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漫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以《白蛇:缘起》为例

2022-11-10徐于岚

名家名作 2022年16期
关键词:国漫白蛇动画

庞 娟 徐于岚

一、“国漫”与“民族文化”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国产动画文化产业的崛起,“国漫”一词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学者魏兵认为,在狭义上,“国漫”是指由国内自主创作并制作的动画电影、电视动画片和网络动画片;在广义上,“国漫”涵盖了漫画出版物、影视动画作品、动画衍生品及其生产体系。盘剑教授表示,“国漫”即为“中国民族动画”。“国漫”不仅仅是对电影类型和风格的界定,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在影片类型上的一个呈现。

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与精神的总称,主要包括思想、文字、语言、学术。简单地说,中华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民族文化具体包括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语词汇、医药医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传说神话、传统音乐等。

二、中国动画民族文化历史沿革

(一) 中国动画民族文化的萌芽期(1922年至1945年)

中国动画的先驱万氏兄弟在受到美国动画和西方镜像活动的启发后,借鉴中国古代的皮影戏、马灯、灯笼戏和鼓,将中国民族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1922年,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诞生了,这是中国第一部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大闹画室》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历史的开始。1937年,万氏兄弟拍摄了《铁扇公主》,为中国动画里运用民族文化开了先河。

(二)中国动画民族文化的发展期(1949年至1966年)

1950年3月,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成立。改编自成语“临阵磨枪”的《骄傲的将军》,是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先行者”。这一时期的动画创作者开发出水墨动画和剪纸动画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新片种。《大闹天宫》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提供了初步的也是可贵的资料和经验。

(三)中国动画民族文化的黄金期(1978年至1988年)

1979 年,《哪吒闹海》横空出世,在音乐设计和人物形象设计方面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性。1981 年,《三个和尚》问世,此片为民族讽刺动画的“开山鼻祖”,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探索从此被推上新的高潮。

(四)中国动画民族文化的复兴期(2004年至今)

2004年被称为“中国动画的元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动画开始将重心放在民族精神与民族思想的表达上。在2006年诞生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动画片,是我国第一部以武侠小说为原型改编的动画电视连续剧。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创作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无论是艺术表现形式还是故事题材的选择,抑或是文化的精神内核,都充满了“中国韵味”。中国国漫行业从此被注入大量新的活力和生机,国漫的发展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三、《白蛇:缘起》国漫电影民族文化叙事

(一)中国风的民间传说故事主题

《白蛇:缘起》是以民间传说故事为题材,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与《捕蛇者说》。《白蛇传》最早的原型是《西湖三塔记》,而白素贞和许仙则是以宋元话本为原型,原型故事的重点是想给予世人“好色必伤己”的教育观念,但这也为后人对《白蛇传》的改编提供了两个代表性特征,冯梦龙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重新塑造了白素贞的性情。

(二)传统文化融入主题内容

《白蛇:缘起》是根据民间故事《白蛇传》进行改编创作,除主角小白和许宣之外,还有很多鲜活的人物角色,这些由动画创作者精心选择的素材让故事情节充盈许多。影片一开始就出现朝廷要求老百姓大量捕蛇来抵扣税收,供国师用来修炼,这些在中国古代是有资料可查的。在晚唐时期,许多昏君迷信妖道,其中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均死于所谓的长生不老药。在影片中,小白受伤后许宣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小白取暖,佛祖被阿宣感动得流下了一滴泪,这正对应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慈悲为怀。在影片的后面,阿宣为了救小白多次运用五行八卦之道带着小白走向生门以逃出生天,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影片多处借鉴吸收并运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所秉持的观念,文化和观念亦是历史过程的积累和沉淀。所谓中国文化和元素都是来自“历史长河”之中,源远流长,将传统文化、元素、艺术以新手法呈现,不仅让文化和精神得到传承,而且呈现出一场中国传统艺术的视觉盛宴。

四、《白蛇:缘起》国漫电影的民族文化风格

(一)人物角色塑造

《白蛇:缘起》中的人物设计偏向成人化,许多人物角色都是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深加工,以此来设定人物的性格以及设计形象。小白的人物造型设计:五官精致,一身白色的长裙,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形象充满了东方的传统魅力,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观念中对贤良淑德、心地善良的女子的想象和定位,所以打造出白娘子这样的人物造型,化作蛇时,却是亦龙亦蛇的形象。

电影中的许宣,主要是从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令狐冲的形象中汲取灵感,结合人物设定:从小在山里长大,精通草药,杂学了医卜星相、奇门遁甲、五行八卦,向往自由,对乱世不满,但保持着他的善良且拥有胆识。

小青是小白的妹妹,两人一同修行都化为了人形,小青不像小白那样温柔,看起来又比小白更媚一些。她穿着一件墨绿色的铠甲,服装造型代表她个性刚烈、爱憎分明、极有主见。

宝青坊坊主小狐妖在影片中无论是造型还是性格都能抓住观众眼球。她亦正亦邪,有着神秘莫测的能力,行事手法出常人所料。红、绿这对冲突色作为其造型搭配的主色调,嘴叼烟斗以及露肩的上衣透露着几分妩媚。双面头的设计既妖性十足又极具神秘色彩,符合一面凶狠一面萌媚的性格特征。

《白蛇:缘起》中,鹤是蛇的克星,也是反派角色,国师和他的弟子追求长生不老,坐骑、施法、服饰、队旗都是以鹤为形象,这与道教文化中认为鹤是长寿的标志一致,也是对中华文化中蛇鹤相争的一种扩展。小白的师父——蛇母,脑袋上长着几条蛇,就像是西方传说中的美杜莎。

(二)传统淡彩风韵的场景设计

《白蛇:缘起》的场景设计是一种原始的东方水墨风格,充分展示了中国元素和中国风情,充满了中国古典的意境。这部电影融合了现代3D技术和水墨元素,浓郁的国风气息扑面而来。晚唐年间的永州城流光溢彩,尤其是大型的斗拱建筑,显然是唐代建筑的象征。捕蛇村在夕阳下散发出悠然浓郁的风俗气息;在村子外面重岩叠嶂,烟雾缭绕;在红彤彤的枫树林里,阿宣和小白撑着一把油纸伞,在蒲公英中穿梭,一朵朵蒲公英在空中飞舞;许宣和小白在宝青坊的水面上撑一叶扁舟在青山绿水间飘荡。这些场景都是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中国水墨山水图。流光溢彩的宝青坊是一体两面的世界,里面的玄妙之处让人叹为观止,内部的墙壁是由无数的魔方组成,地板上是五行八卦。影片后段是断桥相遇场景,立体感消失了,远方的景色也没有了层次感,反而变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将江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浓郁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白蛇:缘起》国漫电影的民族文化创新

(一)《白蛇:缘起》对传统民间故事的“二次建构”

《白蛇:缘起》重新设计了剧情,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符合当今社会的价值观,用巧思让剧情跳脱传统的故事线,并且在新的故事线中的细节上处处回归原作,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叙述传统的传奇故事,成功地将国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将民间传说故事改编成电影的过程实际上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在“形式”和“精神”上重新解读民间故事《白蛇传》,运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融入与时俱进的观念。

《白蛇:缘起》是在视角和场景两个方面加以创新,融入了佛教中的“前世今生”。在人物塑造方面,赋予主角现代年轻人不拘泥于传统世俗理念的爱情观,不同于以往淡化其他角色,还塑造了许多鲜明的新角色,起到丰富和完善整个故事情节的作用,进而让这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散发出了现代魅力。民间故事《白蛇传》流传近千年,故事里的理念和思想必然会存在时代局限性,《白蛇:缘起》以现代意识为基点,抛却落后腐朽的思想,融入与时俱进的现代观念。影片中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在“天道无情”的道家思想中融入了现代人的拼搏和挑战精神。影片不仅致敬了传统与经典,同时体现了当今盛行的价值观。

《白蛇:缘起》中开篇的水墨动画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无论是雾气弥漫的轻舟镜湖,抑或是云蒸霞蔚的捕蛇村,还是水墨丹青的西湖断桥场景,这些中国古典元素使整部影片充满中华传统文化气韵的唯美。构图讲究“中国画”的留白,构成了独有的中国画风。《白蛇:缘起》将中国水墨画的“以形写神”思想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突出“写意”的表现手法,给人以想象和领悟的空间,实现虚与实的统一;把传统元素运用得气韵生动,打造出“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从而呈现出我国动画影片所独有的意境美。影片中的宝青坊展示了东方式的奇思异想,是塑造“中国风国漫大片”的关键场景。

(二)价值塑造与理念突破

《白蛇:缘起》摆脱了民间故事《白蛇传》中人物角色非黑即白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并非善恶绝对。不同性格角色的表现不但增强了故事画面的张力,还有力塑造了全片的价值取向。在摆脱国内动画幼稚化的同时,也为国漫“建构成人化”的发展提供了助力,为国漫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不但体现在价值塑造上,还体现在创作理念方面,利用传统文化的“根”培育中国风国漫的“苗”,从而让中国风国漫枝繁叶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六、《白蛇:缘起》国漫电影对民族文化的启发

(一)建构具有中国韵味的国漫艺术风格

中国国漫一直没有走出国门,究其根源,是国漫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核心和气质。近年来,我国对国漫的民族化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扶持,使国漫电影重新开始关注其文化功能。尤其是十八大以后,提出要树立“四个自信”。国漫作为一种文化,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是无法忽视的,要利用传统文化,在场景设计、人物造型设计中应用中国元素,表达中华优秀文化精神。通过影片中中国风韵的艺术表达以及精神内核向国外输送本国文化,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让外国人感受中国风韵的同时还能感受中国的文化精神。

(二)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国际化表达

中西文化的不同是中国国漫在海外市场“水土不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中国国漫中蕴含东方哲理,外国受众很难在文化上形成共鸣。因此,在文化输出的进程中,打破文化壁垒,有效地将本国文化与国外文化融合,以开放、包容、吸收的姿态,让自己的民族文化与国际接轨,用国际化的语言来讲述中国的故事,是中国国漫走向国际并成为动画强国的必然选择。

(三)注重中国国漫原创 IP 的改编与重塑

IP 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当 IP 与电影结合的时候,IP指的是那些具备知识产权的可供改编的创意思维或内容产品。

近年来,超级IP的剧情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传统的剧情进行了新设计,生动地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手法,并着重于中国国漫原创 IP的改编与重构,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的启示。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就是要走在中国文化的道路上,继承、发扬、创新。

七、结语

国漫电影的各种创新让观众摆脱了对传统故事改编即“复制粘贴”的刻板印象,以此形成了独有的民族化风格,拓宽了传统文化的继承途径。民族文化孕育着未来的国漫,只有理解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普遍观念,创作出一部能够体现民族文化自信的动画作品,才能在“中国学派”时代延续光辉,实现由“动画大国”向“动画强国”的转型。

猜你喜欢

国漫白蛇动画
国漫真的崛起了吗?
国漫热血路,独有气质华
蛇与玫瑰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上映讲述白素贞凄美爱情
《白蛇:缘起》挑战CG动画创作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进军贺岁档 以东方经典IP为基础挖掘“白素贞”爱情故事
热血告白:有一种动漫叫国漫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