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重要性

2022-11-10

名家名作 2022年16期
关键词:形体眼神戏剧

王 顺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初,现代艺术逐渐兴起,且展现出碎片化和矛盾状态等特点。其中,“语言”并不能完全展示出艺术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尤其是在戏剧表演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形体”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当前戏剧表演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肢体表现也被称为形体语言,其已日益成为戏剧表演中必然被演员应用到的第二语言,其无论是在塑造人物个性还是展现戏剧故事方面的作用都无法忽视,且有很多演员为了能更好地塑造人物角色,会结合自身经验来补充剧本中并未提及的人物肢体动作,也会通过这些肢体动作来让舞台整体张力和冲击力更加突出,让观众更能体会到人物情绪。而要做到这一点,戏剧演员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及戏剧表演能力,让自身的专业素养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戏剧人物,从各个角度解析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以便能更好地在特定情境中表现人物的肢体动作,更好地展现人物的肢体语言。此外,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地位非常高,其具有交际性、直观可视性、可塑性等特点。演员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戏剧中人物的情感,也能将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结合,进一步提高舞台表现力及感染力,提升舞台表演美感。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为提升戏剧演员的表演艺术水平和舞台表现力提供些许帮助。

二、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作用

(一)有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戏剧内容

就戏剧表演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就是舞、乐元素,而要将舞、乐这两种元素在戏曲表演中更好地展现出来,戏剧演员的作用就必不可少,不管是对其语音语调,还是对其形体动作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这就意味着,演员在正式登台前,必须经过足够专业的训练以培养其相应技能。同时,戏剧表演不是一种固定的展示艺术,其具备流动性和灵动美的特点,要进一步将戏剧表演中舞蹈的灵动美更加生动地展示出来,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舞蹈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与演员产生情感共鸣,演员就必须不断丰富自我情感,从生活、工作等中找寻灵感,并将这种灵感进行一定的艺术化加工,这样不仅可以让舞蹈更好地表达出戏剧内容,还能让演员的情绪与肢体动作更加匹配和和谐。同时,舞蹈为演员的戏剧动作披上了艺术的外衣,那么肢体语言、表情、神态就能辅助演员更好地将舞蹈精神、意蕴传递给观众,方便观众理解,让其更加明白表演重点和思想。所以说,戏剧中的形体语言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动作,其是让观众了解角色情感的基础,也是帮助观众了解戏剧内容的核心要素。此外,鉴于舞蹈语言存在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戏剧演员在表演时的肢体动作会有一定的夸张性,这才能更好地展示戏剧思想。

(二)有利于塑造戏剧人物形象

对于戏剧表演而言,其通常以幕剧式结构呈现,其构成要素包括喜剧演员的动作、语言、形体塑造等内容,而演员是表达故事内容、人物角色情感的主要载体,其形体更是戏剧中人物形体语言展现的基础。在戏剧表演中,很多演员通常会利用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传递,从而展现角色情感,而形体语言是对口头语言的进一步丰富和弥补,在很多情况下,形体语言的作用都是超过口头语言的,且对观众来说,演员的形体语言有时起着“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渲染作用,其能让观众更好地体会戏剧美感。同时,戏剧表演中的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更是以形体作为具体承载体,虽然形体美与戏剧形式美迥然不同,但两者相得益彰,在戏剧表演中能展现出演员的形体美,同时戏剧演员会依据表演艺术的审美规则、目标、特点等对人物形体语言进行加工,使之更加符合欣赏美学。

同时,就戏剧演员来说,其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的戏剧表演素养,更应该有标准而灵活的形体,其需要通过形体来塑造各种角色的不同情感及个人特征。这意味着,在表达形体语言时,演员必须要对自身形体的美感及灵动感进行反复调整,还要进一步增强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让自身形体更好地展示戏剧角色。

(三)有助于塑造人物性格

所谓塑造,其实就是通过一系列方法进行创造。而在戏剧表演中,戏剧剧本中基本会完成创造角色的过程,演员要做的就是在舞台上将剧本人物表演出来,并让表演效果达到最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引入形体语言。以“综合说”的思维为基础,日本河竹登志夫对戏剧本质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其认为戏剧同舞蹈一样具有以人的形体做媒介的本质特征。比如,在戏剧中塑造一个性格懦弱且极端的人时,需要综合运用人物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等语言来表达,但就人物的面部表情来说,不同的人会在相同的情绪上有不同的表现,单凭面部表情是很难极为清晰地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的,只有辅以形体动作,才能让戏剧表演的效果更加真实和精准,由此可见形体语言的重要性。总体来说,戏剧表演与形体语言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戏剧表演让形体语言有了展示空间,而形体语言也让戏剧表演的效果更加逼真和具有冲击性。

举例来说,在话剧《破旧的别墅》中,女间谍安娜·贝尔多丽陀夫娜是一个本性多疑、狡诈的特工,演员在塑造该角色时,就先通过其最开始出现时的步态展现出女性的婀娜,之后又通过将枪顶到安德列夫头上等肢体语言来表现出该女间谍受到过专业的训练,无论是最开始的妩媚声音毫无违和感地切换成冰冷无情的声线,还是肢体从柔软到刚硬的转变,都让观众体会到其为了完成任务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决心。而另外一个角色——安德列夫,其最开始出场时,演员成功将其塑造成唯唯诺诺、用处不大的设计科科长,但在最后彼此角逐时慢慢暴露出特工身份,这个过程的转变让这个人物整体变得饱满而鲜活起来。

(四)有利于展现戏剧创作魅力

“浑身都是戏”不只用来形容影视演员,也用来形容戏剧演员,这样的演员擅长运用各自形体来展现角色的各种情绪,也让角色更加饱满和丰富,同时让观众记忆犹新。尤其是在戏剧表演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戏剧创作魅力展示中,演员的所有动作都应该是连贯和流利的,这就意味着,演员在表演时如果不注重形体动作细节,其在表演时的动作就难免呈现出滞涩、别扭、做作之感,也会让观看者难以代入,进而难以体会演员想要表达的意思。反之,如果演员在形体动作展示上非常注重细节且处理精妙,则会让人物角色更加出彩,从而进一步增加戏剧魅力。同时,戏剧演员在表演戏剧时,应该充分将自身的感情外放出来,让观看者感受到,且其更需要通过部分细节来将人物角色最有魅力和记忆点的部分展示给观众,加深观众印象,让观众通过体会人物魅力来体会戏剧的魅力。

三、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应用方式

(一)面部表情语言应用

所谓面部表情语言,其实就是直接面向观众的演员的面部表情,演员会通过面部表情来向观众传达戏剧角色的思想及变化,这也是演员塑造自身所饰演角色的主要方式。但演员也不是天生就能掌握自身的面部表情语言的,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这样才能在舞台上更加精准清晰地表达出戏剧角色的内在情感。

同时,在戏剧表演中,面部表情也是演员最常用的形体语言之一,通过面部变化来展示人物情绪。达尔文曾经在他的作品《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中指出,表情是人类在长期进化期间所学会的适应性动作。在原始社会中,人与动物的界限并不明晰,且人还处于生存劣势中,其在与动物争抢生存资源时就会通过展示面部狰狞的表情来表达凶狠之意,同时会将愤怒、凶狠等意思通过表情来传达出去,以此来达到保护自己和恐吓对手的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面部的表情更加丰富。在现代的戏剧表演中,如果要表达出愤怒或不友好的意思,演员就需要用咬牙切齿、瞪大眼睛等动作来释放这种表情信号。同时,由于戏剧演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向观众传达其意思,所以其在戏剧作品和观众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也在整个表演中占据一定的主导位置,同时,丰富而细腻的面部表情能精准表达出演员对作品角色的理解,也能让观众体会到戏剧角色的喜怒哀乐。所以演员在表演时,要尤其注意运用面部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情绪,包括高兴、紧张、羞愤、愤怒等。举例来说,如果演员要表演一个疯子,就应该发挥自身想象力,结合自己在现实中见过的疯子,从各方面展现出疯子的特点,比如大笑、鼻歪嘴斜等动作。

(二)躯干与四肢语言运用

除了面部表情之外,躯干和四肢是形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戏剧表演中演员的躯干及四肢语言是其表达角色行为的主要方式,也是体现角色行为逻辑的基础手段。举例来说,上海青年话剧团演出《吝啬鬼》期间,剧中人物阿巴贡的扮演者李家耀在表演时,就是通过研读剧本后揣摩角色性格,然后立足于角色性格,将角色情绪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如其表演在家中设宴款待贵客时,家中仆从为表示尊重会将家具擦拭一遍,在这期间,依照阿巴贡吹毛求疵的性格,演员在表演这一段时一直在客厅中走来走去,躯干和四肢都表露出了监督的意思,当他发现有个擦拭沙发的仆人过于用力(自己臆想的,其实仆人是正常擦拭)时,其猛烈地回头,并立马疾步过去推开仆从,迅速从怀里掏出一块手帕,还翘起兰花指,用两根手指夹着手帕轻轻去擦,还是在离沙发背有几厘米的地方来回擦,示意仆人只能用这点力道来擦拭他珍贵的沙发。这个动作是演员自己临时加进去的,就是根据阿巴贡的性格衍生出的且被导演准许的,在实际演出时,观众看见演员的这一套动作不仅印象深刻,还捧腹大笑,并且对阿巴贡这个角色的理解更加透彻,也让这个角色的个性更加鲜明,同时突出该角色的“吝啬”,演员在实际表演时特意将角色的性格点极致放大,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个性动作,这种形体动作在实际演出中往往也能出奇制胜。

再比如,在话剧《破旧的别墅》中演员表演安德列夫这个角色时,就在实际表演中展现出了角色的不安,具体表现为其时不时地拉扯自己随身携带的包,尤其是其在转移位置时,总会紧紧抱着自己的小皮包,这个动作处理将角色谨小慎微的个性展示得淋漓尽致,这也充分展现了人物塑造中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戏剧表演中,要格外注重“戏”,就是需要演员在各个细节上做到精准,因为不合适的小动作、习惯有可能会毁掉一个角色,所以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详细考究,通过详细的肢体语言来把人物塑造得更加丰满。

(三) 眼神语言运用

眼神是人类五官表情中最奇妙的一种方式。在人类文明进化史上,人类渐渐学会了使用眼神来表达自身情绪及看待世界。一个人的眼神变化是最能表现出其内心情感的,而同肢体语言相比,眼神是最不能说谎的,尤其是在一些特定情境下,人物交流往往是通过眼神来完成的,因此在戏剧表演中,演员应该格外注重对眼神的应用。而在当前的戏剧表演中,演员对眼神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包括喜眼、哀眼、悲眼、怒眼、乐眼、恐眼、惊眼七种,并运用这七种眼神来表达人物情感。戏剧表演人员通过使用各种眼神来展现戏剧角色的情绪变化,可谓是“做戏全靠眼”。

而在实际实践中,演员在戏剧表演中总结出了一整套训练眼神的方法,很多演员都通过锻炼眼神来让自己的表演更加出神入化、更加形象。举例来说,有的演员通过点香凝神注目、远眺飞鸟来锻炼自己远眺时的眼神,并通过近距离观察虫鱼来训练自身近看的眼神。此外,一个人的眼神表演也必须充分结合戏剧角色的年龄、性格等,不应该局限化、程序化。举例来说,花旦在展现深情款款时,就需要让自己的眼神非常缠绵且变化丰富,否则就演不出花旦的特点,破坏作品原有的美感及意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形体语言是戏剧表演中最为细腻且无声的语言,其会给观众带来一种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体会到戏剧角色的情绪。因此,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表演方式,演员的形体语言在信息传递和情绪传递方面更具传染力和感染力。因此,本文从戏剧表演的角度出发,对形体语言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认为形体语言不仅可以充分展示出戏剧角色的情感和心理,还能让戏剧更具震撼性及可塑性。所以演员在戏剧表演时更需要对自身的形体动作进行训练,让自己的身姿更加灵活自如,从而使表演更加真实动人。

猜你喜欢

形体眼神戏剧
离不开雀窝的眼神(外一首)
生命的顽强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空洞的眼神
我敢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
形体与空间