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探索
——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2022-11-10胡小玲

教育观察 2022年31期
关键词:导师校企实训

胡小玲,崔 玉

(1.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2.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随着经济及产业升级发展,学校需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技术复合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1]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目前,多数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国家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新方向。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价值意蕴

(一)促进思创融合,实现立德树人

国家倡导将思政育人要素融入基础课、专业课等各类课程,做到时时有思政,课课有思政,提升育人育才效率与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依托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更高的意境,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指导理念,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促使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锻炼创新创业能力。[4]

(二)促进专创融合,打造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攻坚阶段,产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与区域产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产业生产、人才需求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动力。职业教育要重视市场需求,面向市场需求授课,根据市场发展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5]通过专创融合,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并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人才整体质量。

(三)促进产创融合,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党和政府赋予了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的育人责任,要求职业院校紧跟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时刻做好服务企业的准备,特别是要为中小微型企业的技术升级服务。学校要积极与区域龙头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让大中型企业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集“产、学、研、训、创”于一体的产创融合平台,开展技术创新及成果推广,将实训研究的产品及创新技术转为生产线上的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的转化。

二、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功能发挥不充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存在资金不足、实训场地面积狭小、实训设施不足、设备仪器陈旧等硬件问题,只能完成传统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授课。另外,由于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流于形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改革需求未能同步,企业生产要求和专业教学要求未能对接,岗位标准和教学内容存在差距等,导致实训基地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实训基地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需要加强。

(二)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迟缓

首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合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匹配不佳;部分创新创业课程通过讲授基础原理或者方法论等传统方式开课,课程效果不佳;创新创业课程缺少社会、行业的支撑,有经验的创业者与学校互动甚少,难以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多样化的需求。其次,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先天不足,导致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无法落到实处。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由负责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行政人员兼课,这些教师在管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创新创业经验几乎为零。他们普遍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胜任创新创业教学任务。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局限于单个领域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6]专业群有着相同的学科基础,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实训实施、设备可以共用共享。现代教育应着力打通各专业壁垒,集中优势,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多专业核心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专业群各专业间知识的灵活迁移,满足人才多样性需求。

三、高职建筑类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思路

(一)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思路

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思路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采用“探索—实践—总结—再实践—提炼—提升”的方式,不断探索研究建筑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有效途径,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路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举措

整合学校、企业、行业等资源,拓展“产、学、研、训、创”渠道,建立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探索一条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创新创业教育道路。

一是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两手抓,做到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融合、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创业导师、企业兼职导师在产教融合基地上展开相关课程教学,“教师”“导师”双重身份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学生”“员工”双重身份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

三是探索专业教育的将创新教育、专业教育、实践锻炼、竞赛展示、项目实践、创业孵化“六段式”教学模式,围绕通用能力课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核心课程、仿真实训课程、专业综合训练、顶岗实习层层递进展开学习。

四是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的育人机制,为创新创业实践研究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四、高职建筑专业群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高职建筑专业应对接现代建筑业,在专业群建设上实行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人才培养依据区域市场需求,构建建筑、设计、造价、管理的人才链。按照公司的运营过程,专业对接岗位,专业教育协同创新创业融会贯通,将“实训基地、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实体项目、导师团队、社会服务”六位一体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适应现代建筑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创业人才。

(一)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与建筑行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与广西建工积建建材制造有限公司、广西壮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形成深度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联合研发中心,创建了“一站一基三中心”的校企协同育人实训基地。其包括教师工作站、校企协同育人实习实训基地、自动化技术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智能建筑技术校企联合研发中心、BIM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筑模型与设计制作实践、室内外效果图设计与制作实践、钢筋工艺设计与制作实践、工程造价项目实践、智能家居服务工作等创业项目实践。校企实践基地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技能竞赛、项目研究六大板块展开探索,构建人才融合、标准融合、技术融合、创新融合的四融合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实习就业创设条件。

(二)建设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我院整合建筑专业群课程内容,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构建建筑专业群课程创新创业三维度提升系统教学体系。一是素养课程系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及身心素质教育,旨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工匠精神更好地融入教学,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二是构建知识课程系统,包括建筑法规、建筑工程识图、建筑工程CAD、电工电子技术、BIM基础、建筑材料、认识实习等,使学生对建筑专业进行初步了解,因此也叫专业群共享课程,为学生提供开阔视野的专业知识面。三是构建能力课程系统。能力课程系统包括非专业通用能力,如市场营销、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大学生职业指导、创新创业实践等。这部分内容面向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证、英语等级考证、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核心能力系统包括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量计算与软件应用、建筑与装饰工程清单计价、建筑装饰设计、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等。这部分课程是各建筑专业核心课程,直接对接工作岗位或某个课程对接某个岗位证书,如建筑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资料员等;或某个课程对接某个技能证书,如建筑识图证、建筑装饰装修数字化设计证等,都是依据特定的岗位标准考取的证书,是岗位核心能力的体现,如图2所示。

图2 建筑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三)构建四阶递进实践教学

依托校企实训基地联合专业课程,构建创新创业认知、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模拟、创新创业实践四阶递进的实践教学实践体系:通过开展双创讲堂、企业走访、参与企业创业作品策划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知识;通过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学习及技能操作、建筑工艺技能实操、建筑节能技术、造价软件综合实训、工程招投标、室内设计创意训练等专业理论及技能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创业过程中的项目接待、项目设计、项目造价、项目管理实训培养学生经营感知能力;通过专业群跨专业、跨任务、多角色的创新创业实践,体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图3所示。

图3 “创知、创练、创模、创体”四阶递进实践教学实践

(四)实体项目引领,以赛促建

建成以学校名师引领、骨干教师指导、企业创业导师参合的高水平、专业优势互补的导师团队,组织学生深入实体项目,了解项目的背景、市场痛点、市场需求、利益模式等,营造创业氛围,为学生就业及创业做好铺垫。学生在校期间,鼓励他们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建筑装饰技能应用”“大学生BIM”“八桂杯BIM技术”等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拓展学生创业就业眼界。2021年,我院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的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自治区金奖。

(五)组建三维导师团队

按照“专兼结合、名师引领”的原则,学院组建了一个由管理导师、专业导师、创业导师共同指导的“三维导师”团队。导师团队融入企业项目,深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再分流到校内指导学生。管理导师是创业服务的资深从业者,以辅导员团队为主,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理论学习;专业导师是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能工巧匠、企业技术专家及经验丰富的校内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授课,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创业导师由企业CEO、公司创始人等担任,他们在创业路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以创业沙龙、创业讲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或者指导创业项目,打开学生的创业视野。

(六)开展校内外社会服务

学生在做好校内服务的基础上走出校区,走进乡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参与社会服务。校内,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建筑设施维修,参与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特别是针对我院五象校区的建设,建筑学院师生参加学院建筑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概预算项目、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等,有效提升师生专业能力。校外,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教师承接项目,师生共同参与,根据专业各自特长,为企业提供建筑测量、建筑造价咨询、建筑室内外装饰装修设计等社会服务,以实际项目提升技术能力。寒暑假鼓励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通过精准扶贫、特色乡镇建设、乡村振兴活动等,服务地方建筑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服务活动层次。

(七)建立“培养、联动、奖评、双化”育人机制

学校、企业多部门联动,建立“培养、联动、奖评、双化”双创育人机制,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运行。“培养”即为教师培养机制,集党建、双创及科研于一体。我院开展专业群全员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双创政策,开展创新创业课题研究、教材开发研究、课程教学设计及经验交流,更新全员双创观念,提升整体双创能力。“联动”是联动学校的教务处、学工处、科评处、团委、专业系部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工作。我院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完善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为建筑专业群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效的支撑与保障。“奖评”是奖励双创奖励机制,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双化”是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及项目孵化制度,通过整合校内和校外的资源,保障足够的场地、合理的人员、足够的资金及规范的制度,为建筑专业群师生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多方合力保障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运行,切实提升了建筑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师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2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创业率从原来的0提高到20%,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学校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开一门课程,而是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首先解决传统高职教育仅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忽视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其次,有针对性地选择区域龙头企业参与,针对企业项目进行实训,可以很好地整合学校及行业的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行业乃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最后,实训不是单一的,而是学科知识的环环相扣,只有通过创意训练、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递进式的综合实训,才能培养实用性更强、知识更全面的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各高校应该努力探索基于本校特色的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与行业紧密合作,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优化专业群课程教学体系,做好师资培训等工作,通过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复合型、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发展,为建筑产业升级转型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导师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V eraW an g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爱情导师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