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近新时代,歌咏新农村
——浅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湖北当代田园诗词创作

2022-11-11曾祥科

心潮诗词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田园诗诗词攻坚

曾祥科

传统的田园诗词多和“山水”连在一起,习惯称山水田园诗词,内容以描写山水风光、田园逸趣、闲适生活为主。最早源于何时,目前说法不一。一般认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杨万里等,是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

田园诗词发展到当代,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国家实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它描写的主体和对象、吟咏的内容和范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湖北当代田园诗词整体创作面貌如何?创作涵盖了哪些时代内容?

一、当代田园诗词的定义和创作时代背景

“当代田园诗词”应该如何定义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似乎难以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令人绝对信服的定义。但是,近些年以来,当代诗人和诗词理论家一直在试图寻找答案,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总结、比较、分析和论证,开展了积极的探讨和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认可度较高的观念和认识,对于当代田园诗词的创作和鉴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017年,姚泉名在《当代田园竹枝词与新田园诗歌》一文中认为:“新田园诗歌”作为一个概念,最早是1993年出现的,“开始是从内容出发,以反映新时期农业、农民、农村改革之‘新’的诗为‘新田园诗歌’”。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界定,但一般比较认同新田园诗应该是以“三农”为创作题材的诗歌(含诗词曲)。

2018年,罗辉在《关于当代田园诗词创作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所谓田园诗词,是指那些以“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为题材的诗词。如果说脱离了“三农”题材,只能是寄情于田园风光,则不能算是真正的田园诗词。反之,尽管看不到田园风光,但其“兴、观、群、怨”中却紧系“三农”,则理所当然地属于田园诗词。

2019年,周路平在《田园诗写作背景的运用》一文中认为: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主要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抒写对象,以山水田园为背景,状田园之美,写乡居之乐,歌隐逸之趣,叹民生之苦。

可以看出,虽然三位诗家的表达不尽相同,但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那就是:田园诗词须以“三农”为题材,即反映新时期农村、农业、农民的诗词作品。

那么,当今的农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当今的农村是怎样的面貌?当今的农民生活得怎么样?笔者认为,当代田园诗词要表现这些题材和内容,就不能不提到国家近些年实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如果避开这个大的背景,“三农”就只能是空谈,而以“三农”为题材的当代田园诗词也就无从谈起。

二、当代田园诗词在湖北的推进情况

近些年来,在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的倡导和推动下,湖北各地诗词组织、相关单位和团体为促进当代田园诗词创作,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成效,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面,就笔者个人有限的了解,谈谈当代田园诗词在湖北的推进情况。

(一)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及论坛的举办

从2015年起,中国孟浩然研究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等七家单位联合举办“首届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此后又分别于2017年、2019年、2021年连续成功举办四届。

该赛事分设“诗词成就奖”“诗词创作奖”“诗词评论奖”“诗词新秀奖”“诗词作品优秀奖”等奖项。每一届赛事结束时,同时举办“中国·襄阳孟浩然田园诗词论坛暨诗词大赛颁奖大会”。该赛事在全国诗词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推动湖北乃至全国当代田园诗词的创作和评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届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中,评选出了秭归县三闾骚坛、竹山县稻香诗社等15家“先进农民诗社”、李世明等22位“优秀农民诗人”。此举对于农民诗社的发展和农民诗人的创作,无疑具有极大的鼓舞和促进作用。

(二)《东坡赤壁诗词》对新田园诗人的推荐

东坡赤壁诗社社刊《东坡赤壁诗词》,设置“诗人看台”栏目,每期推荐一位湖北籍“新田园诗人”的一组田园诗词作品(约17首),同时刊发1篇诗人自述文章、1篇他人对该作者田园诗词的评论文章。

“诗人看台”栏目开办时间,暂不知晓。根据目前网络上查询到的情况看,最迟2014年已开办。按保守估计,到目前为止,《东坡赤壁诗词》“诗人看台”栏目共推荐“新田园诗人”近40人、田园诗词作品至少600多首、田园诗词论文近80篇。

另外,由《东坡赤壁诗词》杂志社策划、吴洪激主编,2013年出版了《新田园诗三百首》,2015年又出版了《新田园词三百首》。它们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潮中生机勃勃的新田园景象”,反映了“农村在深刻变革、迅速转型发展中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宋自重语)。

《东坡赤壁诗词》的这些举措,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阵“田园诗词风”,它们对于湖北田园诗词的创作和评论,发挥了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三)“美丽中国·乡村振兴”全国农民诗歌大赛

从2019年起,湖北咸宁连续三年举办三届“美丽中国·乡村振兴”全国农民诗歌大赛,前两届分别于2019年9月22日至23日、2020年9月21日举行颁奖典礼。该赛事由湖北省作协、咸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咸宁市农业农村局、咸宁高新区横沟桥镇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

该赛事对“征稿范围”进行了明确,那就是——“三农”题材。首届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为重点;第二届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和“庆丰收、迎小康”为重点;第三届以回望建党百年辉煌、全面小康建设、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可以看出,虽然每届征稿重点有所区别,但是以“三农”题材为征稿范围却未曾变更过。另外,该赛事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田园诗词”,但是,该赛事的几个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恰恰是本文所讨论的湖北当代田园诗词创作所处的时代背景。

当代田园诗词在湖北的推进情况,并不止于这些,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湖北近些年来所举办的这一系列诗词活动,正是在国家实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开展的。习总书记强调:“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上述诗词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了助力解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大课题。

2020年10月31日,在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段维会长以《保持战略定力,完善战术布局》为题发言指出:以孟浩然命名的孟浩然田园(山水)诗词大赛、中国·襄阳孟浩然田园(山水)诗词论坛,是湖北诗词实施战略构想的“三大平台”之一。

三、湖北当代田园诗词创作涵盖的时代内容

当代田园诗词如何把握创作方向?如何寻找合适的定位?对此,或许可以从当代诗人的研究和探讨中寻找答案。

在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湖北的当代田园诗词整体创作面貌如何?田园诗词作品涉及了哪些领域、描写了哪些群体、反映了哪些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

(一)脱贫攻坚战略在湖北的落实情况

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后,广大扶贫干部肩负帮扶重任、奔赴扶贫一线,和当地基层干部并肩战斗,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使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用辛劳和汗水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生活。

湖北广大诗词作者肩负“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饱含深情地用笔或键盘,以当代田园诗词为载体,生动描绘了脱贫攻坚战略在湖北各地的实施情况。

扶贫干部驻村帮扶的情况,是反映时代、反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南漳耿家骊《江城子·易地扶贫》:“扶贫人马驻深山。找根原,劝搬迁。落户新村,安置种茶园。苦育香茶销海外,民致富,永思源。”远安严高权《鹧鸪天·扶贫者语》:“每月全心去下乡,走村串户脱贫忙。进门只为解疑惑,下地期求有主张。”武汉覃庆华《江城子·精准扶贫有感》:“而今处处见扶贫,解铃人,入乡村。不怨劬劳,久驻奉晨昏。野地山溪留步履,谋善策,访周邻。”上述作品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湖北各地扶贫干部入驻乡村,“找根原”“解疑惑”“谋善策”“访周邻”等多方面开展帮扶的情况。

“精准”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关于“六个精准”的落实情况,田园诗词作品进行了形象地呈现。赤壁张大鹏《赞精准扶贫》:“济困扶贫一妙方,施行精准事周详。”十堰严明《赴竹山县深河乡茅坝村扶贫有感》:“把脉开方挑妙药,家家对症断穷根。”通过诗人赴茅坝村扶贫的亲身体验,感受到只有“把脉开方”“家家对症”,因人制宜,因户定策,才能让贫困家庭“断穷根”,体现了措施到户精准的必要性。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是脱贫攻坚战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稳定帮扶成果、确保脱贫质量的长远之策。只有扶思想、扶志气,扶知识、扶技术,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提升致富的本领和能力,才能让扶贫对象从根本上脱贫。武汉戴金滔《鹧鸪天·扶贫》:“渔要授,志须扶。”作者提出,扶贫工作要秉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和要领,找准致贫原因,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长期贫困的问题。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关于这方面的落实情况,诗词作品中也有形象的体现。蕲春叶子金《浣溪沙·搬迁记》:“兴业原无终点站,安居只是里程碑。东风一路破重围。”此词对“摘帽不摘责任”“脱贫不脱帮扶”进行了生动的诠释。

(二)湖北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扶贫情况

脱贫攻坚战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扶贫。其中,行业扶贫包括党建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就业扶贫、安居扶贫、财政扶贫、金融扶贫等多个方面。

产业扶贫对脱贫攻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扶贫产业,是清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山区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浠水邱九如《挥洒诗篇颂扶贫》)产业扶贫的实施情况,在田园诗词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和广泛的反映。襄阳张光忠《鹧鸪天·王山村扶贫生态肉牛养殖场》:“千方栏养参军壮,几处槽倾孺子牛。”孝感姚金雷《孝感市青石村猕猴桃项目种植成规模》:“春风茁壮丰收兆,相邀,来年来此品新桃。”蕲春肖北平《小龙虾加工项目落户蕲春》:“鄂东稻育小龙虾,产业延伸最可嘉。”上述作品描绘了生态养殖、规模种植等各地特色产业,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产业扶贫的实施情况。

交通是否便利,是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村级公路建设是脱贫攻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贫困村道路建设的作品,如麻城李世明《鹧鸪天》:“世住鄂东年复年,崎岖久困出行难。旅游重启通天下,马路新修到眼前。”如宜都曹辉刚《精准扶贫》:“山凹先铺路,白云好种茶。”如长阳林贵焱《山寨修路人》:“凿岩开路上高山,峭壁千寻不畏艰。为了山民能致富,愿将汗水润乡关。”后诗作者系扶贫驻村第一书记,通过自身扶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豪情壮志。

反映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的作品,如红安江铭鼎《红安精准扶贫有感》:“危房改造资金助,治病医生送上门”。如武汉洪蔚《喜闻四川凉山县悬崖村村民搬新家》:“常年隔世多贫困,整体今朝大动迁。”如长阳蒋育林《易地搬迁出奇迹》:“独居孤岭望来客,困守荒坡看日西。喜享易迁疾逝去,新房新境似良医。”此诗作者通过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所闻所见,反映出易地搬迁不仅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条件,而且“奇迹”般治好了某贫困户的疾病。

反映金融行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作品,如应城刘纯斌《鹧鸪天·赞市农发行帮建新农村》:“施惠策,济良方,融资信贷共扶帮。”如长阳皮青华《金融扶贫歌》:“金融扶贫良策来,借款便捷无利息。”“银行参与谋善策,无偿融资百姓家。”作者以扶贫干部、银行职员和诗人的三重身份,写出了金融行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反映光伏发电助力脱贫攻坚的作品,如武穴王新开《光伏发电脱贫》:“巧用金乌织热能,迎阳遍地布玻屏。浓情速递无穷照,点亮乡村致富灯。”科技发展助力脱贫,作品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光伏电能“点亮乡村致富灯”。

(三)湖北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对于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巨大成就,湖北当代田园诗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了生动的展示。从乡村道路到农民住房,从饮水安全到看病就医,从金融贷款到产业发展……无不展示出脱贫攻坚战给农民生活所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写乡村道路变化的,如安陆杨用国《安陆市村际公路》:“坦径萦纡绕翠峰,清风沐处卧长龙。”写农民住房变化的,如广水易凡《走访脱贫户新居》:“墙边瓷画纵横嵌,窗外空调次第稠。”如英山邬寿彭《英山石头咀镇汤湾村新貌》:“美丽村墅赛琼阁,大别笙歌咏富饶。”写饮水安全变化的,如长阳田昌令《五句谣·五房岭村扶贫见闻》:“管道铺埋逾万寻,引来泉水溢清纯。龙头方便随时用,花洒潺湲如意淋。滋润生活滋润心。”写通信建设变化的,如浠水吴礼云《连二塘村新貌》:“锦旗图壁贤人谱,网络连村信息稠。”写惠农补贴措施的,如李林《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财政资金一折通,农民心底沐春风。”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使中国农村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使新时代农民的精神生活和情趣追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襄阳周少诚题《留守妇女》:“村头且共广场舞,一卸千斤暂歇肩。”麻城李世明《山村广场舞有感》:“曾经好赌农家妇,今日翩翩舞起来。”无论是“夫上羊城”的留守妇女,还是“曾经好赌”的农家妇女,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她们加入了广场舞的行列,选择了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妇女的新面貌、新追求。

浠水熊振英《返乡小伙》:“半是农民半是商,锄头电脑两相忙。”作品中的返乡小伙,他们已不再是单纯挥舞锄头的农民,他们会使用电脑,会利用科技进行经商,不仅为家庭创收致富,而且为周边的群众提供了便利,在其他青年农民中产生了良好的带动效应。

长阳林大谟《脱贫者说》:“穷困半生嫌话多,扶贫受益正敲锣。新楼住进精神爽,光棍居然娶老婆。”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以前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娶不到老婆并非稀奇事情。实行脱贫攻坚战后,由于国家政策的惠及、扶贫干部的帮扶,光棍娶上了老婆。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以小见大,反映了农民生活的变化之大。

荆州王崇庆《为松滋市红星村赵叶胜点赞》:“老板还乡却为何?千斤重担铁肩磨。小村克苦当书记,大步朝前胜骆驼。”作品中的村支书,放着外面风光的“老板”不当,却回乡干起了村支书的“苦差事”。为何?因为他希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因为他心怀一颗造福一方的赤子初心。从个人富裕到共同致富,精神追求发生了巨大的飞跃。

(四)脱贫攻坚领域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

据2018年一季度统计数据,“全国累计选派43.5万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派出277.8万名干部驻村帮扶”。为了按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众多的扶贫干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脱贫攻坚战歌。

武汉张远益《咏脱贫乡第一书记》:“烦心琐事常无寐,鉴月襟期总不磨。”十堰陈信国《扶贫自查感怀》:“不负初心只为真,乡村风暖四时春。”赤壁李宏伟《赤壁市车埠镇青山村扶贫感怀》:“热血盈腔耀党旗,扶贫济困志难移。”巴东余合智《供电党员服务队助农春耕》:“红马甲来田野上,为春增色二三分。”浠水熊振英《江城子·扶贫主任》:“球鞋草帽布衣裳,顶骄阳,冒寒凉,精准扶贫,足迹遍村乡。一诺千金真本色,心意实,不官腔。”上述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湖北各地扶贫干部“一诺千金”“不负初心”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

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大扶贫干部长期驻村、频繁走访,为村解难题,为民办实事,与被帮扶人和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秭归杜永庆《赠凰岭村扶贫第一书记继荣君》:“两年派驻千人念,百里坦途双足量。”“两年”可见驻村时间之长,“千人念”可见群众认可度之高。脱贫之路正是无数的扶贫第一书记用双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大冶姜三《鹧鸪天·扶贫路》:“常随风雨常随雪,也误行程也误餐。勤入户,更深谈,亦亲亦友半生缘。”扶贫干部与被帮扶人从互不相识到“亦亲亦友”,这中间的巨大变化,是扶贫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勤入户”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的生动体现。

每个时代都有模范人物和时代楷模。张小娟、黄文秀等人就是脱贫攻坚时代的时代楷模。他们在脱贫攻坚领域的先进事迹,在诗人笔下有生动的描绘和体现。

武汉王惠玲《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梦在高原魂化碧,柔情雪域两无瑕。”襄阳田源孝《时代楷模黄文秀》:“京城争荐拒高就,乐业扶贫扎僻乡。”咸宁秦凤《鹧鸪天·2020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扶百色,涉千溪,东风频唤是鹃啼。山洪过后泉如泪,长伴嘹歌绕靖西。”这些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迎难而上,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而不懈奋斗。

(五)乡村振兴战略在湖北的推进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20年5月1日,《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总则”第三条明确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按照《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湖北加快推进“六谷”建设、做大做强“荆楚农优品”,建设荆楚“四宜”美丽乡村,实施“千湖”碧水工程、“四山”生态保护工程和“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等。

以上工程建设涵盖了乡村特色产业、农村电商、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生态宜居、厕所革命、垃圾无害化处理、土地确权、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农田整治等诸多内容。这些项目的实施情况,在当代田园诗词中有广泛的描绘和生动的反映。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时代的农民在实现脱贫致富以后,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丰裕和收入的增长,而对于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在《梁子湖区万秀生态村》中,鄂州胡盛海写道:“不见猪鸡粪,遍闻花卉香。无煤炉火旺,盈气电源存。”此作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清洁能源的使用使得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黄冈严认真《新村》写道:“拆除旧屋建新楼,如网沟渠水畅流。庭院花香蜂蝶舞,道宽灯亮展宏图。”此作反映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多方面成果:“道宽灯亮展宏图”反映了乡村道路质量的提升及相关设施的完善,“拆除旧屋建新楼”反映了乡村振兴使得农民居住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网沟渠水畅流”则反映了高标准农田整治对农田排水能力的改善。

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特色。天门张建英《庆贺天门多宝萝卜丰收节》:“绿色天然誉天下,移民正步小康庄。”秭归夏更九《云上磨坪》:“民俗村庄兴旺旅,农家园艺补天工。资源开发为民富,协力齐心建大同。”这两首作品中提到的“绿色天然”“民俗村庄”“农家园艺”,就是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特色文化和乡俗风情,量身定制的特色产业。保护、利用乡村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传统文化和乡俗风情等特色资源,丰富乡村旅游产品。荆州马爱玲《鹧鸪天·游览云水谣古镇》:“楼筑土,阁藏娇。竹竿吊脚迓归侨。新编电影轮番拍,火了村头那座桥。”云水谣古镇,就是借助当地特色资源和影视效应,而打造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六)湖北乡村振兴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湖北省自2018年起,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20年5月1日起,实施《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2021年,又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6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启动2021年“乡村振兴荆楚行”行动。7月,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主题,媒体报道了钟祥、远安、仙桃等地在乡村治理、特色产业、全域布局、古居改造、优势特色等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

湖北乡村振兴在生态宜居、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科技引领等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在当代田园诗词中,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生动的呈现。

生态宜居成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咸宁朱细典《忆江南·新农村》:“新村好,空气好清新。房后园中瓜果熟,门前河内草鱼亲。山水胜金银。 新宅美,胜境可宜人。青草红花蝴蝶舞,白墙红瓦蜜蜂勤。长住益康身。”“山水胜金银”正是对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诠释。词中“空气好清新”“胜境可宜人”,反映了近些年实施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产业发展成效。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策,打造“一县一品”“一乡一业”“一业一品”。麻城何光咏《咏乡村振兴》:“凭河古镇绿漪涟,远目青山尽笑妍。临眺油茶披峻岭,回观板栗绕平川。”来凤王登高《鹧鸪天·郊野踏青》:“风暖阳回拂物华,踏青郊野访农家。满山冬笋已萌动,万亩春茶正放芽。”秭归黄家兆《秭归脐橙》:“屈姑品尚驰名外,贾客商机兴味长。且喜山村新面貌,石仓荒岭变钱庄。”上述地区正是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策。

科技引领成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广水熊宗兴《引进高科种植房》:“玻璃笼罩大温房,茂密青苗叶蔓彰。圣女果圆如玛瑙,草莓脸胖赛槟榔。”赤壁尹汉平《赞车埠镇芙蓉村农业科技园》:“控制屏中掌全局,玻璃房里尽腴田。种瓜种菜无泥土,调水调温裁冗员。”这两首作品分别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科技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科技引领需要科技人才来实现。

乡村建设成效。近几年来,随着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湖北广大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石首谢远香《新农村建设》:“南挖鱼塘北种瓜,未容困苦累生涯。熟耕垄亩埋贫字,新定思维绽富花。”阳新柯善才《浪淘沙·库岛移民脱困建新村》写道:“库岛沐天恩,党拔穷根。移民脱困建新村。”通过库岛移民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反映了脱贫攻坚不曾遗漏一户,乡村振兴延伸到了偏远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四、湖北当代田园诗词创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大背景下,湖北当代田园诗词创作,无论是题材的广度还是内容的深度,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承担了用文艺作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责任,为助力湖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应该看到,湖北当代田园诗词创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由于作者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某些领域了解不仔细、调查不深入,使得作品内容流于表面,立意不够新颖,内容不够厚重;对战略推进过程中的阻力、矛盾以及如何应对解决等内容,缺少关注或者有意忽略,使得作品反映生活不够全面和饱满;有些作者存在作品立意雷同、内容重复、角度相似的现象,作品的题材和语言缺乏个性化;有些作品形象性、生动性、典型性不够,语言的简洁、凝练度不够,个别诗句过于直白,有口号之嫌……

其中,有些属于作者的观点和认识问题,有些属于作者的学识和素养问题,有些则受作者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所限制,没有主动深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下面,根据笔者关于田园诗词的阅读体验,结合个人的认识和感悟,谈谈湖北当代田园诗词创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避免不食烟火的隐逸想象

“(历代文人)田园诗大多是士大夫在亦官亦隐、半官半隐、时官时隐的状态下自抒隐逸情趣的应景之作,往往带有极多的想象成分和较强的理想色彩。”(胡武生《论臧克家〈忆向阳〉的田园诗意及其诗史价值》)

生活在当今的诗人,不能对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视而不见,不食人间烟火,将自己想象成古代失意或归隐的文人,沉溺于郁闷忧愁之中不可自拔,将抒发一己悲欢和隐逸情趣作为诗歌题材的唯一来源。这不是当代诗人应有的态度,也不是当代田园诗词应有的格调。

“新政策,新事物,新人物,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与成果,等等等等,都是古人没见过没写过的。”(潘泓《田园诗三题》)这些新事物,新领域,为当代田园诗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有些诗词作者可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作品要传递正能量,有些人就认为,田园诗词只能歌颂。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局限的。当代田园诗词,除了反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外,也可以反映基层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反映部分人群在农村改革和转型中所经历的悲喜和蜕变,还可以思考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等等。这类创作都是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的,都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二)要有真实的生活体验,避免空洞无物的宣传口号

第一条说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这一条说说“怎么写”的问题。

要提升当代田园诗词的创作水准和作品质量,就要注意不能将诗词写成空洞无物的宣传口号。诗词属于文艺作品,要应用形象思维,要有真情实感,要能引起共鸣或触动人。

要写出高质量的田园诗词,必须不同程度地了解“三农”。诗词作者中,有的是直接从事耕作的半个农民,有的是直接参与精准扶贫的扶贫干部,有的是半农半商的新型农民,还有的是老家有农村、热爱农村、熟悉农业、情系农民的公职人员或自由人士……不管属于哪一种,他们都不同程度地了解“三农”,对“三农”有感情,这是创作优秀田园诗词的前提。

长阳裴刚《驻村夜访》:“夜访农家涉小溪,水溶月色两相宜。新居老犬知常客,摇尾欢奔向柳堤。”作者裴刚曾直接参与脱贫攻坚,对于驻村夜访,他有着真实的生活体验。诗中“常客”可见扶贫干部走访之勤,连“老犬”也“摇尾欢奔”,被帮扶人对扶贫干部的感情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这首诗通过生动鲜活的生活细节,融入真实的生活感悟,自然能感染人。南京诗人杨学军简析这首诗时认为:“诗词写得好坏,往往并非取决于题材,而取决于写作方式,取决于是否言之有物。通俗地说,您必须用形象和细节说话。”

(三)要有求新的创作思维,避免重复他人的陈词滥调

作品是否新颖、有独创性,是检验一切文艺作品创作水准的重要标准。诗词创作亦是如此。谁也不喜欢读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的“炒现饭”作品。相反,一首个性鲜明、角度新颖的作品,能让人眼前一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品要出新,固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作者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锐眼加巧思,出新也并非难不可及的事情。

如何出新?公安马华认为:“创作田园诗词的实践证明,新田园生活中,新的题材取之不尽,新的人和事层出不穷,用之不竭,只有我们认真体验,细心观察,就可以创作出许多诗意新颖的佳作。”(《用心、用生活写好新田园诗词》)

如果在题材方面没有找到着力点和突破口,还可以在立意和构思方面下功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者反映事物不同的侧面,同样可以出新。

红安谢彩霞《鹧鸪天·红安老区易地搬迁扶贫》:“阿爹车上回眸望,望到依依老泪流。”“依依一截村边柳,插到新居当旧畴。”写易地搬迁的诗词不少,但此作所选取的角度比较独特。此词通过几个场景和细节,生动地反映了易地搬迁户搬离旧房时既欣喜又难舍的复杂的心理感受,场景生动,情感真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要想“求新”,必须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的广泛覆盖,各种新名词、网络词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应用也日趋广泛。如何将这些新词汇融入诗词中,让诗词更接地气,更贴近百姓生活,很多诗人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如武汉段维《观老父为并栽红薯种保暖》:“破竹弯如父梁,撑开地膜挡风霜。”宜昌宋江明《采橙》:“订单连日网中至,说与邻翁笑语谐。”洪湖郑从华《洪湖脱贫渔家》:“梦里笑声谁吵醒,网销到账响锣槌。”荆州严德英《美丽乡村游》:“酒吧书屋垂钓乐,花海迷宫任尔游。”天门张永长《天门市多宝镇富硒蔬菜产业园》:“万亩田畴豆角青,花生萝卜上荧屏。”

以上作品中的“地膜”“订单”“网销到账”“酒吧书屋”“荧屏”等,都是当代的新事物、新名词,将它们融入诗词作品中,让人读来倍感亲切,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农民的生活状态。

五、结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此,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持续用力,不断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在2019中国·襄阳孟浩然田园(山水)诗词论坛闭幕式上,王建明讲道:“要充分发挥创作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与新时代农村发展战略对标,聚焦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主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反映农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乐,反映能触及现实主义题材的诸多深层次的问题,读后让人有所启迪、有所警醒、有所领悟。”

2020年12月,段维在2020“中国襄阳·孟浩然田园(山水)诗词论坛”开幕式上的发言中指出:我们这次突出“田园”,也突破田园诗词的“三农”属性,把田园中的“山水”纳入其中,既强调“文旅”元素,也突出“生态”元素。这就从广度上拓展了传统田园诗词的创作领域。

对于从事田园诗词创作的诗人们来说,这些话为湖北田园(山水)诗词今后的创作明确了导向、目标、聚焦点,也明确了“写什么”“怎么写”“起何作用”的问题。

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行“三步走”: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对于当代田园诗词创作来说,今后数十年内,日新月异的乡村振兴为田园诗词创作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和舞台。这是机遇,更是挑战。广大的诗词作者当深植时代、扎根本土、走近乡村,用心去感受时代的脉搏,用笔去描绘时代的变化,贴近新时代,歌咏新农村。

猜你喜欢

田园诗诗词攻坚
诗词书法作品
田园诗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攻坚脱贫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一首凄婉的田园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