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康社会乡村诗

2022-11-11范诗银

心潮诗词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山水诗青山绿水田园诗

范诗银

田园诗、山水诗,三千年中国诗歌作品中熠熠生辉的篇章。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千年中华民族生存画卷里最为惬意幸福的画面。中华诗词学会乡村诗词工作委员会成立之际,检视这些篇章,以往的田园诗、山水诗,不就是新时代的小康社会乡村诗的先声吗?展望这些画面,不就是正在等待着题写在青山绿水间,流转在美丽乡村间,新时代的小康社会的乡村诗吗?

《诗经》中的《国风》,包括《大雅》《小雅》中的部分作品,不少都是民歌民谣,这些诗歌无疑产生于民间。这个民间,在两千多年前的初级农耕社会里,其主体也无疑是相当原始的乡村。产生于这些乡村的“风”与“雅”,特别是其思想内容上的丰富的人民性,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上的朴实通俗自然,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一直发挥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流传下来的田园诗、山水诗,不乏名诗。以田园诗、山水诗名世的诗人更是灿若星河。“种豆南山下”的陶渊明,以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诠释了田园诗人的“冲淡自然”。“攀崖照石镜”的谢灵运,其诗如“芙蓉出水,自然可爱”,把山水之美刻画在乡村大地上。“把酒话桑麻”的孟浩然,其田园诗独具一格、清新动人,打开了大唐田园诗的大门。“山色有无中”“长河落日圆”的王维,以淡泊精微、淳古清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田园诗、山水诗融为一体,并将其推上高峰,以极致之美,载入诗的史册。还有许多田园山水诗作和诗人,数不胜数。

中华诗词复苏以来,田园诗、山水诗一直是诗词创作者喜欢的诗歌样式,也出现了不少好作品好诗人,推进了中华诗词由复苏走向复兴的进程。然而,田园已非昔日之田园,飞速发展的城镇化,已将大部分田园重新分配给了城市和乡村。山水也非昔日之山水,青山绿水,成为了城镇或乡村的背景画面,或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康社会,更增添了人们对田园的向往,对山水的依赖。小康社会的诗歌,甚至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城镇诗和乡村诗。这也正是中华诗词学会同时设立城镇诗词工委和乡村诗词工委的初衷所在。

乡村诗,包括被冠上“新”字的田园诗、山水诗,只是没有了旧时隐士们的对社会的逃避和假徜徉山水以沽名钓誉。乡村诗也包括一些地区和诗词组织倡导和创作着的生态诗,只是更多地承载起青山绿水馈赠给人们的愉悦与享受。乡村诗还包括“城市山林”的园林诗,把城市景观与田园特色恰到好处地连接起来。

乡村诗的服务对象当然要面向农民、农村、农业。把关心农民生活、关注农村建设、关照农业发展,给以诗意的诠释与表达。乡村诗的创作当然要面向竞美的山水、多彩的田园。但更多的是面向乡村里的人们的新生活,给以诗的礼赞和渲染。乡村诗的创作主力当然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发现乡村诗人,发现乡村诗作,帮助他们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创作和推出好作品,不断把乡村诗的发展推向前进。

新时代、新农村,为乡村诗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乡村诗词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为乡村诗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人们期待着小康社会乡村诗的辉煌前景尽早地展现在中华大地上。

猜你喜欢

山水诗青山绿水田园诗
广南坝美 一个藏在青山绿水间的世外桃源
青山绿水幸福长
田园诗
抗击疫情·共迎青山绿水
瞻谢公亭
再访杨山河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一首凄婉的田园牧歌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