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创新素养培养研究
2022-11-11张迪
文/张迪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愈发严格。其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卓越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素养与创新能力。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培养目标理应面向社会需求,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高校必须将人才培养的目标放到创新素养方面,这不仅对创新型人才的品质、能力得以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更是对标当下社会发展需求,实现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创新素养含义分析
早在1950年左右,美国心理学家就提出了“创新素养”一词,并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发展至今,创新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核心素养六大构成中的重要部分。但是创新素养并没有权威的概念界定,根据我国相关学者所提出的不同观点,再予以整合汇总,可得知创新素养的本质是人类思维、观念、心理等多个方面的素质与修养体现,对其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以及积极思维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能够当做自身价值选择、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高校人才创新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1.是新时期创新型人才的必备品格
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一定要拥有大量高素养的创新型人才资源作为储备。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极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还要通过创新素养培养提升自身竞争力。创新素养集创新能力、创新品格和创新阶段树立的价值观为一体,创新能力能够全面反映学生个人的创新素养,即学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可凭借自身掌握知识对事物从多个层面展开分析,提出全新的观点。创新品格则代表着学生创新素养的内在含义,包括精神品质、创新意识等,具体表现为意志力、洞察力。为了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高校一定要注重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品格。
2.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力手段
立德树人给予了创新充足的保障,而创新则能够为立德树人添加时代活力与涵义,创新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使命,为立德树人提供服务。创新是否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高校立德树人落实的进度和效果,因此,高校一直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并针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展开思考探究。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具备极高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但是部分大学生在创新环节过于注重自我价值提升以及对创新功利性的追求。所以,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养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其树立科学健康的价值观,并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即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培养担当精神与奋斗精神兼备、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并令其能够充分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严格需求。
3.是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改革由最开始的基础教育逐渐朝着高等教育拓展。在素质教育改革效果愈发显著的背景下,我国在创新方面的竞争优势得到了明显提升。现如今,全球各个国家都对创新有着极高关注,而高校也应该对陈旧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更新,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应当明确过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意识到教学改革对学校、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意义。因此,围绕创新素养培养对高校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尤其是对教学模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考试制度等方面予以革新,也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再根据高校具体情况予以调整,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探究能力与科研能力,进而培育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创新人才。
三、高校人才创新素养培育策略
1.建立对创新素养培养有利的长效机制
在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形势下,高校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创新素养与创造能力。第一,以顶层规划为切入点,拟定并发布关于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政策措施,同时高校需要对其提供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方面的扶持。第二,高校可成立创新管理组织团队或者创新学院,为创新素养培养提供专职服务,并策划科学有效的管控机制,对创新素养培养的定位予以优化,凭借改革更新管理手段与战略目标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建立规范合理的长效机制,为创新素养培养奠定良好基础。第三,针对二级学院,高校应当帮助引导其设计贴合实情的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比如:以实践应用为主的活动应当对创新创业的外界环境进行充分利用,提升学生快速适应环境变动的创新性思维;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活动则要根据学生创新科研的需求,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去探究问题,从而延伸其创新思维,锻炼创新意识,主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应用能力与转化能力;以营销为主的活动可重点提升学生新技能,凭借互联网、新媒体等高新技术制定训练内容与策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相等的机会学习研究新技术,从而令学生以新媒体思路进行创新。
2.更新教育理念,加快创新教育模式改革
高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创新素养为主。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突显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通过大量调查发现,某些高校在教学方面依然受传统教育影响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尽管这些高校对如何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有很多实践经验,但是其所运用的教育模式太过轻视创新素养培养,使得大量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去自主探究分析知识产生的过程。而创新素养培养倡导知识性教学+综合能力提升+素养培养形式,并主张学生亲自研究思考,借此了解知识并非来源于教师口中或者教材课本,而是来自客观世界。除此之外,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及时更新升级,高校可组建一支高专业、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对创新素养培养而言,高校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教师自身创新品格,随着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势必会对学生创新型人格养成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以教为重的教学观念,采取以学为主的观念,同时也要不断培养自身创新品格、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还可以制定科学公正的考核制度,激励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创新素养内容。而高校也要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实施上岗培训制度,完善师资结构,鼓动教师发表创新性成果,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创新创业教师的道德素养与实践能力。
3.改革创新素养教育内容体系
第一,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时,可建立创新型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创新意识培养也愈发重要,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如何判断信息自身价值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网络责任、规范意识方面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网络信息意识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从网络中获取所需信息;再对网络进行理解,从而批判性、选择性地应用这些信息;最后对网络进行充分利用,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等。
第二,在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过程中,高校应鼓励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友好互动,让学生之间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加快不同学科间的结合,提升学生竞争意识,展现个人优势。同时还需要令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将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助进行有机结合。
第三,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时,需要对创新教学机制予以健全优化,促进创新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使其自觉参加创新项目。根据创新素养培养的特点,制定个性化学习任务,并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加快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新素养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长时间不断坚持。高校应当与时俱进,建立对创新人才培育有益的创新素养教育机制,营造以创新为主的校园文化,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为大学生创新素养提升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