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国乐之典范 展乐谱之见地—论杨荫浏《国乐概论》一书

2022-11-10杨文婷

名家名作 2022年16期
关键词:国乐乐谱概论

杨文婷

学堂乐歌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西方音乐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普及,甚至有“欲音乐之发达,非通西乐谱不可”之言论,一些音乐家也出现了“全盘西化”的偏颇思想,中国传统音乐发展道路陷入了日趋迷茫的境地。为及时挽救传统音乐文化,杨荫浏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任教期间重编了《国乐概论》一书。书籍的全部内容以中国当时可见的所有传统字谱文献材料为纲目,以字谱之符号、字谱之进化、字谱之使用以及与近现代所通行的数字谱(简谱)、五线谱之互译等,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笔者聚焦《国乐概论》一书,来探讨杨荫浏以乐谱为中心的编撰动机,以及对国乐的思考和探索。

一、《国乐概论》的撰写背景

杨荫浏(1899—1984),江苏无锡人。早年随盲人阿炳、吴畹卿以及民间艺人学习昆曲、琵琶等演唱演奏。十岁时,又随干妈郝路义学习西洋音乐理论。1923年奔赴上海求学,1929年又辗转杭州等地从事宗教音乐编辑工作。1936年在燕京大学讲授“中国音乐史”,之后前往重庆开展传统音乐教学活动,1941年9月担任重庆国立音乐院国乐研究组主任,教授《国乐概论》一科,在此期间编印了《国乐概论》《笛谱》《箫谱》《三弦谱》等国乐教材,1946年随音教委搬迁至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天津、北京开展传统音乐拯救工作。从杨荫浏的生平经历来看,杨荫浏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随吴畹卿、阿炳以及民间艺人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第二个阶段随郝路义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第三个阶段为抗战时期在大后方重庆开展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第四个阶段为抗日战争胜利后致力于新中国音乐资料整理。《国乐概论》一书正是他第三阶段成果的展现。

抗战时期,强敌压境,国家内忧外患,为了使教育适应战时的发展,1938年3月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其中这个纲领对于教育方面规定要“改订教育制度及教材,推行战时教程,注重于国民道德之修养”,“教育为抗战服务”为该纲领的核心思想。当时传统音乐教育滞后,学校缺乏系统国乐教材,1939年身为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的郑颖荪便提出了《国乐概论》撰写计划,该计划经教育部同意后,郑颖荪与杨荫浏共同拟定详细的编辑《国乐概论》计划书一份。因社会战乱动荡,音乐家对民间音乐史料的搜集相当困难,教育部编撰的《国乐概论》一书因为种种原因未正式出版。杨荫浏认为旧编《国乐概论》材料太难,不适合教习,故在旧编《国乐概论》的基础上进行重编,现在存见的《国乐概论》为钢板刻写的油印本,该书由杨荫浏1943年6月15日完成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实则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第一部国乐教材。

二、《国乐概论》的整体特点

《国乐概论》主要围绕“乐谱”展开教学,正如书中提道:“何以单从谱式入手?曰:本书之内容,实取决目的:本书之目的,实取决于其对象中之读者,为专修音乐之学生。专修音乐之学生,兴趣在曲调与技术,故材料宜具体……足使之能把握曲调与技术之本身。”传统音乐文化中,乐、器、谱、调共为整体,乐谱与曲调、器乐技术密不可分,杨荫浏从“乐谱”出发,因材施教,彰显出了他独具一格的教学视角。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国乐概论》进行特点解读。

《国乐概论》侧重于古谱学习,辅之五线谱教学,书中列举了大量古谱,例如有工尺谱、琵琶谱、锣鼓谱、律吕谱、宫商字谱、古琴谱等。我国古谱历史悠久,学界普遍认为《礼记·投壶》中有《鲁鼓》和《薛鼓》两种鼓段的谱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乐谱。传统乐谱记写方式多样灵活,后人解读起来相当困难,为了让古乐谱能被后人继续通习,音乐家便尝试采用中西谱式的互译方法实现传统音乐普及和保存。例如,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除夜小唱》《闲居吟》、琵琶曲《改进操》就采用五线谱和工尺谱对照发表,线谱的稳定性和直观性使得传统音乐更广泛流传和普及,也能更好地作用于实地调查、曲谱保存、分析研究等工作。《国乐概论》一书中,杨荫浏对古代遗留下来的乐谱通过古今谱式互译的方式进行讲解,重视传统音乐的学习,辅之线谱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国乐的兴趣,从而尽可能地找寻古乐、发扬国乐,继承传统音乐文化。

就《国乐概论》以工尺谱为起点讲解而论,工尺谱源于唐代燕乐半字谱的管色指法谱在明代的发展演变,明清时期工尺谱得到广泛应用,亦成为官方修谱所用的乐谱。书中以工尺谱为教学起点,其原因在于:第一,工尺谱在诸谱中使用最为广泛,可作为其他谱式的学习基础;第二,工尺谱体制保留详细,易系统讲解;第三,工尺谱的理论原理并不特别困难,相对来说学习者较为容易掌握。杨荫浏把工尺谱当作传统音乐学习的基础,杨荫浏曾讲道:“但参加准备工作的人,若不知工尺谱的用法,便无法接近一般国乐的来源……”此外,工尺谱不同于其他谱式,工尺谱最直观的特征就是谱简音繁、口传心授,正所谓:“谱可传,而心法之妙不可传……”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传习过程需要习者大量实践练习和用心感悟,才能接近原有的曲调韵律。例如,杨荫浏在工尺谱章节中列举了王光祈著《中国音乐史》引《琵琶记·吃糠》折中[孝顺儿]一谱,并指出:“王氏译此谱时,并未着眼于国乐曲调大量之翻译,故其符号系统未必足以应付多数国乐曲调,未根据实际歌声,此等加入之音,无从以意猜测;其远于事实,自属必然之结果。”杨荫浏提出王氏错误在于未把握工尺谱的实践特点,工尺谱译谱应该与演奏者的实际歌喉相结合练习,正如他曾说:“我在音乐学院长期教音乐史、国乐概论、音响学三门理论课,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国乐概论》以工尺谱入门,实则是为之后的谱例学习做基础的准备,显现出工尺谱在我国传统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工尺谱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感知能力。

就《国乐概论》为后人提供方法论指引而探。值得一提的是,杨荫浏在书中总论部分,讲到了工尺字谱、合乐谱等谱式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例如:“工尺字谱的缺陷在于记谱无法精确细致,只能记其大体……”杨荫浏认为旧有符号虽有多种缺点,但是对于国乐的学习仍有很大的价值,所谓:“操舟者自悉所操之舟之漏处,方能随时谋挽救之方,而免于风涛之险。”另外,杨荫浏还谈论到一个合格的记写曲调者应该有:中外音乐知识、作曲、测音、音韵学、文学、绘图摄影技术等多方面准备,以及材料记写时应在歌词音释、乐器说明、曲调变化、合奏编排、乐人兼司、旋律变化、附件说明、考证材料等方面加以注意。杨荫浏认为建立我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从众多工作来看,记写工作是最为重要的,对于本国材料的整理,他曾说:“我们在国乐方面,现在与较近的将来所不得不做的,是搜罗、分析、比较、归纳等功夫。”杨荫浏在记写准备、记写注意两方面细致论述了民间音乐工作中记谱之重要性,为后来者研究国乐提供了方法论指引。

《国乐概论》以传统乐谱为教学出发点,乐谱背后承载的“国乐”特性才是乐谱本身所要传递的重要含义。抗日战争时期,杨荫浏对《国乐概论》的编撰实属不易,该书在特定时代下被赋予了特殊使命,弥补了当时国乐教材的缺乏,指引了国乐发展的道路。

三、《国乐概论》的成书影响

《国乐概论》诞生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该院为抗战时期音乐人才的汇集地,大批音乐家为躲避战乱或受国民政府和南方局政策安排等,纷纷聚集在该校继续开展音乐活动,有曹安和、刘北茂、陈振铎、杨仲子、储师竹等人。受杨荫浏影响最大的是曹安和,1941年曹安和与杨荫浏合编的《文板十二曲》就以工尺谱为主,辅之线谱编撰,是采用科学方法整理琵琶乐曲的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人还共同采访合编了《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1952)、《苏南吹打曲》(1953)等,从曹安和所写的众多专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杨荫浏的踪迹。此外,杨荫浏在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教授《国乐概论》一科,培养了孙从音、王震亚、黄翔鹏等音乐人才。王震亚还回忆起1944年的上课趣事,杨先生在国乐概论班上教我们记黄钟、大吕这些很难记忆的古达音名的简便方法是记住十二字诀:“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黄翔鹏回忆与杨荫浏的点点滴滴时说道:“先生总要逼晚生后辈在腹中背诵下百十首以上的传统曲调,重要强调青年人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调查活动……”上述音乐家大多延续了杨荫浏扎根本土、融汇中西、立足实践的思想理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音乐资料的整理、乐谱的保护传承等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杨荫浏在《国乐概论》中以传统音乐教学为主、西乐教学为辅,其独特的教学理念一直影响到现在,现如今大多《国乐教材》都是通过古今谱式互译的方法实现国乐的传承和普及,发扬了传统音乐文化。《国乐概论》教学面向的是专业音乐学生,普通大众学习起来相对困难,群众基础缺乏,导致教材很难被广泛传播。另外,同时期《中国音乐史纲》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将《国乐概论》的价值掩盖。但《国乐概论》作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本国乐教材,对我国人才培养、国乐普及、传统音乐保存、传统音乐教学研究等仍有着重要的影响。

杨荫浏在家学浸润下,立地拾谱;受西学冲击时,立志探索传统音乐发展道路;在中西审思过程中,立足国乐。经过长期以来的国乐道路探索,杨荫浏形成了具有高度概论性的国乐思想,给予了国乐特殊的注意、过度的注意。《国乐概论》是杨荫浏国乐思想的集中展示,杨荫浏在书中独特敏锐的国乐教学理念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音乐家,还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也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国乐提供了思想指引。杨荫浏在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任教期间,将自己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积极态度以及对国乐未来发展的期望都寄予在《国乐概论》一书中。

四、结语

乐谱的本质在于记录,记录是为了对其更好地保护和发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逐渐开始系统地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材料收集,“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杨荫浏在中西音乐文化之争中,能清晰地看到国乐发展的前途,坚持普及国乐,可见杨荫浏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和复兴国乐的决心。通过对《国乐概论》一书的解读,更加认识到了传统音乐文化的意蕴,同时,基于该书对杨荫浏国乐观念的探索,力求对当下国乐发展作出一些思考,对未来传统音乐的发展能产生一点启示。

猜你喜欢

国乐乐谱概论
山之高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乐谱:放飞梦想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基因密码乐谱
“国乐改进社”的历史回顾
有一种经典叫特仑苏 《又见国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