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链式护理对肺炎患儿症状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11-10杜成娟韩玉芹
杜成娟 韩玉芹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病区 434000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于冬春季节,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气候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等都会导致患儿肺炎的发生和复发,肺炎严重时还会导致惊厥抽搐、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1-2〕。小儿肺炎在临床中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通过抗生素、止咳祛痰药、雾化等治疗措施来控制患儿病情,大部分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但由于小儿肺炎患者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认知有限,在治疗时的依从性往往不太乐观,因此在治疗期间应该进行规范、全面、系统的护理〔3〕。层级链式护理是指将临床护士分级,然后依据层级负责不同的护理工作。本次研究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中,来探究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期间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①入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5〕中关于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年龄4~14岁;③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重大疾病;④有监护人且监护人有能力配合研究;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6〕:①合并先天性疾病;②合并其他肺部疾病;③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④监护人存在重大疾病;⑤监护人存在严重精神心理障碍;⑥涉医疗纠纷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入选患儿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记忆入院体温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住院期间进行肺炎常规护理干预,包括:①保持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湿度保持在50%~60%,温度保持在18 ℃~22 ℃,每天开窗2~3次,但注意避免对流风,开窗通风时注意患儿保暖;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对患儿进行氧疗以维持呼吸,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且不能自主排出时及时进行吸痰;③遵医嘱按时完成输液治疗、雾化治疗、氧疗等治疗护理操作,输液时要严格掌控速度;④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高热患儿及时进行物理降温,指导患儿多饮水,补充呼吸道水分记忆热量的丧失。⑤指导家属为患儿制作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满足患儿营养需求,提高机体免疫力。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层级链式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在科室内选取不同层级的护士组成层级链式护理小组,包括:①一级护理人员:儿科护理经验1~3年的临床护士,在儿科内上责任班年限<1年,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②二级护理人员:儿科护理经验4~5年的临床护士,具有护师资格证书,在儿科中独立值班时间超过两年;对危重患儿病情具有全面的观察能力,同时掌握临床中各种抢救技能,参与过多次抢救;③三级护理人员:儿科护理经验超过6年的临床护士,具有主管护师职称,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对危重症患儿的病情评估和抢救具有充分经验,在科室内有管理下级护理人员的经验和工作任务;④四级护理人员:儿科护理经验超过8年的临床护士,熟练掌握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科室内负责下级护士和护理实习生的教学工作,同时管理和监督下级护理人员的工作;⑤五级护理人员:儿科科室护士长,儿科护理经验超过15年,管理和安排科室内所有护理工作,负责监督和持续改进护理质量。(2)不同层级护士负责患儿的不同护理工作,具体如下:①一级护理人员具体负责患儿的基础护理工作,包括遵医嘱完成患儿的雾化、氧疗、输液治疗和用药等,日常监测和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了解患儿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同时做患儿和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以热情、亲切的态度缓解患儿和家属的紧张和焦虑心理,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②二级护理人员负责为患儿提供系统化护理,包括全面评估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病情变化和检查结果,若患儿出现发热、痰液咳不出等现象时,及时进行降温处理,及时清洁口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快速消除临床症状和控制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③三级护理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下级护士的临床工作,同时负责患儿家属的咨询工作,向患儿家属进行详细的健康指导,包括患儿的日常活动、饮食等,向患儿家属普及小儿肺炎的相关知识,包括向家属讲解不良生活习惯的卫生习惯对疾病的影响、肺炎的诱发因素和高发季节,指导患儿家属积极预防;同时负责对危重症患儿进行病情监测和记录,还要负责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和紧急情况的处置;④四级护理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好下级护士的临床工作,定期对下级护士开展教学工作,定期组织小儿支气管肺炎讲座,让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积极参与,维护好护患关系,帮助下级护士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教导下级护士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⑤五级护理人员负责收集肺炎患儿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小组护士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症状改善 统计两组患儿肺啰音、发热和咳嗽消失的时间。②肺功能 检测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体积(FEV1)和高呼气流速(PEF)。③生活质量 选用简体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4.0(PedsQL4.0)〔7〕分别于干预前后调查患儿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和社会心理功能两大部分,社会心理功能又包括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3个部分,共23个条目,每个部分评分计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试验组患儿肺啰音、发热、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儿肺功能各项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儿FVC、FEV1和P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对比
2.3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儿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对比(分,
3 讨论
肺炎作为儿科常见的疾病,若缺少及时有效的救治极有可能发展成为重症肺炎,导致患儿呼吸和脏器衰竭。大多患儿在疾病初期会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增快等现象,同时患儿还会伴随情绪下降、食欲降低、反应迟缓等表现,严重影响患儿疾病的康复〔8〕。王晓燕〔9〕等研究认为,小儿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仅与治疗方案有关,还与临床护理工作有很大关系,因此临床中应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案来改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肺啰音、发热、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FVC、FEV1和PEF水平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朱彩勤等〔10〕研究相一致。这一结果表明层级链式护理对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这可能是因为临床常规护理工作中,护士虽然有明确的责任区,但一人负责患儿多项护理工作,这一现象没有考虑到护士的工作能力,若护士护理技能和经验不够熟练,就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而层级链式护理模式主要根据护士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进行了分级,还明确了每一层级护士的职责和工作,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来配置护理人员和安排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护理的有效性和精准度〔11〕。将不同的护理工作安排与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从而让不同层级护士专于一项,能够更好地发挥人尽其才的优势,更有有利于每一项护理工作的落实。在层级链式护理中,既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合理分工,又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小儿肺炎的发生发展与患儿日常生活有很大关系,吴丹、崔敏〔12-13〕等研究指出,在患儿护理过程中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家属的疾病认知度,从而促进患儿症状的改善和身体的康复,但临床中低年资护士的健康指导知识和技巧远不足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在临床中,低年资护士往往积累到较多的基础护理经验,对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力不足,对危重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抢救能力也有所欠缺,对护理工作中的应急能力也不高,因此将上述工作任务转交给高年资的护士负责,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全面实施,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来改善患儿和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儿依从性,促进患儿积极配合治疗,进一步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肺功能的提高〔14〕。
患儿在遭受疾病的损伤后,除疾病本身的临床症状外,患儿还会出现食欲下降、情绪低落、活动度差、易哭闹等现象,导致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15〕。同时,患儿疾病的尽快恢复和良好的疾病体验也会促进患儿生活质量的提升。疾病的快速恢复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生理功能,还能够让患儿尽快脱离陌生的医疗环境,恢复到原有的角色和社会关系中,因此会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主要得益于层级链式护理模式促进了患儿临床症状的尽快改善,促使患儿肺功能恢复正常,从而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此外,层级链式护士有效地保证了护理质量,减轻了患儿对疾病和医院的不愉快体验感,促进了患儿身心的全面康复,提升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肺炎患儿进行层级链式护理,能够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肺功能,促进患儿生活质量提升,该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