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模式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22-11-10郭淑娟蔡颂娟郑丹刘娟谢雅琴文蝶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20期
关键词:颈椎远程功能

郭淑娟 蔡颂娟 郑丹 刘娟 谢雅琴 文蝶

1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投诉办公室 431700;2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431700;3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431700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由颈椎病引起的脊髓功能和结构损伤,导致脊髓神经出现功能障碍,病情严重者会丧失神经功能〔1〕。目前,临床对于CSM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术后患者疼痛感明显,不利于颈椎功能恢复,同时加重了患者心理负担,现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2〕。有研究表明:对CSM患者术后予以系统、规范、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促进颈椎功能恢复〔3〕。互联网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促进了医学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利用了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可实时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康复训练,并及时获得反馈,加强了护患沟通和交流〔4〕。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S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模式对CSM患者康复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SM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29~65岁,平均(47.62±5.34)岁;病变部位:C3~4 12例、C4~5 9例、C5~6 15例、C6~7 15例;病程2~11年,平均(6.52±1.54)年;受教育时间8~16年,平均(12.52±1.57)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民医保30例、职工医保21例;手术入路:前路36例,后路15例。对照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31~64岁,平均(47.58±5.32)岁;病变部位:C3~4 11例、C4~5 13例、C5~6 14例、C6~7 13例;病程3~10年,平均(6.54±1.51)年;受教育时间9~15年,平均(12.55±1.51)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民医保29例、职工医保22例;手术入路:前路34例、后路17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5〕中对“CSM”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0~70周岁,不限性别;③神经系统病理反射:阳性;④病历资料无缺失;⑤沟通、认知能力正常;⑥神经病理反射:阳性;⑦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情,已同意并自愿参与此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②处于哺乳、月经、妊娠期女性;③中途退出此研究;④合并艾滋病、肺结核、梅毒等疾病;⑤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⑥既往存在颈椎手术史;⑦先天性颈椎管狭窄;⑧不能使用或不支持使用互联网的患者;⑨合并营养不良、贫血;⑩合并恶性肿瘤。本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术后加强切口观察、生命体征监测,保证病房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鼓励患者及早开展康复功能锻炼,告知患者:如有不适,随时告知主治医师,以便及早接受对症处理。试验组:(1)成立互联网干预小组:建立微信群或QQ群,由护士长、6名护士、所有患者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指导、监督小组护理工作。患者或家属在入群之后,应及时将群昵称修改为自己姓名或XX家属。(2)建立电子档案:护士将每一位患者的基本信息,例如性别、年龄、诊断、手术情况等录入电子档案,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指导,同时也可为术后随访做好准备。(3)互联网远程护理内容:①电子宣教,将宣教内容制作成电子视频材料,内容包括CSM术后护理内容、注意事项等,内容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以便患者术后可随时观看学习,即便是出院,也可以带回家巩固学习。②心理干预,根据患者性格特征、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展开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多向患者介绍既往成功治疗的CSM案例,为患者树立榜样,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和意志。③引流管护理,术后护士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敷料情况,保证引流管通畅,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等。24 h引流量在300 ml以上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活动性出血。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颈部肿胀,提示引流不畅,应立即告知主治医师,予以对症处理。患者引流量逐渐减少,24 h引流量在20 ml以下,引流液的颜色从鲜红转变为淡红或者无色,即可将引流管拔除。④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定制个性化低脂高维饮食搭配方案,术后1周饮食原则以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术后2~4周宜补充大量营养,并搭配维生素C、维生素D丰富的新鲜果蔬,同时服用钙片,多晒太阳;并全程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不酗酒、不抽烟的良好习惯;患者出院后将每日饮食建议推送至微信群或QQ群,指导患者院外饮食;⑤康复指导,患者意识清醒后,可进行上肢、下肢被动关节锻炼。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及早下床,进行握掌训练、拇指对指训练、颈部肌肉训练,每次20~30 min,每日3~4次。术后3 d,可逐渐增加运动项目、延长运动时间,双手十指交叉置于枕部,双手向前用力、颈椎向后用力对抗,进行颈椎侧屈、后伸、前屈、颈部旋转训练,增强颈部灵活性和肌肉力量,每日3组,每5个动作为1组。⑥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之后遵医嘱佩戴头颈胸支具,避免颈部过度活动,继续加强手功能、上肢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做织毛衣、针线等精细活动训练,训练期间注意保持正确姿势,每隔1 h活动颈部1次,睡眠时将枕头的高低度调至适宜,注意颈肩部保暖。在患者出院之后护士将CSM术后康复知识发送至微信群或QQ群,定期推送相关功能锻炼视频,及时解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疑问,提高患者院外自理能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⑦定期网络随访,护士定期向患者推送随访调查表,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及时解决患者院外遇到的问题。⑧网络预约上门随访: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护士定期与患者预约上门随访服务,了解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等。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护理2 w后评价两组护理效果,观察指标包括:①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JOA)评分:包括膀胱功能、感觉、运动等,量表分值在0~17分,脊髓功能越好、分值越高〔6〕。Cronbach α系数是0.866,信效度良好。②颈椎功能残障指数表(NDI)评分:包括头痛、疼痛强度、提起重物、睡眠、集中注意力、个人护理、工作等10项内容,以0~5级评分法评定,分值越高颈椎残障程度越严重〔7〕。Cronbach α系数是0.847,信效度良好。③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1~3分为轻度,4~6分为中度,7~9分为重度,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烈〔8〕。Cronbach α系数是0.812,信效度良好。④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29分以上(包括29分)是严重焦虑,21~29分(包括21分)是明显焦虑,14~21分(包括14分)是肯定焦虑,7~14分(包括7分)是可能焦虑,7分以下是无焦虑〔9〕。Cronbach α系数是0.826,信效度良好。⑤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35分以上(包括35分)是严重抑郁,20~35分(包括20分)是明显抑郁,8~20分(包括8分)是可能抑郁,8分以下是无抑郁〔10〕。Cronbach α系数是0.834,信效度良好。⑥并发症总发生率:统计压力性损伤、颈部血肿、切口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JOA评分、NDI评分、VAS评分对比

试验组护理前JOA评分、NDI评分、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N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JOA评分、NDI评分、VAS评分对比(分,

2.2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对比

试验组护理前HAMA评分、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对比(分,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3.1CSM护理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将近10%~15%的颈椎病患者为CSM〔11〕。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长期不当坐姿、睡姿导致CSM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病人群呈低龄化、年轻化趋势〔12〕。CSM具体表现为走路有踩棉花感觉、活动不灵、肌肉四肢麻木无力等,疾病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往往不会被患者察觉〔13〕。手术可及时解除CSM患者脊髓压迫症状,促进脊髓功能恢复〔14〕。但由于手术存在创伤性、围术期疼痛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心理负担、压力较重,不利于机体恢复〔15〕。寻求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促进CSM患者术后颈椎功能恢复、调整心理状态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

3.2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对CSM患者颈椎功能、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

临床常规护理将重点放在被动执行医嘱方面,具有单一、被动、固定等特点,整体干预效果并不理想。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将互联网引入到医疗服务中,改变了医疗服务模式,现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护理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后N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可促进CSM患者颈椎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感。原因分析如下: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成立了互联网干预小组,为患者建立电子档案,为患者提供动态、持续的康复护理指导,鼓励患者及早开展功能锻炼,利用互联网功能,将康复功能锻炼的相关视频发送至微信群、QQ群,以便患者闲暇之余反复观看,提高康复锻炼的准确性、有效性,最大限度恢复患者颈椎功能,避免颈部肌肉挛缩、粘连,缓解颈部不适等症状。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指导患者开展循序渐进、适量、适度、早期康复锻炼,让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颈椎功能得到早期、快速康复。

3.3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对CSM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可减轻CSM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分析原因如下: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打破了传统护理时空限制,通过电子宣教,多途径、多方式地向患者讲解CSM手术相关知识,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促进认知功能重构,该干预模式下护士与患者、家属可以隔空互动、交流,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尽可能缓解患者心理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使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疾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3.4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对CSM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可有效减少CSM患者术后并发症。分析原因如下: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准确、直观的护理指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术后自我照护能力,将护理模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通过加强呼吸道护理、体位指导、康复锻炼、引流管护理等,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免疫力,极大提高护士对风险事件的预见性,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术后护理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CSM患者术后采用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护理,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减轻消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颈椎远程功能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也谈诗的“功能”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远程诈骗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