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探析

2022-11-10苟倩如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25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钢琴民族

苟倩如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

中国钢琴作品是中西文化在相互交流碰撞下的产物,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移植到创新的过程,并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其间不仅涌现出大量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还出现了一位位优秀的钢琴音乐创作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在世界的传播,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钢琴作品独有的民族魅力。现以中国钢琴作品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其技术和情感的分析和诠释来展现中国钢琴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深厚且独特的审美特点。

钢琴是舶来品,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在初期,弹奏者弹奏的音乐作品往往是由西方作曲家创作的,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也往往以西方为主。其后,中国钢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既融合了西洋钢琴的创作手法,又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钢琴作品

形成发展

我国最早的钢琴作品出现于1915年,是由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和平进行曲》,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后,经过多位音乐家的不懈努力和孜孜以求,我国钢琴音乐形成了如今繁盛的发展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中国钢琴作品经历了平缓的发展阶段,其中以贺绿汀为代表的音乐家创作出了极具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开拓了钢琴音乐的新天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钢琴创作在数量、质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丁善德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等钢琴作品,在音乐形象、弹奏技巧、音乐风格等方面均达到了全新境界;陈培勋的“广东钢琴曲”也以地方色彩见长的民族风格独树一帜。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作品发展进入改编曲时期,其间有杜鸣心改编的舞剧《红色娘子军》组曲,王建中改编的《浏阳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梅花三弄》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音乐体裁、题材、风格、手法等方面有了极大的创新,组曲《东山魁夷画意》将日本音调同中国文化相融合,使其达到了哲理性的境界。纵观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尽管其探索的道路迂回曲折,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钢琴作品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存在意义

1.社会发展需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故而其更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开始追求更为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对音乐、绘画等艺术有着更多的精神向往。作为现代艺术之一的钢琴艺术,也逐渐成为人们了解、学习的重要内容。钢琴的消费市场逐渐扩大,为了满足这一市场需求,就需要出现更多极具民族色彩的钢琴音乐作品。与此同时,钢琴艺术的学习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钢琴培训班,希望让孩子从小便接受钢琴文化的熏陶;钢琴音乐等级考试也逐渐增多,其中考试题目逐渐由西洋钢琴作品转为中国钢琴作品。不难看出,中国钢琴作品的出现顺应了市场发展的潮流,有效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民族钢琴艺术发展需求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当前,中国钢琴艺术要想跻身世界发展前列,就应当实现艺术原创,创作出极具中国民族色彩的音乐作品,实现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反之,如果没有民族钢琴音乐的创作为基础,中国的钢琴艺术就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而在新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钢琴艺术,发展钢琴艺术,其中不乏一些有丰富传统文化涵养的人。他们在钢琴艺术创作中不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创作出了更多符合大众审美取向的民族钢琴作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族钢琴艺术在世界的发展。

3.民族精神发展需求

民族精神是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思想基础,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民族精神大多以物质、艺术等形式展现出来,并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着大众。而中国钢琴艺术便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能够如实反映出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并能够通过乐曲的风格、展现的意境来帮助大众理解、感悟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大众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这也顺应了党中央关于传承中华文化、凝聚民族力量的政策方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国钢琴作品民族审美特点及成因

特点

1.表现民族文化。中国钢琴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更多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实现了钢琴艺术的本土化发展。总的来说,当前以民族文化为素材的钢琴音乐作品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独特的民族风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包括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想价值等。作曲者在创作中往往将这些民族风情融入其中。例如,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便是结合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作品《马车夫之歌》创作而成的;黄虎威的《巴蜀之画》是采用了四川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元素创作而成的,表现了巴蜀独特的风土人情。

二是展现民族山水风光。各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的自然家园是其生活形式、风土人情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为作曲家的民族钢琴音乐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例如李锦汉的《苍山雪》、黄虎威的《空谷回音》等作品,便是将不同民族独特的自然风光作为其钢琴音乐创作的素材,进而通过作品引领大众探索、发现各民族独具魅力的自然文化。

三是吸收民族传统音乐技巧。具体来说,作曲家为使作品呈现出民族音乐特色,往往在和声、调律等方面进行了民族化转换,将西洋音乐同民族音乐特色相结合,使中国钢琴作品更具民族韵味。例如丁善德的《新疆舞曲》,将新疆地区独特的音乐调式、浓重的不协和音等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向大众展现了艳丽多姿的新疆生活;再如《采茶扑蝶》《兰花花》等作品,在西洋钢琴的创作基础上融入了地方特色乐器,使作品旋律跌宕起伏,风格热情奔放,增添了民族色彩。

2.吸收大众文化。当前,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往往以大众的审美需求为导向,反映大众的日常生活,激发大众的情感共鸣,以提高钢琴作品的流传度和影响力,其音乐素材大多来自现实生活,同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反映着大众更高的审美追求。例如王建中改编的《彩云追月》《梅花三弄》便是在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融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取向改编而成的,这一作品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韵味,还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发挥钢琴艺术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

3.融入时代文化。除对民族文化、大众文化的吸收借鉴外,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同样是在不断融入时代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其一是紧跟时代脚步。中国钢琴艺术在清末传入,并紧跟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时代的发展步伐,创作出大量反映民众生活,表现民众情感的文化作品,极具时代精神。例如《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北京万华集》等作品显示出时代发展的特点。二是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例如《夕阳箫鼓》便是在西方钢琴技巧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乐器进行创作的。

成因

中国钢琴作品民族独特审美意蕴的形成,源于历经五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展开。

1.中华文化的特殊性。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并发展的优秀文化艺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思想文化在不断对立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发展,并形成了一种极具包容性的思想体系,使中华民族能够以宽广的“胸襟”对待异域或异己文化,吸收其中的积极内容来发展自我。正是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包容性的特点,成就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其关注的不仅仅是文化艺术的价值功效,还有其中蕴藏的思想文化与审美取向,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大众的思想文化,同时也在不断地引领、塑造大众的审美价值,进而形成了极具中国色彩的文化内涵,并深刻影响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审美价值。

2.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国钢琴作品是在中华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故而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其表现风格、创作手法等方面影响深远。中华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强调儒家的“中和”思想,强调在音乐作品中营造出平和、淡雅的审美境界,即作品内部各元素相互协调,作品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在各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演绎出和谐、有序的音乐。其音乐作品往往强调自然流畅,避免对比和冲突。同时,传统音乐美学也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即通过音乐强化受众的思想认同,使其思想逐渐向所处时代的主流思想靠拢,这一特点在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中也有所表现,即借助积极正面、极具正能量的风格曲调,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绪引导。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民族审美诠释

技术层面

1.旋律。旋律是音乐作品创作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乐的整体风格,而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旋律是表现其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对作品的旋律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并结合自己的主观理解来演绎作品,这样的钢琴演奏是经过“内心歌唱”后的演奏,其演奏会更加流畅,情感的抒发也会更加真实,因而在钢琴演奏中应当注意旋律的表达。五声调式和声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突出特征,是中国钢琴音乐区别于西方的重要特点。因而在民族钢琴作品演奏中,民族调式和音阶是指法练习时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此外,在民族作品创作中还应当借鉴本民族的音乐旋律,例如《牧童短笛》便是采用民族音乐“句句双”的方式来增强其民族色彩的。

2.和声。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和声思维的影响,不仅限于大小三和弦和七和弦,这种和声思维更多强调运用能够表现自己的和弦方式。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对和声有着诸多要求。中国钢琴作曲家为了满足钢琴作品的民族特点,往往会借用一些民族化和声来强化其民族色彩,例如采用二度或四度的叠置和声。在《百鸟朝凤》中,作曲家就采用小二度的和声叠置来渲染气氛,表现出百鸟争鸣的壮观场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音乐作品《夕阳箫鼓》采用了二度、四度、五度相结合的和声进行改编,营造了和谐有序的意境。

3.音色。不同的发声乐器有不同的音色。在钢琴演奏中,尽管演奏者能够用不同的按键表现出相对不同的音色,但受限于钢琴本身的结构材质,其在诠释民族钢琴音乐作品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借助钢琴本身的音色来展现出丰富、鲜明的民族色彩至关重要。当前,中国钢琴作曲家往往借助装饰音来展现生动的民族音乐内容,强化作品的民族色彩。作品《夕阳箫鼓》中便采用了大量的装饰音来模仿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的音色,还有一些八度的倚音的应用,能够使钢琴发出类似于箫的音色。正是由于音乐家的不懈努力和创新,中国钢琴的民族化发展才能够取得如此大的进步。

4.节奏。节奏也是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其表达效果较为直接,明显。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过程中,节奏往往是音乐家创作时考虑的必要因素。作品《山歌与铜鼓乐》的节奏感就非常鲜明,同时还采用了广西民族音乐常用的音程来增强作品的节奏感,赋予了作品民族化的色彩。

情感层面

1.抒情。中国钢琴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中华民族内敛的情感和含蓄的性格。当前,中国钢琴作品往往通过情感交融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情感的抒发,其中的“景”并非客观意义上的景物,而是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这一氛围与情感的抒发来完美地诠释音乐作品。作品《二泉映月》便是成功运用情景交融表现方式的典型案例,这一作品以描写景物为主,用独特的音乐手法营造出符合作品风格的环境氛围,并通过抒发悲凉的情感来展现阿炳的人生经历,使受众沉浸在这一悲凉的情感氛围中。

2.主题。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之上,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作品,都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为根本目的。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亘古不变的主题,作曲家往往以此为内容展开创作,一方面将一些重点历史事件融入钢琴创作,来展现其中体现出来的人物精神与品质,例如《黄河颂》便是以战争年代为题材创作而成的,描述了战争年代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不断抗争的事迹,歌颂了其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拼搏精神;另一方面以祖国大好河山为创作主题,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来展现对祖国的热爱,例如《小河淌水》借助多种修饰音来展现乡间自然风光,进而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尽管中国钢琴音乐艺术与西方相比发展较晚,水平较低,但其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艺术风格和演奏手法上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深受大众的喜爱。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钢琴民族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论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MINORITY REPORT
纸钢琴
传承 民族 文化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钢琴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