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教育模式探究
2022-11-11高运
文/高运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已融人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辅导员德育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如何充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避免互联网技术的弊端,消除互联网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摆在当前高校辅导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学生作为互联网用户群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在网络上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从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现状看,很多高校依旧存在教学效率低下,对学生帮助不大的局面。为改变当前这样的情况,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思想教育水平,充分地发挥互联网平台对德育教育的优势,辅导员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一、德育教育应用“互联网+”的必要性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缺乏辨识的能力,而高校德育教育的核心正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构建独立完整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往高校德育教育往往是以课本为基础,以课堂为主要教学阵地,向学生讲授思政教学的内容,而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已不再是单一地从课堂获取知识,以及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显示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摒弃以往的不再适宜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究新的高效的教学方法,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推进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每个学生都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高校辅导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政方面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学生因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却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而误入歧途。但是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仅局限于集体教学,还应以其他形式进行补充,比如,引入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外学习资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逐步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同时,更应借助互联网的实时性和便利性,形成“互联网+思政教学”的教学模式。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
应用互联网进行思政教学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是也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辅导员应用“互联网+”教学模式主要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弱化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作用
学生从高中毕业之后进入大学,其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高校辅导员进行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目前互联网资源参差不齐,充斥着各类消极思想和不良信息,诸如反动言论、个人极端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这样的思想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还会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渠道多样,且信息具有隐蔽性,这样的信息流通方式增加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难度。互联网具有沟通的便利性,学生可在互联网上肆意地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其中有些言论不合时宜,且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偏离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化了法律意识和公序良知,产生较坏的影响。高校辅导员要想纠正此类问题,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将互联网应用到学习中,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也给教师教育带来了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导致学生对于辅导员的德育教育置若罔闻,其言行举止不受管束,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
2.淡化了传统德育教育的作用
传统的德育教育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在课堂中教师是主体,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可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信息化时代,采取“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收到的信息是多元化的,其接受思想的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接受方式有了本质性的改变,其信息的获取和接受知识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家长和教师的监控,这就淡化了传统德育教育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威。
3.学生容易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从社会学角度看,个人只有通过现实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处,才能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若个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与身边的人交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网络世界,使得网剧、网购、网络交友充斥着日常生活,这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正常的生活,最终影响其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的形成,久而久之使其意志消沉,丧失学习动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难以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高校辅导员需引导学生规范网络行为,平衡好网络和现实生活。
三、“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德育教育模式
大学生是网络群体中的一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需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应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基,全面细致地做好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互联网平台存在着一些难辨真伪的信息,为优化网络环境,有效地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强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进而有效地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其德育教育水平。基于互联网的特点,教师可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可咨询与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学生群体舆论,及时纠正不良信息带来的影响,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防诈骗、辨真伪的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舆情认知,避免被不良信息诱导,以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高校辅导员德育教育的全方位推动。
2.构建适应“互联网+”德育教育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高校德育教育往往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更多的是服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多的是追求自由和平等,学生不再满足于课堂学习,更多的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接触各类信息,使用互联网的次数比以往更多,学生趋于借助互联网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只有适应当前这样的师生关系,并积极构建起“互联网+”模式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做好适应当前形势下的德育教育。这种新型关系是指老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获得学生的信任。其次,高校辅导员还需加强自身学习,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通过社交媒体向学生传播德育教育的内容,以此提升高校辅导员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
3.打造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结合的多方位教学模式
当前,许多高校将课程转移至网上教学,德育教育课程同样在网络上进行。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上直播授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与线下课堂一样,可进行互动交流,其优点在于学生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时随地的学习和接受德育教育,教师以此为平台,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基于线上网络课堂大数据统计功能,教师可以精准地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可对教学方式和内容及时调整,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在开展线下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设备进行教学,例如播放富有哲理和爱国主义的电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开展后续教学,或是在思想政治课程中遇到难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检索,以此解决问题,进而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格局。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高校学生也越来越乐于从网络获取知识,但网络信息参差不齐,这给高校辅导员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渠道多样,且信息具有隐蔽性,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无疑增加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难度,且不良的信息容易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适应当下“互联网+”德育教育的趋势,高校辅导员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构建适应“互联网+”德育教育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提升自身互联网应用技术,打造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结合的多方位教学模式,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助推“互联网+”德育教育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