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南民歌的音乐特征及传承与保护路径

2022-11-10顾振菲

名家名作 2022年16期
关键词:鲁南民歌文化

顾振菲

鲁南民歌是植根于鲁南地域的文化土壤,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的,其独特地域风格的形成与鲁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方言形式等因素有着紧密的关联。正是由于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环境,造就了别具一格、独具特色的鲁南民歌。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鲁南民歌种类的多样性,有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它融合了南北方民歌的不同情感,并结合当地方言语调,形成一种兼具南北特色的独特民歌风格。通过民歌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也折射出鲁南当地的民风民俗。

一、鲁南民歌的音乐特征

(一)鲁南民歌的旋律调式特征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基础,通过旋律将许多不同的音调结合起来,使曲子的音调有节奏性。中国大多数民歌的旋律特征都是以线性音乐为主,属于单声部音乐,能够体现出民歌的不同风格。不同风格的旋律特征其节奏是不同的。鲁南民歌的节奏简单,多以单拍子为主,旋律中既有南方的婉转优柔之美,又融合了北方的豪迈粗犷。如鲁南地域内的民间小调《绣荷包》的旋律就是通过节奏、节拍的简单变幻,音调上下行平缓、小波浪起伏,高音低音相辅相成,音调错落有致,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二)鲁南民歌的歌词特征

鲁南民歌的歌词内容大都是描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当地的民俗民风,以及表达情感。歌曲大都采用方言语调,非常具有地方特色。鲁南地域的方言中喜欢运用衬词,如安、哎、呀等,所以歌词在结尾处的设置上运用的衬词也比较多。另外,鲁南民歌的歌词语言的特点主要是运用淳朴、风趣的表达方式,含蓄委婉地抒发情感。例如《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民歌,歌词朗朗上口,曲调优美,淳朴自然,通过衬子的巧妙运用,突出了地方风格特色,抒发了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鲁南民歌的唱法特征

鲁南民歌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劳动生活,其曲调也是跟劳动相协调形成的。鲁南民歌在演唱时对咬字的要求极高,咬字不仅要字正腔圆,还对发声、气息等有较高的要求。受鲁南当地方言的影响,儿化音运用得比较多,口腔鼻化明显,音色更柔和、圆润、明亮,旋律平稳,唱腔咬字时唇、舌、鼻会做出不断调整,使字韵音色和歌唱音色相结合,结尾处运用的衬子多为韵母,收声归韵明显,形成独特的声腔特色。

二、鲁南民歌音乐特征形成的原因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鲁南位于山东省的南部地区,包括临沂、济宁、菏泽、枣庄、日照等城市,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必经之地,更是沟通南北文化的融合点。鲁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加强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造就了鲁南民歌风格的与众不同。

基金项目:2021年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鲁南民歌在地方高校中的传承与活化研究”(编号:21YB10170001)研究成果。鲁南民歌歌曲的内容通俗易懂,简短易理解,大都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淳朴精神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其感情色彩上既融合了南方的柔美,又与北方的粗犷豪放相结合,兼具当地特色的方言语调。例如流传久远的鲁南五大调中“满江红”的《四盼》,这首民歌就是以通俗易懂的歌词,通过对四季的流转,四季景色的变化,来表达恋爱中女子对情郎的思念喜爱之情,简单上口,旋律优美,蕴含的情感丰沛。

(二)历史文化的影响

鲁南地域有上千年历史发展的脉络,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被称为运河之都、孔孟之乡的济宁就处于鲁南腹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存等都附属于鲁南腹地。与此同时,鲁南地域内部的风俗文化、饮食习惯、语言等也受到南北方的影响而发生了文化交融与渗透,使得鲁南民歌的节奏旋律平缓,蕴含情感丰富。再加上鲁南地区盛行的柳琴戏,这种表演形式中的拖腔与衬腔被民歌所吸收,形成鲁南民歌的一个特色,对鲁南民歌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复杂多样的南方吴文化和北方楚文化经过错综复杂的河道汇聚到鲁南腹地内,丰富了鲁南文化的内涵。如号子、山歌、小调、寺庙音乐、秧歌等,歌词内容多用对比、比喻、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突出民歌的主题思想和鲜明的感情色彩,方言语调的特色,将民歌中蕴含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鲁南民歌的发展现状

(一)鲁南地域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

鲁南民歌的形成与鲁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其生存发展也会随着当地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鲁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鲁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鲁南人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传统的田园生活被城市化打破,大多数之前居住在村庄里的人都选择离开乡村走向城市。鲁南民歌在鲁南人群中逐渐没落,不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和喜欢的曲调,鲁南民歌的受众群体的范围越来越小,这就导致鲁南民歌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二)鲁南民歌在发展中被肆意改编

在当今时代多元性文化和多样语言形式的冲击下,鲁南民歌为了与时代发展接轨,得以保护和延续,就必须重新挖掘和研究民歌中蕴含的艺术内涵,不断地对鲁南民歌进行适当的改编创新。然而,大多数在对鲁南民歌进行改编时,肆意篡改,使民歌本身的艺术内涵被改编得面目全非,原来鲁南民歌的舒缓的意境和韵味荡然无存。还存在一些业余音乐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对鲁南民歌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没有完全了解原来民歌的风格和内容,就开始着手进行改编,导致音乐旋律感不强,歌词内容匮乏,民歌风格完全走了样。

(三)对鲁南民歌的保护力度不够

鲁南民歌反映了某一时期鲁南地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背景,映射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情感。鲁南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目前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鲁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划对民歌进行保护,投资经费少,对民歌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不到位,导致鲁南民歌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四)鲁南民歌的保存与传承存在问题

民歌是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系统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且掌握民歌演唱技巧的都是年龄较大的民间老艺术家,很少有年轻人,所以容易失传。此外,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多种多样新的娱乐形式的出现,对大多数人都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传唱鲁南民歌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对简单、质朴的传统民歌缺乏兴趣,不愿意去学习,传承起来就更难。再加上鲁南民歌的传播渠道有限,代代相传、口耳相传,没有相应的保存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多曲目被遗忘,最终导致鲁南民歌得不到广泛传播。

四、鲁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路径

(一)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鲁南民歌的保护力度

针对鲁南民歌面临的严峻的现实问题,相关负责主体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做好对鲁南民歌的保护和保存。首先,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对鲁南地域发展的重要性,要对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形成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对鲁南民歌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经济扶持力度,下拨充足的经费用于鲁南民歌的保护工作。其次,相关部门要制定可操作性规划,形成具体的保护方案,并落实到实际的民歌保护工作中。通过经济资助和制度支持,为鲁南民歌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相关部门要运用自身的优势,搜集整理更多的鲁南民歌资料,并以一定的形式对其进行保存,使其得以完整传承。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即将消失的鲁南民歌要制定专门的保护政策,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定期组织学习活动,深入鲁南地区,了解当地民风民俗,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民间小众的优秀鲁南民歌进行及时的搜集保存,将鲁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意识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人心中。

(二)结合时代特点对鲁南民歌进行再创作

为了使鲁南民歌与时代的发展接轨,必须对民歌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创新。而如何改编才能使鲁南民歌尽量保持原有的风格特点是在改编时必须关注的重点。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改编民歌的态度,深入当地的风俗文化之中,了解民歌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对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民歌节奏特点等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民歌的理解。在对鲁南民歌进行改编时,要对原本民歌的风格和内容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民歌进行再创作处理。而且,民歌的音调、节奏是民歌风格的体现,在改编时要尽量保持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对语言和音色进行适当的改编,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民歌的原样。其次,由于民歌自身的类型是多样的,在改编时也要采用多样化的改编方式,丰富民歌的表演形式,形成多样化的音乐节目,使民歌得到不断推广,并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从而推动鲁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三)鲁南民歌进课堂,培养更多鲁南民歌的传承者

鲁南民歌作为重要的民间艺术,深刻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为了使鲁南民歌的传承后继有人,就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鲁南民歌歌手,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涵养的优秀民歌人才。在这些优秀歌手的带领下,让鲁南民歌走进千家万户,让鲁南民歌文化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对鲁南文化感兴趣,进而更好地保存鲁南民歌的原样,更好地对其进行有效传承。另外,结合学校教育,把鲁南民歌融入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鲁南民歌的教育功能,通过鲁南民歌走进课堂,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保护和传承民歌的责任感和信念感。通过教育教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鲁南民歌,学习鲁南民歌,学会唱鲁南民歌,成为鲁南民歌的保护者和传承者,从而使鲁南民歌中的民间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四)拓宽鲁南民歌的传播渠道

鲁南民歌以往的传播渠道十分有限,大多是在鲁南重要的民俗文化节日才会传唱开来,狭隘的传播渠道不利于鲁南民歌的保护和发展。因此要不断拓宽鲁南民歌的传播渠道。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设备被研究开发,并受到广大青年的喜爱,鲁南民歌的传播可以利用这些现代设备,通过先进的科技使更多的人成为忠实的受众群体,例如微信、微博、小红书等,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受到鲁南民歌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鲁南民歌。其次,可以与广播、电视台等进行合作,通过电视的播放、广播的点播,对鲁南民歌文化进行介绍,进一步扩大民歌的影响范围。另外,还可以结合鲁南当地丰富的特色风俗、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发展旅游业,将民歌文化与当地旅游业融合起来,扩大鲁南民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样既发展了鲁南当地的旅游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又拓宽了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鲁南民歌,更了解到鲁南民歌背后的历史文化,为鲁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鲁南民歌更好地得到保护和传承。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正在逐渐加快,在现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对鲁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也是步履维艰,任重而道远。在这一背景下,鲁南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就变得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要直面鲁南民歌所面临的处境,对鲁南民歌的生存危机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经过不懈努力,克服重重阻碍,使鲁南民歌得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同时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对鲁南民歌的保护力度,拓宽民歌的传播渠道,结合学校教育,培养更多的民歌传承者。通过政府、社会、学校三方的合力,尽最大努力为鲁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营造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使鲁南民歌在这一环境下得以发展,从而促进鲁南民歌的保护、保存与传承。

猜你喜欢

鲁南民歌文化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 TOP100榜单公布 鲁南制药全球排名59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中国品牌日 从商标中发现鲁南力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穿花衣 唱民歌
鲁南晋南 小麦开镰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