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康评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的文法观
2022-11-10杨乐
杨 乐
“文法”一词古已有之,既指文书法令,又指文词、文句的结构原则,而将该词频繁运用于小说评点之中则是在明清时期。古代文法概念随着明清时期小说评点的发展不断丰富内涵、扩展外延,达到成熟的形态。金圣叹为《水浒传》作序时就已提出:“若其文章,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又何异哉!”其中的字法、句法、章法、部法便包括了微观的字词运用、局部的文势变化以及宏观的结构布局等多种含义。清乾隆年间的青柯亭刻本是《聊斋志异》的第一个刻本,晚清徐康花费数十年批注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再由其好友赵次公之侄赵性禾过录,最后徐康亲校而成。徐康对篇题分类、字音字词、人名地名、典故来源等方面进行注释,并评点篇中的精彩句段,其文法观多藏于句评、段评以及对原文的补充拓展之中,本文将其归为叙述句法与结构章法两部分。
一、在叙述句法方面
徐康偏爱叙述简明的句子,比如檀弓句法,他认为精简长句更能体现蒲松龄的句法绝妙,简洁明畅之句亦要达到宛转蕴藉的效果。
徐氏评点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的句子中不乏繁丽的风格,如《狐嫁女》里写出嫁的狐女“翠凤明珰,容华绝世”一句,徐氏评“藻丽乃尔”,但相较于繁丽风格之句,徐氏还是更偏向于批注叙述简明的句子。在徐氏批注中曾五次提及檀弓法,檀弓法出自《礼记·檀弓》,特点为言语疏简、情意绵厚。例如,在《黄英》一则中批曰“学《檀弓》句法妙”,该篇的黄英姐弟为菊花所变,所以此篇的艺术风格以淡雅为主,黄英姐弟与马子才相识,乃是君子之交,等到四十三个月后马夫人去世,黄英与马子才二人有缘结合,全篇节奏缓慢,并无离奇情节,所以徐氏评其为檀弓句法。《山市》全篇三百一十多字,描写了山市从孤塔高耸到城郭危楼出现又幻灭的全过程,写出了山市出现时的恢宏,以及消失后给人留下的无穷余味,寥寥数语中包含着变幻离奇。徐氏批:“全用《礼记·檀弓》句法。”此外,还有《陈云栖》中的“叙事明晰,句好亦戛戛独造,极似檀弓,昔场中有房官批文句读,文中用此等句法,皆点也字,遂传笑柄”,《黄九郎》中的“又用檀弓句法”,《霍女》中的“又用檀弓句法”。可见,徐氏极喜爱语言简明而情意深厚的句法,句法的简明使得情节不拖沓。徐氏批语中有近30处以“叙述明畅”作评,如《娇娜》中以孔生之病引娇娜入场,批曰“一起一接无痕而疾入、补接入妙若先家后邀笔即拖沓”;《凤阳士人》的结尾处评曰“文妙在此,若再写丽人,便是蛇足”;《宫梦弼》《罗刹海市》皆批“叙事明畅”;《段氏》批曰“叙得宛转不紊,而又明晰”;等等。此外还有《阿绣》《申氏》《恒娘》《白秋练》《刘海石》《巩仙》《马介甫》《云翠仙》《萧七》《张鸿渐》《嫦娥》《司文郎》《寄生》《房文淑》等篇都表达出了叙述明净简畅,不可画蛇添足而成拖沓之意。简明的语句使得叙述节奏更明快,但这不单指简短的句子,还包括长句。徐氏多次标点出小说中的“长句”,引起读者注意,如《姊妹易嫁》中的“阿爷原不曾以妹子属毛郎”,《香玉》中的“仓卒何能与吾两人共谈笑也”,《鸦头》中的“顾未有敦笃可托如君者”,《神女》中的“但数年米负贱乞食所不忍鬻者”等,还在《毛狐》中评曰“先生长句不累,堕短句极明简,不能学也”,《西湖主》中评曰“长句不嫌烦,短句不觉简,蒲翁长技也”,可见蒲翁之句法绝妙。
徐氏认为叙述句法简洁明畅的同时,所需表达的宛转文意亦不可忽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自唐至清,小说的创作技艺逐渐成熟,叙述中也更忌讳平直浅露的意义表达。徐氏在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第八册首篇眉批:“《子不语》中,有数则文笔直率,远逊兹编,凡国初至今,小说家多矣,终以蒲公所作为巨擘。”他认为同为叙述怪异的小说集《子不语》远不及《聊斋志异》,正是因为前者文笔直率,而后者宛转达意。在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中,《吕无病》一篇写了吕无病与孙麒相好,为其抚养已逝小妾留下的孩子阿坚,不幸阿坚被王氏虐待几乎至死,吕无病便从家中往京都寻孙麒,千里求救,于是有了“久之久之,方失声而言曰:妾历千辛,与儿逃于杨”,吕无病找到孙麒,却说不出话,接着一句没说完又消失了,使得叙事节奏紧张,引起悬念,夹批曰“笔亦宛转,写得出”。《崔猛》一篇写了崔猛性格刚毅冲动,他听到巨绅某甲设计强夺李申之妻,气愤不过,却又谨记母亲的管教,便夜中杀害某甲,崔母死后,崔猛自首,而李申始终咬定是自己所为,他对崔猛说:“公子所为,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彼代我为之,而忍坐视其死乎?今日即谓公子未出也可。”徐氏批曰“此段叙事娓娓,其笔不可及”,写出崔猛、李申各有立场,崔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李申则不想让行义者寒心,他们的认罪在此形成了两条线索的交锋。此外,《王桂菴》批曰“叙得宛转”,《太原狱》批曰“叙得蕴藉”,以及《张鸿渐》《段氏》中都点明了文意之宛转应该与句意之明畅并举。徐氏于《狐嫁女》中“时值上弦,幸月色昏黄,门户可辨。摩婆数进,始抵后楼。登月台,光洁可爱,遂止焉。西望月明,惟衔山一线耳”一段眉批曰“《水浒传》武松,被酒上景阳冈,见落日饮没,暮景苍凉,众鸟归巢,风声萧瑟,即无虎亦难稳卧,与此段相似”,两段相似之处在于对人物与环境之间的情景描述明畅宛转,韵味悠长,此应为上等句法。
二、在结构章法方面
徐康认为错综曲折的情节是小说的亮点所在,而且篇末的结语同样举足轻重,徐氏评结语可归结为斩绝、简练、悠长和新奇四类。
在徐氏的批语中,常见错综、曲折二词。情节错综是指小说的发展线索交错配合,以达到迷离的效果,《成仙》中的成生为了劝周生修道,远离欲望是非,便用幻术使周生变成自己的模样,迫使周生不得不寻找真正的成生所在,路途中遇道士,实为成生所幻,但周生也认不出那是他真正的模样,可称为错综之首。因此,徐氏批曰:“迫其穷追,错综妙,真迷离之境,缠障不清,妙绝。”另外,《陈云栖》中的真毓生对陈云栖一见钟情,初见时因言语冒犯,使得云栖离席,第二日他再来寻时却被梁云栋、白云深二尼纠缠,几日后复去,被云栖隔窗提点用二十两银子将她赎出,而恰逢真毓生的父亲去世,不得不返回家中,待诸事毕且与母亲商议之后,他返回吕祖庵寻陈云栖,早已人去楼空了。对于此类屡经挫折、不断错过的情节,徐氏评曰“错综得妙,叙事神品”“迷离得妙”。除此之外,《珠儿》中的“笔错综变化,极妙,读之目眩”,《织成》中的“忽喜忽愁妙”,《大男》中的“峰峦忽合,笔健甚”,《阿绣》中的“有此一言,反致参差”,都有错综之意。
另外,情节曲折是指由于小说人物心理矛盾等多种原因造成情节发展曲折不顺,而产生曲折的文势变化。《董生》中的王生沉迷于美色,既责备自己错怪姑娘,又怀疑其真实来历,徐氏批云:“文势恐叙去太直,故用两然字,办转折,使不一拍即合。”《任秀》一则写任秀喜欢赌博,于舟中听见摇骰子的声音,便立即解开钱袋,思索后又坐下,如此反复三次的动作描写,徐氏批为“写得曲折妙”。《王桂菴》中王桂菴到江南游历,喜欢上芸娘,念念不忘,梦两人相会,三年后又回江南,遇见芸娘,与梦境一致,辗转娶亲后,却因一句已有妻室的玩笑话,让芸娘怒而投江自尽,徐氏批曰:“作此一波折,乃文章离合处,否则即此作收,终嫌掉尾太小”“如此一转折,方见下半妙文,文心如锦绣,岂双瞳如豆者所解”。此外,《珊瑚》中评“此段极琐细,极曲折,三面文章而叙来,何等明白,千古妙文”,《邵女》中评“曲折妙”“曲曲折折,一番一变换,粲花妙舌,女中苏张陆贾,随何也”“自起自落,波澜妙此,逐步探进,正如步步为营,法本来士,人家说妾媵太唐突,故一言进一言即退,使彼捏不劳错处”,《阿绣》中评“离合绝妙,倘一拍即合,岂成妙文,从此句生成下文,狐之一节”,《寄生》中评“如此波折,方又成一篇绝妙奇文,仓卒即合,岂能传耶”,《纫针》中评“一曲笔好,否则又太直率矣”,等等。以上皆认为曲笔能化平为奇,成就妙文。正如金圣叹点评《西厢记》时说:“文章之妙,无过曲折,诚得千曲万曲,百折千折万折之文,我纵心寻其起尽,斯真天下之至乐也。”
徐氏曾在二十余则故事中夸赞结语作得好,主要分为四类:结尾斩绝如有千钧之力、结尾简洁精练、结尾悠长无尽、结尾新奇妙绝。
第一类结尾斩绝如有千钧之力。《竹青》的末句“自此不返”下批曰“一结斩绝,真有千钧之力”,此处写鱼客妻子死后,他带着竹青的儿女前来送葬,安葬后儿子汉生留下,鱼客带着女儿玉佩离开人间,再没返回。《狐谐》中狐女与万福相处许久,在跟随万福去济南时,偶遇兄弟,便决定同他们离去,无论万福如何挽留都不肯。所以,徐氏于末句“留之不可,竟去”下评:“一结有千钧之力,又如骑骏马飞驰道路,突然勒住。”两则小说皆是因为人物的决意离去而使得故事线戛然而止,这就是徐氏所说的千钧之力。还有《绩女》中批云“此狐临崖勒马,其志亦坚,叙事作结亦得,否则如何作结”,亦是如此。
第二类结尾简洁精练。《金陵女子》中的女子离开赵某后,赵某以思念度日,便来到金陵,于一药店中找到女子与其父亲,女子却冷漠异常,只叫父亲给赵某几个药方便打发他走。最后,以后人仍记得其中一方有“良效”作结,徐氏评为“结简而妙”。《锦瑟》中的王生受妻子兰氏之气想去寻死,因缘来到锦瑟的地下府邸,勤恳工作、护救锦瑟,后二人结合,返回地上生活,三十年后,锦瑟突然离去,再没返家,王生八十岁时,忽然带着一个老仆夜间外出,也一去不复返了,以此为结,徐氏评“结干净”,此种方式与第一种相类,皆是以人物的离去作结,但前者突然决绝,而后者故事线完整,结尾简洁精练。
第三类结尾悠长无尽。《田七郎》描写了名士武承林于梦中受人指点,要他与田七郎交好,武承林主动帮田七郎解决牢狱之难,如愿交好,后来田七郎为报恩独自为武承林报仇,事成后自刎而亡,篇末以更名改姓、流寓他乡、已封将军的田七郎之子探寻到父亲坟墓作结,这不禁让人联想田七郎之子能成为将军,且坚持回乡寻父亲之墓,皆是田七郎身上孝顺、忠义、勇敢等高尚品格的体现,所以徐氏评曰“一结悠然”。《宦娘》一篇讲了女鬼宦娘对琴艺高超的温如春有情,但人鬼殊途,不能结合,为酬谢温如春的授琴之恩,宦娘促成其与世家小姐良工的美好姻缘,最后温家夫妇发现恩人宦娘,恳切挽留,宦娘仅言:“对鼓一曲,则儿身受之矣,出门遂没。”小说以此作结,让人感叹宦娘虽为鬼但有情,宦娘之情因温如春的琴声而生,最后也只愿温能对自己的画像燃一炷香,奏琴一曲,以琴传意,知己之情高洁纯真,因此徐氏评“结悠然无尽”。
第四类结尾新奇妙绝。《青蛙神》一篇写了薛昆生与蛙神之女十娘结亲,历经几番矛盾又重归于好的故事,以“薛氏苗裔甚繁,人名之‘薛蛙子家’,近人不敢呼,远人则呼之”作结,结尾不聚焦于薛家的幸福生活,或是十娘的灵验,而是落笔与近人、远人对其之称呼,将叙事焦点拉远,徐氏评“结换一法妙”。《花姑子》中写香獐子精花姑子与书生安幼舆的爱情故事,花姑子一家为报恩,救安幼舆于危难之中,后花姑子为安生的痴情所感,才有一宵之会,但情感投入后,愁多于喜,决意离去,后以安生“后独行谷中,遇老媪以绷席抱婴儿授之,曰:‘吾女致意郎君。’方欲问讯,瞥不复见。启襁视之,男也。抱归,竟不复娶”作结,该篇跳脱出女子为报恩便生死相许的刻板模式,花姑子离去后,安生也不再娶,所以徐氏评“结得新绝”。除以上几篇外,还有《莲香》《瑞云》《恒娘》《晚霞》《公孙九娘》《阿英》《章阿瑞》《彭海秋》《柳生》《素秋》《慧芳》《萧七》《绩女》《驱怪》《王子安》等篇多以“好”“妙”二字作评。
综上所述,徐康在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的批注中体现出来的文法观可总结为:在叙述句法方面,以简洁明畅、宛转蕴藉为佳;在结构章法方面,以错综曲折、构架清晰为佳。总体来看,徐氏的评点能随着情节的起伏变化而具有连续性,能在类型化人物情节出现后而具有总结性,其语言简洁精练、情感真实,评点内容详细具体、不厌其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