诗词三百首》两本评论文集。特别是第四次新田园诗歌大赛提出用传统的格律诗词写作,引起强烈的响应。应征稿件8289首,数量比前三次的总数还多,作者来至全国30多个省市,还有外国华侨。其范围之广,质量之高均是空前的。从获奖作品来看,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为改变诗风起到了引路导向作用。

新田园诗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产物,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丰硕成果。党的富民政策给山川土地注入了生机,新田园诗的出现,起到了春雷和旗帜的作用。“全盘西化”沉渣泛起的那些年自不必说,就诗歌的状况亦令人痛心疾首。那些所谓的反传统的新潮派、先锋派诗把诗坛搞得一塌糊涂。使诗歌这种高雅的文学艺术走向低迷,使读诗这种高雅的情趣几乎变成了痛苦的事情,因而失去了广大读者。这不能不说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的悲剧。在“诗歌危机”的背景下,新田园诗歌的出现为扭转诗风,使诗歌回归自然、回归大众,产生了“轰动效应”。这种“轰动效应”表现在对诗歌功能和方向的认识上。新田园诗体现了广大农民的意愿,坚持了党的文艺路线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其新鲜的时代气息、新颖的题材、热情而意趣盎然的风格、通俗生动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不仅博得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喜爱,也博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是当代诗歌领域的重要流派。

二、古今田园诗的创作要点

古代山水田园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一)古代田园诗的创作要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和对现实的不满。陶渊明《归园田居》归园田居五首(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储光羲《田家杂兴》(其三):“逍遥阡陌上,远近无相识。落日照秋山,千岩同一色。网罟绕深莽,鹰鹯始轻翼。猎马既如风,奔兽莫敢息。驻旗沧海上,犒士吴宫侧。楚国有夫人,性情本贞直。鲜禽徒自致,终岁竟不食。”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及禅意的寄托。王维《过香枳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二)新田园诗的创作方向及要点

大体说来,新田园诗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性特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是这个时期文学领域的重要成果,其内容是反映和歌唱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变化进程和成果:二是面向“三农”的对象性特征。从内容的对象上看,反映和歌唱的是农村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是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艺术特征。它继承了中国诗歌的民族化、大众化的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服务、为广大的农民服务。为农民而写就是为占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们写作,体现着民族性。以讴歌农村新三权新气象为主,以鼓舞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精神为主,而在形式上活泼生动,呈现千姿百态的艺术美。

三、新田园诗歌的显著特点

第一,时代气息新鲜浓郁。

新田园诗的作者们尽力挖掘表现农村发展的题材来歌颂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巨大成果。农村变化的面貌是时代进步的缩影,因此新田园诗中的时代气息十分浓郁。第四届新田园诗大赛的作品尽管题材、体裁和风格不尽相同,但是所反映的时代气息都是新鲜而浓郁的。

手机奥迪与西装,刮目今看田舍郎。

世贸竞争须接轨,前年留学到东洋。

——蒋昌典《农博会小镜头》(《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6页)

电脑等现代通讯技术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体现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浓郁的时代气息是古代田园诗中不会出现的,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乡土诗中也是不可能出现的。

第二,农村题材广阔多样。

古代田园诗反映的是封闭的小农经济的图景,境界十分狭隘,而新田园诗就不同了,作者们不仅仅只写田园风光、春种秋收,还把视野扩展到整个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和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上。从过程看,春天选种播种,夏天除草浇灌、秋天收制贮存、冬天销售;从空间上看,室内室外、村里村外、天上地下、国内国外,交通、电力、学校、商铺无所不包;从主体活动内容看,既有劳动场面、文娱体育,衣食住行、恋爱婚事、山歌对答,也有心理活动的描写的有趣的对话。在这许许多多的过程环节和场面中都有所表现。

喜看大棚如栉比,灌区流水源长。汽车摩托驶城乡。塘中鱼对对,湖上鸭双双。

——彭见恒《临江仙·农村即景》(《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157页)

风水天生好地皮,大棚顶上嵌玻璃。满园果树添生意,一幢楼房隐翠微。 谈业务,坐飞机,名花引自法兰西。畅销最数仙人掌,味道牢鲜勿是吹。

——黄心培《鹧鸪天·花果专业户》(《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211页)

山乡春雨淌诗河,古韵新音逐浪波。

少壮抒怀花怒放,老翁挥笔意长哦。

明楼亮厂铿锵曲,醉土香泥委婉歌。

齐赞小康承乐府,支书领唱众人和。

——杨雨润《诗歌村》(《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79页)

看,农民坐飞机到外国去谈业务,农村有铁塔电缆、灌区、房,蔬菜花木大棚。农民在劳动之余,写诗作画,唱歌跳舞,真是其乐融融,生活面多么开阔。这些新鲜事情和画面反映了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的突出成就。

第三,人物形象清新、意境优美明朗。

由于时代原因,古代田园诗中无论人物和环境表现闲适之情,而新田园诗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笑脸洋溢,诗中充满了欢乐的情调,境界明朗开阔,让人感到诗情画意,读起来富有快感。

细雨霏霏柳色新,秧针飞舞绣葱茏。

芙蓉出水泥难染,笑绽桃花两瓣红。

——罗艳华《插秧女》(《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18页)

阿婆七十仿娇娥,也着花裙顺地拖。

盛世风和舒晚景,夕阳狂跳迪斯科。

——姜必荣《阿婆》(《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18页)

处处欢歌喜气扬,高阁华堂,秀水鱼塘,农忙过后进商场,嘴里槟榔,杯里琼浆。

——张乔生《一剪梅·家乡新貌》(《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196页)

看,农民们是多么欢乐,插秧的村姑“笑绽桃花两瓣红”,农闲时阿婆也“夕阳狂跳迪斯科”,农村“处处欢歌喜气扬”,这正是新田园诗的新的形象、新的境界。

第四,语言鲜活生动、语调清新明快。

古代的田园诗,虽然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山水、农村、农民、田园的热爱之情,但也常常带有一种隐逸情怀,比如陶渊明,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新田园诗所表达的情感就不一样,是多样的,也是由衷的。比如,郭省非的《品秋》其二:“果实酸甜带汗收,苍山远叠舞红绸。三农德政翻新曲,醒了黄花醉了秋。”此诗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党的“三农”政策的歌颂之情。比如,胡盛海的《农村沼气》:“圈养肥猪地不脏,电灯明亮放霞光。村村不见炊烟起,处处欣闻米饭香。”此诗紧扣诗题,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出对农村使用沼气的欣喜之情。再如,吴绍熙的《村妇》:“林立层楼半入云,豪门歌舞日纷纷。岂知村妇田园里,赤足批襟戴月耘。”此诗没有惯于歌功颂德的陈词滥调,有的是对豪门歌舞升平愤懑的谴责,好一句“赤足批襟戴月耘”!极言农妇劳动生活的艰辛,对比强烈,针砭时弊,饶有新意。

第五、意境生动丰富,格调清新淡雅。

也许是农村题材因素之所长,也许是田园诗人审美情趣所致,从意境方面来说,比较起来,田园诗一般比较清新明丽,这是共性。但由于时代所限,或者由于诗人的学养和境遇有别,新、旧田园诗的意境也是有个性区别的。像陶渊明的淡远,王维的空灵,孟浩然的清幽,范成大的秀美,杨万里的壮美,也是有目共睹的。而新田园诗意境之丰富又非传统的田园诗可比。比如,梅玉荣的《渔家乐》:“云淡风轻暮色斜,扁舟一叶急归家。殷勤老伴烹新酒,待我回来唱《对花》”。《对花》是鄂东一带人们熟悉的黄梅戏曲目,生动活泼,热闹风趣。此诗表现了新时期渔民生活的乐趣,格调清新淡雅,富于生活美。比如,樊西军的《留守妇女》:“悦耳铃声短信来,避人翻看自开怀。推车割肉卖鱼去,重启妆奁上镜台。”诗中写一位留守乡村的妇女,在收到外出打工的丈夫即将归家的短信后,瞬间展开一系列的行为动作和心理起伏的 波 澜,“推”“割”“买”“去”“启”“上”,几个动词,运用精当,描写细腻,意境疏朗鲜活,节奏明快。再如,杭天才的《渔翁》:“寒暑相依一叶舟,风陪浪伴度春秋。只缘身在颠波里,敢向沧桑说自由。”自古以来,写渔翁生活的诗词可谓多矣,此首别具一格,格调沉雄壮丽,风格豪迈旷放。其次,从形式方面来看,新田园诗的主要特点是语言新。

对于新田园诗的不足之处,恕笔者孤陋寡闻,论者鲜有论及。而罗殊在《关于中国新田园诗的思考》(《当代小说·新诗文》2007年第6卷)中明确指出:“中国新田园诗仍在对田园风光、田间劳作、田家生活的描写上下功夫,依旧没有脱开旧田园诗的窠臼。”他认为新田园诗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突破:1.绿色意识,也叫生态意识,就是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等;2.暇适意识,即心灵和谐,胸怀博大,宽容安逸,暇适而不归隐等;3.忧患意识,即生存忧患,良莠忧患,弱势关怀等;4.宇宙意识,也叫大田园意识,视地球为村庄,视城市为田园等。可谓见解独到,发人深思。在我看来,还可加上生命意识和哲学意识。我们的新田园诗作者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开拓,那新田园诗的百花园里就会真正出现万紫千红,争妍斗艳的可喜局面了。

新田园诗在内容方面固然需要开拓,而形式方面的问题也需要研究。虽然,新田园诗的语言还可更流畅一些,更鲜活一些,更富于音乐美一些;但是,最需要提升和创新的还在于新田园诗的写作技巧方面。有人总结出新田园诗的几大写作技巧,如白描法,鸟瞰法,对比法,细节法,透视法和烘托法等等,这些方法虽然为新田园诗作者所选用,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完全是新田园诗所独有,有的方法早已有之,传统得很,古人早已运用得心应手,因而显得新意无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田园诗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当然,艺术往往滞后于生活,写作技巧的创新也往往滞后于写作内容的创新,其难度确实很大,但也并非不可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时下,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用于新田园诗的创作。比如,艺术仿生,建筑领域中的北京鸟巢和悉尼歌剧院,其设计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比如,心理描写,梦境、幻觉和独白,小说中就常用这些方法,颇有成效。比如,幽默讽刺,相声、小品、漫画就常用这些手法。比如通感移用,新诗、散文、民歌也经常运用这些手法,记得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灿烂也可飘落,笑容也能泛黄。”就运用了词语移用的手法,把惯于用以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用以说明或形容乙事物,从而创造一种巧妙的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这里的“灿烂”富于动感,而“笑容”富于色彩,别出心裁,令人回味再三。事物是发展的,科学家们创造出了无数的奇迹,难道诗人们就不能再创造出几种写作技巧吗?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创新又是无止境的。新田园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写作技巧的创新也是无止境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迎来了文化复兴与繁荣的新时代,我们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比古人更为丰富多彩的新生活。新的时代,新的生活,呼唤流传诗史的新田园诗作品,呼唤像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范成大、杨万里那样杰出的田园诗人,我们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田园诗田园诗歌
诗歌不除外
田园诗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一首凄婉的田园牧歌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