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楼梦》中花与女性的不解之缘

2022-11-10李书放姚晓娟

名家名作 2022年15期
关键词:湘云妙玉宝钗

李书放 姚晓娟

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中都少不了对“花”的描写,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们也常用花来比喻女性,赞誉女性的美貌与风姿,进而抒发内心的感受。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中所写:“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将美人比作春风中的艳丽桃花,别具一番风韵,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意绵延。随着“以花喻人”手法的不断发展,清朝时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以花喻人”发挥到了极致,使花与女性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宿命感,花中有人,人中有花,她们的人生经历与个性皆与各自对应的花所呼应。书中第一次明显地出现“以花喻人”是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宝玉想占花名儿,深夜请了众姑娘前来怡红院,一番骰数后,几位姑娘都拿到了自己的花签,如黛玉拿了芙蓉,宝钗拿了牡丹,元春拿了昙花,湘云拿了海棠等,此番看似巧合,实则曹雪芹早将这些花与几位姑娘牵了线,或是形容她们的样貌,或是揭示她们的性情,或是暗示她们的归宿,其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刘耕路曾称赞道:“曹雪芹笔下的诗谶,既和人物形象相吻合,又与情节结构相关合,恰似晴雯织补的雀金裘,丝丝入扣,天衣无缝。”

一、花之形,人之美

自古以来人们就常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相貌,《红楼梦》也不例外,作者曹雪芹赋予红楼女子的花都与她们的身材、相貌密切相关。例如宝钗,第六十三回群芳宴上宝钗抽到一枝牡丹,题曰:艳冠群芳,系有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出自罗隐的《牡丹花》。牡丹始终以雍容华贵、端庄典雅的形象示人,刘禹锡曾在《赏牡丹》一诗中称赞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赞美了牡丹的花神地位,充分肯定了杨玉环的国色天香之美。

杨玉环体态丰满,雍容大方,和宝钗有异曲同工之妙。《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以“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为题,第一次将薛宝钗比作杨玉环,将林黛玉比作赵飞燕;第二十八回贾宝玉想瞧瞧薛宝钗左腕的红麝串子,可“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印证了薛宝钗体态丰盈,连取串子也要费一番力气;第三十回贾宝玉直接将薛宝钗比作杨玉环,薛宝钗称自己怕热,贾宝玉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由此可见,宝钗也是体态丰满的女子,与牡丹花神杨玉环相似;再看宝钗的相貌,《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写道:“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的美与黛玉不同,宝钗的美更加大气端庄,透露着雍容、典雅,就如同艳丽大方的牡丹,让人沉醉其中。

黛玉抽到的花签则是一支芙蓉,题着“风清露愁”四字,树叶和花卉都被秋风扫落,一片萧条,给人一种清冷之感。再说这芙蓉,芙蓉分为两种,生于陆上者为木芙蓉,生于水上者为水芙蓉,即荷花。《红楼梦》第一回中交代了宝黛二人的身世由来: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受赤瑕宫神瑛侍者照看,以甘露灌溉,这绛珠仙草才久延岁月,得换人形;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便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那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也偿还过得他了。”黛玉的居所潇湘馆也有小溪潺潺,是一幅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景致,她住所中的湘妃竹暗示了娥皇、女英抱竹痛哭、泪尽而死的典故,所以林黛玉在大观园诗社中的雅号是“潇湘妃子”,由此可见,林黛玉的前世今生都与水密切相关,所以笔者更倾向于林黛玉抽到的花签是水芙蓉,即荷花。

回看黛玉的外貌和身材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的外貌是清冷的,眉尖若蹙,双眸噙泪,她具有一种柔弱的病态美,冰清玉洁,安静时就像秀丽娇弱的花儿,纤细的身影投在水中;走动时腰肢款款,风姿绰约,像杨柳一样在风中摇曳,楚楚动人,宝玉给黛玉起的小名又叫颦儿,得源于“眉尖若蹙”,暗指林黛玉先天不足,有西施“捧心蹙眉”的病态美,与“风清露愁”的荷花相映衬。

二、花之品,人之性

湘云与海棠花有着不解之缘,在六十三回群芳宴上湘云抽到一支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暗指史湘云醉卧芍药丛一事,下面系诗道:“只恐夜深花睡去。”该句出自苏轼的《海棠》,苏轼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海棠的娇羞美艳。文人墨客对海棠花的盛赞并不少,明朝王象晋的《群芳谱》中曾这样描写海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唐代诗人李绅的《海棠诗》“海边佳树生奇彩,知是仙人取得栽”一句也赞叹海棠为神仙花,乃是仙人栽种,给予海棠极高的评价,因“棠”与“堂”同音,所以海棠与玉兰花、牡丹花和桂花搭配在一起时,有“玉堂富贵”的寓意,素有“国艳”之称,由此可见海棠花比较明艳耀眼,引人注目。

湘云同海棠花一样,都是明媚潇洒的性子。说起湘云,《红楼梦》全书中并没有对湘云的正面描写,她第一次出场是在《红楼梦》第二十回,“且说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连忙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儿走’……只见史湘云大说大笑的,见了他们两个,忙站起来问好。”初次登场,曹雪芹就用了“大说大笑”一词,刻画了湘云性格爽朗、真诚的形象,湘云多次出场都避免不了笑,第四十二回中“原来是湘云扶在椅背儿上,那椅子原不曾放稳,被他全身扶着背子大笑”。第四十四回刘姥姥在宴席中逗趣众人,“黛玉笑岔了气,扶着桌子嗳呦”,史湘云则直接“撑不住,一口饭都喷出来”,通过与众人的对比,更突出了湘云开朗率真的真性情,曹雪芹多次对湘云的笑进行细致描写,使湘云的开朗形象呼之欲出,让人喜爱。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湘云和宝玉在雪地中吃烤鹿肉,这种野趣是贵族世家中极少见的,突出她不拘小节,爱热闹,是性情豪爽之人。

同时,海棠花又被称为“解语花”,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吾解花?’”唐明皇指杨贵妃为解语花,夸赞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海棠花也引申为此意。湘云本人也如同解语花一般,爱说爱笑,同时也善解人意,体贴且真诚。她和丫鬟打成一片,做鞋、打蝴蝶儿结子,袭人的活计做不完,只会央求湘云。第四十九回香菱学诗,香菱“不敢十分罗唣宝钗,可巧来了个史湘云。那史湘云又是个极爱说话的,哪里禁得起香菱又请教他谈诗,越发高了兴,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史湘云地位虽高于香菱,可她天生性子活跃,极爱说话,谈论起感兴趣的方面更像个“话口袋”,没日没夜谈论不休,由此可见她性子单纯,事无不可对言者。

群芳宴上李纨抽到的是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旧诗题着“竹篱茅舍自甘心”。老梅与鲜艳的红梅不同,老梅给人更多的是一种迟暮的孤独感,李纨正是这样一个可怜人。丈夫英年早衰,出身书香门第的她受封建思想束缚,将自己的一生囚禁在了大观园里,守节自甘。她日复一日地服侍公婆,教导幼子,虽然她也热衷于参加各种诗社活动,但在长辈面前,她不得不收起自己的本性,只能扮演为贾珠守节的烈女形象,就如同她抽到的老梅,她早已心如枯井,“如同槁木死灰一般”。同时梅花又有清高雅致的意象,李纨也是这样风轻云淡的性子,她的住所稻香村不比大观园富贵繁华,她为人始终低调平和,衣着朴素,不露锋芒,不管人间是非,游离于世局之外,所以看到花签上注的“自饮一杯”,她才会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红楼梦》中被誉为梅花的还有一人,便是妙玉。妙玉虽未参加宝玉生日夜宴抽取花签,但第四十九回作者曹雪芹已暗自将梅花与妙玉牵了线。第四十九回中宝玉眼中的红梅是这样的:“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这娇艳美丽的红梅偏是开在妙玉门前,所以笔者私认为曹雪芹是将妙玉比作了红梅。梅花高洁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和妙玉代发修行这一事相对应,且妙玉有洁癖倾向,妙玉曾用价值很高的古董杯请贾母用茶,贾母喝了半杯给了刘姥姥,事后妙玉直接吩咐:“将那成窑的茶杯收了吧,搁在外头去罢。”,宝玉知道妙玉嫌弃刘姥姥用过这杯子,索性劝妙玉将这杯子赠予刘姥姥,别白白浪费,妙玉也是勉强同意,还言:“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最后连送杯子都不屑自己去,只是交给了宝玉,由此可见妙玉心气较高,见不得一粒尘,虽和李纨都是梅花,二人性情却大不相同。

三、花之魂,人之命

牡丹虽娇艳,但花期较短,很快就会凋零,极度的繁华转瞬即逝,如同昙花一现,无论人们多不舍也留不住牡丹的美。“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这首白居易的《惜牡丹花》表明了他对牡丹花衰败的怜惜之情,惆怅之意跃然纸上。宝钗的命运也如同这牡丹,虽一时艳丽,但终逃不开曲终人散空愁暮的结局。宝钗和宝玉的爱情虽是金玉良缘,但宝钗从未走进过宝玉的内心,宝玉一生追求自由,不愿被封建思想束缚,而宝钗则是个传统封建教育下的女子,劝谏男子读书也是古代女子的一种美德,宝钗一直用封建道德约束着自己,顺应着当时的社会风气,这一点也注定了她和宝玉的婚姻不会美满,就算她嫁给了宝玉,他们的爱情也不会有结果。

回顾宝钗的一生,她本人虽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富贵薛家,可父亲早亡,哥哥薛蟠又是个不争气的败家子,母亲又没主意,她慢慢成了家里的主心骨,她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很多事情薛姨妈都要询问她的意见后再下决定。除此之外,宝钗更是满腹才华,博览群书,与黛玉不分上下,为人处世也得当,是个近乎完美的女子,但她和宝玉没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她虽赢了金玉良缘,却并未走进宝玉的内心,最终贾家败落,宝玉出家,宝钗只能抱憾终身,同繁华一时却败落的牡丹一般。

探春抽到的杏花花签下题的诗也是作者曹雪芹留下的伏笔,“日边红杏倚云栽”,下面又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同饮一杯。”探春抽到这签时直接红了脸,直说这签不好,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众人调侃了探春,却没曾想这句诗真的映衬了探春的未来,就如同她判词里写的那样:“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虽是庶出,富有才华,却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含泪远嫁番邦,没有赶得上贾府鼎盛繁荣的时期,她的远嫁虽躲过了贾府衰败之劫,但远在异国他乡之苦也让探春一生都带有悲剧色彩,正如杏花的外形一般,杏花因生长周期不同,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杏花是一种早春的花卉,它在含苞初绽时花色是纯红的,在掉落时便变成了白色。探春在贾府时能同众姐妹作诗玩乐,远嫁后孤苦伶仃,她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接受这一切,落得个“千里东风一梦遥”的结局。

与这些结局悲惨的红楼女子相比,袭人作为一个丫鬟结局反而还不错。袭人在群芳宴上抽到的是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又写了一句旧诗:桃红又是一年春。该诗出自宋代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这首诗把庆全庵当作一个逃避乱世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可以过着隐居的生活,那么这首诗放在袭人身上的话,战乱指的便是贾府衰败,世外桃源则是她和蒋玉菡的婚姻,桃花既指明艳的女子,同时又暗示着爱情,袭人曾和宝玉偷试云雨情,宝玉待她一直不错,和她的关系要比其他丫鬟更为亲密,但正如她判词所言:“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优伶指蒋玉菡,公子则是宝玉,她最终未能做上宝玉的通房姨太,但也觅了个安慰的归宿。蒋玉菡虽给不了袭人大富大贵,却也能许她一个安生日子,比起贾家抄家后众女子的悲惨结局,袭人能有这样一个结局实属不易。

一曲红楼多少梦,大观园就像是一座繁茂的花园,生活在里面的女子皆是这花园中的花,她们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品性。作者曹雪芹运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写作手法,把万花丛中的花与《红楼梦》中的女性联结在一起,姑娘们抽取的花签看似随意,实则都是作者曹雪芹的苦心埋线,在花签会上将她们与花在明处联系在一起,暗处又多次设下伏笔,将她们的命运和花绑在一起,蕴含着一种冥冥之中的宿命感,以花喻人,真正做到了人花合一。

猜你喜欢

湘云妙玉宝钗
开养老院夫妻免费收留12名孤寡病残者
妙玉那场茶事
夫妻开养老院,免费收留孤寡病残者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竹两枝
续红楼梦 第八回 梦相逢钗黛两无嫌 叙幽情鹃莺各为主(4)
纤手自拈来
妙玉的爱情用力过猛
由黛玉与宝钗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