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合出版的编校策略探究
2022-11-10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
刘 腾 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业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并走向创新性发展道路,须以融合出版为关键把控点。融合出版的持续推进在给出版单位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其对发展机遇的把控主要通过出版途径、形式创新以带动出版单位可持续发展,而所产生的挑战则是出版编校在融合出版背景下存在的问题。鉴于此,从融合出版的内涵分析入手,阐明当前出版编校工作在融合出版趋势下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对策以助力出版单位顺应融合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背景下,出版行业朝着融合出版的方向持续迈进。其在提升出版单位出版率,持续扩大出版规模的同时,以更为丰富的出版物类型来支撑出版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融合出版的推进促使读者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为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出版单位应根据读者需求推出多样化读物产品。但以往的编校模式与方法应用无法适用于多样化产品出版,难以保证出版物的编校效率、质量符合融合出版的要求。因此,探讨如何借助有效对策提升编校水平,对助力出版单位创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融合出版概述
融合出版已然成为现阶段出版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它主要是指传统纸质出版以新媒体、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为载体创新出版方式,并通过出版空间延伸助力出版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换言之,融合出版是传统纸质出版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的必要路径。传统出版资源借助信息化技术、工具将资源数字化,并以新媒体为核心来促进出版物的多样化呈现。相较于传统出版形式,融合出版为出版物赋予了更为多样化、多元化的产品形态,出版内容不再局限于报刊、图书等形式,而是以网络游戏、电子书、动漫、影像制品、文创产品、短视频等为媒介拓宽渠道。同时,在读者市场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背景下,融合出版实现了对产品类型的有效创新,如在线教育、咨询服务等,尽管产品不具备现实形态,但可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另外,融合出版并非是简单将堆积的传统信息材料进行数字化转变,而是依据读者需求分析,以内容、形式为切入点,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传统信息材料进行深度整合,并通过产品集合实现对信息元素的多样化整合,以保证出版产品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为出版单位开拓市场提供助力。
融合出版下编校工作面临的挑战
出版产品质量与发行量控制受到编校工作的直接影响。随着融合出版趋势的逐步推进,多样化、多元化出版产品的诞生对编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融合出版对编校者知识广度的要求更为严格
融合出版发展形势下,出版单位陆续推出多种与新媒体、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相关的衍生品和电子产品,并且为满足不同层次、年龄、认知水平读者的需求,其出版产品内容与形式呈现出持续、快速变化的态势。同时,移动终端与网络平台逐渐取代报纸、杂志等成为主流传播渠道,使内容与产品逐渐多元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提升了用户对出版产品的忠诚度与依赖度。但在出版产品多样化形势下,部分编校人员没有顺应融合出版的趋势,对出版产品变化与用户需求未加以重视,导致自身知识素养无法与新出版产品内容和形式相匹配。个别编校者对出版物编校更是无从下手。这不利于出版物编校质量、效率的把控。为保证出版物编校工作开展符合融合出版要求,编校者须树立危机意识,在转变传统思维的前提下,重视对融合出版下受众需求、产品种类、出版技术、编校要求等方面的了解与学习,并加大对编校新知识的掌握力度,通过提升编校水平提升出版产品的质量。
融合出版对编校者工作效率的要求更为严格
得益于互联网、新媒体等先进技术的有效应用,产品的出版流程得以缩减,通过对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印刷发行环节的优化实现出版效率的显著提升,确保在特定时段内及时出版发行来满足读者的时效性需求。融合出版背景下要想强化把控出版产品的效率与质量,须以编校效率的提升为前提。不同于以往的出版物编校,融合出版下新产品的编校须在保证编校质量的前提下,提升编校的效率。在效率与质量双重压力的影响下,部分编校者编校出版产品时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有个别编校者过于重视对编校效率的把控,忽视了编校质量,导致材料审验过于敷衍,出版质量不尽如人意。另外,出版编辑发稿量在融合出版形势下显著增多,编校任务量的增多使得部分编校者无法胜任出版编校工作。究其原因,部分编校者未做到对融合出版发展环境、趋势的有效顺应,再加上自身工作思路与方式存在偏颇,导致出版产品编校效率始终停滞不前。
融合出版对编校者应变能力要求更为严格
以往的出版读物编校以“慢工出细活”为主要特点,在有限的出版规模下,编校者可对读物内容的用语、用词进行编校,部分编校人员为保证读物编校符合出版社规定要求,会借助权威工具书对出版物内容进行全面审核。尽管此种编校模式的应用可在读物质量把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内容限制性过大,使出版的读物呈现出生硬枯燥、千篇一律的特点,影响读者对出版读物的依赖度。在融合出版发展背景下,网络新词在出版物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对编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出版物编校期间,部分人员对出版物中网络新词的应用无所适从,既担心网络新词的大量应用会影响出版物的质量与学术性,又怕缺失网络新词会影响出版物的可读性与吸引力。这使得出版物编校工作开展受到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适应信息爆炸、知识碎片化的环境,而要想加强对出版物编校质量的把控,编校者应在秉持质量控制原则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基于读者视角对网络新词进行合理的取舍,在保障出版物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对网络新词的适当保留来增加出版物的可读性。
出版融合下编校优化对策
为保证产品出版契合融合出版的发展要求,出版社需结合当前出版物编校现状分析,借助科学对策创新编校工作的开展方式,并以此为出版物质量的强化把控提供支撑。
重视对三审三校制度的落实
现阶段,三审三校制度的构建与落实在出版行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出版物编校期间,编校人员三审三校的开展不受时间限制,而在融合出版持续推进背景下,出版物数量的逐渐增多使得编校人员编校时间缩减。这意味着在编校出版物的过程中,编校人员有着更大压力,导致部分编校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对三审三校制度的落实呈现出表面化倾向。编校不到位,会导致出版物质量下降,且在融合出版发展下会对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鉴于此,出版社须强调对三审三校制度的全面贯彻与实施。这要求编校人员在工作期间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融合出版下出版社出版产品数量持续增多,为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实现对出版物的高质量、高效率审核,出版社可视具体情况对编校制度进行合理改进与优化。如编校人员可充分借助电脑软件提升出版物图片表格、版面格式以及页码编号等内容的编校效率,在保障编校质量符合要求的基础上,以先进技术为载体提升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在具体出版物编校期间,编校人员须以三审三校制度为参照,对存在不良信息、不符合主题、不当用语的材料进行剔除,并及时联系作者进行返修调整。
重视对编校软件依赖性的严控
融合出版背景下,出版社对出版物出版周期、出版时效的严格把控,使得传统编校手段已不适用于当前的读物出版。为保证编校工作开展符合出版社预期要求,编辑处理软件逐渐取代人工编校成为出版物的主要编校手段,促使编校效率得以显著提升。但在现阶段出版物编校中,部分人员会选择编校软件进行出版物的全面编校,以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出版物的审核与校对,对相关编校软件产生了依赖心理。但受限于技术条件等因素,编校软件只能作为出版物编校的辅助工具,编校人员无法利用相关软件对出版物进行高质量审核,如软件应用对出版内容中的专有名词、专业术语、语义理解等方面存在缺陷,难以区分出版物内容的对错。同时,利用软件编校翻译类文稿时极易出现语法、逻辑错误的现象,若编校人员未在软件编校后进行再次核对,则极易因漏查导致出版物存在错误,不利于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出版社需加强编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在明确质量控制必要性的前提下,对辅助工具的应用加以规范。此外,在软件审核后还需对出版物重点内容再次进行人工核对,或者是借助人员交叉编校的形式来加强出版物质量的把控,避免因过于依赖编校软件影响出版社的融合发展。
合理运用网络用语
目前出版行业对网络新词的应用众说纷纭,且哪些词语可用、哪些不可用成为困扰编校人员的问题之一。一方面,网络新词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新时代发展的一种衍生物,其因具备新奇的特点而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若出版物明令禁止使用网络新词,极易因内容枯燥乏味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无法利用出版物吸引年轻的读者。另一方面,大部分网络新词为网友自创,若大量不规范、不严谨的词语应用于出版物中,则不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鉴于此,为保证网络新词在出版物中的合理应用,出版社需重视对出版人员及编校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并加大对网络新词合理应用的宣传力度,应杜绝使用消极、不规范、低级趣味的网络新词,可适当保留正能量、符合规范的网络词语。另外,编校人员需结合出版物类型特点合理把控网络新词的应用,如专业学术出版物应杜绝使用娱乐性词汇,而娱乐休闲读物则可尝试对网络新词的合理融合。
重视编校人员职业素养发展
编校工作开展水平与出版物质量存在密切关联,为此编校人员需正确认知编校工作的意义与责任,在保证编校开展合规、合法的前提下,以更为严谨、端正、务实的态度参与到出版物编校工作中;同时,重视自身思想道德、知识水平、职业素养的提升。做到在实际工作期间对优良、先进文化知识的主动学习,以保证自身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符合融合出版编校岗位的要求。此外,还要重视对我国出版类相关法规制度的了解与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对相关制度、规定的严格遵循。深入学习党的先进理论观念,在先进观念、理论的长期浸染下端正自身态度,明确自身职业方向与目标,提高对出版物编校的热情。
另外,出版社须对编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教育,结合人员素质基础定期开展关于软件操作技巧、编校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培训,以保证出版物编校的质量。此外,出版社须重视编校人员队伍的构建,在提升准入门槛的基础上,对人员编校能力、素养进行全面考核,通过打造高水平的编校队伍为出版社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综上所述,编校工作人员的编校水平不仅与出版社的效益创造、形象树立存在密切关联,也与出版社顺应融合出版趋势发展有关。鉴于此,为保证出版物编校开展符合融合出版的要求,出版社需正确认识编校工作开展的意义,并对现阶段出版物编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与挖掘,在此基础上通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合理规范应用软件、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养、正确对待网络用词等措施实施提升出版物编校质量,为出版社打造高品质的出版物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