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囿雕奇彩 艺门蕴深致

2022-11-10陈野

书画艺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蔡襄古意书法

《蔡襄书学研究》是王中焰教授持续开展研究的一项课题。他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即专注于此,刻苦钻研,用力尤勤。写成学位论文后,又经数年沉潜,细加磨勘,得以完成本书写作。故其立论阐述,均有可观之处。

全书以蔡襄书学思想为研究主旨,以蔡襄的书法作品、书论、历代评述为基本史料,并结合蔡襄仕途际遇,对其书学做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所论主旨观点鲜明,史料基础扎实,立论信而有征,且多有独到见解,是研究蔡襄书学思想的最新力作。本书对提升蔡襄及其书学研究层次、深化书法美学研究内涵、拓展相关领域研究空间、指导书法创作实践,均能起到很好的学术推动作用。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王中焰教授积多年研究之功,以“尚古匡时,寓意存真”之凝练隽语,提纲挈领地彰明了蔡襄书学思想的核心要义,认为蔡襄以崇古、味古、践古的全面“尚古”思想为其书学基本立足点,又于“古法”“古意”中寄寓了蔡襄之“我意”“真意”,以此其书乃臻于“敛才于法”“锦囊裏锥”“不以书能而能”“主神次形”的审美高度,蔡襄书学思想确乎是赓续传统,匡正时弊,成就大我。笔者拜读之下,颇有获益,深以为然。

我们今天研究“古意”,并非单纯回望前尘,而是一种基于历史维度的审视研析。它既体现在回望艺术创造的已逝空间,立足借古鉴今的当下本位;也体现在“后之视今,尤今之视昔”的前瞻视角,继往开来的预判擘画,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体统一。“古意”系统在历史的行进中与时相偕、相与成全,陶铸历练而成超越时空的艺术审美资源宝库,以其渊深博大的艺术能量,为艺术求新创变提供来自传统的活力源泉,为艺术家自出机杼指点返本开新的活泼路径,为艺坛于每一历史节点的去路彷徨注入来自艺术元典的精气神意。正是如此代有其人、永不停歇的传承、参与和创造,暗合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念,铸就了我国古意盎然历久弥新的民族艺术传统。

蔡襄“尚古匡时,寓意存真”书学思想的筑基之本,在于“尚古”,“古意”正是其核心所在。王中焰教授以“尚古”为基点阐释蔡襄书学思想,并对之做出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的充分论证,可谓慧眼独具,颇有识见。蔡襄的尚古,并非一般意义上对传统的简单固守,他“继承、崇尚的不仅仅是古人书法技法这个平面,而是一个立体式的继承。其不仅包括古法,还涵盖古人的精神境界、人格力量以及对古代金石、碑帖、器物鉴赏甚至人物遗思诸方面的态度。”(见《蔡襄书学研究》第一章第11页)蔡襄的“尚古”,也并非率性而为的个人选择,而是时风所需之必然。“与其说蔡襄选择了‘尚古的历史,亦不如说是‘尚古的历史需求选择了蔡襄。”(见《蔡襄书学研究》第一章第11页)他在宋初书法谱系因唐末战乱而断层,书法传承濒于凋敝之时,直追唐人、远绍晋法、着力古意,破除以书炫技、张扬个性的“小我”局限,体现出志在“匡时”的“大我”气象,纠正时弊,续接前贤,不仅实现了自身审美追求,也为书坛注入新鲜活力,提振有宋一代书法格局。“尚法”只是蔡襄的“尚古”思想之一隅,更甚者,“尚古”同时而且“寓意”,他以“古意”自律于己,将“己意”与“古意”融合,以毕生践行求取足以体现自我的“真意”。蔡襄的“尚古”,接续文化传统正脉,以异于時人的雅正中和书风,内敛平和的审美愉悦,垂范后世、启学来者。蔡襄的“尚古”,从更深层次加以考察,作为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而成长的儒士,其思想资源来自他的哲学观,与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密切相关,带有深刻的儒学品质烙印。蔡襄自始至终从未将作书视为“逞能”之术,而是“敛才于法”“锦囊裹锥”“以柔翰而发之劲腕”,充分体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儒家思想。

王中焰教授在书中特别论道:“蔡襄的为人及其书法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充分诠释了一个传统文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笃行,这恰恰也是当代社会极为需要和提倡的文化价值。”(见《蔡襄书学研究》导论第5页)此论清晰表明本书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超越一般书学理论的文化价值观观照、论述蔡襄及其书学思想的研究定位和方法路径,可见王中焰教授与蔡襄一样清醒认识、客观研判时代审美品格的立场、态度和见解。正是这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同声共气的历史知遇之感,铺就了走进历史奥义的通幽曲径,是为理解、发掘蔡襄书学内蕴和价值的不二法门。

几年来,王中焰教授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并多有篆刻、书法、绘画作品参展获奖。在书中,他以实践加持的手摹而至切身体悟的心追,由感性认知而至理性研判,多次就蔡襄创作和其《虚堂诗帖》《蒙惠帖》《茶录》《万安桥记》等作品,从笔法、字势、字形、结体、线条等技法层面展开详尽分析。例如谈《蒙惠帖》“字形处理楷中夹行,非常自由、轻松、和谐。笔尖与笔肚在提按的作用下,起伏运动非常有节奏,结字择取宽势,线条非常有弹性,用笔方圆、藏露兼具,不是早期单一的‘圆和‘平的审美感受”(见《蔡襄书学研究》第三章第103页)。谈《万安桥记》虽然风格上俨然一派颜书特色,但寓有蔡襄自己化合的元素,“在字势上没有颜体晚期的那种明显的抱鼓圆式,显得更加清朗利落,颜体长横收笔、折画、勾画、捺角等特征性笔画亦皆被明显削弱”(见《蔡襄书学研究》第三章第105页)。在在如是,无不切中肯綮,非有长期书法创作实践和深厚经验体悟,难有如此细致入微的笔法感受和释读,为读者体会、欣赏蔡襄的书法特色和美学特征,提供了如入其境的画面质感。

(作者:陈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本文责任编辑:石俊玲

猜你喜欢

蔡襄古意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胡子怎么放
寻找古意的配色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书法欣赏
蔡襄拒为皇后写碑文
化古意而为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